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之间不足90年,为何断代如隔世?

CJ-J


自宋朝崖山之役(公元1279年)灭亡后,至朱元璋建立明朝(公元1368),中间仅仅也就过去了89年而已,但是很多人都会感觉断代很久,恍若隔世一般。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也发生过断代如隔世的感觉。比方说70年前建立新中国的时候,再想想我们现在,真的犹如过了几个世纪一样。而宋、明两朝,有此感觉,我认为是如下几方面造成的:

一、元朝的破坏程度

历史上王朝灭亡,从而被新的王朝取代的事情比比皆是。但是,唯一一个例外的就是元朝。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元朝是首个外族统治中原的政权。打一个很形象的比方,每个朝代如同修建了一栋房子,在房子完工时,即便是被其它政权所取代,也就是对这个房子进行适合自己风格的装修,而房子主体不变。但是到了元朝,对于宋朝这个房子,直接拆除了,并且不在住房子,改为住帐篷了。

这个例子的意思就是说,在宋朝灭亡后,元朝对于宋朝留下的各类技术、艺术等种种文化类东西,全部进行了摧毁。并且对汉人,大肆杀戮。当时汉人的地位低下,属于阶层中最后一等,人口的锐减,也是原因之一。

二、文化传承断代

蒙古人起源于草原,对待汉文化,是一种嗤之以鼻的态度。尤其在元朝中后期,汉族读书世代传承基本就已经被废,当时元朝有一种说法,叫做“九儒十丐”,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儒生,地位也仅仅是排在乞丐前面而已。

科举制度的不重视,对待读书人的态度,所以就更不要提传承汉文化了。到了明初,所有儒家文化,基本都没有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已经消失,包括当时的人民,尤其是汉人,大部分都是文盲,这种情况,文化必定是无法传承的。

三、经济断代

宋朝时期,当时国民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也可以说当时宋朝的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据统计,当时宋朝国内生产总值是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22%,毫不夸张的是第一大国。并且宋朝对于商业的压制,没有明朝那样严重,老百姓只要勤劳点,做个小生意,基本上都能解决温饱问题。而到了明朝,经济似乎一下子倒退了几百年,人人都是穷人,甚至吃饭都是问题。这其中除了天灾人祸,更为重要的就是元朝的原因,增加赋税,通货膨胀,对老百姓强征恶讨,以至于经济倒退。

直到明初,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休养生息的相关政策,免除部分徭役赋税,从而让百姓有喘息的时间。

元朝在历史上存在了不过百余年,而对于文明,却造成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因为文化这种东西,不是商品,马上就能生产出来,而是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如果元朝在取代宋朝的时候,平稳过渡,积极吸收改善汉文化,相信也不会有这种断代如隔世的感觉。


史晓生



不想不知道,其实清朝距离新中国也就是37年,大家肯定会震惊,一个是古代王朝一个是新中国,明明感觉很遥远,其实才间隔37年而已。

再回到问题本身,宋明之间也就是90年左右,为何差别这么大呢?

这说明有时候间隔的时间多少不重要,重要的这中间到底发生了啥…

我们再看看宋明之间是蒙元帝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

元朝可不同于同样是少数民族大一统政权的清朝,元朝是相当拒绝汉化的,甚至还想蒙化当时汉人。

大家想想清朝汉化的相当不错,可是自身的特色也反向影响了汉人,再对比一下元朝,元朝拒绝汉化,一直保持自己的特色,他的反向影响自然更大。

统治中国大地近一个世纪,其影响可想而知,科技发展停滞不说,都不能说是原地踏步,甚至都是退步了。

像明太祖朱元璋创建明朝以后,急匆匆的颁布条律,让当时北方汉人恢复自己发音,而不是蒙古化,可见元朝当时在中国烙印下深刻游牧民族的特色。

所以宋朝和明朝之间,看似也就是间隔90年左右,但中间的元朝发挥的负面作用太大了,自然给人一种隔代如隔世的感觉咯。


宋安之


宋朝、元朝到明朝,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朝代的更替,而是华夏文明的沉沦和复兴。

在宋代以前,我们的华夏政权在历经了秦汉时代的大一统基础之后,开始形成为了辽阔的,有着鲜明的汉民族特色的华夏文明,这其中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鲜明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而夏商周到秦汉,再到两宋时期,虽然我们的文明也经历过五胡乱华的惨剧,也经历过五代十国的乱世,也受到过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党项、女真等异族的侵略,但是在全国的领域内,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在整个华夏版图内,汉族正确全部被消亡,在宋朝灭亡之前从未有过!

