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這句話出自,毛主席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1927年10月,毛主席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開闢了工農武裝的割據道路。

1965年5月,毛主席再次上井岡山,感慨良多的他,詩興大發,寫下這首詞。

這句話展示著,面對困難絕不服輸的精神,後在校園廣為流傳,也成為了毛主線影響最廣的經典名句之一。

登攀寓意著,努力向上攀援登高,努力向上攀登的意思

就正如我們今天要聊的電影《攀登者》一般。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可能絕大多數人只知道,珠穆朗瑪峰屬於中國,高8848米......

但並不知道的是,在1960年,我們曾經成功登頂,但由於攝像機的遺失,我們不被世界認可,質疑我們無中生有,同時也被國人所不能理解。

因為我們最為重要的了證據遺失!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電影中,是我們於1975年第二次登頂,此次登頂,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

創造了世界第一位北坡登頂的女性

也是首次確立珠峰海拔高度為8848.13米;

同時也向世界證明了這是我國“第二次”從北坡登頂!

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當時我們的經濟條件與背景環境有多麼的惡劣,與今日可謂天差地遠,當時參與登山的一眾人員的裝備都需從國外購置,就連補充熱量的巧克力也無法自產。

窮困潦倒、捉襟見肘也不為過!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本次登頂與常規登頂的區別

本次登頂與常規登頂不同之處在於,本次是第二次從北坡登頂。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珠峰四面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珠峰共有四面,其中北東西三面屬於中國,南面屬於尼泊爾,全峰共有19條登頂路線,一般常規登頂選擇的是從印度的南坡攀登,因為南坡的坡度較為緩和,天氣也相對較好,因此大多數登山愛好者都會選擇從尼泊爾的南坡開始登頂。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南坡路線

而電影《攀登者》選擇的是從北坡開始進發,北坡相比於南坡環境和難度都更為惡劣。

北坡登峰路線有著五大險地:

一.在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號稱是“魔鬼營地”

二.在海拔6700米米的“北坳大冰壁”;

三.在海拔7500米的“大風口”;

四.在海拔8300米的“黃帶橫切地帶”

五.在海拔

8650“第二臺階”。也是最難的)

英國人得出結論:

“這是一個無法逾越的障礙,再也不必浪費時間去爬它了。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來自外部的質疑

在電影《攀登者》中,吳京飾演的方五洲與他們小隊一行人成功從珠峰北面登頂以後,卻遭到來自蘇聯的一封信件質疑。

很多人感到困惑的是:為什麼蘇聯人會寫這麼一封信件?(嫉妒挑刺

前面也提到了,珠峰北坡的難度係數,要遠高於南坡,自1953年一位新西蘭人從南坡首次登頂以後,人類就開始嘗試著從北坡登頂,但在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後,均以失敗告終。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39歲尼泊爾嚮導丹增諾蓋,新西蘭的34歲艾德蒙希拉里

直至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中蘇“密切關係”下,蘇聯向我們表明希望與我國共同組建一支登峰隊,兩國一起從北坡登頂。

55年,邀請了我國四名隊員,共同登上了位於蘇聯海拔高約6773米的團結峰,後又登上了海拔6780米的十月峰,後面陸續的登頂幾座高峰。

PS:我個人覺得這應該就是電影中,方五洲一行人去蘇聯學習的內容。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學習歸來的眾人,在56年的3月成立了一支登山隊,預計在60年得5月向珠峰進發。

但是,我國意外發現,蘇聯的態度開始變得“冷淡”,因為“某種”原因蘇聯決定延期登珠峰,後又告訴我國他們登山隊已經解散了,沒有辦法再與中國合作登峰了。因此60年的中國可以說是被迫登珠峰。

就在這沒有路線,沒有登珠峰經驗的艱苦條件下,我國靠著那驚人的毅力,完成了這一偉大的壯舉!

(電影中張譯飾演的曲松林,光著腳登山的那一段真實的演繹出了60年他們衝刺第二臺階的艱苦場景,為此曲松林失去了一根手指十根腳指!)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屈銀華家中擺放著其1960年登峰時的照片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首次登頂的證據呢?

電影中對於首次登頂證據是這樣闡述的:因為方五洲,為了營救處於險地之中曲松林,只能丟下攝像機,在事後,曲松林對方五洲也發出了不滿的聲音。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個緣由的

效果其實是最好的)

但對於真實事件,電影其實有所改動

真實情況是:當時在衝擊頂峰時,小隊是帶有攝像機的,因為登上頂峰時,已經是晚上了,由於時間和光線的因素,並不能正常的拍攝。

唯一留下的登頂證據也因為當時的劇烈晃動,顯得十分模糊。(所以證據並不充分)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1960年5月30日,3人回到大本營

根據他們所說,當時小隊是在頂峰留有證據的(五星紅旗包裹的毛主席像),但據後來登上珠峰的外國隊員所說,他們並沒有發現所謂的證據,(不知是自然原因還是人為的原因)因此國外一口否認我國60年登上珠峰的這一事實!

(幸運的是在第二次登頂後我們找到了,60年登頂的證據,證明了自己)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1975年中國登山隊二次登頂照片

為什麼非要趕在1975年5月登頂?

