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永城这座面积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永城北有芒砀山,南有柏山。柏山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南10公里,浍水北岸。站在远处观望,柏山它太矮小了,很难看出它是一座山,面积仅0.1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6.9米,南北大约有500米,东西长约600 米。目前,柏山的主峰依然保留着,上面安装了一个三角铁架,据说是空中飞行做的地面标志。在山顶上存在一层厚约1.5米的土层,土里有汉代绳纹碎瓦,有灰土,有陶片之类,可以确定柏山顶在古代是有建筑的。

探秘永城这座面积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山顶的南面是一个巨大的采石塘,南半个山都基本采完了,山的东侧略微保留了一点山坡的痕迹,山的北面破坏最为严重,大半个山体被挖成大坑,山的西侧初大坑外,还残存破碎的丘状地貌。现在整个柏山的采石都停止了,留下了千孔百疮的伤痕。

探秘永城这座面积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柏山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就看中柏山,有诗为证:《题柏崖山》半空豁然雷雨收,洗出一片潇湘秋。长空倒挂碧天外,白云走上青山头。谁家绿树正啼鸟,何处夕阳斜倚楼。道人醉卧岩石下,不管人间万事愁。

柏山在历史上是颇有名气,清光绪二十九年《永城县志》记载:“柏山在县东南25里,浍水之北。其下有柏山集、古宿城。按此山即宋梧台,出(玉)石,即宋愚人得玉处。”这段文字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按语。按语的意思,柏山就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梧台,是著名典故宋人拾到宝玉的地方。关于宋人献玉的典故,《归德府志》上记载:“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侧,归而藏之以为宝。周客闻而往观焉,主人乃斋戒七日,端冕元服以发宝,革匮十重。客见之,因掩口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而《左传》对于这一典故是这样写的:“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者曰:‘以玉示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尔以玉为宝,吾以不贪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其人稽首而去。《春秋左传疏》按:此玉出柏山。

探秘永城这座面积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永城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说柏山的石头每隔六十年就会变成玉石,老年人说这是千真万确的,并讲了柏山石化为玉石的故事,在清代光绪二十九年《永城县志》中,也有柏山石变为玉石的记载。难道这是真的吗?为什么建国以后70年再也没有发生柏山石变为玉石的事情呢?看来虽然史志记载,也是不可信的。

探秘永城这座面积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但有一点可以印证柏山的石质是非常好的,青石色彩纯,硬度大,在清《永城县志》中有官衙采柏山石作石碑的记载,民间也普遍流传柏山石胜过芒山的石头。笔者在柏山多次考察,没有发现过化石的痕迹,连沉积岩也没有,全是变质岩和火山岩,由此可知这种岩石的历史可能要早于芒砀山,因为芒砀山几乎普遍存在动物化石。

探秘永城这座面积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值得一提的是柏山中部有巨大溶洞和疑似火山口的火山灰半成岩大量堆积,溶洞可以容纳数人,早些年规模较大,近些年由于采石破坏,仅剩一部分了。在柏山的南断崖东侧,有巨大的白色结晶岩,这种岩石呈乳白色,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可以作为玉石,经过抛光打磨之后,色泽如玉。古人说的玉石是不是这种岩石,不得而知。

探秘永城这座面积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柏山的南坡山脚下有汉代绳纹砖瓦和陶片存在,应有汉代聚落或汉墓分布,东北角有不少汉代花纹砖,大都残断,应有汉墓存在。

探秘永城这座面积仅0.12平方公里的山——柏山

据清《永城县志》记载柏山庙在山东北角,现在庙遗址犹存。柏山在古代风景是非常秀丽的,本地明清诗人为柏山写了一部分赞美的诗篇,有诗文看,柏山有山泉、有流水、有奇石、有古树,现在这一切早已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