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俄羅斯如果走上韜光養晦的路線必定死路一條,這是為什麼?

ataman


現在的俄羅斯人還有很重的大國心態,不懂什麼叫韜光養晦。並且他們也沒有機會和時間去韜光養晦,因為美國人不可能會允許俄羅斯通過韜光養晦的恢復實力。

如果俄羅斯韜光養晦,美國只會乘著俄羅斯進行戰略收縮時,一步步的對其遏制,直到把它進一步肢解。

歷史上的蘇聯,曾經韜光養晦過,當時蘇聯割地求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自己不再成為歐洲列強主要的攻擊目標。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蘇聯才得以在相對安全的環境裡發展經濟,迅速完成了工業化,並在較短的時間裡從一個農業國家一躍成為一個世界排名第二的工業強國。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俄羅斯人和現在的世界大環境,已經與當年的蘇聯人和當年的大環境完全不同了。

首先,現在的世界大環境就不允許俄羅斯有韜光養晦的機會。

蘇聯解體後,從克林頓總統開始,美國連續四任總統都在整俄羅斯。到了現如今,即便俄羅斯衰成現在這副模樣了,整俄羅斯也依然是美國的國策。

如果某位總統敢表現出親俄的一面,那麼遊行示威立馬就來了。比如特朗普前年就因為替普京說了幾句話,結果“通俄門”的新聞傳的是鋪天蓋地,把特朗普都氣急眼了,對著媒體狂吼:“我從未為俄羅斯效力!我覺得你問這個問題很丟人。”



試問,如此強烈的反俄情緒,美國又怎麼可能讓俄羅斯通過韜光養晦東山再起呢?

對於美國來說,現在的俄羅斯還是太大,核武器的規模也是世界第二,如果不把它整得自動棄核,自廢武功,分裂成若干小國,如同當年蘇聯解體一樣。

除了這個結果以外,就算俄羅斯帶槍向美國投降,美國都不會放過它。

至於說某些國家通過韜光養晦而經濟騰飛的成功案例,也不符合俄羅斯的實際情況。

因為俄羅斯對美國的經濟依附度太低,美國拿它沒辦法,不可能像壓制某些國家那樣對俄羅斯的韜光養晦進行逐步壓制。

舉幾個例子說。

美國要整日本,使用政治攻擊的辦法,利用日本政客相互攻擊就可以達成目標了。比如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跟美國不對付,中情局操控日本傀儡特務構陷鳩山貪汙,鳩山立馬下臺。

如果政治手段不管用,那就上經濟制裁。比如歐盟前年抨擊美國干涉英國脫歐,歐盟主席揚言特朗普再胡咧咧,他就鼓動加州和德州脫離美國。話說的是很硬氣,可美國一通制裁,歐盟立馬服軟。不僅服軟,內部還扯皮,窩裡鬥。



如果經濟制裁還不管用,就武裝侵略。比如伊拉克就是如此。

一般來說,這三板斧下去,大多數國家都會服軟。日韓扛不住第一板斧,歐盟國家扛不住第二板斧,伊拉克扛不住第三板斧。

但是,俄羅斯跟這些國家不一樣。美國不管是政治攻擊,經濟制裁,還是武力打擊,對俄羅斯都無效。

政治攻擊。俄羅斯人由於有葉利欽時代舔美的悲劇經驗,現在普遍不信任美國。即便很多人反對普京,那只是對他執政能力和執政政績的反對,不是為了舔美才反普京。如果按照美國提出的投降條件(棄核),俄羅斯人是不可能同意的。(棄核就變成現在的烏克蘭了)

經濟制裁,俄羅斯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只佔其進口總額的6%,俄羅斯出口美國的商品只佔美國進口總額的2%。如此低的經濟依附,這就是意味美國很難在經濟上左右俄羅斯的國策,抓不到俄羅斯的七寸,讓其服軟。

至於武裝進攻,這就是笑話,不僅嚇不到俄羅斯,反倒是美國忌憚俄羅斯的核彈。用普京的話說,你敢動我,我就用核武器。你不讓我活著,我就拉你陪葬。

所以說,現在的俄羅斯“體大且獨立於美利堅體系之外”,“不買美國的賬且擁有毀滅世界的核武器”,這是它的原罪。

用古話說,這叫“懷璧其罪”。美國既然無法像對付某國那樣逐步遏制,那乾脆就從源頭抓起,直接不讓俄羅斯崛起。

另外,現在俄羅斯人本身也沒有韜光養晦的心態了。

當年的蘇聯人,是經歷了沙俄時代的人,那批人的心態還有點“諂媚”西歐,認為自己國家很弱,西歐國家都是強大的。可現在的俄羅斯人不同了,現在的俄羅斯人很多都是經歷蘇聯時代,還覺得自己是超級大國,對自己定為不清的人。

俄羅斯人在任何時候都喜歡秀肌肉,有實力的時候會秀,現在沒實力了仍然在秀。我有時候覺得,不是普京想秀,而是他不秀,俄羅斯人就不支持他了。畢竟二十幾年前的慘劇歷歷在目,俄羅斯人希望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能幫他們“站著把錢掙了”。

“跪著賺錢”,或者“站著卻賺不到錢”,都不是俄羅斯人想要的。他們想要的,是“既要站著還要把錢掙了”。



我這麼說,不是故意黑俄羅斯人,而是他們本來就是如此。

比如近二十年,俄羅斯除了石油、天然氣和軍工之外的所有產業全部都不成規模。當年蘇聯沒解體前,還可以怪蘇聯,現在蘇聯墳頭都長草了,賴不著蘇聯了吧?結過還是搞不好,這能怪誰?