電影中,吳京一行人因意外的困難,從而錯失了攀登珠峰的最佳時期,

但在由章子怡飾演的氣象學家徐櫻的觀察下,

發現今年的登峰窗口期要比以往整整多出三天的時間,所以在她的建議下最終方五洲一行人完成了這偉大的壯舉!

很多人評論說,

為什麼非要搶這幾天的時間?

為什麼不在明年的窗口期再登頂?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我們可以看看真實的歷史背景;

七二年的時候,我們建立了衝頂珠峰的攀山隊,本來是定於七六年登頂的,但是在七五年的時候,有位叫做田部井淳子的日本登山運動員,

宣佈在五月份,將會挑戰珠峰,我國為了搶在日本之前完全登頂,決定七五年四月登頂,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

但由於天氣的原因,大風呼嘯,四月的第一次衝頂以失敗告終,

五月五號,一行人第二次衝擊珠峰,第一小隊隊長鄔宗嶽為了拍攝的原因,掉隊後不幸遇難。在救人途中一行人也因體力基本耗盡,不得不退回營地,從長計議。

也因此延緩了登頂珠峰的時間,但五月十六號,田部井淳子成功從南坡登上了珠峰,成為了世界上首位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世界首位北坡登頂女性

一九七五年的五月二十七號,中國的九名登山員,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的頂峰。年僅三十六歲的潘多成為了,史上第一位北坡登頂的女性。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她原是拉薩農場的一名普通工人,在五八年的時候意外加入了登山集訓隊。

在訓練中不管是負重還是長跑不輸男同胞五九年登上了海拔

6330米的唐拉堡峰,同年的七月登上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頂峰,女子登峰高度的世界紀錄。

六一年,登上海拔7595米的公格爾九別峰,再一次打破了女子登峰高度的世界紀錄。

七五年,三十六歲的她已經是3個孩子母親,當時她作為衝擊珠峰隊的副隊長,與八名男同胞共同向珠峰進發,於五月二十七號從北坡成功登上海拔8848.13米的珠峰,成為了世界首個從北坡登上珠峰的女登山員。

她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們中國婦女,自強不息、勇於奉獻的精神!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珠峰頂部真的有化石嗎?

在電影中,方五洲送給了徐櫻珠峰上的化石。

這是真實的,珠穆朗瑪峰原本的地區是海洋——喜瑪亞拉古海。

但在60年中國首次登峰帶回來的9塊岩石標本卻均為:奧陶紀灰巖(4億至5億年前的岩石)

根據資料記載:

“在海拔幾千米以上的珠峰,你可以經常看到海洋生物的化石。”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珠峰的真實高度

在電影中,曾多次的提起了關於珠峰高度的這一片段,也多次的展示了覘標的資料。

在七五年的適合,我國登山員不畏艱苦地,將重達五公斤重的覘標背上了珠峰頂部,可見珠峰高度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在1852年時,最先是英國人測量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為29002英尺(約為8839.8米),之後很多國家都對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進行了測量,而相對受認可的數據來自於印度測量的8848米。

在1975年時,國人首次以渤海為海拔零度,測量出了最權威的數據——8848.13米,也得到國際上的認可。

在2005年時,我國國家測繪局,測量出了珠峰高度為8844.43米(珠峰淨巖高,除開冰雪高度)

得到這一消息的印尼方,始終堅持珠峰海拔8848米(包含頂部冰雪層)這一說法;

對於中國而言,測量一座山峰的高度,必須以頂部岩石為基準,就好比說一座山的頂部有一顆樹,那麼這座山的高度是以樹的頂部為基準測量高度,還是以山頂的岩層為基準測量高度?

但在2010年,我國承認了珠峰的兩種高度的測量數據。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登頂珠峰的意義在哪裡?

電影中,反映了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為什麼要吃飽了沒事幹,非要跑去要登頂?

其實有位偉人也早已給出了答案:

“中國這麼大,高山這麼多,山多寶多,解放的中國人民要踏上祖國的每一座高山, 要給每座山峰作出結論,這是光榮的職責。”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當電影中也有人提出質疑問道演員吳京:

“為何要登山,能解決幾億人的吃飯問題嗎?”

吳京也相當霸氣的回應道:

“如果幾億人就只想著吃飯問題,那我們民族又能有什麼希望呢?”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單從表面上來看,本部電影好像就是在講述一段歷史,

但如果我們往更深層次去感悟,其實它更像是在為我們闡述一個道理:

除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每天重複著同樣一件事,我們能不能選擇另外一種活法?

我們都是凡人,都希望自己過著富裕和穩定的生活,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但有一部分人認為精神比物質更為重要,就如同電影裡方五洲與曲松林這一眾前輩們,在他們這短暫的一生中,無不是在找尋自己人生的”最高峰“,

因為他們始終堅信著“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能更好的詮釋自己的一生!

即使是用今日的眼光去看,75年登頂珠峰的這一壯舉,它也能實至名歸的稱得上是一個奇蹟。

它彷彿就像是一座精神標杆,激勵著數以萬計的人們。

《攀登者》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背景故事

感謝《攀登者》這部作品,讓我們瞭解到了,那群英雄們的堅苦經歷,

和“他們”創造出的那些“壯舉”,

因為在這些“壯舉”的背後,展現了國人的勇氣奉獻

時光荏苒,我輩都應牢記於心!

中國加油!

謝謝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