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小区,闺女自己掏钱付首付,老人却给儿子全款买房和车,老人养老应该住闺女家吗?

风-萧萧


我想我应该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也是家里的女儿,我父母也重男轻女,我也不满甚至怨恨父母的不公。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继承法上,儿女是平等的,在父母的赡养问题上,儿子和女儿也有同样的义务。


但现实中,很多父母因为传统文化、习惯的原因,女儿出嫁前,能够做到平等对待。然而,等到女儿、儿子都结婚,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时,情感就会发生偏差。

有这么个真实的事例。


李老太太有一儿一女,老伴去世后,想着自己也年迈,也许不久的将来也要随老伴去了,就叫来儿子女儿,把名下仅有的一套房子给了儿子。


对女儿说,儿子是家里的传承人,女儿嫁出去就是婆家人了,希望她理解。


女儿听到母亲这么说,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一直以来,她都认为父母对她的疼爱不会比哥哥少,这样重男轻女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家里,却没想到原来母亲骨子里也跟其他人一样重男轻女。


从那以后,女儿再也没有回过娘家,一晃就是十年。

十年后的一天,母亲找到女儿家,向女儿哭诉儿子儿媳对她的不公。

原来,老太太原本想着家产都给了儿子,以后就指望儿子养老了,但没想到儿子房子到手后,就不再管老娘的死活了。


老太太在儿子家实在是住不下去了,吵过几次,社区干部来调解后,儿子照旧不管不顾,真要上法庭告儿子,又舍不得。


实在没办法,只好厚着脸皮来女儿家,好在女婿也是厚道人,啥也没说,让让母亲住下了。


举这个事例,就是想说:无论父母怎样分配自己的财产,这是他们自己的自由,我们无法干涉。

但他们扶养大我们,这种血缘关系再怎样也抹灭不了。


有这种重男轻女思想的老人,之所以会到女儿家住,绝大部分是因为儿子儿媳不孝敬老人,老人怕儿子儿媳,在一起生活不下去。


想想也是既可悲又可怜。

钱财乃身外之物,而父母永远只有一个。如果做女儿的也将他们拒之门外,那么若干年后,双亲含恨离去时,女儿的心里又怎能不懊悔?

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何其多啊!

所以,老人给儿子买房买车,女儿就不管,养老却住女儿家,这没什么应该不应该的。


老人这么做对女儿肯定是不公平的,但是,剔除法律意义上的赡养义务,女儿如果也不管老人,最终可怜的是老人,后悔的是子女。



有一句话说得好:要珍惜与父母的缘分,因为这缘分让我们在父母的操劳中长高长大了。为这缘分,做父母的付出了自己的一生,那作儿女的怎能不珍惜这缘分?


与你共勉。


我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爱好心理学、教育学,欢迎评论区讨论,或关注我(@宁静之悦)。


宁静之悦


大实话:老人把所有家产都给儿子了,却想着去女儿家住,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虽然在生活中重男轻女的父母都一直存在,并且不少父母也会认为这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就从女性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对女性一种非常不公平的做法。

最近,就有网友给我发来这么一个事情,故事说的是李老太有一儿一女,女的是老大,儿子是家里的老二。前几年女儿结婚的时候要买房子,不过,李老太没有提供任何资助,完全是女儿和女婿自己拿钱付的首付,然而,到了自己的小儿子结婚的时候,李老太却把家底全拿出来了给儿子全款买了房子和车子,不过,因为是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并且母亲也是一直跟着弟弟生活,所以女儿也就没说什么。但是,近期,因为李老太和儿媳妇儿关系处理的不好,所以,李老太就希望以后在女儿家里生活,让女儿来承担自己的养老问题。但但是,女儿却拿出来李老太给弟弟买房买车的事称应该由弟弟养母亲。

说真的,看完这件事虽然感觉李老太的境遇有点悲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件事上,李老太确实是有自己的问题的。

首先,就李老太拿钱给儿子买房买车这件事本身来说,那是李老太自己的钱,自己想怎么处理就可以怎么处理,这完全没有问题。从法律上来说,这是个人自由,哪怕是李老太把钱给捐了,那么做子女的也是应该为母亲养老的。毕竟,父母把子女养大成人了,那么做子女的就应该以为父母养老去报答父母。这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养育恩情的报答,也是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的统一对等关系的体现。