只能說現在的俄羅斯人,從上到下都有一種吃老本的心態,本國人勞動積極性不高,不願從事“低人一等”的第三產業。這不是換一兩個領導人就能解決問題的。

再一個,現在的俄羅斯人脾氣也爆,能伸不能屈,跟他們談“韜光養晦”,他們嘴上可能滿口答應,但就是做不到。

當然了,我不是說“窩囊”就是對的,但是裝慫是韜光養晦的前提,做不到這一點,就不可能真正的韜光養晦。


Mer86


蘇聯垮臺前,曾舉行全民公投,結果贊成🙆保持蘇聯的民眾超過百分之七十。

後來蘇聯高層的一些人發動軍事政變。

由於黨心、軍心、民心徹底亂了。

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為首的反對派,迅速出面制止。

軍事政變居然被粉碎了。

數十名蘇聯高層領導人、軍隊元帥以及高級將領自殺殉國。

葉利欽風頭正勁,一言九鼎。

他一心要全面西化,拜倒在美國石榴裙下。

斷然採取行動,瓦解了蘇聯。

事成後。

葉利欽請美國做參謀,起用蓋達爾對俄國經濟採取"休克療法"。

最終葉利欽上了美國🇺🇸大當。

"休克療法"將俄羅斯經濟真的休克了。

造成俄羅斯百業凋敝,民眾生活水平直線下滑,怨聲載道。

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絕境。

此時此刻,葉利欽才起用普京。

將冶國理政大權交手普京。

老美骨子裡就是要俄羅斯解體。

只要俄羅斯國家完整,美國就吃不飯、睡不著覺。

即便葉利軟全面倒向美國,美國還開付毒藥讓俄羅斯吃。

要不是葉利欽翻然醒悟,俄羅斯也許就解體了。

傳說葉利欽在去逝前,對自己決定將蘇聯斷送的主張,後悔莫及。

俄羅斯想要韜光養晦哄騙美國,乃是痴心妄想。

故,美國認定,俄羅斯太大了,核武太強了。

只要俄羅斯存在一天,就是對美國的危脅。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首先,老唐要更正一下,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並非沒有走過韜光養晦路線。

但最後的事實證明,這一路線在俄羅斯失敗了,失敗得十分徹底、乾脆,殘酷的現實教育了俄羅斯,再走下去,必定死路一條。

要論述這一觀點,老唐認為,須從兩個時代背景入手:“葉利欽時代”和“前普京時代”。

葉利欽時代的韜光養晦

1、葉利欽的“韜光”之計:自廢武功

蘇聯解體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並沒有解開套在俄羅斯脖子上的絞索,因為俄羅斯繼承了蘇聯80%常規武裝力量,和幾乎所有核武庫遺產,依舊威脅十足。

可惜,葉利欽對此沒有保持足夠的清醒,反而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抱有天真幻想。

為了討好西方,打消西方的疑慮,從而獲得西方所謂的經濟援助,緩解國內日益尖銳的矛盾,葉利欽不惜自廢武功。

其中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於1993年初,葉利欽與美國簽訂的《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這個條約之中,有一款戰略武器,特別令美國忌憚,那就是足以威懾全美的導彈列車。

所謂導彈列車,就是利用發達的鐵路運輸網絡,實現戰略導彈在廣袤的國土上實行快速機動,從而威懾敵對國。

要知道,這些導彈列車中裝載的可是享譽盛名的“手術刀”洲際彈道導彈,比廣島原子彈“小男孩”的威力還要強200倍左右。而當時,部署在西伯利亞的導彈列車,就有4個師的規模,足以將美國炸平好幾遍。

可惜,葉利欽還是將這一戰略武器逐步銷燬。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的導彈列車)

2、葉利欽的“養晦”策略:休克療法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經濟上一塌糊塗,葉利欽作為總統,是想獨立自主發展經濟的。

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會給他這個獨立自主發展經濟的機會嗎?

