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中石的四原則:不個展、不立傳、不建館、不褒貶

中國人“有容乃大”的世界觀,既是一種文化姿態、一種人文精神,也是一種包容智慧,體現出人的大度、豁達和包含太虛的境界。書法,是一門包容的藝術。書法的包容,體現為對歷史文化、傳統經典的繼承和對其它藝術的吸收、借鑑和觀照。

歐陽中石的四原則:不個展、不立傳、不建館、不褒貶

歐陽中石的書法,是“有容乃大”精神的真實寫照,極具豐富而又深刻的審美內涵,他的書法包容,主要體現在四大方面。

一是包容了“尚勢、尚韻”兩種風神面貌。

其書“尚勢”表現在筆勢、筆力兩個方面。筆勢作為書法的外在形式,承載著線條的動態面貌;筆力作為書法的內在特徵,蘊含著線條的質量信息。

歐陽中石的四原則:不個展、不立傳、不建館、不褒貶

其行書,落筆取勢特點鮮明,通過筆力的動因,產生筆勢的變化,筆勢開拔屈曲靈動,筆力勁健而又柔韌,由此形成他的字勢穩健而又俊逸、端雅生動。

他的行書“尚韻”,主要以“晉韻”為參究,兼容幷蓄二王有關法帖和王珣《伯遠帖》的“晉韻”風範。

二是包容了古代“中和美”的思想。

所謂“中和”,即適中。其行書的“中和美”,表現在融碑於帖的自然過渡和含蓄包睿中,他把魏碑的方峻勁挺、相對直驅的線條特徵含蓄起來,作婉轉遒麗的表現,以柔化沖淡碑的剛健,有效統一到帖的妍麗中去,而對帖的妍麗,他又作相對的抑遏,讓妍麗含蓄地生存在碑的雄健中。

歐陽中石的四原則:不個展、不立傳、不建館、不褒貶

行書的“中和美”,還體現在墨法上。他的行書墨法追求筆酣、墨飽,濃郁豐潤。在書寫過程中,起筆收筆輕重得宜,行筆不激不厲,線質柔中寓剛,剛柔相濟。字與字,或單字在中軸線上的適度偏移擺動,其生動性隱約可見。濃郁豐潤的墨色,令此書潤色流麗,風韻典雅。

三是包容了京劇的“散板”節奏。

歐陽中石的四原則:不個展、不立傳、不建館、不褒貶

京劇的散板,為節拍自由的散唱,其結構常以句逗、詞逗為相對節拍演唱單位。歐陽中石是京劇藝術家、研究者,為“奚派”創始人奚嘯伯先生的嫡傳弟子。他曾說京劇對他的書法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中石先生的行書節奏特點,就類似於京劇中的散板。他的行書節奏頓宕,常中斷字與字之間的連接,以服務於字姿的獨立生動,字的點畫、線條運動的軌跡都有微妙的動感節律,其節奏既不寄生在墨色變化上,也不依附在字的大小變化上,而是含蓄在類似京劇的散板節奏中,每一次停頓和開始,都字正腔圓在相對獨立的單位節拍裡。

歐陽中石的四原則:不個展、不立傳、不建館、不褒貶

四是包容了哲學的概括性和矛盾的統一性。

他的行書,擅於從許多傳統碑帖符號的不同屬性中,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捨去與個人風格不符的屬性,抽取某類符號可供嫁接的元素,作終極性的高度概括。

矛盾的統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書法,無不充滿矛盾的統一性,其中的“大”與“小”、“穩”與“險”等,也是相互依存的。先生是哲學科班出身,對哲學的悉心,必然影響他對書法中的矛盾關係思考。

歐陽中石的四原則:不個展、不立傳、不建館、不褒貶

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包容體現出來的高貴藝術境界,也折射出他的人文思想境界,他曾說:“人生、書法都要包容,容得越多越好。好的、壞的、正確的、錯誤的,都承認它的存在。”這體現出他自處超然的思想境界。

歐陽中石先生教書育人半個多世紀,桃李滿天下;在首都師大帶頭創建了從書法專科到碩士、博士、博士後的書法教育體系,填補了中國高等書法教育的空白,貢獻卓著,他卻自喻為平凡的“教書匠”。

歐陽中石的四原則:不個展、不立傳、不建館、不褒貶

儘管在2002年他獲得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教育特別貢獻獎”,2006年又獲“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但他還是堅持個人四項原則:“不個展,不立傳,不建館,不褒貶”。這種謙卑豁達、藝高不傲的君子風範,乃人之高德,藝者德高藝乃高。

歐陽中石先生從事高校書法教育年久,其書法,理性控制筆法、字法、墨法較為明顯,但這種“法”的理性有時也影響性情發揮,這是書法審美多元化的發展對他提出的挑戰。

歐陽中石的四原則:不個展、不立傳、不建館、不褒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