但是,从现实的情感角度来说,做子女的遇到这种事肯定是很难接受的。毕竟,弟弟继承了父母的所有家产,但是,养老责任却由另一个没有得到一点好处的姐姐来承担,这肯定是说不过去的。说现实一点,女儿也是有自己的家庭的。就算是女儿自己无所谓,那么女婿和亲家也肯定会有想法的。而这么一来,肯定又会影响到女儿家庭关系的和谐。所以,李老太的这种想法和要求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自己和女儿两个人的事,而是牵涉到两个家庭的事。

当然啦,话又说回来了,这老母亲住女儿家让闺女养老可以吗?肯定是可以的。但是,养老责任肯定是应该所有子女承担的,哪怕是说李老太住在女儿家里,那么其儿子也应该支付一定的养老费用。并且,在李老太百年以后,其之前为儿子买的车子和房子也应该作为遗产同女儿进行分配,这才是合理的。

有理有据,实话实说,关注:大实话。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


大实话


我已经六年没有回过娘家了!我亲妈老是挑唆我老公打我,我大的是闺女,二胎也生个闺女,月子是我妈妈没有给我做过一次饭,我闺女九天带亲戚的时候,我妈妈一进门就说啥也没有给你买,啥时候你生了儿子给你买(那时候计划生育紧,不可能生三胎!本来我老公也没有说闺女不好,我妈妈那一句话我老公给我生了两个月气)我月子是没有吃过一次肉!一天连基本三顿饭都没有,有时候吃两顿,有时候生气一天都没有吃饭!十几年过去了,我现在一身病!

月子是因为生气奶水都没有了! 哪我也原谅了我妈,可是后来他老是挑唆我老公打我!很多很多次!!!现在虽然我老公对我好了,我老公想弥补以前亏欠我的,但是我心凉了! 所以我在也不想见那个所谓的妈! 我妈妈把卖地的钱都给了我哥,(我的地还在娘家)我不在乎,我也没有打算要,可是她挑唆我老公打我很多次!更过分的是她还给我老公的朋友同学说我不好!说我不讲理!……很多很多!不会在原谅了永远都不会原谅了!


幸福的我164609106


先不说老人应不应该去闺女家住,他们首先得有脸去住啊。做父母的既然是重男轻女,估计也做好让儿子养老的准备了吧。

这个问题在法律上没有讨论的价值,因为做父母的有权处理自己的财产,这和子女是否应该赡养父母没有关系。也就说老人可以去女儿家住,也可以去儿子家住,子女们不应该拒绝。

当然,如果从情理上看这个问题,那么父母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可父母却能给儿子全款买房买车而让女儿自己掏钱付首付,足见这对父母很偏心。不过,凡事都要有度,如果当初把事情做得这样偏心,那么也应该想到今后该怎样面对女儿。

说实在的,虽然法律上规定的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是一样的,但是在中国靠儿子养老几乎是约定成俗的事情,当然,做父母的偏袒儿子也随处可见。而有些父母当初偏袒溺爱儿子,结果到老了却指望不上儿子还得靠女儿养老,这样的例子也不鲜见。

我就见过这样的事情。老两口有三个孩子一男两女,他们相信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特别溺爱儿子,不仅给儿子买房买车而且还给儿子买了几间门面房。至于两个闺女都早早地嫁人了,而且没有什么陪嫁。后来儿子不争气,把房子车子和门面房都赌出去了,媳妇也跑了,老两口除了养活自己还得帮儿子带孩子。前几年老头死了,老太太突然中风了,现在老太太和小孙子全靠那两个闺女轮流看护,至于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在欠下一笔赌债之后失踪了。到头来,老太太还是得依靠那两个本来根本没打算指望的女儿,不知道她心里是什么滋味。

回到问题,一碗水很难端平,但也不能太过倾斜。只能说父母这样做有点糊涂,不仅让女儿寒心而且也是给女儿未来的生活埋下隐患,毕竟女儿还有自己的小家庭。

至于这样的父母今后能否幸福,关键在于女儿和女婿的胸怀和度量了。


夜雨如书


说一下我的情况,我是女老二,为了生弟弟把一个月的我送到姥姥家养到上小学。结婚没给一分钱的嫁妆。娘家姐姐和弟弟都在老家生活,我现在在省会定居。父母目前年龄不是太大独自生活,父母一直帮着弟弟,盖房子娶媳妇等等,最近又在县城帮弟弟买了套房子。因为每年回家次数不多,觉得亏欠父母,所以父母来省会检查身体等费用都是我来承担,今年老公又在老家县城给我父母买了套楼房,让他们养老用。