答案很顯然,不可能。

為安撫西方,葉利欽採取“養晦“的策略,採納了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的“休克療法”。

休克療法,是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由美國經濟傑弗裡·薩克斯提出的一項應對經濟危機的宏觀經濟調控措施,從而在經濟上實現自由化、私有化和穩定化,有效遏制通貨膨脹。

不得不說,休克療法早期還是有國際市場的,尤其是在南美小國玻利維亞的成功運用,令其在全世界大放異彩。而薩克斯本人,聲名鵲起,更是被譽為“國際金融界的金童”。

但現實很殘酷,休克療法在俄羅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十年下來,俄羅斯GDP大幅銳減,國民經濟瀕臨崩潰,國家財富被大批蛀蟲攫取,形成大大小小的寡頭,而廣大的民眾仍在貧困線生死掙扎。

(葉利欽的休克療法政策實施後,掙扎在貧困線下靠救濟度日的民眾)

正是因為葉利欽在“韜光養晦”政策上的失敗,1999年,葉利欽主動讓位普京,黯然下臺。

前普京時代的韜光養晦

之所以說是“前普京時代”,因為從目前來看,普京主政了俄羅斯近20年,前兩屆的總統任期裡,他的確是在儘可能韜光養晦,對內發展國計民生,對外儘量與西方國家搞好關係。

1、早期普京的“韜光”策略:收斂鋒芒,放低身段,積極外交

普京從葉利欽手上接過象徵總統權力的“核按鈕”手提箱後,基本延續了葉利欽的“多邊外交”戰略,尤其鞏固與中國的友好外交關係,並積極推進與日本恢復邦交正常化。

期間,他在日本訪問時,放低身段採取的“柔道外交”策略,至今一直為世人津津樂道。

當然,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搞好外交關係,是普京當政初期的重中之重。

但一直在與車臣分裂勢力秀強硬肌肉的普京,要想打消西方疑慮,難度不小。

好在,上天還是很眷顧這位俄羅斯總統的。

2001年9月11日,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事件”在美國紐約發生了,事件的嚴重程度,使得全美民眾掀起了反恐怖主義的浪潮。

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普京抓住機會,表現出極大的人道主義關懷,並做出了一系列善意舉動,比如取消一切軍事演習,允許救援傷員的美軍機通過領空,以及配合美國的反恐行動等等。

以此為契機,美俄關係有所好轉。

而西方國家見狀,紛紛向普京拋出橄欖枝,而普京也積極應對,先是與美國總統布什達成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的協議,然後到北約開會達成“建立20機制”的協議……

一系列舉動下,普京始終甘當配角,贏得了西方國家的普遍讚譽,也為俄羅斯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普京在首個總統任期訪日時,與日本柔道小選手切磋柔道後,明顯有意落敗)

2、早期普京的“養晦”策略:悶聲發大財

普京上臺後,最緊迫的問題,無疑是爛得一塌糊塗的國計民生。

雖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大部分的蘇聯遺產,但很遺憾,蘇聯的一整套自給自足的工業體系,包括工廠和技術人員在內,俄羅斯並沒有繼承到多少,以致缺少輕工業體系的俄羅斯,在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限制,連衣服、牙膏、牙刷之類的生活用品,都依賴進口。

也正是這一點,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生了嚴重誤判,以為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再也翻不起大浪。

但是,誰都沒想到,2000年之後,俄羅斯趕上了一波全球油價高位,充分享受了石油紅利,經濟也開始好轉。

與此同時,俄羅斯尖端武器出口也迎來了春天。

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披露的資料顯示,從2000年到2008年,俄羅斯對中國、印度、伊朗、越南、馬來西亞、阿塞拜疆、敘利亞、埃及等國的軍火出口,佔了俄羅斯國內GDP很大的比重,可謂賺得盆滿缽滿。

對此,礙於當時全球反恐需要俄羅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俄羅斯呢,趁機悶聲發大財,進一步積蓄國力。

(20世紀初期,全球油價高企,俄羅斯的油井正加大對石油的開採力度)

不得不說,前普京時代中的俄羅斯,由於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在國家發展上取得了長足進步。

但是,無論俄羅斯怎麼韜光養晦,也是有限度的,更何況俄羅斯本身就是戰鬥民族,一旦超越自身底線,勢必雷霆出擊,不顧一切。

2008年,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暗中支持下,格魯吉亞趁普京在北京參加奧運會之機,誤判普京分身乏術,悍然對南奧塞梯地區發動進攻。

沒想到,普京一得知消息,立即從北京飛回俄羅斯,親自指揮俄軍大敗了格魯吉亞。

戰爭一結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如夢方醒,昔日虛弱不堪的北極熊俄羅斯,竟然還能如此強悍,這還了得?

從此以後,西方針對俄羅斯的各種制裁一浪高過一浪。於是乎,安穩發展了八年的俄羅斯,只得終結了“韜光養晦”的策略。而為了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後普京時代的俄羅斯只能選擇硬剛下去,如今看來,當時也是無奈之舉了。


十里箭神


“韜光養晦”四個字,充分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問題是,中國韜光養晦,埋頭髮展,最終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幾十年中國成功的做法,俄羅斯戰鬥民族能照抄嗎?



