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即位泰國國王廢妃,這個世界上君主們到底還有多大作用?

日本天皇即位泰國國王廢妃,這個世界上君主們到底還有多大作用?

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即位

最近國際新聞中關於皇室王室的新聞很有幾條,就是社會新聞都因為某著名三線女星為了提高自己那啥上位的光彩,沒事幹炒作貴族玩,結果惹來了一片罵聲。

現存的君主和貴族們都是什麼狀態,怎麼成了今天這樣子?我們來盤點一下。

人類社會到了20世紀的時候,在普遍印象中說起國家元首來一般頭銜是“總統”或者“主席”,但是少數國家的國家元首仍然是“國王”,“皇帝”或者“埃米爾”等。這些採取君主制的國家之間,君主的頭銜有差距而他們之間的實際權力更有差距。

因為君主制的國家一般分為君主立憲制和絕對君主制,後者簡單君主們就是可以直接管理國家,任命高級官吏,甚至頒佈法律(當然也得經過議會或者一個類似於議會的機構同意,但是這個機構不過是貴族們的諮議機構,不能完全對抗君主)。前者在大家的印象中,君主屬於“君臨而不治”沒有實際權力的國家象徵性元首。其實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即便是君主立憲制,同樣分為無權的“虛君”和真的有權的君主,後者又被叫做二元制君主制,意思就是君主不光是象徵性國家元首同樣也是掌握實權的政府首腦,而首相更像是其助手。

事情複雜麼?因為人類社會的政治制度演化歷史真的就是很複雜,這既牽扯到一個國家的政治社會現狀,又牽扯到歷史傳統,以及各種偶然因素。

比如作為安理會五常之一的英國,算是五大國中唯一保留君主制的國家,英國女王在新聞中上鏡率絕對首屈一指。可是一般人們總是認為英國的王室在政治中沒啥地位,不過是個“吉祥物”。偏偏就是作為國家吉祥物的女王,前幾天對於政府和議會把脫歐這種國家大政弄成了一場3年不見分曉的扯犢子馬拉松大為不滿,發出了“我們的政治家沒有能力治理好這個國家……”的言論。此言一出,讓英國各界大為震驚,因為英國國王已經差不多上百年沒有怎麼正經的評論過政治了,大家可能都快忘了國王還能管啥了。

可是你要真的翻翻英國法律,英王實際上真的有權力好好管理國家,只是因為一個慣例的因素和一個實際政治複雜的因素,讓英王輕易不願意插手而已。

英國確實可能是這個地球上最開始通過法律手段限制王權的國家。

歐洲的中世紀是分封制的,國王其實不過是全國最大的那個領主,下面好幾層封建領主並不見得都買國王的賬,只是接受國王分封后自己在領地裡有徵兵收稅和司法權,國王需要打仗時候按照領地大小出錢出兵,所謂“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當年的英國也是一樣。

在1215年的時候,因為英王約翰得位不正不得不跟法國開打。因為約翰是獅心王理查德一世的弟弟,他的競爭者是哥哥的兒子亞瑟,按照英國的諾曼底繼承規則約翰該當國王,可是當時英國的金雀花王朝是來自法國的安茹伯爵家,照著法國的道理亞瑟該當國王。英王在法國的領地裡那些貴族肯定按照法國的安茹規則來,加上法王菲力二世早就覺得英王在自己家裡有這麼多地盤不爽了,就利用這個機會大打出手。一番裡應外合下來,約翰被打的灰頭土臉威信掃地,不過他不服氣還想接茬打。

可是好死不死他偏偏又為了任命英國教會領袖坎伯雷大主教的事情跟教皇鬧翻了。教皇宣佈革除約翰的教籍!這在中世紀可是大事,革除教籍就是異教徒了該上火刑架,更別說當什麼國王了,人人得而誅之啊……

沒法子,約翰只能認慫給教皇賠罪道歉交一筆鉅額罰金。

好嘛,法國封地都造反了,教皇那邊要一大筆錢罰款,約翰還想打就只能在英格蘭收稅(嗯,當時蘇格蘭和威爾士還不是他的地盤),這一下子就把英格蘭的貴族們惹急了。於是乎貴族們帶上市鎮的商人一起造反,本來教會也對約翰非要插手大主教任命不爽,也跑來幫忙。

其實當年雖然約翰這個國王當的憋屈,可是好歹也是國王,教皇收錢就原諒他了,他就還是國王。所以貴族們也不好搞得太過分,他們不敢直接推翻約翰,只是拿著刀子逼著約翰簽了一個文件——《大憲章》。

日本天皇即位泰國國王廢妃,這個世界上君主們到底還有多大作用?