怎么说那,本来我也应该怨恨自己的父母,可是就是怨恨不起来。他们有他们的价值观,所以后来我也接受了。不管以后姐姐弟弟是否有能力赡养老人,我都会让自己的父母安度晚年。


有家室的二小姐920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家可能会忽略问题的本质,那就是老人养老能否住在闺女家,要看女婿的态度。即便女儿同意,女婿不答应,那老人也无法住在女儿家。否则,这个家里不就战火纷飞了吗?

为什么说容易起矛盾呢?关键就在于现在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女婿有赡养岳父母的义务。更何况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老人本身就偏心这一儿一女,给儿子全款买房买车,女儿却什么也不给。想必这女儿内心也特别不服气啊,难道我就不是你们的女儿,为何如此偏向呢。可能从女儿一出嫁时,就已经心生嫉恨了,试想,老人养老还有可能住进闺女家吗?

再从传统的观念看,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一般来讲,老人是不能住到女儿家里养老的。因为这要看女婿的态度啊,儿子养老,既是传统又是法定义务,因此,只要有小舅子在,这个女婿就有足够的理由不接纳岳父母来家里养老。

同理,这女婿也有自己的父母,当父母老了时,做儿子的首当其冲要赡养自己的父母。如此说来,就是排队也轮不到岳父母来家里养老,而应是女婿的父母具有优先选择权。

综合以上分析,相信对于题主的问题,应该有答案了吧?


寒石冷月


前段时间写过类似的,不过是老人全款给儿子买房,还欠债,导致女儿必须自己准备嫁妆,最终女儿离家出走

可见这年头这种情况真的非常常见,毕竟两个孩子极其以上就面临着公平,父母是不是偏心这个问题。

而且,大凡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对女儿不公平,父母如何偏心了儿子,这点不用多说,就是重男轻女的思维根深蒂固了。

所以,在此我很想说,不要给钱的时候就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儿子才是传宗接代的。养老的时候,又说,如今都要男女平等。这很不道德。

第一,来谈下法律,老人能不能住女儿家。

当然有权利要求,法律上老人对钱财有完全的自助安全权,也就是他们把钱给谁,即使全部送给陌生人,做儿女的也有赡养义务,赡养义务里就包含了给予老人合适的居住地方。当然也可以给钱让老人在其他合适地方居住。

因此即使女儿不满意,觉得不公平,但是法律上,只要父母当年对女儿尽到了抚养义务,那么女儿如今就对父母有赡养义务。

因此,老人当然有权利要求住女儿家。

第二,但情理上,这样的做法,我认为老人住也住的不愉快。

赡养义务这种存在,可以强迫女儿接受你们居住,甚至每个月给钱,但是没办法强迫女儿发自内心的爱自己的父母。

也没有办法强迫家庭和睦,我想起一个网友说的话,很多时候一些家庭过的不和睦,都是父母作的。

这点其实也有一定道理,也许对于父母来说认为,我自己钱我就是全部给儿子,到时候没钱让女儿养怎么了,恩,法律上当然不会怎么。

但是人就是这么一种需要心理平衡的动物,做女儿的不舒服是肯定的。

我只能说,法律是冰冷的,每个人家庭情况具体不同,但是我真心希望这样的事情能够少点,能不能别重男轻女了,这种思维岂止是钱上面的不公平,成长过程伤害其实也很大。


廖彩琳律师


其实也得看情况,如果父母不富裕就可以理解

我的情况跟这个差不多,我是姐姐,买房装修家里没有出一分钱,因为供我们上学家里真没钱。过几年弟弟结婚,父母给他买房买车装修结婚,都是父母出钱,但是以后养老我肯定要一起的。看似不公平,可是我没有怨言。

首先,给儿子买房结婚是传统,弟弟能力一般自己没钱,没有父母帮衬不让兄弟结婚么?而女儿嫁人没有这个压力。其次就是,我们兄妹除了买房买车这点,其它待遇都很公平,虽然家里很穷,父母还是尽力供应我们上了大学。平时吃穿用度,还有父母对我们的爱满满,都很公平。最简单的记忆就是小时候吃苹果,一个一个,弟弟的苹果个头都不会比我大。过年吃鱼,一个一条小鱼一样大小,分好吃的从来都是一人一半。还有就是,因为我结婚早,我的孩子都是我父母给带大的,因为公婆不方便也不想帮我们带,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带孩子的辛苦!尤其是出生头几年!生养了我还带大我的孩子,这个恩情我铭记在心!

