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浮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臨湘,位於湖南東北角,是一個地處湘鄂交界、緊挨長江的縣級市。這裡盛產的楠竹、黑茶蜚聲海外,不過臨湘最有名的還屬浮標。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企業化生產以來,歷經二十多年發展,已成為從業人數多、產品種類全、市場份額大的富民產業,是國內乃至國際知名生產基地,業內素稱“威海的杆,臨湘的標”。2014年,“臨湘浮標”獲得了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6年,臨湘市被授予“中國浮標之鄉”稱號。

臨湘浮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圖源:臨湘市人民政府網

■“折葦作標+執竿垂釣”讓浮標走入生活■

一個小小的浮標,乍看不起眼,卻是釣魚愛好者必不可少的釣魚裝備。相傳赤壁之戰時,東吳名將黃蓋曾在雲夢澤太平湖(今黃蓋湖)上“折葦作標”,開啟了用浮標垂釣的先河。

可制浮標的蘆葦在臨湘當地被稱做芭茅杆,過去主要作為造紙原材料外銷,價格低且不穩定,偶有釣魚人用土法剪取芭茅杆尖來作為釣魚的浮子。有魚上鉤後,這個杆子做的標誌就會晃動或下沉,垂釣者看見後就可以把魚快速拉上來。

清光緒年間,臨湘人劉璈出任臺灣兵備道,將浮標工藝帶上了寶島,傳給了當地的百姓。1992年,臺灣劉氏後裔和客商汪東城、陳濟昌等來到臨湘投資辦廠,從此,浮標開始了企業化生產。

■“得天獨厚+創新技術”讓浮標釣出大產業■

臨湘浮標能被市場認可的一大奧妙在於其獨特的原材料,臨湘的山陵丘地上生長著大片的桐木,桐木質地輕軟韌性好,用作浮標浮力好、抗力強,經久耐用。好材料有了,好技術咱也得有。二十多年來,臨湘浮標產業完成了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新專利新技術的廣泛運用,為臨湘浮標產業開闢了廣闊的新天地。

臨湘浮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圖源:紅網)

■“電商平臺+特色產業”讓浮標走向世界■

一標在手,收穫無憂。目前,臨湘浮標占據著國內80%的市場份額,遠銷亞洲、歐美20多個國家。2016年7月19日,在2016天津碧海漁具博覽會上,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會正式授予湖南臨湘“中國浮標之鄉”榮譽稱號。同時,全國第一家專業釣魚浮標採購電商平臺“我的釣魚”正式上線,浮標產業獲得又一塊“國字號”品牌。

臨湘浮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小鳳仙電商公司的員工正在網上售賣浮標。圖源:中新網湖南)

臨湘釣魚浮標在國內釣友中有著廣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自上世紀80年代末,經過30年的發展,全市共有浮標企業569家,浮標電商主體216家,浮標行業從業人員達2萬多人,年銷售總產值過15億元,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穩居80%以上。“黃金眼”、“名冠”、“劉海哥”、“一葉舟”等多個品牌成為國際、國內釣具業內知名品牌。

近年來,臨湘浮標企業國際化加速,繼浮標產品強勢進入日本、韓國等國家市場後,相繼在越南等“一帶一路”國家投資辦廠。今年,省政府將臨湘浮標特色小鎮列為全省首批13個產鎮融合示範鎮,臨湘市以此為契機,把浮標產業作為富民強市的第一產業和產鎮融合的第一名片來打造,集中精力在小浮標上做大文章,著力打造全國乃至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釣具生產基地和垂釣文化園。

(臨湘浮標製作技藝於2019年1月30日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增補為岳陽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臨湘浮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