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被西班牙殖民400年,為何西班牙語沒有像拉美那樣成為菲律賓官方語言之一?

平安中國742


西班牙語是菲律賓三個世紀(333年)的政府,教育和貿易語言,當時它是西班牙帝國的一部分,並且在20世紀上半葉之前一直作為通用語言。它於1565年首次引入菲律賓,征服者米格爾·萊加齊皮在Cebú島建立了第一個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首先從墨西哥城統治,後來從馬德里統治,為期333年(1565-1898)。



殖民者在這裡行辦學校。像多米尼加,這些學校學習如何讀寫和給予工業和農業技術。還有傳教西班牙語逐步成為法院和商業語言,除了沒有受過教育的本地人,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或在盎格魯 - 撒克遜殖民地的少數成員之外,西班牙在任何地方都有壟斷地位。1898年6月12日宣佈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屬地。西班牙語在美國統治時期還非常普遍。



不過,西班牙語的運用在日統治時期迅速瓦解。由於日本軍國政府要討好菲律賓人,他們批准菲律賓人用自己的母語出版刊物。這時期,菲律賓本土語言迅速發展,到了菲律賓獨立後,菲律賓政府將英語和他加祿語列為官方語言,而西班牙語也就慢慢退出菲律賓人民的心中。此後,許多總統都提出在學教導西班牙語政策,可是過後又消除這些政策。現在菲律賓大多數年輕人都是受英語教育的。


經濟愛好


西班牙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建制為西屬東印度群島(Indias Orientales Españolas)。包括今天菲律賓和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和今天屬於印尼的摩鹿加(馬魯古群島),其殖民時間始於1565年,止於1899年,共計344年,並沒有400年。

在這期間西班牙實際上並未真正控制菲律賓全境,因為當地人的頑強抵抗和與英國存在殖民利益交叉,南部被他們稱為“摩洛蘭”(Moroland)的蘇祿蘇丹國實際上始終未被完全征服(甚至後來的美國也沒有做到,摩洛地區雖然如今已是菲律賓領土,但蘇祿蘇丹的頭銜仍在傳承)。

西屬東印度群島

位於中國德州的蘇祿王及其家屬墓葬群,蘇祿東王在朝覲明朝時死於中國,得到厚葬,其王族一支留在中國,至今傳承不絕,蘇祿王族後裔經常來德州掃墓


西班牙在拉美能做到讓當地徹底“西班牙語化”的原因是種族和文化滅絕:許多加勒比海島嶼甚至阿根廷、烏拉圭這樣的國家,印第安人幾乎滅絕(屠殺,尤其是瘟疫傳播所致),墨西哥及危地馬拉等中美洲國家則通過滅絕性消滅唯一通曉當地文字的祭司階層,強制性推廣天主教,讓原有的語言文字滅絕。因為這些措施得力,儘管西班牙始終未能在本土和殖民地之間建立起類似英、法那種“經濟互補”,即本土利用殖民地資源發展工業,再將殖民地當作本土工業產品的第一個傾銷市場,但在這種“滅絕模式”下西班牙語必然成為官方語言,因為大多數拉美獨立運動的主力不是土生西班牙人,就是從非洲被販賣來的黑人。西班牙在拉美唯一未能徹底滅絕本土文化的地方,是印加帝國的核心領土——秘魯,而恰是這個秘魯,如今是拉美唯一將本土語言(克丘亞語)作為第一官方語言的國家。

菲律賓則不同,面積雖然不大但人口眾多,且周圍既有許多長期獨立且實力不差的國家,又有英國、荷蘭等其它實力後來居上的歐洲殖民者,加上當地人人種上屬於南島人和華裔、印度裔、阿拉伯裔混血,文化也是各種文明的混搭,更有航海經商,和其它民族、文明交流的傳統,在拉美“比大炮還兇”、導致印第安人成批滅絕的歐洲傳染病,對菲律賓本地人宛如隔靴搔癢,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語元素只能滲入、而無法完全取代當地多達150種以上的本土語言。

西班牙人在菲律賓做得最起勁也最成功的事就是傳播天主教


菲律賓是多種文化、民族、語言的混雜,面積不大但族裔、語言眾多(是中國的近3倍),不同族裔的本地人交流十分困難,因此在形成一個統一體後的確需要一種方便各族裔溝通的語言,非洲一些被殖民過的國家獨立後不得不通用英語或法語,也是因為不同部族間語言不通,只有英語或法語才是他們都聽得懂的話。但菲律賓真正形成一個統一體卻已是西班牙人退走、美國人到來之後的所謂“第一共和國時代”,且美國是個通商民族,菲律賓人掌握英語更“有用”(他們也是通商民族),而西班牙人卻是個特權民族,菲律賓人在西佔時期主要仍然靠傳統的“南洋圈”和對中國、日本等地貿易(中國大量流通過菲律賓銀元就是例子),菲律賓人掌握西班牙語對自己生計幫助不大,也不可能混入殖民當局上層(這和殖民體系更成熟的英法所屬殖民地差異很大),因此如今菲律賓扮演“部族間通用語言”的不是西班牙語,而是遲到多年的英語。

但並不能說西班牙語元素對菲律賓影響不大:今天的菲律賓語(他加祿語Wikang Tagalog或民都洛語)已基本不用傳統的南洋貝貝因字母,而改用西班牙風格的拉丁字母,這就是當年西班牙傳教士的作用(另一個作用是把菲律賓變成當今最執著、甚至不乏瘋狂的天主教地區),在他加祿語中摻雜了大量西班牙語口語詞彙和常用詞,菲律賓北方人的姓名也帶有明顯西班牙特色。

