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百集大型系列报道

《行走长城》

第七十二篇

《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居雄关、界两省、通冀晋,帝王朝拜曾经驻跸、金戈铁马依稀回响,商旅奔波留下车辙。阜平县龙泉关始建于明正统二年,已有580多年的历史,如今,城池已经残破,却有无数的文化印记供后人凭吊。

从阜平县城出发,沿着保阜高速一路西行,再走一段382省道,不久就到达了龙泉关村。乡镇干部带着我们沿着村里的小路绕来绕去,突然,一座城门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上面挂着匾额,写着“龙泉关”三个字。这就是龙泉关的北门,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部分。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龙泉关关城北门

龙泉关是明代真保镇的重要关隘,始建于明正统二年,它是河北、山西两地往来的要道,是从北京去往五台山最近的路途,素有冀晋咽喉、五台山东大门之称。阜平县政协文史专家张曙红对龙泉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著有《龙泉关》一书。

阜平县政协文史专家张曙红:龙泉关作为明清时代重要的军事重镇,它东瞰阜平县城,西扼山西五台山,向南与平山神堂关相连,向北与山西繁峙平型关相连,往东经吴王口又连着倒马关、紫荆关,与山西平定的娘子关、故关一起构成北京西部的重要屏障。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当地老人按记忆复原的龙泉关关城图

龙泉关有上关、下关之分,对上、下关具体位置,有不同的解读。一种观点认为,上关是指现在的龙泉关镇龙泉关村,下关指现在的天生桥镇西下关村;另一种观点认为上关指的是两省交界的长城岭关口,下关指的是现在的龙泉关村。张曙红在龙泉关村的龙王庙发现了一块明代石碑,成为了最新的证据。

阜平县政协文史专家张曙红:碑记清清楚楚的记载着,最早龙泉关的关城是在天生桥西下关村,它的选址不当,就在河道上。几年以后,一场大水就把关城给冲毁了,移到现在的龙泉关镇重新修建。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龙泉关关城内,疑似长城古砖

龙泉关村西行二十华里,就是长城岭关口,这里是龙泉关扼守的另外一处隘口,位于河北、山西两省的交界之处,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山上能看见五台山中的东台。长城岭海拔将近1600米,以奇险著称,古诗有云:碧涧深千丈,苍岚仰万寻。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长城林关城全景图

记者来到长城岭时,山下天气晴朗,山上大雾弥漫,城墙仍残存上百米,关城只留下了一座城门,顶上还有一个大洞,龙泉关镇政府干部马继军介绍,以前翻越长城岭必须穿过关城,20世纪初军阀混战时期,晋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曾经在长城岭一带大战七八个月,关城上的洞就是被一颗炸弹炸出来的。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长城岭关城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顶上的大洞

东接燕赵、西连三晋,将近六百年的历史,使龙泉关积淀了厚重的文化。明崇祯六年,旅行家徐霞客到五台山游览,写下了《游五台山日记》,其中也记录了龙泉关的景色,这是《徐霞客游记》中对河北景色的唯一一处记载:

北行十里,路渐上,山渐奇,泉声渐微。既而石路陡绝,两崖巍峰峭壁,合沓攒奇,山树与石竞丽错绮,不复知升陟之烦也。如是五里,崖逼处复设石关二重。又直上五里,登长城岭绝顶。回望远峰,极高者亦伏足下,两旁近峰拥护,惟南来一线有山隙,彻目百里。岭之上,巍楼雄峙,即龙泉上关也。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龙泉,龙泉关因此得名

到了清代,龙泉关更成为了皇帝朝拜五台山的必经之路,康熙、雍正、乾隆都曾经龙泉关到五台山进香,成就了龙泉关东接京师、西控五台的御道之名。

阜平县政协文史专家张曙红:康熙皇帝第一次朝台之后,把五台山的景色禀报给了孝庄太后,70岁高龄的孝庄太后非常想去。走到阜平龙泉关后,康熙帝提前让自己的这些侍卫在长城岭上进行了演习,抬着肩舆翻越长城岭。但山路奇险,几乎是垂直的角度,侍卫们一步一滑,根本不可能翻越,孝庄太后只能非常遗憾的打道回府。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记者王智博、高丽红采访龙泉关镇政府干部马继军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德军继续西进,攻破龙泉关,进入山西,龙泉关被付之一炬。1948年,毛主席率党中央来到晋察冀,跨过长城岭,曾住在阜平县西下关村,调研土改,为解放区土地改革指明了方向。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清 严遂成

龙泉关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燕晋分疆处,雄关控上游。

地寒峰障日,天近鹗横秋。

虎护千年树,人披六月裘。

夜来风不止,严鼓出谯楼。

在龙泉关,浓厚的文化气息在青山绿水中荡漾。行走长城的旅途中,你总会发现一些地方,含而不露,精彩天成。

记者 | 王智博 曹力 高丽红 保定台张岩 魏岳奇

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