無地王約翰簽署大憲章

這個文件規定了,英王不經過貴族們集體同意不可以收稅了;不能隨便剝奪貴族和普通人的財產和自由,必須經過法庭審理。(市鎮商人出錢幫忙造反,也得有點好處吧?)還得說一句,那法官是貴族們選舉的,不能國王自己指定。最重要的是,這一切由25個大貴族組成一個監督理事會一類的東西監督國王是不是照著做了,如果國王違反了,大家可以接茬起兵造反教育他……

這可能是中世紀第一個限制王權的法律文件,約翰因此被其他國家的君主譏笑為“無地王”。雖然後來約翰反悔了,想撕毀大憲章,可是貴族們動真格的立馬起兵,最後在內戰中約翰稀裡糊塗的死掉了,有的說是瘧疾有的說是被毒死的,據說約翰死後成了第一個狼人……

怪力亂神的事情不說,反正約翰死後他的兒子亨利三世是個小孩子,就只能由得貴族們按照大憲章來了。成年後的亨利也想推翻那個討厭的大憲章可是貴族們不幹,亨利本人很懦弱,儘管想推翻大憲章,但是因為外面法王還在繼續對英國下手,如果貴族們不派兵來幫忙,他這個國王就當不下去了。偏偏國內貴族們勢力根深蒂固,而市鎮從大憲章取得了自治權之後更不想買王室的賬,所以他們聯合起來逼著亨利簽署了更多的限制條款,比如不能隨便宣戰了,必須經過貴族和市鎮代表們集體同意,這群人三年必須每年開三次會討論國王是不是聽話等等,這就是所謂的《牛津條例》。打不過貴族和市民聯合軍的亨利三世只能認慫接受教育了。

英國國會也就是這麼來的,至於後來貴族、教士和市鎮代表分開開會成了上院和下院都是後話。從此英國國王不是想幹啥就幹啥了,要說不買賬的國王當然有,但是習慣一旦形成肯定會有很強大的力量,因為這些真金白銀的權利到手,不管是貴族還是市鎮商人都不可能輕易撒手。所以後來蘇格蘭的斯圖亞特家因為血緣關係繼承英格蘭的王位之後跟國會鬧翻,結果查理一世被國會的軍隊抓來砍了腦袋,也算是開了先河。

再後來請來當國王的幾乎都是外國人,英語都說不溜,想治國理政是很蛋疼的事情。具體怎麼成了今天這樣子請參看《 》反正就這麼著,大家現在很習慣了英國國王看上去是個吉祥物,可實際上人家要想管,絕對是於法有據的。至於大家習慣不習慣是另外一回事。

英國的制度確立後正好趕上工業革命,重商主義之下英國迅速成了第一霸主,其他歐洲國家正在上升的資產階級看到了肯定羨慕啊,都想著有樣學樣。但是根據各國不同的情況,折騰起來的差異就比較大了。

比如法國把國王也砍了,然後還使勁砍了一大堆貴族,中間雖然國王復辟了幾次但是最後還是搞了共和制。

德國則是本來分裂成了比一年的天數還多的諸侯們,大家互相滅不掉對方只能商量誰來當那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所以一起開會談判。就這麼成了“帝國議會”,主要功能就是選舉皇帝。後來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最強大,基本上也就一直走一下形式直接當了皇帝。但是等著席捲歐洲的革命來了的時候,1848年那幾個諸侯王國見勢不妙主動讓權資產階級,讓他們組成議會據說要制訂一部帝國憲法,開始場面很大選出的議員們跑到法蘭克福開會,制訂了一部看這兒很美妙的憲法,並且最後決定讓奧地利大公做攝政,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當皇帝。可是當時德意志的諸侯們已經慢慢穩定了各自內部,更樂意逐步的在自己邦內搞一個議會,這樣子向本地的資產階級和農民讓權的尺度比較小,真的大政方針還是自己說了算。

