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这么优秀的影片,应该被影史铭记

最打动人心的往往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

可可西里——中国境内最后的原始荒原,平均海拔四千七百米,这里是藏羚羊最后的栖息地。它是个让人既怜惜又畏惧的地方,这里曾发生过很多故事,故事有悲有喜、有离别、有团聚。就像电影《可可西里》里面发生的故事一样。

《可可西里》:这么优秀的影片,应该被影史铭记

多年后重温这部电影,依然让我感动和震撼,心情就像水滴进平静的湖面,一圈一圈地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源于可可西里志愿巡山队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巡当地政府组建了一支志愿巡山队,在缺人,缺钱,缺装备,工资微薄且长时间拖欠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同偷猎者斗争。可贵的是片子的冷静,不颂扬不批判,始终自然地呈现生存遭遇死亡时,人们的选择。

导演通过大量的大远景表现可可西里地理风貌,而在一片安详寂寥的风景背后,偷猎者肆无忌惮的在可可西里,这个美丽而又圣洁的地方播撒下他们邪恶的种子。上万只藏羚羊,每天过着殚精竭虑的生活,随时随地就死在猎人的枪下。

《可可西里》:这么优秀的影片,应该被影史铭记

人类的贪婪与欲望,坚守与信仰,同时在影片中体现。偷猎者们无尽的贪婪,已经不仅仅体现在对藏羚羊的杀戮,甚至对阻碍他们的同类也是如此。金钱的诱惑让他们丧失人性,蔑视生命,而对志愿巡山队来说,只会让他们拥有更加厚重的品行。

因为心中有圣,不管是漫山荒瘠,还是风雨洗礼,如何的悲哀和痛楚,都抹不平那份坚守。这份坚守是志愿巡山队的信念。

整部影片没有色彩,黑白背景,没有亮丽的服装,没有美女俊男,也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谈情说爱,没有你情我浓。

有的是一群藏族的汉子,和没有人迹的可可西里,有的是在漫无人烟的荒沙里几辆为救藏羚羊的吉普车,有的是一个人独守简陋小帐篷,有的是关于生命、欲望、挣扎、信念、绝望,有的是思考。

《可可西里》:这么优秀的影片,应该被影史铭记

电影第一次打动我,是刘栋陷在流沙之中。人有很多种死亡的方式,但我觉得最残忍的就是陷于流沙之中,一点点被吞噬,一步步接近死亡,连挣扎的权利都没有,最后不留一点痕迹,仿佛从未存在过。影片中这个镜头给我的印象太深,太深了!

生命的尽头就是死亡,无可避免,从这个意义上说,世间众人其实就是流沙中的那个人。​

剧情每一帧图都感人至深

不得不说影片的剧情跌宕起伏,每一帧图都感人至深,剧情的进展紧紧围绕志愿巡山队与亲人的离别,与战友的离别依次开展的:

第一次离别,是巡山队伍和留守的亲人离别,生活的地方做别,每个人都知道前面不仅仅是偷猎者,而是可可西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

镜头下队员离开家门、离开亲人,踏上寻找偷猎者的路途,脸上带着的是不回头的决绝。导演多处大远景来展现远处连绵不绝的山,辽阔寂然壮美。画面从白天到夜晚巡山队的车辆始终行驶在连绵的山路上。

《可可西里》:这么优秀的影片,应该被影史铭记

第二次离别是和阿旺,阿旺在不冻泉保护站独自守了三年,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能与兄弟拥抱畅谈。为了保护藏羚羊他与孤独为伴,离别时,他一个人站在帐篷前,向着已经远去的车队不停挥手作别。他身后铁皮搭建的小屋子旧得摇摇欲坠,屋顶的红旗飘摇,却刺得我心痛。

一个人啊,这样荒凉的夜,是什么让信念这般厚重?