崖山一战天下亡,此战之后汉人政权第一次在华夏版图内全部消失

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北方被异族人蹂躏,那个时代也是衣冠南渡,我们在长江以南依然保持我们的文明,而后这种文明最终蔓延到北方,到南北朝时期成为北方的主流文化,最终我们的文明同化了鲜卑人,让鲜卑人融入汉民族,而后重新又汉文明彻底统一全国。

秦汉时期,我们击败了匈奴人,隋唐时期我们击败了突厥人,两宋时期我们一度与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对抗,虽然两宋时期一度与异族人较量中,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处处被动,但是直到南宋灭亡之前,华夏版图之内仍旧汉人政权的大旗竖立着。

然而到了南宋时代,兴起于北宋时期的儒家理学开始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我们打不过野蛮的异族的时候,不去学习异族的长处,反而利用阿Q精神胜利法,给自己寻找精神寄托,而这种思想之下,南宋的军事水平更日益地下,蒙古人崛起以后,面对这野蛮到了极致的蒙古人,南宋只能做到被动的防守。

蒙古灭亡南宋前形势图

而防守了50多年的蒙古人进攻后,南宋终于崩溃,一种完全是野蛮民族的异族式的征服,涤荡这当时华夏版图内仅有长江以南南宋政权,最终崖山一战,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自杀,而陪同着南宋蹈海自尽的大宋军民数十万人!

为何这些人会集体蹈海自尽?因为在他们看来汉家衣裳将无处安放,而世界末日已经到来!崖山海战的失败,是汉文明的发展历史上的重大挫折,如今每每读到这段历史都脊背生寒。

南宋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历史曾经一直未曾中断的汉族精英基层全部消失!

南宋灭亡了,蒙古人彻底统一了东亚,建立幅员辽阔的元帝国,而元帝国留给后来汉人的仅仅广阔的领土和统治地位的行省制度,其余就只剩下蒙古人的残暴、色目人的贪婪。

崖山之战后,数十万人蹈海,汉人精英基层覆灭,而元朝末年草根汉人基层崛起,代表人物当然是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等人及其他们建立的明朝。

明军徐达的北伐

可以说南宋灭亡后90年,汉人的明朝就重新建立,但是这90年形成了巨大的文化断层,可以说南宋灭亡以前一直未曾中断的汉人精英阶层在维系着汉文明,而明朝以后则是汉人草根基层,通过捡拾以前汉文明的残余,重新建立汉文明,这其中当然是精华和糟粕并存,于是就形成了明朝复杂的汉文化。


大东北的小豆包


中国历史上也有好几次,类似这样的“断代如隔世”。

其实,就好像东汉和西晋相隔了一个不到60年的三国,却总觉得两个朝代差得好远;

唐朝和宋代,相隔了不过就60年的五代十国,唐诗宋词却是两回事了;

再来40年前和4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应该也是这么恍如隔世吧。


这里有一个道理,就是历史的前进不是匀速的,某些时候,整个社会会发生一些质变,产生了一些质变。

让你觉得好像几十年发生了几百年都没出现过的大变革。

我们以前经常说唐宋元明清,我们总会感觉到宋朝和唐朝是一个时代的,明朝和清朝是一个时代的。


首先,唐和宋的制度上面都很相似,宋在唐的三省六部的官员分权制衡的制度上面,又发展出了中书门下省等等分权制度。

明清的制度就更像了,清朝基本继承了明朝的地方制度,也发展出了边疆地区的将军制度;而中央,也在继承内阁制度上面,继续发展出军机处等,让中国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虽然后来的明朝也是有学习过元朝的某些制度的。比如,元朝的管理制度,元朝有中书省直接管理地方,明朝有直隶;元朝的军队制度是万户,明朝的卫所制,也是有点类似的。

但,好像在元朝,既不太像前面的宋朝,后面的明朝也不太像前面的元朝。

元朝的文化、制度,更多是像和宋朝对立的金朝。元朝继承了金朝,金朝继承了辽朝的胡汉双轨制,只有几个官职是从北宋那里学过来的。

最主要原因,汉人根本不把元朝当作正统。看后面明朝推翻元朝的时候,用的词是“光复”,就是汉人认为你蒙古人是短期的占领者,而不是正统的统治者。

崖山之变后,这是汉族第一次亡天下。


蒙古人对待汉人,和辽、金一样,都说不上有多重视,把人分了四等,南方的汉人被划归到第四等,那汉人怎么可能会认为你是正统呢?

