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卖到上千元一斤的白芨,为何农民却不愿意种?

老张谈三农


都说现在种粮不挣钱。就我们这,田地里都改种了其它的经济作物,比如猕猴桃、茶叶、葡萄之类的,可是由于销售渠道受限,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多种原因,种到最后发现农民的收入还是不见提高。听说在农村有这么一种作物,叫作白芨,一斤可以卖到上百元,但为啥不见农民去种呢?

野生白芨以前在农村比较常见,县城里的药店会时不时到村里来收购,一斤10来元的价格,对当时的农村来说不低了,因此很多农民在农闲时会上山挖些白芨出来,然后卖给药店换些钱贴补家用。

白芨在中医药上用途很广泛,不仅可以消炎去肿、生肌止血,对癌细胞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前人们不太了解它的作用,价格也就不高,后来随着它的药用价值逐渐被挖掘出来,这价格就像坐直升机一样,一路攀升,最高卖到了1000多元一斤。虽然现在价格已经稳定下来,一斤大概在100来元,但是好一点的品种一斤依然可以卖到六七百。

野生白芨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规模总是有限,这些年挖得多,山里的白芨就渐渐少了。那么有人就问,白芨价值这么高,农民为何不进行人工种值呢?事实上,许多人并不是没有尝试过,结果发现种植白芨价格是高,但种起来却不容易啊。

1、白芨种植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喜欢生长在温暖、阴湿的环境之中,对土壤的要求同样不低,必须得土质肥沃、疏松、排水好的沙质土壤才能生长。

2、种植成本高。别的不说,种一亩白芨,苗钱就得一两万块。此外,还要给它搭建遮阳棚,不然就容易死苗。此外还有化肥、人工等等,种起来很费劲。

3、种植时间长,等它完全长成到可以收获,最少得三年时间,时间成本高。

4、商业风险大。对于农民来说,可以把白芨种好是一回事,种好后销售又是另外一回事。一个是销路无法保障,二个是从播种到收获最少得三年,三年后白芨是个什么价谁能预料?涨了还好,要是跌了,那可就血本无归了。

因此对于农民人工规模化种植白芨来说,风险是很大的,没几个人敢去尝试。不过白芨除了根部可以作药,它开出来的花也挺好看,很有欣赏价值,没事在家里种一两盆用来作观赏植物非常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