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西洋憲章到佈雷頓森林體系,梳理戰後美國重構國際秩序的脈絡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給人類文明造成了沉重的衝擊。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億以上人口被捲入。據不完全統計,二戰造成了世界軍民總計接近一億人的傷亡,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最終在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的奮鬥之下,戰勝了侵略者,贏得了世界的和平和進步。

從大西洋憲章到佈雷頓森林體系,梳理戰後美國重構國際秩序的脈絡


從客觀上,二戰也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先後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並且對地緣政治造成了深遠影響。戰後歐洲變成了一片廢墟,美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優勢地位,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不僅在戰時需要依靠美國,就連戰後重建也急需美國的幫助,而此時的美國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的實力卻比以前更加強大了,比如擁有了原子彈等戰略威懾力量。所以很多人就認為,美國之所以能夠在戰後成功確立世界霸權,是因為實力對比對美國更為有利。這種說法一定程度上當然是正確的,但卻忽略了國際政治層面的影響因素,過於表面化了。

美國二戰成功重構世界秩序的原因

在國際政治中,實力當然是最重要的一個要素,但卻絕對不是唯一重要的要素。事實上,早在19世紀末美國的經濟實力就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了,一戰時的美國軍事動員能力同樣震驚了歐洲。但是當一戰結束以後,美國時任總統威爾遜提出“十四點和平方案”、拋售威爾遜主義的時候,在美國國會和巴黎和會上都遭到了未曾預料到的阻力,並最終功虧一簣。與之相比,二戰時的美國在擁有了更強實力的同時,又在戰略和策略上下足了功夫,這才保證它所設計的國際體系得以成功推出。

從大西洋憲章到佈雷頓森林體系,梳理戰後美國重構國際秩序的脈絡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美國二戰時期的總統羅斯福了。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戰前就曾推行“新政”以應對大蕭條,併成功當了四屆美國總統。他在對戰後世界秩序的重構上和威爾遜有頗多相似,都奉行一種道德主義精神,但在具體操作層面則明顯吸取了威爾遜當年的教訓。一戰結束以後,美國普通民眾立刻就想要撤軍回國,不願繼續摻和歐洲事務,使得威爾遜衝擊世界領導權的嘗試缺乏國內基礎。相比之下,羅斯福就非常重視做好國內工作,不僅讓美國普通民眾從心理和思想上做好了國家當世界領導者的準備,同時也較好地解決了兩黨之間的分歧,避免出現一戰時《巴黎和約》被反對黨把持的國會否決的情況發生。

從大西洋憲章到佈雷頓森林體系,梳理戰後美國重構國際秩序的脈絡

同時羅斯福在國際政治方面,其戰略和策略也做了很多準備,比如對時機的捕捉上。當年威爾遜是在美國參加一戰半年多以後拋出“十四點方案”的,並直至戰爭結束才開始在巴黎和會上和英法等國展開討論和談判,那個時候人家早就過了最需要美國的時間了,所以談判當然特別艱難,而羅斯福的戰後新秩序構想是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推行的。就以建立聯合國來說,這是1941年8月他在一艘行駛在大西洋上的軍艦,和英國時任首相丘吉爾會晤後,寫在雙方共同發表的《大西洋憲章》中。也就是說當羅斯福正式提出建立聯合國設想的時候,距離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事件和美國正式參戰還有4個月時間。至於建立聯合國的具體細節事宜,則是在德國和日本投降之前敲定的,也就是二戰尚未結束,這些構想就已經落實了。所以想要其他國家接受美國所推行的戰後世界新秩序規則,就必須在其他國家最需要自己的時候展開,這就是把握時機的策略了。

從大西洋憲章到佈雷頓森林體系,梳理戰後美國重構國際秩序的脈絡

除此之外,美國在二戰中,將自身實力兌換成影響力的方法也已經臻於化境。在國際政治概念裡面,國家實力和國家權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謂權力即影響力,也就是能讓其他國家按照自己的方案去做,所以實力是需要兌換成影響力的。一戰時的美國,雖然經濟和軍事實力都很強勁,但卻未能轉化為影響力,最終吃了悶虧。到了二戰時期,羅斯福總統在為打敗法西斯而做出巨大貢獻之時,也始終不忘擴大美國的國家影響力。比如當法國淪陷之後,英國同德國硬剛,壓力很大。這時候羅斯福就送給了英國50艘舊式驅逐艦,以解燃眉之急。但是這些軍艦並不是白送的,他要求英國將西半球所有軍事基地都換給了美國。在本土安危和千里之外的軍事基地之間,英國毫無意外地選擇了前者。就這樣,英美之間完成了在拉美領導權過渡的最後一步。