排除戰爭前提,單純從經濟角度說,不能。

俄羅斯如果照抄中國“韜光養晦”的做法,最終不僅不可能成為強大的工業國,反而會把自己“韜”成一個完全依賴礦石、能源出口的資源型國家。

此話何為?道理其實很簡單,兩國的國情不同啊。

我們什麼國情?960萬平方公里土地,養活14億人口。雖然領土廣袤,但架不住人多,因此一平均下來,人多地少,資源貧瘠。

俄羅斯什麼國情?1700萬平方公里土地,養活1.4億人口,人少地多,各類資源簡直數到手軟。

這麼一比較,看起來好像俄羅斯條件比我們好很多?然而實際情況不是這樣。就發展經濟的強國之路而言,我們的國情比俄羅斯好太多了。



這時候有人就看不懂了,看到有人問:難道住500平房子還不如住50平舒服嗎?

對於一個窮小子而言,還真是這樣。一句話,住那麼大房子,你的月薪交得起物業費不?



對俄羅斯而言,它的國情還真就是窮小子住大別墅,賣掉(割讓領土)是不可能的,但不敢出租、不敢僱家政(引進移民),交不起物業費(土地開發成本),在防盜(軍費)上花錢太多,自己日子過得累自己知道,隨便找幾間屋子(歐洲部分)裝修一下,剩下的大部分房子(西伯利亞)就大門一鎖,堆點雜物不去管了。

那我們中國呢?雖然我們社會發展中,會產生很多問題,什麼高房價、誠信、教育醫療、社會保障、貧富差距……看起來危機重重,但仔細捋捋,會發現,我們面臨的所有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社會發展中要經歷的陣痛,都可以通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來彌合。

所以對我們來說“發展就是硬道理”“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只要“擼起袖子加油幹”,沒有什麼事情是解決不了的。如果解決不了,那證明你不夠努力,再加把勁還是能解決。



但是俄羅斯呢?就不一樣了。剛才說了,窮小子住大別墅被物業費愁死……對於戰鬥民族而言。有些深層次的問題,是不可以通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來解決的,反而會隨著發展,一步步發酵越來越嚴重。

舉個很簡單卻很容易被忽視,後果卻很嚴重的例子:物流。

對於人口極少,土地極多的戰鬥民族而言,物流壓力完全可以把俄羅斯這個國家坑到底掉。



而且更要命的是:隨著技術發展,社會進步,分工越來越細,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彼得大帝和紅色蘇聯時代還沒有多“坑爹”的物流問題只會越來越坑,沒有最坑只有更坑,直到把戰鬥民族活生生的徹底坑成二等民族。



也許國人已經被“江浙滬包郵”寵慣了,很多人根本沒有想到,這就是我們龐大人口基數和規模效應帶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說企業物流可能離大家生活比較遠,舉個簡單例子:網購。這是大家能接觸到的最基本最簡單的物流。

有些人對於老外把網購列為“中國現代四大發明”之一嗤之以鼻,網購這不就是一種商業模式嗎?有什麼核心技術嗎?

確實沒什麼技術。然而這個沒技術的網購,對於戰鬥民族的網民而言,表情是這樣的:



難道俄羅斯網速太慢嗎?No,戰鬥民族對於網速還是很上心的,究其原因,俄羅斯有個“超級大魔頭”會讓各位網購一族絕對剁不了手,那就是臭名昭著的俄羅斯郵局。



一句話,在中國“江浙滬包郵”似乎司空見慣,但是,在俄羅斯你想“彼得羅巴普洛夫斯克包郵”,“符拉迪沃斯託克包郵”???

哎,醒醒,醒醒……折人民幣差不多320元/KG……

怎麼會這麼貴?沒辦法,莫斯科到海參崴,好幾千公里啊。你覺得這價格貴嗎?至於能不能便宜點?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不過時效就不敢恭維了。



為什麼?作為面積能頂半個中國大的俄羅斯遠東聯邦區,人口也就是中國一個三線城市的水平,你讓俄羅斯郵政怎麼給你寄包裹?要麼是價格驚人的專車專機運輸,要是想湊一集裝箱統一發貨壓低成本,那等個三年五載也是正常情況啊。



所以,以俄羅斯民族的幽默,上面這張圖,彼得大帝寄的包裹,普京大帝成了收件人,看起來也就不奇怪了。

在俄羅斯,因為地太大、人太少,不光是郵局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它方面只要涉及物流,結局也都差不多,譬如說:外賣。

對於我們而言,外賣無非是幾個街區之內的物流。要是一個小時沒送到,絕對可以差評投訴。但是在俄羅斯,送個餐跑腿二三十公里(沒辦法,人太少了,可能方圓50公里之內就兩家餐館)甚至坐短途火車很正常,吃晚飯要早上下單,吃早飯要前一天晚上下單是常態。



所以有個笑話:中國的送餐公司名叫“餓了麼”,戰鬥民族的送餐公司名叫“餓死了麼”……

剛才說了說俄羅斯的國情,會讓網購、送餐等在中國司空見慣的事情在俄羅斯變得很困難,乃至不可能。但很多人可能會想,這跟俄羅斯不能“韜光養晦”有啥關係?

