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3G升級到4G時運營商響應那麼快,但是4G升級到5G沒有重現當時的熱度?

大金聊科技


三大運營商在2018年的經營報告公佈了很多上一年度的成績數據,同時也公佈了下一年度預算,其中在5G方面的投資最多也只有400億人民幣。從數據可以看出這次網絡升級,並沒有再現當年部署4G網絡時的盛況,運營商們紛紛投入大量真金白銀,為什麼這麼火熱的5G,運營商在投入的時候反而變得謹慎?

三月份的時候,國內三大運營商集體曬成績單的時候,大家除了關注於運營商過去一年的成績,自然也很關注它們今年在5G方面的打算,不過我們看到運營商準備在5G方面的預算時候(中國聯通預計投入60-80億,中國電信預計投入90億,中國移動投入200億左右),不僅倒吸一口冷氣,想問運營商們都怎麼了?這點資金投入對於5G初期的投入來說,真的不算什麼,難道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喧譁之後迴歸冷靜”?

2013年底,工信部給三大運營商頒發4G運營牌照,標誌著我們國家4G網絡時代的來臨。由於最開始給三大運營商的4G牌照,只有TDD-LTE模式,而非FDD-LTE模式,為了推動我們自己的TDD-LTE技術能夠儘快成熟併發揚光大,壓後FDD-LTE模式商用時間點,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這樣的策略正中中國移動下懷,為什麼這麼講?首先移動剛剛經歷了3G網絡的失敗,大量優質客戶已經轉網到聯通和電信,其次TDS那張網絡不僅問題多而且系統複雜讓移動也非常頭痛。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准許運營商可以部署4G網絡了,運營商中最高興的應該就是中國移動了。

據統計,中國移動在2014年就在全國部署了70萬座4G基站,這一數量遠超過現在老美全國4G基站數量。可憐的聯通和電信顯然對於TDD-LTE的基站提不起什麼興趣,還在花大量的資金在3G網絡上。不過就在半年後的2014年6月份,工信部終於同意聯通和電信部署FDD-LTE,並在2015年2月份給這兩家運營商發放了FDD-LTE 4G牌照。

截至到2015年中,全國的4G用戶已經超過3億戶,佔全球的4G用戶的37%,這其中基本都是移動用戶。拿到FDD-LTE牌照的聯通和電信也是加快建設4G基站,到2015年8月份,中國移動對TDD-LTE網絡投資557億元,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分別完成4G網絡投資的229.7億與126億,三家運營商共建造了室外4G基站124.2萬。

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當年在部署4G網絡的時候,移動那麼激進是因為市場環境所迫,而之後聯通和電信也加快追趕移動腳步,主要還是聯通和電信發現自己在4G網絡方面與移動的差距拉得太遠。

相對於運營商部署4G時期的“幹勁”,在5G時期明顯“疲軟”這是為什麼呢?

1、三大運營正處於4G收益期


4G自從運營商拿到牌照開始,或者說從拿到牌照之前,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去建設,及時到去年,運營商還在追求4G全覆蓋的偉大目標而奮鬥。中國移動在去年仍舊部署了40多萬座基站,而聯通和電信雖然部署的少一點,但是也有10多萬站,三大運營商一共部署了接近500萬座4G基站,總共投入了數千億人民幣。

正當4G網絡逐漸普及,4G網絡接入用戶量接近最大值的時候,也是運營商全面進入收益期的時候,現在讓運營商再去花更多的錢去建設全新的網絡基站的時候,估計都很難提起興趣。

2、5G協議還未全部定型

很多人可能並不瞭解,我們一口一聲的說的5G協議,現在仍舊還是一個“半吊子”。如上圖,去年6月份凍結的5G通信協議僅僅是5G的第一個階段完事了,它只包含了我們常見的手機使用場景的eMBB(增強新移動寬帶),而5G主要使用在物聯網場景部分的第二階段通信協議還在襁褓之中,預計明年3月份才會發佈。

