身邊的榜樣——嵩縣出了個“張富清”

■河南經濟報記者 溫獻偉 通訊員 李海波

他是新中國成立前的老黨員,歷經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西南戰役、中南戰役,為祖國解放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光榮返鄉後,他默默無聞、不求名利、初心不改、本色不褪,用歲月譜寫革命的篇章,用一生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徐玉生,男,1931年6月生,洛陽嵩縣大章鎮楊莊村人,1948年4月參軍,194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編入第二野戰軍四兵團15軍43師129團,一年征戰8個省,行程4000多公里。特別是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後,他所在的西路軍作為先頭部隊南下參加渡江戰役,在安徽省望江縣蕎麥嶺渡江時,對面江岸上敵軍的榴彈炮、迫擊炮、戰防炮整整擺放40餘里,徐玉生和戰友們乘坐小木船,憑著一根竹竿划水,在頭頂炮彈紛飛、隨時可能犧牲的險峻條件下強渡長江,從此拉開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序幕。

江西三江口一戰,他所在的隊伍缺水少糧,頭頂是敵人飛機瘋狂掃射,戰士們依靠山形和敵人周旋了兩天三夜;廣西一戰,他們以一個營的兵力對抗敵人一個師,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連長帶領一個班的人繞上山,用刺刀端掉了一個堡壘。廝殺中連長被刺中肚子,腸子都流了出來,徐玉生本想去營救,連長卻大喊“不用管我”,接著把長槍短槍一併交給他,連長壯烈犧牲。在這場戰鬥中,徐玉生俘虜敵軍53人,繳獲槍支彈藥眾多,立下了一等功,在生死考驗的戰場上成長為戰鬥英雄。

1952年,徐玉生被整編到雲南省公安總隊,1955年3月轉業至雲南省委機干連。1955年4月,徐玉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回到老家大章鎮楊莊村,生產隊長一干就是幾十年,身邊群眾只感覺多了一位和藹可親、辦事公道的“好老哥”,卻沒有人知道他是一名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戰鬥英雄。

“黨的關懷無微不至,我憑啥還要讓黨給咱這、給咱那。”這是徐玉生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徐玉生的老伴兒身體不好,村裡多次提出為老人上低保,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他說:“我能自食其力,不想麻煩黨,村裡的困難群眾更需要。”

今年9月28日,黨組織到徐玉生家中慰問,老人接過紅包,把慰問金拿出來,對慰問的同志說:“我現在日子過得不錯,這錢送給比我困難的人。這個紅包上面印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句話很好,紅包袋子我要了。”

徐玉生像革命英雄張富清一樣,堅守樸素本色,沒有向黨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回到家鄉後他默默奉獻了64年,體現出一名老黨員的光輝本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