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没吃饭。饿得吃草,还能打美国

1942年11月12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的海域,美国舰队和日本舰队爆发了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最终,日军丧失了瓜岛的制海权。

1942年11月30号,日本、美国之间爆发了伦加海战。这次海战,日军虽胜利,但已经耗尽了日本海军的最后一丝力气。

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没吃饭。饿得吃草,还能打美国

在瓜岛争夺战中,这是日本海军最后一次海战。

从此,日军不再向瓜岛派遣军舰支援了,因为日本海军的舰队在逐渐减少。

此外,日军的燃料越来越少。这个时刻,在日本国内,储存只有100万吨的油罐油了。频繁而无效果的作战,将会耗尽大日本帝国的能源储备。

因而,日军也彻底丧失了瓜岛地区的制海权。

没有外界的支援,瓜岛的日军彻底陷入了灾难之中。

1943年11月份,在瓜岛的日军约28000名,绝大部分日军士兵都患上了疾病:腹泻、疟疾、登革热病、阿米巴痢疾等疾病。

这是瓜达尔卡纳尔岛带给他们的礼物,无法改变。

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没吃饭。饿得吃草,还能打美国

还有一样东西,是他们的同胞带给他们的: 没有了拉包尔的物资支援,在瓜岛上顽强抵抗的日军,只能面临饥饿。

按照每个士兵一天吃0.6升的口粮来计算,日军每天需要运送的粮食为2.52吨大米。

因为船只缺乏,日军便用驱逐舰运送这些粮食。

一艘驱逐舰可以运送170罐大米,每罐140千克。

但日军没有制海权,这些运输的物资,在途中经常要遭受美军的猛烈攻击,因而真正能够到达瓜岛的物资,少之又少。

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没吃饭。饿得吃草,还能打美国

举例而言,日军计划运输10成,到达瓜岛的可能只有6成,日军顺利卸货的可能只有3成,最后到了日军手中的粮食,可能就只有1成了。

如此一来,日军士兵每天可能只吃到了0.22升的大米,甚至可能0.1升都不到——这样少的粮食,把大米倒在碗里,有多少颗,大致都能数出来。

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没吃饭。饿得吃草,还能打美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的饥饿状态越来越严重。

在日军的最前线,有的日军士兵一天只能吃到0.05升的大米,甚至有的士兵一周都没吃饭。

美军飞机炸断了眼前的电话线,而负责这项工作的士兵却有气无力,根本拿不动手,去接上;

即使日军士兵有米了,也只能吃生米,不敢生火做饭,因为烧火的烟子,会引来美军的轰炸。

吃着生米,只会让本就生病的日军更加虚弱,腹泻、痢疾变得更加严重;

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没吃饭。饿得吃草,还能打美国

而没有大米的日军,则开始在瓜岛上寻找一些野味,比如野草什么的。

整个日军的军营,弥漫着不堪的味道:

在粮草补给处的日军,他们各个面色苍白,胡子拉碴,刺刀插在腰上,有的面无表情地呆看着,有的像一个老大爷一样蹒跚着步子,有的默默用刺刀,四处寻找野味……

在野战医院,用树枝架起了一个个临时帐篷,生病的日军士兵,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在医院的旁边,因为恶性痢疾的流行,厕所散发着恶臭……

面对这样糟糕的状况,日军的信念依然坚定。

瓜岛的海军守卫队长前门大佐,给参谋长宇垣缠寄了一个明信片。这张明信片上,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此次的艰难困苦尤为严重,禁酒、禁烟、断食、绝食、减食、戒茶、戒盐,我们都一一体会到了。所幸的是身心还健康,而且满怀复仇之恨。

这最后一句话,正是日军的坚定信念。

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没吃饭。饿得吃草,还能打美国

实际上,写这段话的前门大佐,差点饿死了,最后靠吃瓜岛上的树根,才存活下来。

而远在瓜岛千里之外的参谋本部,此刻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日军要撤了,瓜岛是守不住了。

这或许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最终,在1943年1月23号,瓜岛上驻守的日军,开始全面撤退。

2月7号,最后一批日军士兵,坐上了驱逐舰。

在船上,许多日军士兵呆呆看着越来越远的瓜岛,那岸边停留的废弃汽艇、小船,越来越模糊,岛上飘着的硝烟也越来越淡……

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日子:有人7天没吃饭。饿得吃草,还能打美国

一种失败者的悲伤情绪,涌上心头,有士兵唱起了无名氏做的一首曲子,瓜岛之歌:

啊 悠悠笛声 你若有灵 

请替我传达 瓜岛的沦陷
吹响你留下的竖笛
我已热血沸腾

萋萋椰林 寂寂机场
今日之战夜色已晚
怀念我已逝的战友
仰起头南十字星若隐若现

日军的饥饿,你怎么看? (多选)
0人
0%
应该的,不同情
0人
0%
值得怜悯
0人
0%
其他看法,欢迎留言
<button>投票/<button>

本文发布于岁七夸父,2019年10月20日

我是七哥,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一则精彩、有味道的历史史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