對於這樣的一個半拉子的通信協議,運營商有些疑慮也是正常的,畢竟建設太多的基站之後,再去升級事件很麻煩的事情,如果只升級軟件也還好,萬一要增加或者更換什麼硬件,那建設成本會增加不少。

3、5G應用終端還太少

移動通信技術一代一代的演進著,我們可能會發現,不管是上游的芯片提供商,還是下游的設備提供商和手機廠商,能玩完的都玩完了。截至到今年,全球還能玩轉5G基帶芯片的只有5家廠商,而能夠達到量產水平的也只有3家(華為,高通,三星);全球5G基站市場份額也基本被頂部的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中興瓜分。

在終端方面,截至到上個月,全球也僅有36款5G終端產品已經發布或處於將要發佈狀態,其中包含14款手機, 9款模組,7款CPE,5款MIFI,1款配件(Motorola Moto Mod )。5G手機中真正上市售賣的可能也就只有三星的那款S10 5G版吧,新機發布款式相對於4G時代的幾百款,真的沒法比。

綜上所述,考慮到上述一些原因,運營商可能也沒想好5G的商業盈利模式,這樣的情況下,讓運營商們去“瘋狂”投資建設5G網絡,是不可能的事情。

感謝閱讀! 如果有不對之處,敬請指出,,如果覺得還OK,請留下你的贊和關注。再謝。


移動通信雜談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中國的三大運營商之中,最響應3G升級4G的是中國移動,實際上就中國的4G部署而言,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響應速度並不快。

中國的三大運營商,是同時在2013年12月4日獲得了TD-LTE牌照的,但是全國當時只有中國移動快速的開始部署了一張TD-LTE的網絡。當時的聯通和電信並沒有太積極的部署TD-LTE,他們在等待FDD-LTE牌照。

就電信和聯通而言,真正的大規模的部署4G基站是從2015年2月27日正式開始的。在這之前,雖然電信和聯通也在部分試點城市(2014年6月27日批准了16個,8月28日擴大到了40個,12月28日增加到了56個)。

但是,中國移動在2014年年底已經在全國部署了70萬個4G基站,用戶突破了9000萬,4G基站覆蓋已經到了縣級。

中國移動快速的響應3G向4G的演進,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當時移動的3G網絡的性能並不是很好。

從中國的通信業歷史來看,TD-SCDMA的歷史意義絕對是最大的,中國的標準第一次的成為了移動通信的國際標準,這也是中國第一次可以在世界的通信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

TD-SCDMA如何,通信業裡有各種討論,就不在這裡細述了,不過就商業化的程度來說,TD-SCDMA是三大標準裡比較差的,中國移動在整個3G時代是吃不了不少苦頭的。如果各位對那段歷史還有印象的話,就知道當時有不少用戶都因此而流失到了聯通和電信,其中以聯通居多。

也正是因此,當中國移動獲得了TD-LTE牌照之後,就迅速的將當時的絕大部分的3G基站升級或者是替換成了4G基站。而這個時候,聯通和電信更加傾向於部署FDD-LTE網絡,只是象徵性的建設了一些TD-LTE的實驗基站,也因此在4G時代被中國移動搶佔了先機。

現在階段的4G升級5G,三大運營商相對於3G升級4G的確是顯得保守了一些,不過這個原因還是比較多的。

  • 就技術演進的時間點來說,這次三大運營商的動作其實並不算慢。

移動通信就發展而言,一般來說是10年一代,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實際上LTE的第一個版本是3GPP R8,這個版本是2008年被提出的,而正式被確立為國際4G標準的LTE-A的第一個版本則是3GPP R10,而這個版本是2010年被提出來的。

中國的4G牌照是2013年12月4日發放的,實際上如果從3GPP R8的LTE版本來說,已經過去了5年的時間。

而目前實際上3GPP的5GNR標準還沒有制定完成,目前只到了3GPP R15版本,主要是覆蓋了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而後續還有更重要的URLLC(超高可靠低時延)以及mMTC(海量機器類終端通信)部分的標準沒有完成,具體的完成時間預計要到2020年左右。

