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住戶牽掛隆福大廈,體味穿越感、轉身感、混搭感

聽朋友介紹,隆福寺一期工程隆福大廈開張了,很有點網紅打卡地的味道。趕忙去一探究竟。

作為曾在東四隆福寺地區居住幾十年、幾年前才搬走的的老住戶,見過隆福寺廟宇、人民市場大賣場,改革開放後的隆福寺商業街的興起,也曾親見了二十多年前那場火災,從此不斷聽老街坊們抱怨,一把大火讓此處一蹶不振。

老住戶牽掛隆福大廈,體味穿越感、轉身感、混搭感

老住戶牽掛隆福大廈,體味穿越感、轉身感、混搭感

帶著對這塊地方的深深牽掛,特來看看幾起幾落終於有了結果的改建工程。只見主樓是一座八層方形塔樓,樓頂的大屋簷仿古建築還在,看網上介紹,已成木木藝術社區和隆福文化中心。據說,這裡將成為集文創辦公、美術館、精品酒店、藝術影院、藝術衍生品商店、創意活動為一體的綜合空間。

老住戶牽掛隆福大廈,體味穿越感、轉身感、混搭感

老住戶牽掛隆福大廈,體味穿越感、轉身感、混搭感

老住戶牽掛隆福大廈,體味穿越感、轉身感、混搭感

利用午餐前後的時間轉了轉,看了更讀書社、京A、Burton、Wework、木木美術館、美味雲南菜、臺甜芋記等,還有幾處咖啡館沒記住名字,在越南風味的susu餐廳吃的午飯。感覺確實如網上鼓吹的,這裡想給人深深穿越感、繽紛混搭感、華麗轉身感,實地走下來,三種感覺都有一點點,可又還差那麼一點點。

老住戶牽掛隆福大廈,體味穿越感、轉身感、混搭感

老住戶牽掛隆福大廈,體味穿越感、轉身感、混搭感

可能開張的店鋪還不夠多,集群效應不夠明顯;可能京城創意園數量繁多,這一處的特色有待經營者和消費者進一步打造;可能室內室外面積都相對有限,這“螺螄殼裡做道場”的功課還有待深耕細作。不過,在市中心的古蹟舊地又多了這麼一處文化空間,還是挺令人期待的事兒。只見一些妹紙已經大包小包拎著,來拍寫真照了。

老住戶牽掛隆福大廈,體味穿越感、轉身感、混搭感

老住戶牽掛隆福大廈,體味穿越感、轉身感、混搭感

老住戶牽掛隆福大廈,體味穿越感、轉身感、混搭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