很簡單,如果你是俄羅斯工業家、企業家,商人的話,你就懂得物流問題遠不止有網購和送餐這麼簡單了。

假設你想在俄羅斯造汽車,那好,鐵礦石從礦山運到鍊鋼廠要運費,鍊鋼廠把鋼材送到機加工廠要運費,從機加工廠運到總裝廠要運費,採購玻璃、橡膠輪胎、發動機、變速箱各個都要運費,車造好了送到4S店還要運費……



好了,以上運費在中國“江浙滬包郵”,在俄羅斯320元/KG,在中國超過一星期可以投訴,在俄羅斯等半年很正常……

隔壁德國、日本的汽車,送到俄羅斯出售,只需要交一次關稅就行,就算普大帝有心保護俄羅斯工業,對德國汽車徵收200%的關稅,但是架不住這邊每個零件算上運費成本都要變成200%啊。


而且這種競爭,隨著科技發展、品牌意識的加強、分工的細化,只可能一步步的加強,也就是說,物流問題在未來只可能比現在要更加的放大。

好了,如此運費,俄羅斯的工業、商業,怎麼活?



想活,只有一種辦法,不計成本,用行政命令勒令工廠進行生產,再用行政命令限制外國競品不能參與競爭。

這種模式大家是不是看得有點眼熟?對,蘇聯就是這麼做的。採用計劃經濟,隔絕市場競爭,是俄羅斯民族工業能活下來的唯一的辦法。

所以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工業在西方強力競爭之下,除了一些政治性比較強的軍火企業以外其他企業都紛紛“自行休克”,實在是國情之下的必然,是誰上臺都救不了的,普京大帝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很多人看出來了,其實蘇聯/俄羅斯的工業品,傻大黑粗並不能簡單歸咎於戰鬥民族的粗線條,實在是物流配套壓力太大。

也有人聯繫蘇聯歷史會發現,蘇聯工業看起來很強,實際上對於國家經濟而言,早就已經不僅不能賺錢反而是拖油瓶,早在20世紀60年代,蘇聯的出口和外匯來源就一年又一年的開始向石油、天然氣傾斜,用石油收入彌補工業虧空,一旦油價暴跌,蘇聯的生命也就開始倒計時了。

但是沒有這些工業行嗎?不行啊,飛機大炮核武器,坦克洪流靠什麼來製造?



說到這裡,這種國情之下,你讓俄羅斯“韜光養晦”,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既然韜光養晦,就不能跟以美國的西方硬剛,閉關鎖國計劃經濟肯定不是選項。既然要潛心發展經濟,那勢必要讓俄羅斯企業和美日歐等國的企業在WTO的框架內全面競爭。

但是我也說了,中國人多勢眾這麼做沒問題,在俄羅斯,這可能嗎?還沒等外國企業舉起屠刀,單單物流困難,自己就先把自己“餓死了麼”。



事實上,我們改革開放之初,很多西方企業願意在中國投資設廠,但是在蘇聯解體之初,儘管俄羅斯工人、民眾的受教育程度、人員素質遠高於1991年的中國,但西方几無一人在俄羅斯投資,寧可看著龐大的工廠設備慢慢爛掉。



把工業爛掉以後,一股腦兒去採油、挖礦、砍樹、打魚,畢竟在俄羅斯只有這些才能賺錢……o,也不能說工業徹底爛沒,伏特加酒廠還是可以活的~~


所以,俄羅斯能仰仗的,唯有廣袤國土之下的大量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其實俄羅斯無論走哪一條路,是否“韜光養晦”,其實結局和現在都差不多,只有一種可能,一天一天去工業化,一天天變成“手握核彈的沙特”。

未來俄羅斯工業,沒有最萎縮,只有更萎縮。

未開俄羅斯經濟,沒有最依賴資源,只有更依賴資源。

所以俄羅斯最後墮落成一個資源依賴型國家,幾乎是可以確定的。也許四處耀武揚威導致局勢吃緊,需要製造軍火抵抗外侵,還能保住有限的一點工業。要真是“韜光養晦”,那蘇聯解體僅剩的一點家底,不幾年也就交出去了。

依賴資源,可以做一個富家翁,但是依賴資源想重回彼得大帝和紅色蘇聯的榮光,想什麼呢?