  • 中國的5G相關試驗是有條不紊的進行的,而沒有必要向美國和韓國一樣去搶奪5G率先商用的虛名,實際上對於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中國的需求的迫切性並不算高,並且美國和韓國的5G商用的體驗也並不是很好。


現在就5G這塊,中國的三大運營商並沒有落後,相關的測試工作一直在進行,包括性能的測試,以及一些應用的試驗,實際上就這個角度而言,中國的5G還是領先的。

這些實驗包括中國春晚的4K節目傳輸、遠程醫療手術、無人駕駛技術實驗、無人機實驗等等,並沒有落後國際5G主流測試,反而很大程度上還是領先的。

相對於韓國和美國而言,中國對於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的需求並不是很迫切。

韓國和美國的運營商之所以對於這種移動寬帶比較迫切,實際上是因為這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光纖覆蓋率不足,很多區域沒有光線入戶寬帶,而這一個業務可以不佈設光纜,所以他們更感興趣一些。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中國的光纖覆蓋率在全球來說,都是非常居前的,在中國,即使是偏遠的農村,也可以辦理光纖入戶,中國的村村通工程就是做這個的。很多人對於光纖入戶都覺得習以為常,但是這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反而是無法實現的。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一個是他們的運營商都是私企,不願意花費這麼多錢去建設光纖網絡,偏遠地區的成本太高,再就是他們的土地是私有化的,部分區域即使你願意花錢建設,業主不同意,你也只能乾瞪眼。

  • 5G和以往的2/3/4G最大的不同,就是5G主要是針對垂直行業應用,而且5G的網絡框架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引入了大量IT業的技術,比如NFV/SDN、大數據、人工智能等。

運營商在5G時代主要的業務就不是賣卡了,而是要挖掘行業應用,發展行業用戶,而怎麼樣去服務於行業用戶,如何去說服用戶使用運營商的業務,這些還都需要摸索,也不是急吼吼的就上5G,上了就不管了就行的。

  • 三大運營商對5G組網其實現在屬於磨刀階段,"磨刀不誤砍柴工"。

我們都知道的是,5G可以支持高達10Gbps的下載速度,這個單用戶下載速度是快了,同樣意味著需要更大的帶寬來保障基站的傳輸,基站要大帶寬,就需要對現在的傳輸網絡進行改造,就好像你要放水澆地,你得先把水管子弄粗點兒一樣。

而在2019年,三大運營商都在對傳輸網進行大規模的擴容和改造,也是為了提供更高的帶寬給5G使用。

而且,中國聯通還在5G來臨之際,花了200多億採購了41.6萬個4G基站,還要上Volte,也是為了5G。

5G初期需要回落4G,使用4G的Volte來承載語音,而且聯通要使用NSA來進行初期的組網,夯實4G其實也是給5G鋪路。

  • 這次三大運營商沒有很快的就在2019年開始大規模的部署5G,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三大運營商沒有錢了。

工信部也一直在要求三大運營商4G加強覆蓋,最近的工信部提出的要求三大運營商4G覆蓋率達到農村行政村級98%的覆蓋率,中國的4G網絡從開始一直都是在持續的投入的,這部分投入還沒有收回。

這裡不得不說的是,工信部一直要求的"提速降費",尤其是中國聯通推出了"大王卡",徹底的引爆了移動通信領域的降價潮,使得中國的用戶的通信費一直在持續的下降,也到了三大運營商回款速度的變慢。

三大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還不僅僅是移動網絡,固定網絡更是刺刀見紅,移動打著"寬帶免費送"的旗號衝擊固定寬帶網絡,迅速的成為了中國寬帶一哥,也讓三大運營商固定網絡的收入銳減。

固定網絡和移動網絡的收入同時大幅度下降,外加上一直持續的投資,使得三大運營商的錢袋子都見底了,也很難拿出足夠的資金去建設一張這麼大的5G網絡了,由於5G的頻段更高,需要成倍的增加網絡建設的投入,三大運營商也有些力不從心了。

