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持续动荡的八王之乱所造成的致命后果

八王之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后世的动荡。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体现在政治朝局的变幻无常上,不定期更迭的朝政统治者导致了政局的多变,三百余年的时间里不仅表现为南北政治格局的对立以及冲突,更是各个政体之间的内部斗争。

八王之乱结束后,中原政权元气大伤,北方边塞少数民族大举入侵,五胡之乱就此爆发,西晋政权在此期间崩溃。可以说,八王之乱是魏晋南北朝一切灾难的源泉,此后中原大地硝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

八王之乱的导火索

这整件事还要从司马炎的皇后,即后来晋惠帝的生母杨艳说起。因杨艳多次受到贾南风母亲及贾充妻子郭氏的好处,随即联络朝中大臣多次宣扬贾南风的好处,说他才华出众,容貌美丽,品行端正,有才有德。

西晋持续动荡的八王之乱所造成的致命后果

(一代皇后贾南风)

这些还并不是司马炎最后决定的有力因素,真正推波助澜的则是贾南风背后隐藏的势力,而当时的晋武帝要想把控尚不稳定的新朝统治,必须向这派势力妥协。

贾南风的父亲贾充不同于其他朝中出身于门阀世家的大臣,出身极为贫寒,但他拥有一项常人所没有的技能,即是会察言观色,用心揣摩帝王的心思,且善于投其所好。

贾充更是在司马家族篡取曹魏帝权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因其出身寒门,在那些追随司马家族的门阀大家眼中,他是最好的处决曹髦的人选。此后贾充指示成济杀死曹魏政权最后的一位继承者曹髦,为掩护司马等各家大族的颜面立下大功。至此贾南风真正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因此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个骄纵蛮横的女人独掌大全,势必要为后来的西晋骚动负责。

八王之乱始末

说一千道一万,真正酿成后世大祸的,还是晋武帝司马炎自己。八王之乱终究还是司马炎在接班人及辅政大臣的选择上出了大问题。根据当时的情景,司马炎接班人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晋惠帝,另一个是自己的胞弟司马攸。

亲生儿子晋惠帝天生白痴,还有一个野心膨胀的妃子贾南风在旁,反之,司马攸在朝中素有威望,礼贤下士,慧眼识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继承人,而司马炎为确保皇位依旧掌控在自家手中,贬低司马攸,扶植儿子登上帝位,此是第一错。

西晋持续动荡的八王之乱所造成的致命后果

(八王之乱)

第二错就在辅政大臣的选择上,为巩固晋惠帝的皇位,替继承人挑选辅政大臣是很有必要的,只要选人得当,后面的灾祸也许并不会发生。但司马炎却偏偏为了一己私欲,挑选了两个胆小懦弱,不堪重用的庸才辅政。司马亮和杨骏两人才能平庸,没有谋反之心,但也没有稳定朝政,控制局面的能力,就这样,在这两人的代政下,加之贾南风的推波助澜,很快酿成祸端,脱离事态发展。

西晋王朝解钮,五胡入侵

从统治阶级的层面来讲,八王之乱对西晋的国家政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皇位空缺,权力的顶端陷入混乱,无数的野心家们围绕权力中心的斗争尚未结束,虽然八王之乱的结局是东海王司马亮坐看鹬蚌相争,自己渔翁得利,但身为胜利者的他也必须要承担相应动乱的后果与责任。但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司马亮昏庸无才,并不具备治世的能力,所以当八王之乱仓促结束之时,五胡的铁骑已然踏进了中原的疆土。

西晋持续动荡的八王之乱所造成的致命后果

(西晋八王之乱疆域图)

公元310年,洛阳陷入包围,司马亮苟延残喘,率部逃遁,洛阳古城陷入敌手,至此西安、洛阳等多处政治中心重地沦陷,胡人入城大肆劫掠烧杀,历史的古城洛阳在一百多年前的董卓焚烧之后,再一次沦为残垣断壁。

西晋持续动荡的八王之乱所造成的致命后果

(胡人入侵中原大地)

五胡乱华给中原汉民族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磨难,这些尚未开化的胡族大多保留着原始野蛮的习性,其中更以匈奴、鲜卑两族更甚。这些胡族野蛮成性,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军需粮草均已劫掠为主。行军途中,大肆破坏,烧杀百姓,实乃恶兽行径。

八王之乱造成后世人口大迁徙

自从西晋八王之乱过后,大规模的流动迁徙便从未停止。

自古以来,为维护自己统治阶级的地位,王朝的统治者极其贵族阶级大量引导国民叶落归根、安居乐业的思想,人口的迁徙流动势必带来局势动荡,他们深知这一点,而这一切都因为八王之乱都化作了泡沫。

西晋持续动荡的八王之乱所造成的致命后果

(千年洛阳沦陷)

八王之乱期间,战火纷飞,连年的战争打破来人们宁静的美梦,在强烈的求生欲的支持下,让百姓们自发的进行大规模的流亡,迁徙活动来躲避战火。

八王之乱期间,战火纷飞,连年的战争打破来人们宁静的美梦,在强烈的求生欲的支持下,让百姓们自发的进行大规模的流亡,迁徙活动来躲避战火。大量中原北方地区的人民向江淮等地逃生,由此南方政权逐步建立,南北朝对峙局面就此形成。

八王之乱结束后,中原政权元气大伤,北方边塞少数民族大举入侵,五胡之乱就此爆发,西晋政权在此期间崩溃。

西晋持续动荡的八王之乱所造成的致命后果

(百姓大量迁徙)

接替西晋政权的依次是东晋、宋、齐、梁、陈。同时,历朝历代都可常见的宫廷政变,权力争夺也在这段时间内愈演愈烈。王族内部不断自相残杀,争夺皇位,王朝外部饱受敌对国不断攻击,整个王国风雨欲坠。

此后的两晋南北朝基本上延续了八王之乱后的动荡,统治阶级间的权力争夺令人眼花缭乱,北方的中原大地上胡人肆意横行。统治阶级间的斗争在这一期间大多表现为各大臣、皇室贵族与外戚之间的利益权力争夺,大量的流血战争在两朝期间枚不胜数,整个朝代无时不刻在进行着权力争夺,动乱不堪之中。两晋南北朝总体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乱,一个乱字贯穿三百余年的历史。

一场原本是中央集权统治阶级间的斗争,谁也不曾想到它对整个汉民族的影响会这样血腥而残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