所以“帝國議會”鬧了一圈沒人搭理,他的權威從來沒有出過那個開會的大教堂。最後議會被符騰堡國王派警察驅散了……

帝國議會沒搞成,但是畢竟逼著各個邦的君主在自己內部讓權了,所以最後普魯士在俾斯麥的操作下完成統一的時候,還是要尊重這個現實。德意志帝國的議會最後也成立了,除了協調各個邦之間的權益之外,主要職能是監督政府政策和批准預算。國家的大政方針其實主要是普魯士國王兼任的帝國皇帝說了算,各個邦則是那些親王君主們說了算。議會可以罵罵國王和皇帝,但是不能太過分,也能讓他們有所顧忌但是攔不住他們發瘋。一戰就是這麼打起來的……

這就是所謂“二元君主制”的由來。德國如此典型,資產階級多少有了說話的地方和有點表達意見的權利,可是君主仍然至高無上。奧匈和沙俄也覺得這個不錯,大體上效仿了一下。只是沙俄搞的“杜馬”其實權力最小。明治維新的時候,這套東西就很對日本的胃口,所以日本也學來了搞了一套《大日本帝國憲法》,當然了開宗明義第一條就規定“大日本帝國的最高統治權歸萬世一系的天皇……”

一場一戰打下來,德國和奧匈戰敗,他們的君主威信掃地,所以議會里的資產階級趁機抓住機會把皇帝們攆跑了,搞了共和。至於沙俄麼,大家都知道發生了什麼。日本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則是等到二戰結束的時候才被徹底粉碎。

“二元君主立憲制”形式上似乎是不怎麼常見了。但是我們別忘了,歐洲這些國家現存的君主制其實主要是君主自己放手不管了,看起來好像“虛君”可是實際上他們還是有法定依據管事的。而且必要的時候真的會管。

比如荷蘭當年造反攆走了西班牙王室之後商人和貴族們搞了一陣子共和之後總是分贓不均,中間還被拿破崙欺負了一陣子,最後沒法子立了一個國王當最高仲裁者。所以荷蘭憲法就規定,立法權歸國王和議會,行政權歸國王和內閣。樞密院為最高國務協商機構,主席為國王本人,其他成員由國王任命。上院管立法,下院主要監督政府。

只不過,因為二戰之後平等和民主觀念的推廣,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很知趣的基本不插手,把國政交給“部長會議主席”也就是首相去操心了。但是她要是想管點具體事情真的可以!

曾經有個笑話一樣的政治新聞,荷蘭前女王貝婭特麗克絲是個很親民的人,國民都不太叫她女王陛下,而是叫她愛稱貝絲。她煙癮很大會見外賓時候照抽不誤,某些左翼媒體批她不禮貌,結果國民發動了一個“貝絲抽吧”的運動。就是這麼一個女王,有一天讓議會里左右兩派都坐不住了。因為女王有個閨蜜嫁了一個外交官,可是此公不老實出軌,而且利用自己駐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便利經常跑回荷蘭幽會。閨蜜跑去跟女王吐槽還是哭訴的不知道,反正女王聽完火了,下令把這個人發去駐南非!

此事一出輿論譁然,雖然議會里政黨打的不可開交時候都去找女王告狀要求仲裁什麼的常有,可是這麼直接任命高級官吏,怎麼看都不像是21世紀該有的事情吧?可是大家一翻法律,嗯,女王就是有權這麼幹。沒法子,連夜立法規定以後女王不可以這麼幹了。

女王當然從善如流,大家都不讓管就不管了吧,下不為例……

那邊的比利時國王則是本沒有興趣管政治,就想當個吉祥物而不成。因為比利時國內一半是荷蘭族的弗蘭芒人,一半瓦龍族其實是法國裔,所以兩派沒事就水火不容。昨天的文章說過除了比利時共產黨之外,所有的政黨都是按照族裔劃分的雙胞胎。兩派經常鬧得要拆了比利時,所以時不時的去找國王仲裁。國王只有耐著性子組織他們談判。