沒辦法,“成也幅員遼闊,敗也幅員遼闊”,誰讓俄羅斯當年噬土如命、貪婪成性?“俄羅斯雖大,但沒有一寸領土是多餘的”這種話,激勵民心士氣可以,但發展經濟?自己造的孽,現在含著淚也得自己承受啊……


Magic6981045


韜光養晦是中國的詞,老毛子最多叫沉默的獻媚的北極熊,你想那畫面可笑嗎,不是沒做過,普京最早就想緩和和西方的關係,獻殷勤,靠靠他們,關鍵是人家沒給你想要的,你可以自宮,我給不給兩說,烏克蘭就是好例子,當然更不要說伊拉克和利比亞卡扎菲了,還有朝鮮了。和中國那個時期不同,俄羅斯是大國,核大國之前冷戰的對手,中國還談不上那個時期。你不靠自己努力,西方只有變本加厲的壓榨你,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你幹倒,扶植一個傀儡,聽人家話,自家的戰略武器全部銷燬,不然沒人會相信一個這麼大體量的國家和能源礦產豐富的大國會甘心人後,老毛子是戰鬥民族,打出來的,沙俄時期,領土都是搶來的外擴來抵禦危險的入侵,二戰又是舉全國之力,死了多少人,就是沒投降,冷戰,互相隨時可能爆發核大戰,上天還是蘇聯先上去的,美國後來趕上的,這麼一個對手,美帝怎能容忍在眼前晃悠,況且他的衛星國很多都對歐洲產生威脅,等等等等,你說了做了,我也不信,何必呢?


沉默的王二


俄羅斯不能韜光養晦,也沒有機會和時間去韜光養晦,因為俄羅斯承受不起在韜光養晦時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同時美國人也不可能會允許俄羅斯通過韜光養晦的恢復實力,美國只會乘著俄羅斯人進行戰略收縮時,一步步的對其進行遏制,直到把俄羅斯徹底圈死在亞歐大陸的北部。

到之後俄羅斯所得到的,要麼是淪為美國的走狗,要麼在繼續分裂中緩慢的滅亡,所以韜光養晦對於俄羅斯而言,等於是慢性自殺,俄羅斯只有在面對絕境時奮力一搏,才有可能從死地中掙出一條生路,並逃脫美國人的追殺。

一個國家想要韜光養晦,需要一個特定的內部和外部環境才能實現,並不是說你想要韜光養晦就可以的。

在東方大國建國之後的歷史上,確實曾經有過一段韜光養晦的時光,這段時間主要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及後續的20~30年的時間裡,在這段時間裡,東方大國以犧牲部分國防建設為代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經濟建設之中,並由此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東方大國在經濟、軍事、科技領域所取得的大量成果,能夠傲視周邊的國家,都得益於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時間裡默默的耕耘和奮鬥。

同時也是由於當時的東方大國並不是美國的主要打擊目標,當時的美國必須要全力應對俄羅斯和歐洲,使得其對東方大國的制約相對放鬆,這才使得東方大國能夠鬆一口氣全力搞生產。

當然了當時的東方大國領導人眼光獨到,及時的抓住了機遇,並痛下決心,才最終使得韜光養晦這一戰略方針得以執行下去,並讓東方大國的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了三十多年。

但是東方大國執行這一國策並不是毫無代價的,在那段時間裡,東方大國的國防建設以及對外政策,都必須要對經濟讓步,甚至為此還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僅象徵著國家威嚴的大使館,遭到他國導彈的轟炸,而且本國邊境還曾經遭受小國的侵略,由此可見一個國家在執行這個政策時,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究竟有多慘痛。

而在俄羅斯的歷史上,也曾經有過這段時光,那就是在1917年蘇聯在十月革命之後到二戰爆發的這段時間,新生的蘇聯由於及時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蘇聯不再成為歐洲列強主要的攻擊目標。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蘇聯才得以在相對較為安全的環境裡發展經濟,蘇聯正是由於擁有了這段穩定的時間,才得以迅速完成了國家工業化,並在較短的時間裡從一個農業國家一躍成為一個工業強國。

有此可見,一個國家想要韜光養晦,並不是說想到就可以去做的,在面對美國步步緊逼的態勢時,俄羅斯根本就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掉頭一心發展經濟,美國人也不會因為俄羅斯想要發展經濟而放過他,相反美國反而還會趁著這個機會加大對俄羅斯的打擊,直到某一天俄羅斯再也承受不住壓力而轟然倒下。

直到目前為止,俄羅斯仍然是美國在全球的主要戰略目標,為了避免美國的“圍剿”,俄羅斯必須要主動出擊,才能避免美國的各個擊破。

不同的國情、不同的國際環境,所執行的政策是不同的,對於俄羅斯目前的狀況而言,俄羅斯已經沒有了韜光養晦的機會,而且這個路子就俄羅斯的國情而言,也很難行的通。

因為在過去的歷史中,俄羅斯以及他的前身蘇聯,在二戰結束後的七十多年時間裡,一直都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敵視的對象,美國製定的主要對外戰略計劃中,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如何削弱和摧毀俄羅斯(蘇聯),所以只要俄羅斯沒有衰落成美國想要的樣子,那麼美國針對俄羅斯的打擊和破壞,就絕對不會停止。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儘管俄羅斯在獨立之初的十多年時間裡,曾經主動向西方靠攏,不僅主動將本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改成資本主義制度,而且才聽從西方國家的建議推行以休克療法為主的經濟改革,結果導致西方資本集團在俄羅斯賺的盆滿缽滿,而俄羅斯經濟也由此元氣大傷。

