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烏克蘭有什麼歷史關係?

軍迷123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歷史源遠流長,烏克蘭的基輔地區,曾是俄羅斯的發源地,幾百年來,俄羅斯和烏克蘭分分合合。

在公元9世紀,東歐平原上最早出現的文明古國基輔羅斯崛起了,人口達到500多餘萬,疆界空前廣闊,成了當時歐洲最大的國家,統治者是弗拉基米爾大公,後來弗拉基米爾大公迎娶了拜占庭東羅馬帝國的安娜公主為妻,從此俄羅斯自認為是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並自稱第三羅馬帝國。基輔羅斯奠定了今天俄羅斯和烏克蘭共同的文化基礎。

1654-1667年,俄羅斯與波蘭為爭奪烏克蘭廝殺了整整13年,兼併了東部烏克蘭,那麼剩下的烏克蘭呢?

烏克蘭的故事是這樣的,17世紀40年代,第聶伯河的哥薩克人對他們的待遇越來越不滿意。1648年,烏克蘭人民在哥薩克人赫梅爾尼茨基的領導下反抗波蘭貴族和天主教會的壓迫,哥薩克打敗了波蘭的先遣部隊。後來,在和波蘭國王簽訂了幾個差強人意的條約後,他與波軍作戰失利,所以赫梅爾尼茨基認為光憑哥薩克人自己的力量在波蘭境內永遠都不能得到他們想要的地位。因此他請求莫斯科公國的沙皇支援並把烏克蘭變為莫斯科公國的保護國。沙皇被說服,同意支援哥薩克,這是1653-1654年的事了。隨後,一場漫長的俄羅斯-波蘭戰爭開始了。

然而,在戰爭期間,俄羅斯只控制了東部烏克蘭,即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事實上莫斯科軍隊在戰爭中最大的失敗是1659年在科諾託普戰役中被烏克蘭人擊敗,為什麼烏克蘭後來又反對莫斯科呢?

哥薩克人沒有遍佈整個烏克蘭。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烏克蘭多年來的社會結構問題。到了17世紀中期,那裡出現了兩個政治階層。一是大地主和小貴族階級,擁有農奴和農民的領主。他們是天主教徒,即使是來自烏克蘭(即俄羅斯)人民的天主教徒,也是波蘭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另一個是札波羅熱群的自由哥薩克人,大部分是從地主家逃走的的農奴或農民。哥薩克內部也有分層,哥薩克的軍事長希望與貴族特權相匹配,如赫梅爾尼茨基。因此,對於哥薩克叛亂的領導人來說,問題是如何最好地確保他們的階級地位。因此,赫梅爾尼茨基的繼任者伊萬·維戈夫斯基早在1658年就把烏克蘭歸還了波蘭。

烏克蘭加入俄羅斯(更不用說“統一”)本身是錯誤的。烏克蘭尋求獨立,但被迫在強者之間挑撥離間。其他國家也捲入了衝突--瑞典、克里米亞、土耳其。赫梅爾尼茨基還陰謀退出與莫斯科的條約,接受瑞典國王的庇護。

1655年,在烏克蘭哥薩克人的幫助下,俄羅斯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波蘭的大部分領土,佔領了西部的維爾納和盧布林。要不是對手瑞典試圖佔領立陶宛而分散了俄國的兵力,沙皇阿列克謝可能會完全推翻波蘭國王。俄羅斯和瑞典的戰爭開始了,許多波蘭貴族趁此反對俄羅斯。與此同時,烏克蘭哥薩克人放棄了與俄羅斯的聯盟,甚至反對莫斯科。

1658年,俄羅斯和瑞典在現狀下和解,但與此同時,強大的波蘭再次反對俄羅斯。烏克蘭哥薩克分裂為兩黨:波蘭黨和親莫斯科黨。在這場戰爭中,兩黨逐步建立了第聶伯河的地理邊界,後來成為俄羅斯和波蘭之間的分界線。而赫梅爾尼茨基的繼任者伊萬·維戈夫斯基在1658年就把烏克蘭歸還了波蘭。根據歷史記載,俄波於1667年簽訂了《安德魯索夫條約》,根據條約,莫斯科公國得到了斯摩稜斯克和烏克蘭左岸大部分土地,包括基輔和札波羅熱群島。

可以肯定的是,在戰爭的最後階段,俄羅斯和波蘭與其說是在為烏克蘭領土而戰,不如說是與烏克蘭兵營爭奪對烏克蘭領土的控制。兩個大國和解,分裂了叛逆的烏克蘭,烏克蘭既不完全屈服於俄羅斯,也不完全屈服於波蘭。


