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農村發展越來越難。現在很多農民不再家裡種地,而是選擇外出打工。因為現在在老家種地,根本掙不到錢。而外出打工,至少每個月可以保證相對穩定的收入。這對於農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需要維持一個家庭的正常生活開銷和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都需要穩定的收入來源。否則的話,脫貧致富根本無從談起。

在龐大的農民工群體中,有一部分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相對富裕起來了,成為了包工頭,成為了老闆。他們會從自己的老家帶一幫人出去打工,幫助更多的人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還有一些農民在城裡面有相熟的親戚,發展的比較不錯,農民從老家來投靠他們,希望能夠得到一個相對不錯的工作機會。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為什麼經常有人說,“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呢?這裡面蘊含著什麼樣的智慧和道理?今天,止茶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

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第一,打工不到親戚家

農村人出去打工,最流行的模式就是先出去的人帶著後出去的人一起,甚至一個村子裡的人都在一個廠或者在一個地方打工。而且有一些先出去打工的人掙到了錢,成了包工頭,成了小老闆,或者自己創業開了公司,也會將家裡的一些親戚朋友鄰居帶到自己的工廠或者施工隊裡。還有一種情況,有些農民工會到城裡的遠方親戚開的公司裡上班。從好的方面來說,這叫先富帶動後富。畢竟大家都是親戚,相互之間幫襯幫忙,那是一種情分,是血緣關係連接起來的人情世故。像我家一個親戚就帶著十幾個親戚朋友一起在工地上幹活。

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但是也有一些人,根本就不願意到親戚家開的工廠或者到親戚手下幫忙打工。他們寧可自己找了一份相對來說可能工資更少的工作,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說白了也容易理解。既然是打工,就會涉及到經濟利益。農民打工當然希望賺更多一點錢,但有時候在親戚手下幹活,真的不但不比別人多,有可能還比別人少。而且由於面子的問題,還不好意思跟親戚說。或者說因為親戚原因,導致比別人做了更多的工作,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報酬。因為老闆會認為你是我家的親戚,你就應該多幹一點,就應該多幫助我一點。但對於打工者來說,你給我多少錢,我幹多少活,這是天經地義的。

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而從老闆的角度來講,一個公司能不能做好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手下人犯錯,沒能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但他是自家的親戚,老闆就不好出手管理。因為抹不開面子也有可能引起矛盾糾紛,最後造成連親戚都不能做。而不管的話,對公司來說影響又很大。所以從老闆的角度來說,用親戚也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痛的問題。因此不管對僱傭者和被僱者,如果兩人是親戚的話,關係就變得非常複雜。如果搞不好的話,很容易引起矛盾。所以老話說打工不要去親戚家,這樣還能好好做親戚。因為一旦涉及到僱傭合同,一旦涉及到經濟利益,親戚就不完全是親戚了,就成了老闆和員工,就成了上司和下屬。如果雙方都好面子的話,最後很有可能連親戚都做不了。

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第二,買賣不去熟人店

其實這句話也非常好理解。有時候我們在農村裡買東西的時候,礙於情面,會選擇到親戚家開的店裡去買。但往往會出現買東西的人覺得親戚給他算貴了,而賣東西的人則覺得自己沒掙到錢的現象。雖然表面上不說,但背裡面誰都覺得自己吃了虧。

前幾天村裡的一個鄰居就跟我說,買東西千萬不要到小張家去買,東西又貴,質量又不好。而這個小張其實是他姑姑的兒子,也就是他老表。為什麼他會在背後說小張的壞話呢?其實就是之前他在小張那裡買了不少東西,結果小張給他算貴了。他到別人家裡去問價,發現別人給他的價格比小張的要便宜不少。可想而知,你說他有多生氣。本來到小張那裡去買,是礙於親戚情面想著去關照他的生意,誰知道小張不但不給他便宜,反而還要貴不少。

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後來我到小張店裡去買東西的時候,小張跟我說,鄰居到他家買東西,一毛錢不掙還不討好,非說給他算跪了。也不看看那東西的質量和牌子,跟別人家報的是一樣的嗎?別人給他的都是山寨貨,我給他的是正品,進價來進價給的,連進貨單我都給他看了。可是他就是不相信,堅持認為我賺了他很多錢,跟我大吵了一架。真是氣死我了,這樣的親戚,還不如不要。

你看,我鄰居和小張兩個人的說法完全不一樣。我無法確切的評價到底是誰對誰錯,畢竟這是一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但從這件事裡卻可以看出“買賣不到熟人店”,其實是一種相對正確的做法。這是因為現在社會上流行一種叫做宰熟的說法。越是熟人價格越高。這導致有一部分人不願意去熟人店裡買東西,因為他在腦子裡就堅信熟人一定會宰他。當然我們也不排除,確實有一些人開店,真的會宰熟客。

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如果真的有宰熟客的現象,這樣的店肯定不能再去第2次。不然的話,不說生意不能做,就連親戚朋友也不能做。而對於那些堅信別人會宰他的人,最好就不要去熟人店裡買東西了。這樣對彼此都好。

其實說到底這兩句話表達的核心意思就是在利益面前,人情可能要靠邊站,而在人情面前利益也應該丟在一邊。如果不想利益和人情糾葛在一起,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工不去親戚家,買賣不到熟人店”。因此這句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即使放到今天,仍然對老百姓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俗語“打工不到親戚家,買賣不去熟人店”,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你有沒有類似這樣的經歷呢?你會到親戚家開的店裡去買東西嗎?你會到親戚家去上班嗎?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說說您的想法和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