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吃面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提到兰州,脑海中自然浮现出“兰州拉面”四个字,我觉得到兰州不吃兰州拉面,就好像到北京不登长城一般遗憾。不久前,我去兰州,吃碗地道的兰州拉面的念头在火车上就按耐不住了。

兰州吃面记

兰州拉面

话说这拉面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在家属院长大,家属院西门的一家抻面店几乎成了我儿时难以忘却的记忆,头戴白帽的老板抻拉面条时的潇洒写意,喷香有嚼头的面条以及那一勺肥瘦相间的肉酱,都让我深深迷恋。每周日,我都会跑到面店美餐一顿,导致我在沈阳上学时看到满大街的许家鸡味抻面还腹诽人家不正宗。后来,一位家在甘肃的同事告诉我,所谓的兰州拉面系列店很多都是山寨版、仿冒版,就像重庆鸡公煲其实和重庆也没有啥关系。真正的兰州牛肉面是这样的:门头绝不会出现,“兰州拉面馆”“兰州牛肉拉面馆”“正宗兰州拉面馆”等字样,兰州只有牛肉面,而且每个店会有独特自己的名号和风格。用同事的话讲,兰州的牛肉面“细的柔滑,宽的筋道”,汤“清、鲜、香”,泼上红红的油辣子,一下吃出一身汗,整个人都变得精气神十足。说得我口水直流,作为资深吃货,叫牛肉面还是拉面都是无足轻重,大吃一顿才是重点,这次我到了拉面的发源地,一定得好好大快朵颐一番!

清晨7点半,我睁着迷蒙的眼睛随着人流走出车站。接我的同事,还没等我说话,就提议说,车站离项目部太远,就近吃碗面咋样?正合我意,出站后广场右前方直接北滨河路安泊尔牛肉面。

一进面店,迎面而来的收银员穿着回族服饰,虽是一大早,但是里面已经好多人,店里一楼大厅环境很好,装修不错。听同事介绍,这安泊尔,是甘肃省著名牛肉面店,在各旅游、美食APP中的口碑都是极好的。不一会儿,肉蛋双飞+小菜齐上,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二细的面条,汤鲜面筋,辣椒香不辣口,牛腱子肉煮得入味有嚼头,吃得我满头大汗,心满意足。

本以为这就是兰州最棒的面店了,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天真了,在项目上忙碌了两天,同事再次邀请我去项目附近的陈记清汤牛肉面店,同事说这是西固最好吃的牛肉面。小店不大,但是里面挤得很,面条相当劲道,汤很好喝,很爽口,个人认为汤头和面都不较安泊尔逊色,只是名气不如安泊尔大。

到底兰州有多少如安泊尔、陈记这样的好吃面店,作为“吃货”的我在工作之余点开度娘查阅了一番,才知道仅兰州有名气的品牌就有吾穆勒蓬灰、磨沟沿老字号、安泊尔、马子禄、马有布、马有才、白建强……真是遍地老店,卧虎藏龙。我考证了一下,兰州牛肉面起源于1915年,一位名叫马保子的中年师傅因生计所迫,独创“热锅子面”,“汤要清者亮,肉要烂者香,面要细者长”,马保子制作的牛肉面美名远扬。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在品尝后,认为“热锅子面”这个名字不好听,于是建议马保子师傅将其改名为“兰州清汤牛肉面”。1925年,马保子正式传艺给自己的儿子马杰三。1956年公私合营后,马杰三师傅被调入了国营企业做面,与同灶的大师傅切磋技艺,清汤牛肉面的做法逐渐传开,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兰州牛肉面遍地开花,变成兰州市最亲民的美食,而“兰州拉面”其实是邻省青海人在改革开放后在外地开的面馆,刚开始叫“青海拉面”,因为生意不好,于是借已经早有名气的“兰州牛肉面”之名,改名为“兰州拉面”,后生意火爆,反而盖过了原主的风头。

想不到一碗小小的面条,还有这般故事,合上手机的我看着眼前的面条,不禁感慨万千。在离开兰州的最后一天,我又一次光临了陈记面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下肚,打通经脉,令自己通体舒畅,然后忍不住要伸个懒腰,我的兰州之行,自面而始,以面而终,用东北话赞一声:“得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