但是很遺憾的是,俄羅斯通過犧牲本國利益,主動向西方靠攏的做法,並沒有得到西方各國的認可,美國不僅不斷的通過制裁俄羅斯來阻止其經濟的正常發展,而且還不斷的挑起俄羅斯周邊國家以及其加盟共和國發動叛亂,來讓俄羅斯持續“失血”。這使得俄羅斯最終放棄了幻想,轉而對西方強硬。

從上世紀90年代起,俄羅斯一邊在艱難的恢復經濟的同時,一邊努力的鎮壓本國叛亂,以及針對俄羅斯的何種軍事打擊,比如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兩次車臣戰爭、俄格戰爭、敘利亞內戰和俄烏衝突,都是基於此。

如果此時的俄羅斯決定放棄與美國的對抗,轉而收縮發展經濟,那麼俄羅斯不僅將會失去在海外的大量戰略利益,而且還會因為這種收縮而導致其被美國構建的包圍圈,徹底圍死在亞歐大陸的北部。

所以在面對美國的重重打壓時,俄羅斯根本就不存在韜光養晦的空間,這是因為美國針對俄羅斯的各種打擊,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同時俄羅斯由於需要保衛其在蘇聯時代取得的國家利益,因此必須要在很多國際事務中與美國正面對抗。

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不僅不會得到發展的機會,而且還會因為被周邊國家孤立,而最終衰退並淪落為一個落後國家,到時候俄羅斯除了徹底分裂並消失之外,再沒有其他道路可以走。


落下m


俄羅斯不可能韜光養晦,不是俄羅斯不願意,而是國際環境不允許,因為美國一直緊盯著俄羅斯,不會給它機會。


俄羅斯擁有6850枚核彈頭,4000多架戰機,其中包括蘇-57五代機,另外還有大量的四代機,此外還有數千輛坦克,S-400等先進的反導系統,“白楊”等彈道導彈,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一直都僅限於美國。

俄羅斯唯一的短板就只是經濟水平低下,俄羅斯的經濟甚至不如廣東,所以很難負擔龐大的軍隊,俄羅斯甚至發生過軍官偷賣軍用汽油的事件,反應了俄羅斯軍費不足導致的困境。

如果俄羅斯韜光養晦可以嗎?

俄羅斯如今在各個地區與美國對抗,而且處於下風,勢力範圍不斷縮減,東歐、中東等地區紛紛落入美國手中。

烏克蘭想要加入北約,但是克里米亞半島的爭議讓北約拒絕接受,烏克蘭把加入歐盟寫入憲法,只為了能夠徹底投靠美國。

波蘭因為是北約國家,行動更加自由,目前已經成功邀請美國到自己的領土上永久駐軍,以此保護自己的安全。

經過多年內戰,在伊朗和俄羅斯的大力支持下,巴沙爾終於平定國內局勢,為了保護巴沙爾,俄羅斯在赫邁米姆建立了軍事基地,留下了軍隊,並且向敘利亞出售了大量武器裝備。

如果俄羅斯韜光養晦,那就不能再繼續與美國保持對抗,結果是敘利亞在美國新一波的攻擊中倒下,烏克蘭也順利加入北約,說不定領土上還有大量的美國軍隊,俄羅斯只會變得更加危險。

韜光養晦的前提是必須不引起其他國家的注意,但是俄羅斯實在太拉風,是美國和歐洲國家重點圍堵對象,不會輕易放過。



即使美國為首的北約不對俄羅斯採取軍事手段,只要進行經濟封鎖,俄羅斯經濟就很難發展,因為僅僅是美國的經濟總量就幾乎佔全世界總量的1/4,如果算上與美國關係良好的歐洲和日韓等國,比重還會增加,而俄羅斯資源出口的對象就是這些發達國家。


俄羅斯如果在美國面前表現的軟弱,將會衰弱的更快,現在這樣全面的抗衡也是俄羅斯的無奈之舉。


視野新觀



韜光養晦的路線是中國的專利,是指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的一種外交立場,不出頭,埋頭搞經濟。但是這個需要一個前提,當事國比較落後,對大國形不成威脅。這樣才能不引起關注,關起門來搞經濟。但是俄羅斯為什麼不行?很簡單,俄羅斯的前身蘇聯是與美國爭奪霸權的超級大國,蘇聯解體後,國力下降,但是餓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留下的軍事能力,使得俄羅斯不能韜光養晦。


如果俄羅斯要走韜光養晦的道路,就其實是烏克蘭在蘇聯解體以後的道路。為了擺脫蘇聯末期的經濟衰退,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烏克蘭決心拋棄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窮兄弟,建立獨立的國家,為了使得周邊國家放心,烏克蘭就走上韜光養晦的道路,不但把蘇聯留下的核武器全部銷燬(轉運俄羅斯一部分),還與各個國家簽訂安全保障協議,本來想好好進行經濟建設,後來發現,要好生活就要加入對方,就要加入歐盟,但是加入歐盟就要選擇立場,不能韜光養晦,一選擇立場就會得罪周邊國家,而放棄核武器的烏克蘭,選擇立場後,獲得結果就是悲劇,也就是韜光養晦引發的悲劇。