再来,蒙古人起源草原,对汉族文化嗤之以鼻,就算忽必烈启用了多少汉族士人,但汉族读书世代传承基本被废,所谓“九儒十丐”,整个元朝的汉族士人觉得自己也就比乞丐高那么一等。

元朝不重视科举,不重视读书人,更遑论传承儒家文化了,沦为下九流,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汉族士人们自然不可能把元朝和唐、宋、明这些汉人王朝相提并论,而是把元朝认为是一个断代。


史思明先生


90年的时间并不短啊,如果按照古代的生育年龄,90年的时间足以过四代人了。试想1900年和1990年之间,中国所发生的变化,是否也像隔代一般。尤其是元代97年,战乱和灾荒有特别的多,足以改变很多很多。


宋代的先进政治制度和文化体系,大元基本上都没有继承。相比于宋代,大元的政治加强了皇权,强化了相权,而且大权基本握在蒙古贵族和先前投降蒙元的汉族门阀手里,这样的政治局面与魏晋时期中国政治十分相似,所以说,在元代,中国实际上至少倒退了三百年。

再加上这90多年里,蒙古政治和华夏政治的杂糅已经让后来继任的大明搞不清楚什么是华夏原来的东西,什么又是蒙古的东西。所以明政府直接制度袭承大唐,也就是继续了政体后退三百年的这个过程。



再者,朱元璋贫民出身,虽然英明神武,终归是逃不过阶级对他眼光的限制。因为文化自卑,所以朱元璋大搞文字狱,目的就是要文人乖乖听话。政治概念的模糊,让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继承了元代的独裁统治,并且在胡惟庸案之后,索性废除中书省,保证皇权一家独大。


所以说宋明之间如同隔代,并不是个大问题。


火器工坊


撇开其他诗词歌赋、汉民族思想文化方面等传统文化不说,单单提一下在cctv科教频道看到的一个关于丝织品技术的报道。约二十年前一个日本人慕名来到中国江苏苏州,拿着一块原存于日本神社寺庙的宋代丝织品的遗存样品, 找到中国古丝织品复原方面最有名的数位专家,希望中国专家能给予重新复制。苏州的多位古丝织品专家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该丝织品图案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其制作工艺复制难度远远超过明朝的丝织工艺,之前在中国国内前所未见,该丝织品无论是图案设计还是制作工艺技术在宋朝之后的丝织品中再无出现过。可断定该高等级丝织品技法于南宋后失传。科教频道的解说当时让我立即回想起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华”,蒙元满清奉行对汉民族残酷屠杀、压迫、摧残汉民族思想文化的真是罪行累累,馨竹难书。中华汉民族近千年以来真是多灾多难!


春雨绵绵诚意满满111


宋明之间的朝代是蒙元。

蒙元由铁木真之孙忽必烈所建立,他灭亡了南宋,建立了元朝,但元朝从建立到灭亡总共不足90年,最终被元末农民起义所推翻。


为什么只有短短不足90年,却断代如隔世,原因有如下几点:

1、当时元朝是奴隶制国家,而且还是马背上的国家,所以它基本没有什么文明可言。

2、当时蒙元对汉人实行的是几乎灭绝的政策,他把人分为四等,汉人只列三四等,差不多是最低下的。


汉人不允许识字,名字也不能起文雅的,所以朱元璋刚出生的时候叫朱重八,他的父亲也是以数字起名。



汉人的文化因为战乱以及蒙元的压迫,几乎消失殆尽。诚然,一部分是因为南宋被蒙元所灭,很多书籍消失,很多文人有节气,以身殉国。


但是主要原因是因为蒙元除了大肆把汉人的书籍、文化消灭之外,还不允许汉人识字,以免汉人反抗。


不认识字,自然无法传承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也在崖山一役中,投海自尽殉国。

一没有了老师,二不能识字,自然无法传承。


要不是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把书籍当作传家宝一代又一代传下来,汉人文化将会像五胡乱华时期那样,几乎要重来的节奏了。


蒙元的统治要是再多几十年,估计现在也没有汉人文化了,幸好,天佑中华,使华夏的文明仍然能传承下去!


逐梦长风


宋明间隔不足90年,却恍如隔世,这是令人深思的问题。宋朝,当年的文化强国,把中华文明推向最高峰的时代,蒙古人一来一去,朱元璋建国时,已是大变样,是文化的毁灭,还是历史的倒车,每个中国人都痛心疾首。

西津渡古街的救生会旧址,为一座二层青砖宋代建筑。

宋朝摒弃了以往各朝代的武力建国,崇尚文化建国,以仁义治国,外表看起来宋起非常赢弱,处处挨打,被人称窝囊宋,但实际上宋朝是唯一跨过300年大限的朝代,军事再厉害的朝代,一二百年就消亡了,只有宋朝享国运最久,另外宋朝的文化繁荣,文明程度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直至今日。