  • 其實5G快速部署的難點其實還是需要一些法律來護航的。而這一點,其實也是比較關鍵的,甚至可能決定5G的部署的成敗。

不知道什麼時候,中國的老百姓有一個"基站是有輻射”的錯誤的認識,這樣的話是的運營商建設基站的難度大大增加,而且也每年都有大量的基站被老百姓強行拆除。

而5G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5G還可能要應用在一些涉及到人命的應用上(如自動駕駛、遠程醫療手術等),而如果保障基站的建設以及後續的運行,則可能需要針對性的立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了,以現在的局面來看,要想建設這麼密集的無線網絡,靠運營商是很難了。


總而言之,現在3G升級4G之所以響應的非常迅速,實際上是移動帶動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移動的3G網絡性能相對比較差,用戶流失嚴重,所以中國移動對於建設4G網絡的熱情非常高。而5G則在多種原因之下,目前主要還是以打基礎,各種試驗為主,還沒有開始大規模的部署,具體5G什麼時候開始快速的部署,是技術面、資金面以及國家方面多方面的事情了,個人預計明年可能會是國內5G快速部署的開始的一年。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這與通訊網的最初考量設有關,西方由是採用單信道傳輸,即接收與發送走一個信道,而中國開始部局就使用了雙信道傳輸,即接收,發送各走各的信道。另外西方發達居民較集中,他們的基礎基站較少,美國75萬個基站,而中國地大多山開始就描準全域全覆性蓋的笨方法(國企的好處,也是發展慢的原因之一)僅中移動就建了730萬個基站,聯通,電信,鐵通的基站還不算,更可況近來來中國鐵塔又進了許多小型基站,政府,大企樓頂也有基站。

4G前是中低頻段,5G是高頻段,要求基站200米內,5G要求高通量,低延遲,高可靠,這些發展方向的制定標準主要是中國提出,因為西方的路數走到4G,再往下走吃力了,就象到了天花板,所以通訊要發展,中國扛大旗是必然的,所以世界電訊聯盟在5G標準上,50項中,採用中同19項,美國9項,歐洲14項,僅中移動就有10項,中國扛起5G大旗就順風順水了,框架由中國搭建,西方完成小細節。

為什麼熱度小,發展慢呢?因為這是中國打了西方一個錯手不及,西方又瞧不上中國的路途(不認,將持),還有想推假重來,它們故術再發達,也是一愁莫展,但中國總堆的力度又大,如果美國不忍性,那華為連美國一起都能把5G幹完,美國抵制,西方看美臉色,誰也不配合中國,想看中國笑話(如果大家勁往一處使,事往一處辦,憑西方的技術實力,憑中國十世界的5G理念,大家努力,就大熱,高效,完美了),美國怕中國攏斷未來通訊,抵制華為,自搞一套,憑美強大的電信,高科(英特爾,高通,微軟,IBm,蘋果,等々)企業,也需兩年後,中國一家前行,當然人單影只,不象4G前,標準一出,大家一轟而上,幹就完了,中國最慢但也是死心塌地的跟跑,而5G一出,人家非但不配合,還阻止,這不是兩股勁嗎?

中國發展未來在世界上,遇到的就是這樣的幹嘎,中國好的也沒人捧,差的就更別提了,人家美國行與不行一呼百應,F35,概念一出,西方開搶,性能不確,日本先試,撞了也要,這是什麼力量?頂力支持,中國C919試航證還得慢慢求人家要呢。

好在我們一直在走這樣的路,習慣了,也練成了。



金犁解讀


因為移動的3g是個失敗的案例,移動因為3g的失敗讓移動損失了一大批客戶,這是移動最痛恨的事情,所以4g剛一開始移動就拼命的推動自己的網絡建設,胖自己損失的陣地給奪回來。移動因為3g損失了近萬億和一億多的客戶,已經不能等待客戶的繼續損失了所以移動完全拋棄了自己的3g基站重新建立了4g基站,聯通和電信不得不跟進,讓中國的4g建設有了這種井噴的效果。這是一場搶奪客戶的大戰所以4g鋪設很快,而5g建設就沒有這種迫切感,估計還得等兩年才能普及,畢竟移動連續這麼建設基站會損失元氣的。這些都是現實的問題,不是口號能解決的,口號喊喊就好,每個企業的發展都有自己的步驟,所以現在5g慢一點也不奇怪。


彭潔林


沒有商業正循環是目前5G的硬傷。

5G主要提供三個特性:超大帶寬,超大連接數和的超低時延。2019年的今天,對這幾個特性需求的商業場景或者說生態,並沒有完全成熟起來。運營商沒有看到5G可以盈利的點,為什麼需要投入海量資金就啟動建設呢?

