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古國——奄國,奄人發明醃菜,“俺”跟奄人有關

奄國,古籍中也叫蓋國。奄有嬴姓和子姓兩種說法,《史記·秦本紀》記載有“運奄氏”,出自嬴姓,《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謂燕王章也有“

秦將不出商閹(奄)”說法。另古籍中多見奄、徐並稱,徐國為伯益之後,嬴姓,《今本竹書紀年》記載:“(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於邶以叛。”西周初年奄人和徐人一起參與了反叛,並受到周人的嚴厲打壓,奄徐族人就像一對患難與共的兄弟一起逃奔南下。《山海經》中載有“蓋餘之國”,研究認為“蓋餘”即為奄徐——奄人和徐人的統稱,並形成蓋姓和余姓,今江蘇贛榆(蓋餘)或與此音轉有關。

殷商古國——奄國,奄人發明醃菜,“俺”跟奄人有關

常州春秋古奄城

但何光嶽認為奄為子姓,是商族的分支,在南庚繼位之前已在奄地立國,後南庚即位為商王在此定都,遂有“南庚都於奄”的說法。彭邦炯也說:“祖乙所遷的耿,南庚所遷的奄,均是他們即位前的封邑。”當然,奄為商都並不能直接說明奄國一定是子姓,也不排除商人驅逐嬴姓奄人後再封為子姓奄國的可能。不管嬴姓或子姓,奄國曾作為商朝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樞機要之地,經歷三代,遂稱“商奄”,其族人也叫“商奄之民”。盤庚遷殷(河南安陽)後,奄地仍為奄國,由南庚後人繼祀,其國力在東夷地區仍然不可估量。那麼商代奄國的地理位置在哪?古籍中都說“奄地在魯”,“今山東曲阜縣縣城東二里有奄城,為故奄國。

殷商古國——奄國,奄人發明醃菜,“俺”跟奄人有關

鵪鶉

“奄”字不見甲骨文,估計是從別的字衍化而來。“奄”的來歷也有不同說法,一種認為“奄”來自“黿(yuán)”,“黿”在古籍中記載為“大鱉”或“大龜”,為奄族族徽,常興照在《商奄、蒲姑鉤沉》中認為奄人以“靈龜”為部族圖騰。《詩經》:“奄有龜蒙”,龜蒙即為龜山和蒙山。但也有說法“奄”即為“蓋”,古籍中將“商奄”多說成“商蓋”,如《韓非子》:“(周公)將攻商蓋。”《說文解字》說“奄”為“覆也”,即為“蓋”,是“覆蓋”之意,故“奄”就是“蓋”。又大者可以蓋之,故“奄”意當為大,奄蓋,即為掩蓋。何光嶽認為奄人善制醃菜,其醃製的器皿上蓋有一尖頂蓋器即為“奄”。今山東和東北一帶的人自稱為“俺”也與古奄人有關。東夷部族以鳥為圖騰,奄人也有其崇拜的鳥圖騰,叫“鵪”,就是現在的鵪鶉。

殷商古國——奄國,奄人發明醃菜,“俺”跟奄人有關

西周時期禽簋

奄國在甲骨卜辭中的記載尚未被發現,只能依據古籍記載,其歷史主要集中在周初成王時期。奄國是商族的一支,與他同出自商族的還有個大族叫薄姑,奄國和薄姑國是商周之際東夷地區的兩大強族。直到周成王時,以奄國和薄姑國為首的東夷十七國趁“三監之亂”起兵反周,被周公旦殘酷鎮壓。這就是西周初著名的“周公東征”,此次東征是繼武王克殷後周族又一次對殷商後裔的大規模清洗。《韓非子·說林上》記載:“大難攻,小易服,不如服眾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蓋服矣。”這是東征途中有人向周公獻上的戰術請求,就是大國難攻,小國容易降服,不如先收服一眾小國再聯合討伐大國。說明奄國是大國,不易降服,周公在收服了一眾小國之後使奄國徹底陷入孤立,從而輕鬆滅了奄國。

殷商古國——奄國,奄人發明醃菜,“俺”跟奄人有關

西周禽簋銘文

漢代《尚書正義》載:“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於蒲(薄)姑。”出土西周銅器“禽簋”銘文也有“王伐奄侯”的記錄,“踐”是踐踏之意,可見奄國並不是被簡單的降服,而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大批奄人被殺被閹,發配為奴,將奄國國君押往薄姑(已亡)統一看守。《左傳·定公四年》記載:“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皞之虛。”奄國亡後,其故地封給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建立魯國。奄人則四散,部分奄國貴族被迫往南遷徙。《呂氏春秋·古樂》記載:“王命周王踐(殷人)伐之。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奄人為主)。周公遂以師逐之,至於江南。”周軍一路追殺奄人,將他們驅逐到江南為止。其中一支奄人渡過長江遷到今江蘇常州淹城紮根,今有春秋淹(奄)城故地,此奄國到春秋晚期被鄰近的吳國兼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