图为潍坊宋代古城墙遗址。

无论是文化、思想、科技、宗教等,宋朝都有伟大的成就,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有一半在宋朝产生的,纺织、瓷器工艺的改革也发生在宋朝,航海、造船、医药等达到了以往前所未有的高度,宋朝人民富裕,百姓自由度高,可惜所向无敌的蒙古人到来后,如此光辉灿烂的文明被肆意践踏。

宋代官窑遗址。

成功的继任者往往对前任会斥责、贬低,以展示自己的正确成就,蒙古人也一样,对宋朝文明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进行种族歧视,对宋的汉人展开剥削与杀戮,到了明朝时,朱元璋虽然继承了汉人意志,某方面讲也奉了蒙元法统。

南宋太庙遗址。

宋朝不杀士大夫,明朝大杀朝臣,动不动廷杖士大夫,夷九族;宋朝不抑制商业,实行通商惠工政策,推进工商业发展,明朝回到千年前重农抑商的国策,使中国又陷入小生产的环境,社会停滞不前;宋朝文化繁荣,按科业取士,只要有长项即可给身份,明朝的八股,把文人死死圈住;宋朝重视对外贸易,航海、指南针技术发达,明朝实行闭关锁国等等,宋朝自由开放了300年,使中国文明出现巨大飞跃,反观明清的文字狱,使社会充满了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张口必称奴才的小丑形象。


图文绘历史


我觉得应该从更大的视界来看这个问题。

1,从文化的角度:唐宋之前,中国是开放的,是自信的,是飞扬的,从政治制度与文学作品中就能感受到那种意气风发。当时的中国,是富足的。

而明朝是内敛的,奉行的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所以显得整个时代都冷冰冰的。政治制度上,明显更严酷,等级观念更森严,皇权得到空前的加强,甚至开始禁海、闭关锁国,人们的思想得到禁锢,八股取士更是砍掉了人的想象力,科技处于停滞(军事除外)。

2,从世界范围来看:明朝建立于1368年,当时西方世界已经开始文艺复兴,处于思想的裂变期,而中国恰好在这个时期落入了“禁锢”期,上千年保持的优势,一下子拉开了差距。

3,唐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而明朝已经是封建社会的没落期,越是没落期,管制越严格;越是穷途末路,越是疯狂。当然,这个不是明朝的主观意志,而是时代赋予的。

4,宋与明之间,为什么觉得一个是天一个是地呢?因为中间隔了一个野蛮的元。元朝对中华文明,整体上是负面的,是导致了中华文明停滞甚至倒退的罪魁祸首,导致了中国文化的断层。

家里有家谱的可以去翻一翻,如果发现自己的祖上一代一代的名字都是数字的,那一定是元朝!爷爷叫王五六,父亲叫王三四,儿子叫王八一,哥哥叫王一八……

当时整个汉族,已经处在了整体文盲的边缘,说实话,如果不是朱元璋他们揭竿而起,汉族是可能会消失或者变成一个少数民族的。

这些上下的对比,一个富丽堂皇、色彩斑斓,一个冰冷无趣、黑白单调,所以感觉是恍如隔世。


商朝讲历史故事


自古以来,朝代更替,在所难免。随着历史的推移,新思想、想文化、新政治,都在推陈出新,断代如隔世就在所难免了!

宋明之间,不足90年,为何断代如隔世?题主在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元朝!今天,小雪就来回答一下,两朝为何断代的问题。

元朝是外族,从另一个层次上说,是外族入侵。宋朝人都成了亡国奴,经过元朝以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领域都有所进步

我们的朝代更替,也都伴随着各领域的发展。

举个例子,元朝,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一种胡人入侵,我们汉人成了亡国奴。蒙古人在我们国土上,推行了很多政策。

据史书记载,蒙元时期,皇帝推行四等人制度,蒙古人是一等人,色目人是二等人,而汉人是三等人,这样的种族歧视政策,给了后来人的新文化运动。

在蒙元时期,中外交流还比较频繁,虽然蒙古国分裂,但是,依旧阻挡不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元朝还曾经打过日本、缅甸、越南等国,都以失败告终

蒙元对外推行的扩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现象。为后来明朝政治、文化的繁荣铺平了道路。

断代如隔世的另外一层含义,可能是政策、民族的断代,这样的结果就是,文化失去了传承的方式,使得一些典籍被破坏,甚至失传。

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断代的原因就是西方文化的思潮和列强的入侵。我们可以类比,隔世如隔代,宋朝和明朝也是如此

新文化的思潮,足以让宋明之间仿如隔世。

其实一个道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和文化,我们中国人是最能接受外来文化的民族,从中学习,提高自己,强大自己。

文/小小雪说历史,本文原创,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