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打闹需谨慎?警惕“家暴”这条红线

即将到来的10月是美国的“家庭暴力宣传教育月”(Domestic Violence Awareness Month)。为了配合这一主题,孟菲斯大学将联合当地社区学院和社会服务中心,于9月27-28日举办峰会和讨论会,带领大学和社区共同关注家庭暴力和虐待等议题。在对待家庭和亲密关系内部暴力和虐待事件时,不少中国人的概念还停留在“清官难断家务事”,美国社会则越来越清晰和坚定——除了施暴者要面临民事和刑事指控,有家暴历史的职业运动员可能会被彻底踢出所在联盟,断送职业生涯;被认定有家暴行为的大学生则可能直接面临最严厉的美国大学处分类型,包括停学和开除,甚至“不允许再踏入校园一步”。

亲密关系暴力,比想象中更加普遍

当大家讨论大学校园中的暴力行为时,往往都在讨论性暴力和性侵犯,很少有人提到“校园范围内的亲密关系暴力”,但是亲密关系暴力比想象中更加普遍的存在于校园之中。根据调查数据,大学校园中女性(16-24岁)的在亲密关系中遭遇暴力的人均发生率最高。21%的大学生报告自己经历过现任伴侣的暴力,32%的大学生报告经历过前任伴侣的暴力。同伴压力、毒品和酒精、紧张的课业、情侣双方交错复杂的社交圈都会导致学生遭受虐待、侵犯和跟踪的比例更高。

亲密关系暴力的表现形式也非常多样,除了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口头的威胁辱骂和精神上的控制等。据统计,有高达70%的受害者本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暴力。年轻人的恋爱经历往往也很有限,而且很多人并不明白什么才是健康、积极的亲密关系。也有些人从小就暴露在具有家庭暴力的环境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之间再次成为受害者或者施暴者。

情侣打闹需谨慎?警惕“家暴”这条红线

举报暴力行为,比想象中更加困难

那些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虐待的人常常拒绝举报或求助,是因为大学校园相对封闭,受害者害怕因此失去周围的社交圈,或受到歧视和误解。远离原生家庭和从前的支持网络也会让受害者感到特别孤独,不相信自己能够在斗争中获得帮助。受害者也可能担心父母会发现,担心施暴者会跟踪或打击报复。简而言之,受害者害怕与周遭的环境(包括施暴者、父母、朋友、和学校)发生冲突,所以选择息事宁人,忍气吞声。

这种情况在留学生圈子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留学生社交圈相对狭小,情侣双方的共同好友数量很多,一旦揭发对方,容易引起朋友间的分化,甚至是朋友圈内的流言蜚语。受害者的朋友在选择是否举报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犹豫。研究表明,有52%的人认为自己“不应该参与到朋友的恋爱事务当中”,因为自己的友谊或人身安全可能会因此受到威胁。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制定政策保护受害学生免受报复、惩罚或排斥的危险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生,莫因“无知”酿苦果

了解“家庭暴力/亲密关系暴力”的概念和应对方法,对于就读于美国大学或研究生的中国学生来说同样非常重要。相比于同龄的美国学生,很多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感情经历更少,父母和亲人也很少与孩子探讨“恋爱”“婚姻”“两性关系”的话题。一旦留学生在异国他乡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之中,有可能因为孤独、无聊、空虚等心理因素而过分依赖、顺从或者操控对方。曾经就读于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在校期间多次遭受华裔教授殴打、侵犯、威胁的女生就坦言,自己来美国之前感情经历单薄,虽然时常感受到恐惧,但是她以为自己正和教授处于“恋爱之中”,这些行为都是恋爱关系中常见的表现,所以迟迟没有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有些在中国广泛流传的俗语也在向年轻人传递着错误的信息,例如“打是亲骂是爱”,或是“床头打架床尾和”。中国留学生小徐最近就因为和男友的矛盾而惹上了麻烦。小徐和男友在租住的公寓中发生了激烈的口角,两人的吵闹声和小徐的哭声惊动了邻居。在美国,邻居、医生、教师都是最常见的家暴举报者,许多居民都认为自己有义务向警方报告可能存在的暴力情况。所以邻居很快报了警。

当男友试图把小徐推出门外的时候,体力的劣势让小徐失去了理智,她用指甲在男友的胳膊和脖子上留下了很深的血印,被闻讯赶来的警察正好撞见。小徐被警察带走,虽然最后由男友出面说明了情况,没有以家庭暴力的罪名遭到起诉,但是还是在美国留下了犯罪记录,并且需要参与长期参与社区义务劳动。小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不过是和男友“吵了一架而已”,居然差点把自己送进监狱。

那么如果留学生感到自己在美国遭受了家庭暴力,该如何求助呢?首先,如果暴力的表现形式是较为隐蔽的语言威胁和精神控制,那么要尽快下定决心,离开施暴者,结束不健康的亲密关系。其次,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已经成为了暴力的受害者,可以求助学校的咨询中心,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如果在人身健康和安全遭受威胁的情况下,一定要勇敢、果断得报警,后续也可以求助学校的法律援助中心。为确保受害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不受压力,警方在逮捕施暴者时可向受害者提供5至10天的紧急保护令。之后受害者可以继续向法庭申请保护令,禁止施暴者联系、接近或伤害自己或家人。如施暴者违反保护令,可报警对其实施逮捕,或禁止其获得保释。

尊重自己的伴侣,尊重伴侣的意志和身体,不仅是健康亲密关系的表现,也是一个人人格健全的基本要素之一。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让伴侣或弱者更顺从的手段;逃避也不是消除暴力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中的美国大学处分类型和纪律条款致力于更好得保护校园中的每个成员,而我们也只有提高意识,学习如何识别、预防和举报暴力行为,才能更好得自我保护和维护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