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郭晶晶,面對一池清水,鄧亞萍認慫的場面讓人捧腹

採訪郭晶晶,面對一池清水,鄧亞萍認慫的場面讓人捧腹

鄧亞萍微博發出採訪郭晶晶的視頻後,受到很多網友熱議。拿起兵乓球得心應手的鄧亞萍,在晃晃悠悠的跳板面前失去優勢,缺少腳踏實地的安全感,猶豫良久,只得認慫,最終也沒敢走到跳板最前端,這個畫面讓人捧腹。

對於鄧亞萍,國人實在太熟悉了。1973年2月6日生於河南鄭州,原中國女子乒乓球隊運動員,連續榮獲兩屆奧運女子單打和雙打冠軍,連續8年排名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媒體稱這個時期是乒乓球的“鄧亞萍時代”。

採訪郭晶晶,面對一池清水,鄧亞萍認慫的場面讓人捧腹

國人的印象裡,鄧亞萍本身就是一個勵志人物。由於身高限制,她練球一直非常刻苦,進入國家隊以後,開始嶄露頭角,多次贏得冠軍。在大的國際賽事中心理素質穩定,球風凌厲,經常給對手無形的壓力,也為自己贏得大滿貫。淡出國家隊以後,到英國留學,拿到博士學位沒有回到自己熟悉的體育領域,這次的訪談節目算是從事與老本行相關工作。

採訪郭晶晶,面對一池清水,鄧亞萍認慫的場面讓人捧腹

這次訪談,給人一個與球場上完全不一樣的鄧亞萍,讓人耳目一新。尤其已經46歲的人,跌入模擬池裡的時候,像孩子一樣大笑,給人莫名的親切感。原來,名人也像普通人一樣,充滿孩子氣,尤其面對跳板時候,那份不確定的猶豫,就像摸不準脈搏的醫生,踟躇不前的窘態,實在太有喜感。

採訪郭晶晶,面對一池清水,鄧亞萍認慫的場面讓人捧腹

只要從跳板回到採訪桌,卻又完全進入另一個狀態,提問一個接一個,犀利,有理有據,愛情、生活、孩子教育、各個方面都有提問,看得出做了不少功課。郭晶晶開始有些不太適應,後來也漸入佳境,自然而坦誠自己從戀愛、退役、結婚生子以來的心理路程。

尤其是談到退役問題,郭晶晶說自己也猶豫過,已經參加四屆奧運的自己是否參加下一屆奧運會,自己當時身體條件還可以,應該沒有問題,

但是自己就算再拿一次冠軍,也不會成為宇宙冠軍。自己的人生,一直是被團隊安排,少有機會獨自應對社會,所以選擇去英國讀書,鍛鍊自己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

最後環節,吃工作餐的時候,大家都放鬆下來,聊家常一樣隨意。鄧亞萍和郭晶晶以及工作人員有說有笑,輕鬆愉快地完成採訪。

節目給人印象深刻,昔日的奧運冠軍,曾經為國爭光,創造人生輝煌,隨著隱退,也開始正常的工作、居家生活。雖然褪去光環,但是那種與之俱來的王者氣勢,淡定從容,心理素質,舉手投足之間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

採訪郭晶晶,面對一池清水,鄧亞萍認慫的場面讓人捧腹

記得以前看過鄧亞萍的留學故事,她坦誠自己從清華到英國的留學過程,難度不亞於又拿一次世界冠軍。為了儘快聽懂英語,每天只睡幾個小時,聽課,圖書館查資料,睡眠不足,長期熬夜,打球時候眼睛視力都是1.5,由於學習用眼過度,一隻眼睛現在只有0.6的視力。

可想而知,其中的艱辛和刻苦努力,僅用了六年時間,這個自嘲小學文化的女人就一路讀到博士畢業,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

很多人會說,運動員去學校都是鍍金,哪有這樣實打實去拼命讀書。鄧亞萍卻用自己的經歷,向大家證明自己並非是鍍金,而是去用心地學習,希望能夠學以致用。回國以後,她努力投身到工作中,雖然受到一些非議和打擊,卻從來沒有被擊倒。一直在走自己想走的路,用自己的方式去發光發熱。

如今,生性豪爽的她,即使奔五的年紀,依然像一個孩子站在一堆泡沫裡開懷大笑。人生,任何挫折和榮耀都不是白來的,那些光環和詆譭如影隨形的同時,越發鍛造和磨礪出一個人的心胸和處世能力。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可以認慫,比如跳板上的鄧亞萍,認定需要追求的目標,比如自費留學,拼盡全力也要拿到畢業文憑。

採訪郭晶晶,面對一池清水,鄧亞萍認慫的場面讓人捧腹

正如她在給兒子的家書告白所說的,無論遇到什麼挑戰,都要敢打敢拼,靠的是心理素質,捨我其誰的霸氣。對方心理也不穩定,自己比她穩定就行,自己也會同對方一樣,會手抖,但只要比對方抖得程度輕一點,冠軍就會屬於自己。能跟自己較真,不要甩鍋給人生,這句話讓很多人深以為然,鄧亞萍自己也身體力行。

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人的一生,關鍵時刻只能靠自己去努力爭取。創造奇蹟的人就是這樣誕生的,雖然上天給你很多不足,但是不能自暴自棄,不要委屈自己服從命運的安排,拼盡全力走好每一個階段,才能贏得一場無悔的人生。

鄧亞萍的華麗轉身,給我們更多啟迪,人生沒有不可能,就看你自己如何較真和拼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