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难背后的另类路径 看兰州老建筑如何“突围”

城市发展过程中总有些事物会被遗忘……

一位在兰州生活了六年的朋友告诉我:兰州没有为租房者准备房子。当时听他说完,脸上尽是质疑,怎么可能会没有,外面那么多招租广告呢,走在大马路边吹的风里都带着招租广告呢。

他说:兰州看似有很多房子,但租房者能租到真正满意的不多。怀疑没用,这是事实,房租、交通、安全性、便利、环境等能同时满足其中两个的就已经不错了,连你自己买的房子都会出现一大堆问题,更别说租的房子能让你满意到哪种程度。现在细细想来,也不是没有道理可言。

租房难背后的另类路径 看兰州老建筑如何“突围”

记得朋友圈里曾有人吐糟自己租房时遇到的房东要价高。房间被打造成专门的单身公寓,像极了宾馆一层层、一间间的布局,不过是房东多花了点“心思”,整个房间装修成简约风格,一间20㎡不到的房间放有一张大床、木衣柜、桌子、椅子等,同时隔出了单独的卫生间还带有浴室,这样看起来真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就是这样一间房子房东要了850元,比租房市场价平均高出300元左右,因为里面设施齐全,拎包入住,多方便啊。

像有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有着较为完善的租房体系,为外来打拼的人打造各种各样的舒适小屋,专门用于出租的公寓就多的数不过来,更别说其他小区的房子。但是这种情况在兰州却几乎很少见,找专为一两个人打造的公寓却很困难。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来兰州的外地人租住本地人的自建民房,这种房子价格便宜,但是其他条件却远远不达标。而现在,除了自建民房,小区也成了租房者的另一种选择。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建设声此起彼伏,在一片沸沸扬扬中兰州各大板块开始了空间的争夺战。高楼大厦瞬时而起,道路将每一栋建筑连接起来,形成一幅兰州区域新地图,且地图面积不断扩大。

新建设凸起之时,老建筑经历多年的风吹雨打早已变得摇摇欲坠,城市发展之外的这些老建筑早已被社会甩出了几条街,再也追赶不上,它们看似属于城市但却成了社会发展淘汰的产物。

租房难背后的另类路径 看兰州老建筑如何“突围”

兰州的老建筑多建于上世纪末及以前,且多数都是随便搭建的简易房屋,经后期在原基础上改造成为土砌或者红砖房,但是由于这些房子距今年限长、房屋质量差、建筑密度大、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原因,慢慢的被归到了要进行改造的范围,要进行改造的这些老建筑有些属于城中村,有些则为棚户区。

这些被城市发展淘汰下来的老建筑,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时,成了矗立在兰州城市中及周边的多处“刺眼”的老建筑,然而就在这些老建筑里,依旧还住着大量的外来特殊群体。

这些老建筑是众多外来特殊群体选择居住的主要住所,廉价的房租更值得青睐,但是其他问题也不断产生,甚至有一些房子破旧程度已不忍直视,生活在里面的人每天都是提心吊胆。时间一长,人们开始掐着指头吐槽老建筑的各种利弊。

租房难背后的另类路径 看兰州老建筑如何“突围”

上下水不通、无电力、居住环境差、无道路、无绿化、无公共活动场地、采光通风差等各种问题是住在老建筑中人们吐糟不尽的点,但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选择在老建筑中居住,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老建筑区虽然设施什么都不好,但在价格上还是划得来,况且这边还有“人情味”。

那么,是什么样的人会选择在这样的地方选择租房呢?

破、旧、脏、乱、差等各类问题横生,依旧还会是租房者选择的地方。有一位朋友就住在这些老建筑中,虽然他们已经买了房,但距离拿房还有两年时间。刚付完房子的首付和新车的全款,剩下来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除去这些,以后拿房后装修还是一大笔开销,还有每个月两三千的月供,所以现在他们能少花钱就少花钱。

每年毕业留在兰州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对于刚踏入社会的他们而言,便宜的房子能为他们省下一笔钱来去做别的事。

