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当看到这座石制路牌时,你会想起什么?哪里发现的?是在合肥吗?延安路是哪里?合肥有延安路吗?今天,包河区还真有一条延安路,徽州大道至新疆路(目前包河大道—辽宁路段通车)。

不过,今天延安路和石牌子毫无关系。想必一些年长的读者开头就明白了,咱也就不卖关子了——即今天的芜湖路。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2018年,芜湖路(来源 | 《合肥城图志》)

南门口与南郊大路

大南门(德胜)—小南门(南薰)

如果谈起芜湖路的历史,仅仅是“延安路”肯定不够的,是不充分的。因为街道的兴起,总是需要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或者特殊时期的契机,芜湖路的发源则来源于前者。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明代,合肥县邑城郭图(来源 | 《合肥城市规划志》)

自明初(一说南宋,又一说元末)重修合肥城,六百五十年(一说850年,又一说近700年)城池规模未有较大改变。同时,七座城门的名字也是那个时期定下来的。其中,就包括了今天我们常说的大南门和小南门,它们正式的名字叫做德胜门和南薰门。有人就要说了,到底原址在哪儿呢?据相关资料考证,分别位于今金寨路、徽州大道与环城马路交叉口附近。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德胜门(来源 | 《合肥城图志》)

以前,城郊乡下的农民常常要跑到城内进行售卖。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多是步行多少公里,挎着小篮子,或着肩挑着两担货物;好一点的呢,拉着板车,或者驾着驴车、马车。时间上,至少也得花费小半天。一来一回,中途到了饭点儿总得找个地方歇脚觅食。城里酒楼客栈花钱可不少,农民哪敢上那儿去?于是就有一些人在城门口附近搭一些草房,经营小饭馆生意。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拉着板车的商贩(来源 | 《合肥城图志》)

久而久之,人们又把一些专业市场也搬到了城门口,形成了新的商圈。诸如城西二里街、城东坝上街和木滩街、城北双岗老街等,城南商圈较其他稍小一些,主要集中在德胜门外,即今天的武警医院至芜湖路与金寨路交叉口附近区域。熊态《合肥老城志略》是这样记载:“(南门口)北从城门口至大路,当年多小饭店,为南来北往进城下乡、肩挑叫卖的在此歇脚打尖的地方”。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曾经的居民区(来源 | 《合肥市城市规划进程图集》)

那么“大路”是啥?翻阅民国时期合肥地图可以发现,自小东门外格物街向西引出一条道路,穿过大南门、小南门外通南乡道路后,弧形向西北到达西门外二里街(向东过南淝河弧形向东北到崇德街)。这条路部分路段走向与芜湖路大径相同,《合肥市志》记载:“(南郊公路)基宽7米,面宽3.5米,泥结碎石路面,晴天可勉强通汽车。”

延安路的记忆

南郊公路→巢湖路→芜湖路→延安路

解放以后,这条路的名称发生了几次改变。在第一次改变以前,1952年为方便车辆向兴建中的佛子岭水库运送基建材料,省公路局整修了公路,并将此路每间隔300米增加一段长20米、宽25米的泥结碎石错车道(《合肥市志》)。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上世纪50年代,芜湖路(来源 | 资料图片)

1955年2月19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布告改为“巢湖路”。不久,改名为“芜湖路”。“文革”期间至1982年,一度命名为“延安路”。1982年至今一直名为“芜湖路”。今天,芜湖路自金寨路起,向东至明光路止。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芜湖路路牌(摄影 | 束文杰)

延安路,这个极富有时代特色的名称,至今仍然留在许多人的记忆里。还记得当年的延安路桥、延安路小学、延安中学都在哪里吗?