俄羅斯如果要韜光養晦也需要示弱,現在俄羅斯國土超過1500萬平方公里,有超過1000顆核彈保護本國的安全,如果沒有了這些核保護傘,僅僅靠2億人口的俄羅斯人,怎麼能夠守住這麼大面積的國土,所以原來的強國,大國要韜光養晦,就是自廢武功,結果非常悲慘。像俄羅斯這樣的曾經輝煌過的國家,只有重新輝煌,否則就是其他國家警惕注意的對象。


橋本看日本


在俄羅斯人的詞典裡沒有韜光養晦這個詞吧?如果有的話俄羅斯人應該也會把她看成是一個貶義詞。斯拉夫人那種寧願站著死,也不願跪著活的二元對立性格,也應該理解不了韜光養晦這個詞的含義吧?

當然不管俄羅斯人懂不懂這個詞的含義,自從蘇聯解體後,歐美也確實沒有給俄羅斯這個機會。也許有人會說葉利欽時期,俄羅斯和歐美的關係那麼好,應該有韜光養晦的機會,讓俄羅斯和平崛起。但是仔細想想,感覺又不是那回事,好像在葉利欽時期歐美連咬死俄羅斯的心都有。因為發生在車臣的那場分裂戰爭,車臣分裂勢力背後的支持者就是歐美。其實歐美是巴不得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也能再來一次解體,那麼歐美就能一勞永逸的解除俄羅斯對其的威脅。

我認為歐美不給俄羅斯韜光養晦的機會,主要原因還是要說一說的,不然感覺俄羅斯像很委屈似的。

首先大家一定要知道蘇聯是解體,不是全方位的崩潰。基本上蘇聯的解體,並沒有給俄羅斯這個繼承者帶來多大的傷害,雖然蘇聯的解體讓俄羅斯經濟遭受了滅頂之災。但是蘇聯的軍事力量,俄羅斯在繼承的過程中沒有遭受毀滅性的破壞,尤其是可以毀滅世界多次的核力量。這也就是說歐美在軍事上存在的主要威脅,並沒有隨著蘇聯的解體而被消滅。

那麼在政治上歐美就放心俄羅斯了嗎?雖然歐美幫俄羅斯改造了社會制度。

其實歐美心裡比誰都清楚,政治制度的改造是否能成功,主要關鍵點在改造國的文化改造上。如果改造國一直對權威文化是迷戀的,那麼自由民主的制度,是建立在沙漠上的宮殿是不牢靠的。畢竟俄羅斯不是德國和日本,你美國在那裡有駐軍,他們不聽話了可以隨時收拾。但在俄羅斯你美國是絕對做不到,想什麼時候收拾就能收拾這樣的事,所以俄羅斯政治上存在的獨立性,讓美國很不放心。


其次就是俄羅斯龐大的國土面積豐富的資源和高素質的國民,有了這些東西只要歐美一不小心,俄羅斯馬上就可以變有影響力的經濟強國。

其實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本來基礎就特別好,並且在文化政治軍事經濟上又自成體系,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麼韜光養晦這樣的策略。

其實韜光養晦是貧窮國家為了謀求發展,而忍辱負重的在沒有辦法下的一種選擇,但凡一個能站起來說話有實力的國家,誰會願意去選擇韜光養晦呢?


滾滾看竹筍


俄羅斯是房間裡的大象,藏是藏不住的,也不符合俄國的傳統。


俄國不能像中國曾經做的那樣“韜光養晦”,原因有三:


一,俄國所處的位置在歐亞大陸邊緣,這一帶在近代來,一直是大國爭霸的焦點所在。這一點和中國位相對沒那麼重要的東亞,相對來說遠離大西洋,遠離大多數發達國家不同。即使對美國來說,歐洲的重要性是高於東亞的。



第二個原因是,俄羅斯在當年的帝國時代以及蘇聯時代,奪取了太多的地緣利益,比如烏克蘭,比如敘利亞,比如東歐,俄國寧可從東南亞越南撤軍,滿足於在東亞收縮,也不願意放棄歐洲和中亞,以及中東地區的利益。


雖然大多數地緣主義學者都知道,帝國的根本是國內經濟,失去國內經濟的支撐,在外交和軍事上不過是空架子。象當年的大英帝國那樣果斷“戰略收縮”當然很好,可惜俄羅斯的這個決心卻不是那麼好下。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是俄國擁有能唯一能摧毀美國的核武庫,從美國的角度來說,不管俄國是慫還是裝逼,都不會讓美國把目光從俄國身上移走,無論俄國出現內亂,導致核武器外流,還是俄國被軍事強人統治,美國都會主動的去控制和干預俄國內政,所以這也是俄國“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