從大西洋憲章到佈雷頓森林體系,梳理戰後美國重構國際秩序的脈絡

不僅是在西半球,美國在中東地區同樣開拓新的影響力和地緣錨點。二戰以後,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家沙特和美國的關係一直非常鐵,這是因為在二戰尚未結束之時,羅斯福就瞞著英國和沙特老國王在一艘軍艦上進行了秘密會晤,明確了由美國對沙特提供保護的條件,並支持沙特向漢志地區發起擴張,佔領了麥加、麥地那等阿拉伯半島重要城市。從那時起,美國就已經掌握了世界石油的命脈,為日後重構世界秩序積累了資本。

當然,當時的美國同樣也非常善於協調其他大國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一戰美國總統威爾遜非常不善於團結人,而羅斯福剛好相反,他非常善於團結他人,而且能爭取其他大國的支持。前文提及,美國的許多戰後安排是在戰爭期間敲定的,那也是大家最需要美國的時候。不過事實上,包括蘇聯在內的這些國家,對美國的很多構想都是贊同的,因為羅斯福很擅長在各種利益中尋求最大公約數,能夠讓大家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正因如此,戰時敲定的絕大多數方案,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其他大國的支持,這是當年威爾遜完全無法企及的。

從大西洋憲章到佈雷頓森林體系,梳理戰後美國重構國際秩序的脈絡

正因如此,我們可以發現美國能夠重構世界秩序,重新設計世界規則、確立自己的霸權,不僅僅是因為超強的實力,也有各種精細、長遠的戰略和策略。那麼美國究竟是如何設計戰後世界的,要知道自從美國製憲立國開始就已經形成了從全局上創建體系和制度的偏好和能力。這種從宏觀層面,全局化創建制度的偏好和能力在二戰時期可以說到達了一個頂峰。

美國二戰後重構世界秩序的內容

美國戰後重構世界秩序的內容主要分為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其中政治方面就是聯合國的建立。聯合國的總體框架結構以及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設計都是美國做的,時至今日已經與人類的發展密不可分了。目前聯合國共有六種工作語言,分別是英語、漢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和阿拉伯語。它對維護世界和平、緩解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區衝突、協調國際經濟關係等方面都發揮著相當積極的作用,並極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國經濟、文化、科學的合作和交流。

從大西洋憲章到佈雷頓森林體系,梳理戰後美國重構國際秩序的脈絡

至於經濟方面的主要內容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這套制度雖然沒有聯合國那麼顯耀,但卻對美國稱霸世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二戰之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經歷了大蕭條,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發動戰爭也和這場經濟大蕭條有很大幹系。因此,當二戰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美國就已經提出日後要避免類似大蕭條的經濟危機,畢竟教訓太過慘痛了。至於如何避免,美國就提出在國際貨幣金融和貿易領域建立一整套新的制度,大家都要按照這個新的制度規則來。

為了讓其他國家都願意加入這套制度中去,美國牽頭成立了兩個重要組織,分別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按照要求,願意加入的國家並遵守規則的國家就能從這兩個機構中獲得貸款或援助。由於這一系列協議是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佈雷頓森林舉行的,所以稱之為“佈雷頓森林體系”。這是一套即能夠穩定其他國家,又能夠促使美國自己獲得好處的制度,只不過相較於其他國家,美國的獲利更多一些。

從大西洋憲章到佈雷頓森林體系,梳理戰後美國重構國際秩序的脈絡

隨著戰爭接近尾聲,美國當時產能過剩的情況日益突出,讓國際市場儘快恢復元氣符合刺激美國出口的經濟利益。此外,通過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這對美國影響力的拓展,所起到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最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並非美國一家獨資,而是由眾多國家眾籌而成的,只不過由於美國的份額最大,故而在兩個機構中均享有了一票否決地位。也就是說,美國通過出資一部分,撬動了更大規模的資金市場。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發現美國在二戰結束前後能夠成功推行新的世界秩序和制度規則,既有強大的國家實力,同時也精細的從戰略和策略層面著手,完成了實力兌換成影響力的過程,並在協調與其他大國利益後鞏固了這套制度。聯合國、佈雷頓森林體系都是美國集眾多國家之力,構成的一整套新國際制度,並控制了其中最大的權力,從而奠定了美國戰後霸權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