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開啟紅色電影商業化之路

進電影院之前,先給大家幾個(不太)重要的觀影指南:

  1. 文戲hold一下,馬上就過去了!
  2. 登山戲千萬別玩手機,隨時都有人領便當,除了吳京,誰都有犧牲的可能!
  3. 猜猜陽光總在風雨後是誰!
  4. 自拍很重要!自拍很重要!自拍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5. 說好的成龍大哥呢????

冒險類商業大片,還是紅色主旋律?

在紅色題材之下,《攀登者》的定位其實有著非常微妙又決定性的變化,從劇本到剪輯幾乎是按照動作冒險商業片的範本來執行(臺詞問題暫且不說)。

《攀登者》:開啟紅色電影商業化之路

動作/冒險題材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

它難就難在節奏要快,要有足夠的對抗情節(角色之間的對抗、角色與事件的對抗)和動作場面來撐起電影,容易之處在於對人物表演和敘事技巧的要求沒有劇情類題材那麼高。

因而在此類型的電影中,導演的作用,或者說,導演的個人色彩並不會十分重要,只要高潮點設置得足夠密集,基本就踏過了及格線,這類題材的受眾,追求的就是兩個小時之內暢快淋漓的腎上腺素飆升和釋放而已。

所以之前大家所擔心的李港仁導演水平問題,從成片來看可以算是鬆了一口氣,他交了一個合格的作業,畢竟,不太需要導演個人發揮。

雖然整體情節的銜接有點卡幀的感覺(估計後期狂剪了N版吧),但密集的衝突情節和驚險場面很好地彌補了這種由於剪輯缺陷所帶來的突兀感。

這種衝突並不是指人物之間的緊張關係(謝天謝地,沒有抓馬),而是緊扣攀登主題、突出人與自然之間衝突,再加之幾乎貫穿全片的“高潮”配樂(多到令人虛脫……畢竟一直高潮有害身心),讓整個電影少有尿點。

五場登山戲,高潮迭起

不多的文戲雖然有點考驗觀眾耐心,但也沒有影響到整個電影的節奏,處於要尿不尿的邊緣,正當我準備拿起手機的時候,蹦蹦蹦方五洲們又開始登山啦。

能怎麼辦,只能放下手機啊,畢竟,你不知道下一個領便當的是誰。

登山戲毫無疑問是《攀登者》的主角,佔據了整個電影3/4的長度。

而且重點是,同樣一條攀登路線(珠穆朗瑪峰北坡?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在電影裡被(不同)主角們大登小登了五次之多,竟然也成功在看似重複的場景裡製造出完全不同的驚險狀況。

這樣就很值得點讚了,編劇沒有偷懶,可以給個雞腿了。

從開頭1960年那一次方五洲三人成功登頂但不被國際登山界認可開始,到1975年國家重組登山隊的預練習、全隊出發但因為氣象預測失誤不得不折返、年輕一代領軍出發、到最後的終極窗口期冒險之行,全片共計有五次之多的登山行動,每一段場景都設計和突出了不同於之前的危險或突發情況,原因不一,有些是自然所致(比如雪崩、大風口的強暴風),有人為原因(比如以為是雪崩引起的不必要的恐慌),技術原因(溝通設備所導至的信息不對等)、決策錯誤(松林對過去的執著而作出錯誤決策)、經驗不足(尤其體現在年輕一代領軍的那一次)。

成功的動作冒險片還有一個重要元素就是hold得住動作場面的英雄式人物,所以《攀登者》成不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的依然是吳京(不打採啊),畢竟現在中國電影裡能夠hold住這麼大規模動作戲的演員,好像也不多了(張晉好像表示不同意)。

導演也不遺餘力地給了他相當多的高光時刻:第一次登頂前在第二階梯裡的力扛兩人、訓練時的示範、假雪崩時的拯救隊友、救女友(章子怡)救攝影機……各種救,反正能有的特寫都用上了。

雖然有一些橋段過於誇張,但舊工廠準備表白前的那一段無替身的徒手攀爬戲碼,可以說是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了。畢竟,我也真的做不了(攤手)。

張譯一人全場撐起文戲

驚險場面check,主角光環check,現在來說說劇情。

其實劇情灰常簡單,就是1960年那一次登頂因為攝影機丟了,沒有留下證據不被國際認可,十五年後國家重組登山隊再一次嘗試登頂。

自拍,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說《攀登者》因自拍而起,在自拍中結束,一點兒都不過分。

《攀登者》:開啟紅色電影商業化之路

分工明確是《攀登者》的又一個聰明之處,吳京“戰狼”和張譯“蛟龍”合體,前者負責打雞血,後者負責講故事+表演,各司其職。

張譯扮演的攝影師曲松林是整個故事起承轉合的重要角色,成為文戲中最為出彩的一個部分。

《攀登者》:開啟紅色電影商業化之路

因為第一次的攝影機在雪崩中沒有能夠保住(拿到攝影機的方五洲在攝影機和松林之間,選擇了後者),才有了十五年後的國家登山隊重組;因為他的愧疚之心,冒險做的決定差點讓新登山隊全軍覆沒;也因為這個事故,讓井柏然扮演的新一代攝影師兼領隊李國樑有了更多的故事空間。

整條圍繞著攝像機的故事線,中間的衝突是一環扣一環的,所以《攀登者》的故事性是非常強和嚴密的(薄弱環節在臺詞和剪輯上),張譯對曲松林這個角色的演繹和前後立場的轉變也做到自然流暢,角色可信度很高。

略顯尷尬的感情線

感情戲是一個軟肋,吳京和章子怡之間化學反應不強,可能兩人都屬於那種個人氣場過強的演員,放在一起總覺得有點怪怪的,雖然代入有點困難,但電影結尾兩人在圖書館書桌兩邊伸手相碰的鏡頭,竟然出乎意料地拍得超美(難道……是因為這個鏡頭沒有臺詞的原因?哈哈哈哈哈)

《攀登者》:開啟紅色電影商業化之路

電影裡的角度很美

至於李國樑和黑牡丹的感情戲,不如……直接砍掉?哈哈哈哈哈

紅色電影未來可企

最後想說說紅色電影。

傳統的紅色電影市場正在進一步萎縮,和年輕一代的觀眾(比如我)之間幾乎隔了條長江那麼寬。

沒有相應的人生經歷和時代背景,在某種程度上年輕觀眾是很難與這種題材產生共鳴的,更別說現在吸引他們進電影院的選擇也太多了(萬惡又美好的好萊塢商業電影)。

政治再正確,也很難抵抗得住商業大潮的洶湧,畢竟,觀眾空空的錢包最誠實了。

紅色電影正在積極地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選擇動作冒險類題材來進行試水,毫無疑問是明智的,在獻禮片的命題作文之下,《攀登者》完成度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了,無論是節奏的把握、演員的選擇(實力動作派++演技派+流量明星組合拳)、特效都可以看得出劇組是用心在製作。

而且不得不說,目前吳京是這兩者結合的最佳人選,既有票房號召力,又hold得住動作大場面,還能切實貼合紅色背景,幾乎成為紅色電影的最佳代言人,稍加利用已被商業反覆驗證的成功元素,就可以達到一個非常可喜的效果。

最後,經不完全統計,戴上耳機觀看本片,普遍觀感可提升一顆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