外来务工者在将挣钱放在首位时,“能省则省”的原则让他们选择租住在较为便宜的地方。

就目前兰州租房市场来看,除了小区几室几厅的房子可以出租外,棚户区和城中村成为租房者的选择之一。兰州租房的单一化体制引来的是市场多样化走向,各类房屋成为租房者的选择,房子选择租房者,租房者同样也选择房子,两者间的关系好似存在着微妙但不可言的关系。

租房难背后的另类路径 看兰州老建筑如何“突围”

放眼整个兰州租房市场,打着“两室两厅”或“三室两厅”甚至更多合租房屋的广告不在少数,但几乎很少有关于“一室一厅”。就在这个随处就能找到100多平房子的城市,房租却显得那么不如意,半年付、一年付等条件将租房的条件又抬高了一层台阶。

在任何一个地方,租房刚需遇上高房价,不起眼且便宜的老建筑成了租房者的首选。

每一处老建筑都有着相似的场景,一条长长的市场,里面有菜摊、水果摊、烧烤摊、饭店等形形色色的摊子和商店填满了整条街道,就连在深夜,这些地方也是一片热闹。

租房难背后的另类路径 看兰州老建筑如何“突围”

初次到这些地方,充满好奇和惊讶的心之外,心里还有一丝忐忑,七上八下的那种忐忑,就差小碎步跑起来,老建筑所在的区域早已留给了人们深深的刻板印象。

常人都说:勿“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可是当踏进去的那一刻这种想法早已被抛之脑后。

融入一个地方可能需要时间,而这种融入却不知道会用多长时间才能淡化。其实,老建筑所在的区域更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所有的人都这么纠结的过着日子,生活在“围城”里的人,选择将自己用一层厚厚的铠甲保护起来,看上去坚韧无比,实则一碰就碎。或许,也只有这些地方是他们完全能卸掉伪装的地方,没有阿谀奉承,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任何攀比。老建筑是一座城市里少数可以容纳他们的一个地方,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这种生活。

租房难背后的另类路径 看兰州老建筑如何“突围”

电影《功夫》剧照

有人说:老建筑是一座城市的伤疤,是揭的开却好不了的那种,那种痛是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人们难言的隐。可是,谁能说,拆掉了这些建筑,生活在里面的人该何去何从?

近年来,针对老建筑(城中村和棚户区)的各种政策不断出台,这就使得整个城市都笼罩在改造的气息下,这种气息之下还有生活在这片区域的人们的叹息声,叹息声中,他们为房子的事发了愁,搬离了一直以来租住的房子,在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房子呢,寻求一锥之地更显得那么难得。

如今,便宜依旧是大多数租房者选择的标准,不过多考虑其他问题是他们对于租房最基本的尊重。可是,兰州这座城市对他们还有多少的可容性?

租房难背后的另类路径 看兰州老建筑如何“突围”

有人说:老建筑很影响整座城市的面貌和形象。

话虽这样说,兰州作为全国二线城市,各方面都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老建筑作为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在时代更迭的时候,被远远甩出新世纪发展的门槛。

囿于各种形式,将发展的潜动力掩于表面,而棚户区改造是兰州城市一直攻坚克难的问题。南砖瓦窑、红山根、伏龙坪等这些或近或远的老建筑,就矗立在那儿。

“出棚进楼”是多少居住者的心愿,谁不是迫于无奈才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一间小小的房间是一家人的温暖港湾,是“城漂”也好,是“蜗居”也罢,一间小房间承载着多少家庭的梦。

租房难背后的另类路径 看兰州老建筑如何“突围”

在甘肃省人民政府网站上了解到,兰州自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至2019年2月累计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200个,改造户数15.64万户。基本建成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98个、入住户数7.86万户、入住群众27万余人。进入2018年以来,根据兰州市新三年棚改计划,2019-2020年还剩余约7.4万户居民的棚户区待改造。无论是“棚户区”还是“城中村”的改造,在大数据之下来看其改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城市发展向前之时,建筑的面貌总是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着改变,但是城市中有些建筑更新过程长、推进速度慢依旧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住在这些区域的人一直在等待和张望着改造的“跫音”。

兰州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度调整,城市各方面资源合理利用,在新建筑建起时,更新速度缓慢的老建筑也需紧跟规划的快节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