菲律賓語早已拉丁字母化,傳統的貝貝因字母只能在鈔票等特定物品上才能經常見到


不過總體上講,西班牙語元素對菲律賓的影響是“碎片化”的——除了前述原因外,事實上西班牙對菲律賓的殖民本身就是“碎片化”的,他們只滿足於在當地駐軍、掠奪,建立以“自己人”為主的殖民點,至於當地人,既然殺不完那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吧,他們只需聽懂一些最簡單的西班牙語詞彙就可以了,否則天主教傳教他們聽不懂,讓他們當個僕人、門房或者對他們徵稅也比較麻煩對麼……


陶短房


菲律賓至今是亞洲兩個天主教徒佔主導的國家之一(另一為東帝汶),由此打上西班牙殖民統治印記,同樣數百年統治,何以西班牙語流行拉美而在菲律賓式微?

“我們同西班牙人一起在修道院度過了300年,又與美國佬在好萊塢生活了50年”……這句“經典”能夠幫助人們找到解開答案。

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賓“經營”三百三十多年

1521年,麥哲倫率船隊登陸宿務。1543年,另一支西屬船隊從墨西哥到達棉蘭老,西班牙人以菲利普王儲之名命名該群島。又過了22年,西班牙人佔領群島,開始了334年的殖民統治。

殖民者傳教最成功,菲律賓1.06億人口中天主教徒佔83%。再有教育,頒佈法令使當地人用西班牙姓氏,19世紀60年代起實行西語初等義務教育。殖民者把土地授予教團和“巴蘭蓋”酋長,利用華商和墨西哥鷹洋從事對美、歐貿易。

美國“為滿足可惡富豪們的願望,在‘解放’的藉口下扼殺了菲律賓”(列寧語)

19世紀末,美國踩著西班牙登上全球舞臺,它以2000萬美元從西班牙手中“買下”對菲律賓的宗主權。

1899年2月至1902年7月,菲律賓人為獨立英勇奮戰。戰爭和美國統治確立改變了菲律賓的文化景觀:政教分離,英語成為政務和商務語言。1934年,菲律賓獲得自治權,二戰後的1946年7月4日,美國“宣佈”菲律賓獨立。

1941年12月至1945年2月,日本佔領菲律賓,短短3年多時間造成111萬菲律賓人喪生……

他加祿為基礎的菲律賓語為國語,它與英語同為官方語言,各島嶼流行南島系口語,語言和文字中西班牙語和英語“影子”常現

東南亞馬來群島諸國民族、文化與國家形成的過程中,英、西、荷、葡等殖民者均施以重要影響,又不似非洲和美洲,均為起到全局性和決定性作用。

與中南半島前殖民時代更多接受中華與印度文化不同,馬來群島雖有中華和印度兩大文明印記,但它大範圍接受阿拉伯人帶來的伊斯蘭教,西方殖民者在此基礎上謀取利益,構建制度架構。

他們具有共同特點:

1、島嶼分散的地理特徵,造成互不往來,交流不暢;

2、族群方面沒有主體民族或作用不彰,語言呈多樣性,缺乏主導語言;

3、原發宗教不敵外來宗教;

4、殖民者集權統治、制度創設相對薄弱,在此基礎上唯有菲律賓經歷歐、美殖民者“換手”,並在日本佔領時期摒棄西方文化;

5、二戰後該地區贏得獨立國家的民族意識、特別是文化意識相對不強。

獨立後的菲律賓,執政者又比馬來西亞和印尼在權力上更弱勢,文化上漫不經心,語言上“隨遇而安”。

翻看菲律賓戰後70多年曆史,只有馬科斯一人執政逾20年,其餘一般3—6年各一屆,執政者無心於語言、文化和歷史為內涵的民族精神塑造。據稱該國直到1994年才有第一部關於日軍佔領的專著。

菲律賓流行“巴哈拉那”(留給上帝解決)的口頭禪,表明這個民族一切聽天由命,隨遇而安,忘性大於記性:莊重的“對上帝祈禱的語言”,被輕鬆時尚的美式英語取代不足為奇。


ruixuezhaofeng


400年西班牙統治是不錯,但比起拉美時間還是太短了一點。拉美原來就沒什麼人,印第安人並不多,西班牙佔領並不需要搞大屠殺,遷入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通婚,遷入人口比印第安人多的多,很自然的就完成了整個國家的換種,拉美基本上都是西班牙人了,自然就是說西班牙語。而菲律賓原來人口就很多,去點西班牙人也還是少數,雖然西班牙人是上等人,想當官發財就必須學西班牙語,但大多數人並不需要和西班牙的殖民政府打交道,並不需要學西語,只有少數想當官的才需要學,這樣普能西班牙語的過程就會很慢了,再加上後來又被美國人奪去,要推廣英語,再被日本奪去要推廣日語,西班牙語作為一個小語種就很能生存下去了。非洲很多國家被英法葡萄牙佔領後也並不是多數人都會說白種人語言,多數黑人還是隻會講土語,白人的語言作為官方用語是指受教育都是用的白人語言,只要普及了教育才能讓黑人都學會白人的語言,並不是有白人統治就能讓他們的語言普及的。就象中國地域這麼大,各地方言都不一樣,普通話一直只能做為官方語言,普通百姓都是不會的,但因為九年義務教育,普通話就普及了,多數中國人上了九年學後都會說普通話了。而宗主國並不拿殖民地人當自己人並沒有普及義務教育,廣大文盲是不可能學會宗主國語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