科羅廖夫


說到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就得知道兩個國家的歷史,在古代時期烏克蘭和俄羅斯還不叫現在的名字,那時候統稱基輔羅斯,文化為斯拉夫文化。後來逐漸分化,隨著歷史的發展成立了不同的國家,中間經歷了蒙古入侵,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入侵,以及波蘭的入侵,逐漸形成了兩個國家烏克蘭和沙俄。

但是在十七世紀中期,也就是公元1653年,沒記錯的話就是1653年。兩國完成統一。而後經過資本主義發展,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又緊固這種關係。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成立了蘇聯。包括好多加盟共和國,例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烏克蘭等。還有好多在此不一一贅述。

二戰後,此關係更加緊固,在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成為蘇聯領袖,此人開始大力糾錯,去點斯大林個人崇拜,後來經過兩人領導人不懈努力,終於把蘇聯搞到解體。 於1991分為現在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烏克蘭又稱小俄羅斯。蘇聯分家時武器裝備和基礎設施烏克蘭一樣不缺。然後就到現在。 前一段時間關於克里米亞的爭奪,就是蘇聯時期俄羅斯作為禮物送給烏克蘭也是大哥對小弟的關愛。後來因為某些原因讓其歸還,其中牽涉到烏克蘭欲加入歐盟,對華出售先進技術等原因,都讓老大哥想教訓一下弟弟的感覺,所以說現在兩國關係,也是十分的複雜。


小飛子帶你看


公元9世紀,烏克蘭民族的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崛起。基輔羅斯是東歐平原上最早出現的文明古國之一,在弗拉基米爾大公及其子雅羅斯拉夫統治時期,基輔羅斯的人口達到500餘萬,疆界空前廣闊,成了當時歐洲最大的國家。基輔羅斯與拜占庭、西歐北歐各國、東方阿拉伯各國有著頻繁的貿易關係。基輔城也被譽為第聶伯河上的“帝王之城”。

弗拉基米爾父子統治時期,基輔羅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繁榮昌盛,由此奠定了今天俄羅斯、烏克蘭共同的文化基礎。公元988年,弗拉基米爾娶拜占庭帝國的安娜公主為妻,宣佈基督教為國教。所以,今天俄羅斯的國徽上帶有拜占庭文化的標記——雙頭鷹。歷代沙皇也以拜占庭文化的繼承人自居。

弗拉基米爾父子之後,基輔羅斯逐漸衰落,被後來沙俄的始祖——莫斯科公國所滅。所以,從沙俄時代直至蘇聯時期,乃至在今天的俄羅斯,基輔羅斯一直被奉為俄羅斯歷史的發端,基輔城也被稱為“俄羅斯諸城之母”。

抗擊波蘭統治,烏克蘭主動加入俄羅斯

約在12—13世紀,“烏克蘭”(本意為“邊區”)一詞開始使用,隨後,這一稱謂逐步擴大到今天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並以這一稱謂為紐帶,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然而,烏克蘭當時只是作為一個地理學概念和民族學概念存在,卻不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因為不存在烏克蘭這樣一個國家,它的土地分別被劃入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王國的版圖,烏克蘭人成為一個喪失了自己國家的民族。

1648年,烏克蘭人民在鮑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的率領下起義,反對波蘭的統治。他致函沙俄政府,希望得到同樣信仰東正教的俄羅斯的幫助。在信中,赫梅利尼茨基表示,烏克蘭哥薩克願意接受俄羅斯沙皇的領導。隨後,在給沙皇的一系列的信件中,赫梅利尼茨基又多次表示願意服從沙俄的領導。但沙俄政府反應謹慎,沒有迅速給予答覆。

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烏克蘭起義軍依靠智謀,兩次擊敗了當時的歐洲軍事強國波蘭。在文尼察保衛戰中,烏克蘭哥薩克首領博貢率軍在冰河之上迎擊波軍。交戰中,哥薩克佯裝潰退,波蘭軍隊在身後緊追不捨,沒有注意到冰面上許多地方散扔著髒亂的稻草。波蘭軍隊眼看就要追上哥薩克了,但剛一踏上這些稻草,腳下的冰就破裂了。原來,博貢下令事先砸了許多冰窟窿,當這些冰窟窿上又結了一層薄冰後,在上面蓋上稻草,以作偽裝。烏軍趁波軍陷入混亂時大舉反攻,將其打了個落花流水。然而,由於波蘭收買了克里米亞汗國,後者在烏克蘭背後發起了進攻


大羅言酒


價值觀不同,血緣文化相近的又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