  • 延安路桥:即孝肃桥。《合肥老城志略》记载“民间又称大洋桥,因与我国传统石拱桥结构不一样故名。《县志》称‘通津桥’”。
  • 延安路小学:创办于1957年,时名芜湖路小学。1968年,更名为延安路小学。1975年,正式定名为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
  • 延安中学:创办于1958年,曾先后命名为合肥五中、合肥二十中、延安中学等,今名合肥市第十一中学。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孝肃桥(摄影 | 束文杰)

老延安路有没有留下老物件?笔者起初在芜湖路上准备寻找残留下的“延安路”门牌,苦寻无果后求助身边好友。朋友告诉我,在包公园浮庄景区入口处对面的树林里有一座石制路牌,也就是开篇那一位。找到它时,正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仅仅可见一个左箭头、一个“延”字和半个“安”字(首图系复原图);路牌整体略呈长方形,上下向外侧呈弧形,中间有两道裂纹。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延安路路牌(摄影 | 束文杰)

时光还藏在建筑里

芜湖路:三处省保单位 六处历史建筑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建筑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城市的过去,也不断影响着今日城市魅力。青岛德/日式建筑,哈尔滨俄式建筑,大连俄/日式建筑,武汉欧式建筑,上海及天津万国建筑……那些都是殖民时期遗留的产物。那么咱们合肥呢?苏式或者仿苏建筑是现存老建筑的主要风格,不过这一风格则源自于解放以后的特殊时期。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天津日式建筑(摄影 | 束文杰)

芜湖路上的建筑大多数便始建于那时。一位在五大公司宿舍居住的老人告诉笔者,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条马路上除了省商业厅(今五大公司宿舍)、省体委(今省体育局)、省粮食厅(今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几大省直机关为砖木结构建筑外,其他均为茅草房屋。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曾经的芜湖路(来源 | 安徽文化网)

两百米内,三处省保单位。芜湖路一大神奇之处是,自与宁国路交叉口向东不到二百米的路段内,街道两侧分布有三处省保单位:省图书馆主楼、省地质博物馆大楼、包公祠。前两位虽然是现代建筑,但与同时期其他建筑不同的是,它们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的、极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格并与现代元素相融合。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安徽省图书馆(摄影 | 束文杰)

两批历史建筑,芜湖路上入选六处。芜湖路上另一大神奇之处就是保留了多座苏式/仿苏建筑:省体委办公楼、省气象局办公楼、五大公司宿舍、省电力公司老办公楼。其他两处则是合肥标志性建筑——大钟楼、安徽大剧院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大钟楼(来源 | 安徽老照片馆)

由于篇幅的限制,其他八处不作详述,说一说五大公司宿舍。具体地点在芜湖路与宣城路交叉口以西、市少年宫斜对面,一条“齐云巷”由芜湖路引入该区域内。据相关资料记载,该建筑群于1958年(一说1952年)由苏联专家参与援建,系原省商业厅下属的五大公司(省盐业、百货、水产、纺织、专卖公司,另一说省百货、石油、五交化、五金、储运公司)办公楼,上世纪70年代以后成为职工住宿楼。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五大公司宿舍一角(摄影 | 束文杰)

建筑群由一栋主楼(百货公司)和四栋二层副楼(北副楼因建齐云山庄拆除)组成,整体呈中轴对称形式,平面为内廊式布局,入口为典型的“石库门”形制。外墙以灰砖饰面,屋面为坡屋顶形式。建筑内部,还有标语和五角星等时代痕迹。一层至二层由木制楼梯衔接,上下楼时“哒哒”脚步声在走廊中回旋;二层与屋顶之间,则由木条铺设隔开。如今,建筑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尚有部分退休职工居住于此。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木制楼梯(摄影 | 束文杰)

结语

芜湖路上光阴的故事还有很多。诸如,我在万达广场西侧马路对面采访,发现了老冰箱厂的宿舍,在此居住的老人告诉我,原来万达广场就是他们的厂址,现在搬南边去了。说起来,老冰箱厂今天的牌子大家应该都知道——“美菱”。所以,芜湖路上可说的、可写的角度非常丰富,而不仅仅只是梧桐、包公祠、省图书馆或者大钟楼。每代人有每代不同的“芜湖路”印象,而你的印象是什么?

今日话题:你的芜湖路印象?

安徽合肥:百年南门口吆喝声长,回望“延安路”建筑风光

(出外龙舒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 网易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


  • 作者:束文杰
  • 参考:《合肥市志》、《合肥通史》、《合肥城图志》、《合肥老城志略》、《合肥城市规划志》、安徽文化网、安徽老照片馆、合肥市规划局、网络等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