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为什么必须要用钝刀?

想想是锋利的刀痛快呢?还是钝刀痛快呢?

为什么用钝刀,那自然是“老佛爷”对这些“乱党”恨得咬牙切齿了!

慈禧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为什么必须要用钝刀?


一、起因

“斩逆贼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于市中,钦此!”

这慈禧太后的一道旨,监斩官一声令下,这六人头颅,在刽子手们手里拿的一把叫“大将军刀”的多次重复抡砍下,才费劲的滚落在了地上。

这是历史上一次颇为“特别”的行刑,用的不是锋利的快刀,而是号称清朝最钝的刀——大将军刀。被斩这几人,到底犯了什么大罪?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各地开设租界,抢夺资源,使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在这种背景下,掀起了一场变法救国狂潮。

1898年,在清朝光绪帝的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大臣,发动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可惜,戊戌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的大肆封杀,变法仅持续了103天,就被扼杀在摇篮里。所以,又叫“百日维新”。

结果,光绪帝被囚禁,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斩菜市口……这就回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菜市口,戊戌六君子,百姓云集围观,九门提督的人马负责警戒。

清朝处决犯人,颇为讲究,杀一般百姓用快刀,杀官员用钝刀,官越大,罪越大,刀越钝。而杀戊戌六君子的刀,就是慈禧太后钦定的清朝最出名也是最钝的大将军刀,实际上就是没开刃的铁片子。慈禧太后认为,戊戌六君子身为官吏,施行谋逆,罪加一等,所以施以“大将军刀”最痛苦的死法。

据说谭嗣同被行刑时,刽子手抡起大将军刀,前面数刀砍下去,头颅仍斜挂在脖子上,鲜血汩汩外冒,挣扎过程极其痛苦。刽子手砍了二十多刀,手都砍累了,头颅仍和脖子藕断丝连。最终,只好连砍带钜,足足砍了28刀,才费劲的将头颅砍下来。

慈禧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为什么必须要用钝刀?


二、原由

清朝处决犯人,讲究选址。处斩庶民、身份卑贱者等,一般在菜市口;处斩权贵、高官等,一般在午门。

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不同,因为被慈禧太后定性为谋逆,谋逆属于头等大罪,加上带头的康有为、梁启超逃跑了,所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就成了首犯。

之所以选择在菜市口当众处斩,一是杀鸡儆猴,当众震慑;二是出于慈禧太后对维新党人的深切痛恨。(由于康有为曾企图拉拢袁世凯,计划“围园杀后”,即兵围颐和园,诛杀慈禧太后。)

据说,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虽忍受极刑,却仰天大笑,留下了一首绝命诗,其中两句最为出名: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并向围观百姓大声喊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慈禧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为什么必须要用钝刀?

三、结论

可见当时愚民政策下,普通民众的落后与愚钝。而这,才是以“六君子”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者的最大的心头之痛,也是慈禧为代表的反动势力最想看到的局面。 但革命者的鲜血不会白流的,他们所受的痛苦也不会白受的。慈禧的倒行逆施暴行,最终促进了大清王朝的灭亡,而“戊戌六君子”则成为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用大钝刀施刑的慈禧则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慈禧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为什么必须要用钝刀?

我是史上杂谈,一个历史爱好者,以史会友,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共同探讨。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