第三次离别是和刘栋以及为追偷猎者而肺水肿的大丘,刘栋载着大丘寻医,为使大丘得到治疗,一路开车未曾合眼,最后累到只能躺在地上用棍子敲铁门来呼喊医生。大丘他真得是太累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

刘栋在小镇上稍作停留,借钱买了一车的补给前去寻找大部队。在冰冷荒芜的可可西里荒原,刘栋驾驶着破旧的卡车屡屡前行,或许卡车太累了,陷在沙中不能动弹。刘栋丢下车,穿着破旧的军袄行走在冰冷的荒原,可走着走着流沙就要了他的命,扬起的沙尘残忍而尖锐,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可可西里》:这么优秀的影片,应该被影史铭记

第四次,第五次离别,每一次负重前行,剩下的人也越少,他们的困境是没有食物,没有人,没有资金,甚至有时会卖皮子筹措资金。而后每一次分别,不再说“再见”,取而代之是“保重”,因为他们明白,时光不留。于是每一次别离,那一声声“保重”,“一路平安”,一次次拥抱,亲吻,我似乎隐约猜中了结局的无奈。

这是一部讲述人的记录片,关于挣扎和绝望

也许他们知道的,只有那个消失的地质学家,和让他们心向往之的那句话:“你们在可可西里的每一步,都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步。”

日泰说:“朝圣的人脸和手都是脏的,可他们的心却无比干净!”日泰说这句话的时候,风雪吹皱他干枯的面庞,蜷曲的头发飞出一条条杂乱无章的轨迹。可他的眼睛,望过绵延无际的荒滩,穿过镜头,折射出无边无垠的觉悟和透彻。

《可可西里》:这么优秀的影片,应该被影史铭记

他从来没有迷惘,他送走马占林的时候就清楚,“确实走不出去,就是你的命。”

镜头并没有刻意去表现日泰队长等人的英雄形象,而当一个个充满了执着的坚持的正义的镜头拼接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人不去承认他是勇士。

记者尕玉对日泰说:“你让我回去怎么写?你们保护藏羚羊,可是,你们却也卖皮子,卖皮子,是违法的。”

日泰说:“你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可可西里是被你们这些记者保护的,我管不了那么多,我要救我的兄弟们,兄弟们己经一年没有发工资了。”

而马占林呢,5块钱就可以让他剥去一张藏羚羊的皮,可是,他说“草原没有了,变成了黄沙,牛羊都死了,没有活路”

面对可可西里,面对从三百万只藏羚羊锐减至不足一万只,谁,该何去何从?

愤怒?愤怒的阴影下藏着无尽的挣扎和绝望,让人失去了力气。

可是,总该有人要去做些什么。

《可可西里》:这么优秀的影片,应该被影史铭记

而影片的最后,日泰和尕玉独自走进了雪山,其实日泰很清楚,这势必是一条不归路。而最后日泰终于见到了盗猎者的头目时,他所说的话,立刻就把这个角色的人格升华了:原来他天真的像个孩子,原来他纯洁的像雪山上的白雪!

最后日泰死在了枪下,而他到最后一刻,还在为了可可西里,为了藏羚羊而奋斗。

记者尕玉回到了北京,最真实的报导了他的所见所闻,不久,国家成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可可西里》是陆川执导,2004年上映的作品,它不但是一部保护藏羚羊主题的影片,更重要的主题是关于人。

陆川说:“这是一部讲述人的记录片,关于挣扎和绝望”

这就是整部影片的基调,挣扎与绝望、肮脏和圣洁。在可可西里的自然胸膛中,任何外来的事物都只能是一个个小黑点,一个个小黑点由远而近,那是吉普车,或者人。

《可可西里》:这么优秀的影片,应该被影史铭记

玷污着这块圣土的洁净,时而朗朗星空,时而飞砂走石,时而漫天暴雪。电影的主角是可可西里,那块最终的神圣土地。而电影中的人善的、恶的、接踵出场,不过都是配角,为的是演出这一场悲壮的救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