不过我也付出了不少,我买房安家到了家乡,并且买房还贷装修我出大半的钱(自由职业一天工作15~16小时拿健康换来的钱)。当然我这么拼命工作,最终为了留在父母身边,以后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我付出大半的家我能做主。

弟弟也买房到同小区,以后互相有个照应。我弟弟特别知道感恩,因为买房结婚钱都是家里出,对父母对我都特别上心,感情到了,就不会在意钱的不公平,因为这个是没法公平的,中国就是这个传统,男孩子结婚肯定要有房有车,不然不好找对象。

网上很多人喷父母这个不公平,其实现实里哪可能绝对公平,清官难断家务事,各自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父母养孩子二十载,真正需要照顾时候可能就几年,试问天下子女有几个不欠父母的?当然排除一部分极端例子。个人主张,把恩情还给父母(父母没养过的或者小时候虐待过遗弃过的除外)。让一辈子辛苦为子女的父母们,有个安心幸福的晚年!


慈母严师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

身边的人 给儿子闺女的肯定不一样 拆迁户 钱给儿子 房子给儿子 有的分四套房子 给闺女一套房子 儿媳妇不愿意 因为房子跟公公婆婆吵架

我们小区里 拆迁得三套房子的 都是留给儿子的 就是分的钱 大部分也给儿子 小部分给闺女

有一个老头 一个月三千五的退休金 把房子和存款都给了儿子 也在儿子家里住 住时间久了 跟儿媳妇吵架了 儿媳妇把他赶出来了 房子已经过户给了儿子 没有办法哇 现在住在闺女家 给闺女接送孩子 自己的退休金给闺女补贴家用 就怕女婿说他 他现在还给看大门挣一份钱

幸亏老人有退休金 如果没有 真是无家可去

大部分家庭 给闺女和儿子的不一样 可以一辈子赚钱给儿子 也不会给闺女 毕竟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柳岸花明kiki


在法律上,儿女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如果父母特别偏心,在情理上住闺女家是说不过去的,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我都觉得自己蛮幸运的。

我们是兄妹俩,哥哥在我们当地个体工商户,一个月收入三千左右,嫂子没有工作,基本上维持一家的水平,他孩子都大些了。我有小孩之后,公婆无法给我看孩子,母亲在我家帮忙带孩子,我和我对象坚持说“以后让母亲随我们生活,也就是由我们养老(我们当地没有让娘家妈带孩子的习俗,一般都是爷爷奶奶带)”。


嫂子说“有儿子,哪有让闺女养老的,等孩子上学了,让妈回来就可以”,要是我妈每个月拿退休金肯定有人会说嫂子冲退休金去的,但是母亲一辈子就是一个家庭主妇,嫂子说这话完全是真心的。(农村基本都是儿子养老)。

所以,无论兄嫂出什么事情,我们基本上出钱出力都没说过啥,兄妹感情也一直很好。

而我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兄妹或兄弟之间还没有起纠纷呢,老人在那里掺乎些“不公平”进来。


我一位男同学,在医院工作,妻子也在医院,有一个妹妹靠打零工生活,兄嫂也是比较照顾妹妹,然而母亲去世后,父亲要卖一套房子,无论同学怎么说自己不缺钱,让多给妹妹些,老人就是不愿意,一直说“闺女都出嫁了,这不是把钱给别人了吗”?一开始妹妹也比较理解,但是时间长了,妹妹也很生气,毕竟自己照顾老人,结果老人还是偏袒儿子,无奈同学每个月给妹妹支付工资,由妹妹照顾老人。

不过,有时候想想,真想不通老人的心理,估计得到老的那一天我们才会明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