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丨重慶智障女孩一家貧困“出了名”,三任第一書記接力助脫貧

精準扶貧丨重慶智障女孩一家貧困“出了名”,三任第一書記接力助脫貧

初次見到馬英傑,是在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特殊教育學校三年級的教室裡。她坐在座位上,扎著馬尾辮,看起來白白淨淨的,手中擺弄著拼圖玩具,見到澎湃新聞記者一行人,主動將玩具拿出來分享。

四年前的她與現在不同,按中核集團派駐石柱縣白鶴村第一任第一書記畢昇的話來說,“就像個小野人一樣,見人就往山上跑,在山上不吃不喝,餓急了才回家。”

馬英傑一家是石柱縣出了名的貧困戶。她的爸爸馬清華患有白內障,已無治療希望,馬英傑和她媽媽患有智力障礙,四年前的她雖已12歲,但卻只有2歲的智力。一家三口都沒有勞動能力。村裡人說起這一家人,都搖搖頭說“別的貧困戶都還有希望,唯獨這家人很絕望。”

轉眼四年過去了,除政府幫助修建的三層新房,馬清華一家還被納入了低保,成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享受國家政策和補貼,每月領取低保補貼和中核集團資助費共2000多元。馬英傑免費入學當地特殊教育學校,接受正規的智力開發和教育。

這些變化讓馬英傑一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而這一切得益於中核集團派駐在白鶴村駐村的三任第一書記。

精準扶貧丨重慶智障女孩一家貧困“出了名”,三任第一書記接力助脫貧

第一棒:在家裡教她說話看書

石柱縣地處重慶東部,是集少數民族自治縣、三峽庫區淹沒縣、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於一體的特殊縣份。白鶴村位於石柱縣西南方向,是一個典型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村。根據畢昇的工作總結報告,2014年該村有貧困戶153戶、貧困人口552人。

“條件差,村子窮,得一點一點想辦法解決。既然組織派我來了,那就踏踏實實幹!”白鶴村第一任第一書記畢昇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道。

2015年8月初到白鶴村,畢昇通過了解村子貧困情況得知,村裡就數馬清華一家條件最困難。“有的家裡有大學生,生活能逐漸好起來,有的家裡人外出打工,有經濟來源,生活也有保障。唯獨馬清華家,三口人都生病,也都沒有勞動能力。我當時想馬清華一家若能脫貧,全村都能脫貧。”畢昇說。

畢昇第一次來到馬清華家裡時發現,馬清華眼睛幾近失明,妻子患有智力障礙。女兒馬英傑同樣患有智力障礙,見到陌生人時,十分恐懼,亂跑亂叫,或是躲在人身後。畢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馬英傑12歲了連自己名字都不會說,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還經常往山上跑,在山上一呆就是一兩天,不吃不喝,餓急了才回家。”

“馬清華一家要脫貧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治好馬清華的眼睛,二是馬英傑入學讀書。”畢昇回憶道。

隨後,畢昇找來中核集團某醫院的專家團隊來給馬清華治療眼疾。但專家看後表示,治療的希望已經微乎其微了。

無奈,畢昇將這個家庭的希望寄託在馬英傑身上,然而讓馬英傑讀書識字之路也不易。

他聯繫了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想讓馬英傑入學,但對方稱,可以入學,但因當年入學學生較少,無法單獨開班,只能讓老師每週兩次上門教學。

“這樣的話,對孩子的幫助不大。為了孩子更快進步,索性我找校長要了一套教材,親自教馬英傑看書識字。”於是,畢昇每週抽出兩到三個上午在家裡、村委會教馬英傑說話看書。

書裡花花綠綠的世界很吸引馬英傑。“她很喜歡看書,也比較配合我的教學,我就從‘老師好’、‘同學們好’開始教。”畢昇說,但因馬英傑智力實在有限,聽不懂語言,只能機械式地重複畢昇說的話。兩年來,她進步微乎其微。即便如此,畢昇仍堅持教她,直到自己離開白鶴村。

