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不可言的3副對聯,巧妙展示對聯藝術,讓人拍案叫絕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了眾多朋友的喜愛。歷史上有許多名聯流傳,讓人們津津樂道。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喜歡分享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妙不可言的3副對聯,巧妙展示對聯藝術,讓人拍案叫絕。

第1副對聯:曉日斜穿校尉頭;秋風正貫先生耳。

其實對聯對聯,有人出對,有人答對,這才有意思。如果是一個人寫的對聯,雖然文采飛揚,但是趣味上就未免少了一些。而這個對聯正是有一段典故。

明代內閣大臣焦芳,他的臉長得比較黑,而且形狀也比較長,像驢子的臉。有一天,焦芳、大學士李東陽、禮部尚書傅瀚等人一起早朝。焦芳在路上看到有一個校尉在露天睡覺,於是他靈機一動,就出了一個上聯:“曉日斜穿校尉頭”。

這表面上說的是校尉早上睡覺,但其實另有含義。因為傅瀚是江西新喻人(今新餘),他有一個外號叫“江西校尉”。這顯然是焦芳在拿傅瀚開涮,調侃一下傅瀚。

傅瀚明知道自己被當面取笑了,但是一下子真是沒有思緒,沒有什麼好下聯來應對焦芳。這時候旁邊的李東陽微微一笑,用手指著焦芳的耳朵。

傅瀚能夠當上禮部尚書,那當然也是有才華的。經過李東陽這麼一提示,傅瀚立刻就對出了下聯:“秋風正貫先生耳。”古代有句俗話:“秋風貫驢耳”。而傅瀚這個下聯可以說以彼之矛,攻彼之盾,針鋒相對,讓本來心存戲弄的焦芳面紅耳赤,鬧了個笑話。也因此,這個對聯就成為一個古人搞怪的著名對聯。

妙不可言的3副對聯,巧妙展示對聯藝術,讓人拍案叫絕

第2副對聯:名雖觀海,實則望湖,耿學使初無定向;京卿攘臂,衙役折齒,劉府尹果能自強。

這個對聯同樣蘊含明代一段韻事。明代有個人叫做耿定向,人稱天台先生。耿定向在當南直提學御史的時候,剛一上任就馬不停蹄去松江,說是想要看海。而他此舉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為當時的內閣首輔徐階正是松江人。耿定向表面上是去看海,實際上卻是想要去拜謁徐階祖先的祠堂,通過這個行為向徐階拍馬屁。

所以當時就有人寫了這個上聯:“名雖觀海,實則望湖,耿學使初無定向。”對聯的妙處在於這個“名雖觀海,實則望湖”。因為徐階號少湖,這裡的“望湖”可謂一語雙關,妙不可言。同時這種名實不符的現象,恰好又和耿定向名字裡面的“定向”聯繫起來,說耿定向名字雖然定向,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定向。

這個上聯一出來,真正是一個絕對,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但是一時間也沒有人能夠對出下聯來,成為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後來,河南人劉自強擔任應天府尹(今南京),他因為手下人的衙役辦事不力,於是直接揮拳頭打衙役。因為劉自強力氣很大,那個衙役的牙齒都被他打掉,差點被他打死。

人們知道這個事情後,忽然有人靈機一動,想出了這個下聯:“京卿攘臂,衙役折齒,劉府尹果能自強。”因為應天府在明代是作為留都的地位,劉自強在南京當府尹,所以可以把他稱為“京卿”。而最後的“劉府尹果能自強”則令人會心一笑,感覺十分好玩。

這個下聯雖然具體在字詞上算不得工對,比如“衙役折齒”對“實則望湖”,前兩個字的詞性不相同,稱不上完美的工對。但是總體來說,能夠找出現實裡的一個例子,還能夠對得這麼妙趣橫生,已經很不錯了,足以巧妙展現對聯藝術了。

妙不可言的3副對聯,巧妙展示對聯藝術,讓人拍案叫絕

第3副對聯:此木成柴山山出;因火為煙夕夕多。

這個對聯是著名的拆字對。“柴”字可以拆為此和木兩個字,而出可以拆為兩個山字。“煙”字可以拆為因和火兩個字,而多可以拆為兩個夕字。也因此,這個對聯流傳千百年,估計大家都比較熟悉。

妙不可言的3副對聯,巧妙展示對聯藝術,讓人拍案叫絕

最後我再和大家分享一段對聯趣話。武俠小說作者古龍曾經在小說裡面提出一個對聯,說是金庸出的上聯:“冰比冰水冰。”然後很多人就寫了下聯寄給金庸。金庸卻表示自己沒有出過這個對聯,而且這個上聯平仄不通,根本就不符合對聯的要求,所以就沒必要對下聯了。

不過由於這段趣話,依然很多人選擇對這個對聯。畢竟單純從字面上看,冰比冰水冰還是挺有趣的。如果不考慮平仄的話,有人對“明是明月明”,也有人對“牛無牛人牛”。那麼大家能對出下聯嗎?

妙不可言的3副對聯,巧妙展示對聯藝術,讓人拍案叫絕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大家有沒有寫過對聯呢?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小編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小編,多多收藏和轉發小編的文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