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作者丨墨色星辰

绍兴,一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人文城市,自从春秋末期范蠡建城以来,在其悠长且平稳的城市发展历程中,绍兴一向是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这与绍兴的历代先贤们一向重视文化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唐朝建造越州学宫以来,重教兴学之风,虽已历时千年,但至今仍长盛不衰,今天我们来简单地盘点一下绍兴老城区内的那些普通中学。

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位于胜利路仓桥直街口的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是2000年时为响应市教育局“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学方针,由当年的北海中学府山中学两所中学合并而成的。两校合并后搬入到原绍兴一中所在地,并冠名为“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到了2008年,为进一步发挥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又组建成为了如今的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集团如今下辖有龙山和镜湖两大校区

北海中学

至于当年的北海中学,起初是一所场地狭小、没有操场、设施简陋、名声一般的里弄中学。学校创办于1978年,位置在上大路兴文桥小学西侧约一百多米的地方,自北海中学与府山中学合并迁入新址后,原来的校区如今已是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越城区教研室)的院址。

不过最近政府正在征收这一带的房屋,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改造成为阳明故里的一部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府山中学

而当年的府山中学也和北海中学一样有着类似的经历,学校也是创办于1978年,校址位于仓桥直街府横街交叉口的南侧,在如今的震元堂斜对面的小弄堂里面(另一个入口在府横街井巷叉口附近),府山中学被合并后,2002年这里成了市老年大学的校址,2010年9月市老年大学搬到新址后,这里又成为了市教育局的办公楼。

2018年4月教育局搬迁至镜湖后,看照片此地现为空关房。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对于如今这个新一初的印象,抛开老一中的旧场地不说,其他的其实并不算多,而学校大门口的校牌算是其中的一个,看着落款为何水漪题写的校牌,你很难相信这个是由一个不到15岁的初二小姑娘书写的。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这是去年学校进行改造时,需要更换原先的校牌,据说当时校方本想请书法名家来题写的,后来校长提议由学生来题字的建议得到了师生家长们的赞同,于是这个最新的由学生题写的学校校牌才得以横空出世,家长们也纷纷为学校的做法叫好点赞。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绍兴市第一中学

虽说老一中现在已不在老城区内,但既然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她,那也就在此顺带着说一下,毕竟四十岁以上的朋友应该有一大批是在当年的仓桥头老一中毕业的。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说起老一中的历史,那得从清朝末年说起,她是我们绍兴境内近代教育的先驱。

早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当时的山阴县知名乡绅徐树兰先生(同时也是古越藏书楼的创办者)捐银一千两,并筹公款在古贡院西侧原山会豫仓址(现为大通学堂)创办了绍兴境内首家具有近代教学理念的学校:绍郡中西学堂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在随后的一百二十多年间,学校曾先后被改名为:绍兴府学堂、绍兴府中学堂、省立第五中学、省立绍兴初级中学、省立绍兴中学、绍兴市第一中学等校名。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校址也曾先后数次搬迁,直到如今的位于群贤路和站前大道交叉口的镜湖新校区。蔡元培、徐锡麟、鲁迅等许多知名人士也曾先后在学校任过职。创办至今,学校数次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并于1986年被改制为高级中学。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1997年,一中百年校庆在人民剧院内举行。2000年,当年的老一中将校区搬迁到胜利西路云栖校区,原先的仓桥头老校区移交给了合并北海中学和府山中学后的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

2017年7月,老一中又从云栖校区搬迁到如今的镜湖新校区,而云栖校区又移交给了如今的阳明中学。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老实说,对于老一中的不断迁址,本人是不太认同的。作为绍兴地区最早的知名学校之一,这种做法无疑是人为的割裂了老一中那悠久的教学史。

个人认为,老校区内的鲁迅工作室旧址、九一八纪念碑等古迹对学生们来说都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可以帮助学生们铭记历史,不忘使命,树立起发愤图强、爱国爱家的正确人生观。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稽山中学

位于城区投醪河新建路口东北侧的稽山中学,虽说不如老一中那样历史悠久,但说起来也有相当的年份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鉴于当时绍兴县内没有完全中学,时任绍兴县县长的汤日新与地方知名人士金汤侯、邵力子、朱仲华等十人各捐款一千元,再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发起成立了私立绍兴中学,校址在旧时的府学堂址(此即现校址)。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次年,学校改名为私立稽山中学。此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学校的校址也曾先后迁至武义、景宁等地,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才迁回原址并延续至今。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校名也曾先后改名为:绍兴稽山中学、绍兴第二中学、绍兴县稽山中学、绍兴市稽山中学。并先后于1978年、1980年和1981年被确定为县、地区、省级重点中学。并在1986年与绍兴一中一起双双被改制为高级中学。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对于稽山中学,有一点做的比老一中好,那就是除了抗日战争时不得已的流亡办学外,学校的校址就一直没太大的变动。此地址在解放以前,自将近一千年前的唐朝以来,就一直是我们绍兴地区最高的学府所在地。朴实厚重的府学宫、催人奋进的校训碑、闹中取静的教学楼、意义深远的投醪河,无不彰显出学校浓郁沉稳的学习氛围和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树人中学和绍兴三中

树人中学校址位于市区长桥直街中段,她的前身是创建于1948年的绍属七邑联立高级职业中学,校址当时附设于古贡院的名为县立绍兴中学的学校内。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次年,学校迁址到作揖坊,并改名为绍兴商业职业学校。到了1952年,选择长桥直街38号民宅大院(即今校址)作为新校址并一直延续至今,同时吸纳合并当年设在县前街的稽山中学附设会计班,更名为私立新建财经学校。此后数次改名为:

新建财经补习学校、私立树人初级中学、绍兴市树人中学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到了1984年,开始与绍兴汽车运输公司合办站务职业高中班。1986年,高中部改建为树人职业中学。1989年开始开办中专专业。1997年,根据市教委的决定将学校的职高各专业并入市职教中心,中专各专业并归市中专,学校重新恢复为初中建制,2005年当时的绍兴三中被合并入树人中学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对于树人中学,本人的印象不是很多,只记得在八五年前后该校先后有兄妹二人都提前毕业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当年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这段佳话在城区内也一度传的沸沸扬扬。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绍兴三中

绍兴三中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创办的

,校址是在渔化桥河沿新建路口的东侧。当时命名为绍兴市初级中学,随后也曾先后改名为:绍兴市立第一初级中学、绍兴市第三中学。

1970年,三中开始增设高中班。到了1981年,三中停办了高中班,开始试办职高班。1985年,三中的高中部改办为绍兴市第二职业技术中学。到了九十年代,又停办了职高,恢复初级中学建制。最后在2005年,被并入树人中学。学校被合并后,当年的校址如今已经变成了渔化府住宅小区。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对于三中,有印象的也不多,只知道学校的场地不大,操场是在小马路的对面的。其实印象最深的就是兴起于八十年代的成人自学考试。当时的自学考试办公室就是设置在三中门口的,报名是要到那边去报的,教材也多半是在那边购买的。

另外再说句题外话,后来(在2010年之后吧,前几年还开着)在三中西侧的渔化桥河沿和新建路口附近有个外地小伙子开着一爿油炸鸡柳摊,口味很不错,当年路过时经常去买个两三块钱塞塞牙缝。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文理学院附属中学

位于和畅堂的文理学院附属中学也是一所历史相当悠久的学校。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清朝末期,当时的绍兴中华基督教(英国)圣公会为方便本地基督教徒的子女接受西方教育,同时为了扩大教会和西方文化在绍兴地区的影响和传播,特意在和畅堂水沟营交叉口附近购地20余亩,筹建了一所教堂样式的新式学堂,1907年校舍建成并正式开学

。因当时学堂门口旁边的水沟营口有一座承天桥,故取名为“承天英华学堂”。此后,学堂也几经波折,数次迁址,两度停办,学校也改名为私立绍兴承天初级中学。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2年,学校被政府接收后改制为公办学校,并改名为绍兴第二初级中学。1972年起增设高中班,并随后改名为绍兴第四中学。1978年成为新成立的浙江师范学院绍兴分院(后改名为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的附属中学,故相应地改名为绍兴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简称师专附中 )。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1997年又因绍兴师专升格为绍兴文理学院而相应地改名为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学。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对于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学校内的三棵粗壮高大的银杏树,和有着西方建筑风格的行政楼。还有就是八十年代时期学校的大门是开在和畅堂伽蓝殿叉口一侧的。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建功中学和绍兴五中

相比于其他的学校,建功中学创办得很晚。直到1996年,才在稽山路投醪河路叉口处创办了该校,学校是以绍兴籍著名数学家陈建功先生的名字命名的。2002年,又合并了绍兴五中。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学校建校虽晚,但教学质量却不错。建校以来,经过不断的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省文明学校、省绿色学校、省卫生先进单位、省首批艺术特色学校、省红十字示范学校、市文明单位等等数十项荣誉。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绍兴五中

至于已经被合并的绍兴五中,她的历史则相对悠久的多,一直可追溯到民国四年(1915年)。当时美国基督教会在仓桥(后迁至延安路)创办了私立越材中学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到了1936年,又与浚德女子初级中学合并,成立了私立越光初级中学。1946年,又开始增设高中部,同时更名为私立越光中学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1952年,被政府接收后的越光中学停办了高中班,改名为绍兴第三初级中学。1970年后增设了高中部,到了1975年,又改名为绍兴市第五中学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1981年,又恢复为初级中学建制,最后,到了2002年,被合并入建功中学。被合并后,位于延安路春波弄口的原校址被改办为塔山中心小学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第六中学、第七中学

第六中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创办的,她是1955年时由民主青年联合会和工商会联合创办的,当时取名为青年中学文化补习学校。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1957年,改名为民办青年初级中学,后来与民办府山初级中学(原名为府山文化补习学校,是由府山街道创办的)合并,并于1969年改名为绍兴第四初级中学。到了1978年,改名为绍兴市第六中学。2005年时,绍兴六中被撤并后停办。学校校址在书圣故里内的斜桥弄,现空关。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至于第七中学,她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鉴湖公社民办初级中学,校址位于西郭(今下大路陈家台门西侧)。1965年与东湖民办初级中学合并,改名为鉴湖农业职业学校。1969年改名为绍兴市第五初级中学。1978年又改名为绍兴第七中学。1981年起停办高中班,试办职高班。到了1985年,改办为绍兴市第一职业技术中学。1995年,合并绍兴市中兴职业中学、绍兴市第二职业中学,成立绍兴市职教中心。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1998年起,与绍兴市技工学校(如今正在考虑筹办为绍兴技师学院)实行一体化办学,现校址位于城东平江路涂山路口北侧。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泪目!绍兴老城区这几所中学,勾起几代人的记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

少年时代的校园生活

早已是尘封多年的旧日往事

偶尔想起,一声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