舉個例子:用手機看電影,480P以上的分辨率,對個體來說,已經算是高清,帶寬需求2Mbps,4G完全可以滿足需求,至於是不是要一秒鐘完成電影下載,絕大部分人不會有這個需求,4G覆蓋現在也很好,不需要。

針對超大連接數和超低延時的工業級應用現在還找不到,至少不會放量,運營商鋪開建5G,很難收回成本,沒有商業正循環。

可以說,5G是人為催熟的,噱頭大於實際利益。


烏拉德斯拉瓦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3G能夠快速升級至4G網絡,是由於當時基站規模最大的中國移動推動導致。

  • 中國移動3G網絡使用的網絡技術並不成熟,用戶感知體驗並不理想;

  • 電信、聯通從3G網絡升級至4G網絡並沒有移動迅速,甚至基站規模產局越來越大。

一起來看看,為何移動會選擇快速推進4G網絡,5G網絡建設速度又取決於那些吧!


4G網絡建設情況

一、中國移動為何會快速推進4G網絡建設的原因

關鍵因素在於中國移動使用3G網絡技術並不成熟,嚴重影響網絡使用體驗。

  • 當時3G網絡存在三種網絡技術,WCDMA、CDMA2000、TD-S-CDMA;

  • 前兩種均為國外技術專利,分別由聯通、電信使用,三種技術WCDMA相對較快。

為了發展自主研發的TD-S-CDMA技術,該技術由實力、資金較強的中國移動來使用;即便如此,不得不承認TD-S-CDMA技術並不成熟,甚至給中國移動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中國移動迫切需要通過4G網絡來改變3G網絡不利的條件,迅速推進4G網絡建設。

二、聯通在5G網絡之前對4G網絡補點建設

在5G網絡即將建設之前,聯通依然還在增強4G網絡的建設。

  • 2019年2月18日,聯通發佈了46.1萬4G基站採購計劃的招標結果;

  • 此次大規模採購主要是推薦商用4G VoLTE,可以說聯通的4G網絡部署遠落後於中國移動。


關於5G網絡的建設

當然,最近大家熱議的話題莫過於5G網絡,以及即將推出的5G網絡手機。

  • 首先,工信部還沒有對三家運營商下發5G牌照;

  • 其次,今年僅會是5G網絡的建設元年,僅會啟動5G網路試點建設;

  • 最後,5G網絡的普及年將會在2020年,5G內容資源的普及將會更久。

截止到目前為止,僅中國移動發佈了採購500臺5G基站的招標結果公示,另外兩家運營商佔時還沒有任何動作。

對於3G升4G,4G升5G運營商的響應速度問題,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好多人沒答到點子上,尤其是長篇大論的。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3g升4g的關口,最財大氣粗的移動的3g網絡實在太爛了,高端用戶流失嚴重,那幾年聯通是一萬個不願意上4g奈何被移動倒逼不得不上4g,電信也差不多。

而4g時代移動優勢明顯,自然就沒有像當年那麼積極了。當然,即便是4g升5g,也不能說不積極,只是沒有到癲狂的地步而已!


一混混十年


快嗎?使用的移動卡被私自關閉3G網絡後只能使用2G



被中國移動限速的MO


5g對普通用戶來說,和4g沒什麼太大區別,4g下載速度也能達到幾M,已經能夠滿足多數普通用戶需求了,那麼運營商就沒那麼緊迫的動力去升級5g,而且5g投資巨大,對運營商來說也是個不小的壓力,現在還有不少地方,其實連4g信號都沒有。。


請姚ming吃火鍋


因為當年移動和電信的3G不行,所以急著上4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