西班牙的前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更是個高風亮節的國王,也識得大體。當初爺爺阿方索十三世被革命推翻後,他跟著家人只能流亡海外。後來佛朗哥顛覆了共和國建立了一個攝政體制,雖然大權在握四十年,但是精明的佛朗哥知道自己拉了左翼一大堆仇恨,可是要是完全按照右翼保皇派的法子來,肯定不合時宜早晚還會引發西班牙下一場革命。所以他把胡安卡洛斯請回了西班牙,宣佈由他自己親自教導,等著自己去世就讓國王復位。

不過,他不想走右翼保皇派的路,所以對小王子的培養方面下了大功夫。除了教給他執政的各種手段之外,讓小王子上軍校結識了一大批軍內未來的中堅骨幹力量培植自己的實力,更多的是告訴小王子要順從潮流。小王子每次向他請教該怎麼處理問題時候,他就會說:“我真的不知道。可是,在任何情況下,殿下,你都沒有必要做那些我不得不做的事情。當你成為國王的時候,時代已經變化了,西班牙的人民也將和不同。”

在他精心的培養下,胡安卡洛斯一世成了一個有著政治遠見和認同現代社會制度的人。

1975年佛郎哥去世之後,胡安卡洛斯一世正式登基成了國王,可是他第一件事不是鞏固王權,反而是開始消除佛郎哥留下的威權體制,打算讓西班牙國民在政治上有更大的自由度,於是制定憲法選舉議會……

國王的做法讓巴倫西亞軍區司令米蘭斯將軍為首的保守派很不爽,他們趁著議會還沒有最後決議成立政府的時候突然發動政變,打算重新確立佛郎哥體制。

聽到政變消息的國王,立即開始動用自己厚植軍內三十多年的人脈和威信,立即調動了忠於自己的軍隊針鋒相對的鎮壓政變。國王的地位和威信使得政變軍隊迅速瓦解,而胡安卡洛斯一世徹底贏得了西班牙民眾的信任和愛戴。

日本天皇即位泰國國王廢妃,這個世界上君主們到底還有多大作用?

1978年西班牙憲法

事後,國王繼續讓議會放手去立法和成立政府,自己則退居幕後。這是少見的君主當真自己撒手政治權力,把自己搞成“虛君”的例子。至於日本今天的天皇只是“國家的象徵”,那可不是天皇自己主動放棄的,而是面對戰敗追究責任差點當了戰犯的窘境,所以看見麥克阿瑟賜予日本一部憲法時候還肯保留天皇制,趕緊接過來而已。

亞洲的泰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例子,從上個世紀30年代左翼軍人開始發動政變搞君主立憲制到今天,其實是經過無數反覆的。具體的內容請參看《 》。但是今天的泰國可以被認為是一個少見的“二元君主立憲制”國家,並且是少見的君主地位在強化的特例。想想看“昭坤帕”能夠時隔幾十年再次出現,雖然只有三個月,可是很能說明問題了。

至於阿拉伯國家,尤其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則是因為他們本來也是當年奧斯曼下面的藩屬,所以後來被英法搶去了,也就繼續高高興興的換個宗主國而已。英法只要能在殖民地撈好處,也不關心當地到底是啥政體。英法撐不住了,放手讓他們獨立,可是美國接茬搞,於是乎他們的絕對君主制就一口氣持續到了今天。當然了,時代大潮肯定不能讓他們無動於衷,議會和類似議會的東西還是要搞搞的,國王,蘇丹和埃米爾們雖然大權獨攬,可是總要聽聽家族內部和格格部落長老的意思,免得鬧得太難看了。

不過英國比法國多少用心點,比較重要的殖民地上,英國還是儘可能的滲透一下自己的典範。所以我們可以看見馬來西亞是一個奇異的聯邦君主制,蘇丹雖然是虛君可是還是由各個州的蘇丹輪流來,而約旦國王自己把自己從一個絕對君主改造成了“二元君主”。

另外一些需要補充地理知識的非洲和亞洲國家,今天仍然是絕對君主制,他們不搞出來新聞,恐怕這個世界上的人們很少注意到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