第二棒:入學兩年,進步飛快

2017年8月,畢昇任期結束離開之際,將馬英傑一家的扶貧工作交棒到了第二任第一書記賴江南手中。

“老畢走的時候向我介紹全村的狀況,重點介紹了馬英傑家,用了‘絕望’二字。他反覆叮囑我,希望能把她家的問題解決好。”賴江南就這樣挑起了畢昇遞給他的沉甸甸的擔子。

賴江南來到村裡,第一時間去馬英傑家裡瞭解情況後,他思索來思索去,最終決定還是得讓馬英傑接受專業的智力開發和教育。經過多方聯繫,2017年年底,賴江南尋找機會向石柱縣委書記蹇澤西詳細彙報了馬英傑一家的情況及建議,並邀請領導們到她家實地走訪。

走訪中,蹇澤西就馬英傑入學的問題現場辦公,要求有關部門落實措施。隨後,縣特殊兒童教育學校同意接收,並免除了她在校期間的全部學雜費和伙食費。

村子離縣城較遠,馬清華又幾乎失明,陪讀問題也是馬英傑讀書路上的一道坎。經商討,由該縣下路街道出資在學校50米處租兩間房子供馬清華一家人居住,並由馬英傑班主任接送她上下學。

班主任汪峽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剛來學校時,馬英傑非常抗拒,不和老師同學交流互動,吃飯用手抓著吃,不會使用廁所,生活無法自理。但在她與同學的接觸及老師的教導下,她逐漸適應了學校的集體生活。

“剛開始我接送她上下學,大概兩個星期後,她每天都早早自己來到學校門口。”汪老師介紹,入學一年後,馬英傑最大的進步就是克服了恐懼心理,見到陌生人不再亂跑亂叫了。

2017年年底插班就讀一年級的馬英傑,今年9月已升學讀三年級,她已經掌握並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課堂規範,會正確吃飯、刷碗、上廁所、排隊等,並且能表達自己的需求。最初只會機械重複他人話語的她,現在也已經能從1數到10。汪老師還介紹,她還特別喜歡音樂、舞蹈等有律動性質的科目。

賴江南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去馬英傑家中看望,在他轉身要走的時候,馬英傑突然向他說了句“再見”,這讓他既意外又欣慰。

第三棒:打造產業,“造血式”扶貧

如今,馬清華一家享受國家政策和補貼,每月領取低保補貼和中核集團資助費共2000多元,政府及中核集團還為他家送來油麵、冰箱洗衣機等。馬清華家溫飽不愁,還讓親戚幫忙買來“會說話的電飯煲”,生活方便多了。馬英傑在學校接受智力開發、康復訓練和知識教育,不斷進步。

馬英傑的姑姑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書記們帶來了希望,這一家人的日子總算有了盼頭。

賴江南離開了,針對馬英傑一家和白鶴村的扶貧工作仍在繼續。今年9月,賴江南把馬英傑一家的脫貧任務交到了新任第一書記王正勇手中,“把馬英傑培養成有勞動能力、能照顧父母的人,才能從根本上實現這家人脫貧。”

據王正勇提供的2019年白鶴村脫貧最新數據,全村僅剩7戶22人未脫貧。今年4月,石柱縣正式摘掉了貧困帽。

“實現根本脫貧,取得長遠發展,還是要靠產業。”王正勇表示,村裡已經解決了飲水、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問題,目前正引進產業,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王正勇介紹,村裡除規模化種植辣椒、夢花、花椒,還正計劃將白鶴村建設成採摘遊玩基地。

在村裡,王正勇指著面前一片草莓園向記者介紹,“種芽已經播下,草莓苗正在生長了,這裡未來是一片草莓採摘基地,預計2020年元旦後向遊客開放,配合土家族特色餐飲和民宿,白鶴村即將成為一個集餐飲、住宿、採摘為一體的遊玩景點。到那時,村民不僅能脫貧,還能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