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園中養殖雞鴨,除草滅蟲雙重收益,一些果農為啥不太同意?

在農村,一個又一個的果園發展起來,種植果樹的農民越來越多,隨著對種植技術的學習,果農們也更加註重生態種植。很多果農都會在果園中養殖雞鴨鵝等禽類,這不但能有效利用土地,還能帶來雙重的收益,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好的模式,不過一些果農對此不太同意,為啥?

果園中養殖雞鴨,除草滅蟲雙重收益,一些果農為啥不太同意?

果農們在果樹下養殖雞鴨,一方面是因為可以充分利用果園大空間發展養殖,帶來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雞鴨的存在可以與果園形成良好的共生環境。雞鴨以果園中的草、蟲、落葉、落果為食,不僅可以除草滅蟲,還能減少飼料的投入;而養殖所產生的排洩物也為果樹提供了充足的肥料,減少化肥的投入。從這個角度來講,果樹與雞鴨同種同養的生態模式是非常可行的,但是一些果農為什麼會不太贊同呢?

果園中養殖雞鴨,除草滅蟲雙重收益,一些果農為啥不太同意?

這是因為在實際的操作中,這種“種養結合”的模式也顯露出一些缺點。從果樹的角度來講,雞鴨等禽類具有一定的破壞力,雞鴨的刨食行為會使樹木根部裸露,影響果樹的生長;禽類排洩物過多,可能會引起燒根的現象,也會影響果樹;雞鴨等長時間的活動也會造成土壤板結的現象。從雞鴨的角度來講,果樹在生長的過程中經常會使用到農藥,因此果園中少不了農藥殘留,這對雞鴨的生長也是不利的。

果園中養殖雞鴨,除草滅蟲雙重收益,一些果農為啥不太同意?

可以看到,果農們之所以產生不同的意見是因為這種種養結合的方式有利有弊。但是,只要精心管理,弊端是可以克服的。首先,果農需要明白的是,最根本最主要的目標是種植,雖然種養結合可以帶來雙重的收益,但是要認清主要收益還是來自於果樹,因此養殖數量不能過大,否則超出果園的承載量就會產生各種問題,比較合適的密度是一畝地養殖4至5只左右。

果園中養殖雞鴨,除草滅蟲雙重收益,一些果農為啥不太同意?

除了養殖密度之外,還要注意的是在果樹幼苗時期不要急於養殖,否則家禽活動會對果樹造成非常大的傷害。為了防止雞鴨長期在某一地方聚集活動,可以採用隔離網圈定活動範圍,定期輪換地方。另外,果農還要注意雞鴨的投放週期,一般來說,在果樹的開花前期,在果園內可以把雞鴨進行散養,到了果實膨大期就不要在果園裡面養殖了,等到果實收穫之後可以繼續投放養雞養鴨。

果園中養殖雞鴨,除草滅蟲雙重收益,一些果農為啥不太同意?

其實這種種養結合的方式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生態環境,但是想要更大地發揮出其中的優勢,還需要果農們的精心管理。你覺得在果樹下養雞養鴨可行嗎?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