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機銀行做理財有哪些危險,理財款會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有哪些理財經驗分享嗎?

八戒來答題


其實是用手機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是一個非常便捷有效的方式,而且使用手機銀行還避免了飛單以及虛假理財的可能,因為減少了經過銀行員工的環節。不過由於使用手機銀行購買理財沒有相應的紙質憑證,這也使得部分人感覺到不踏實,其實這個是多慮的。

對於在手機銀行上購買的理財產品,如果確實不放心,你是可以到銀行櫃面補打業務回單或著到銀行的自助終端機打印回單,作為購買的憑證,此外你還可以保留手機銀行上的持有產品截圖等證明你購買過該理財產品。

額外說明的一點,購買理財產品還不用擔心被盜刷或者轉移的風險,銀行的理財產品一般都是封閉式理財產品,在產品到期前是無法提前贖回的,因此如果你購買了銀行理財期限,賬戶被盜,騙子也無法轉走你的理財資金。

會不會無緣無故消失?

這個根本不可能,你購買時有銀行流水支出,你贖回時有銀行流水轉入,任何一筆資金在銀行卡里的出入、最終的去向都會有記錄可循,不可能一筆資金無緣無故就直接消失,所以根本無需擔心手機銀行購買的理財會不會憑空消失。要憑空消失除非銀行的系統收到毀滅性的攻擊,但是即使銀行的系統遭到毀滅性打擊,銀行仍然可以通過備份資料恢復數據,所以根本不會不存在無緣無故消失的可能。

有哪些經驗分享

購買理財,我認為以下幾點屬於要關注的事項:

(1)如果在銀行網點購買理財產品的,為了預防飛單或者虛假理財,購買之後應該登錄網銀或者手機銀行查詢是否有申購記錄;或者也可以登錄中國理財網查詢核實該理財產品是否存在,發行機構是否為該銀行等等信息。

(2)購買理財產品可以選擇夜市理財或者節假日的專屬理財產品,一般而言,這些時點的產品收益率會略高於平時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3)非長期不動用的資金不用購買封閉式理財產品,因為產品未到期,你即使想要犧牲收益也無法提前贖回。

總結

總之,就目前來說,通過手機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我認為是比通過網點購買更安全的一個渠道,而且也更加便捷,其實你有疑問主要是不熟悉所致,可以嘗試購買線下,相信手機銀行會讓你產生信任感的。


鯉行者


感謝您的閱讀!

沒有什麼大道理,說說我的手機理財歷程。

第一次涉及手機理財是銀行推出的5萬元起步的定期理財,當時還是很忐忑的,畢竟當時僅有的幾萬塊購買理財,在我自己看來還是很“冒險”的,好在一年過去了,安穩的贖回了。後來,參與蘇寧、陸金所、恆大等等理財產品,算下來,至少有了10年的理財歷程了。

當時投蘇寧的原因是,因為可以贈送蘇寧卡,投資了一次,增送了5600元的蘇寧卡,我用它買了一臺iPad;除此之外,不僅僅有蘇寧卡,還有6%的年收益,這是讓我覺得非常驚喜的。

其實,現在已經很少有這樣的理財產品了,我虧損最多的是恆大,當時急著用錢,所以將定期理財進行了轉讓,虧損了1000多元。這裡有一個建議給大家:選擇手機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不要將時間定的太長,最長不要超過1年,這是我的經驗,不要選擇高收益,但是時間幾年的產品。因為你急著用錢的時候,可能不會被退出來。

那麼,我以我這麼長時間的理財歷程,給大家一些可能有所幫助的經驗:

  • 我自己在手機上選擇理財,一般會選擇有大公司背景的理財產品,因為這些大公司有雄厚的資金支持,不擔心捲鋪蓋走人

  • 不要在一個籃子裡放滿雞蛋,即使這個理財產品很誘人,很高的利息

  • 不要相信過高的利息,現在基本上的理財產品都會出現利息降低的情況,但是有些理財產品的利息甚至高達20%,這種千萬不要購買

我們理財是比較閒餘的資金,如果你將你所有的資金都放在裡面,就是不理智的投資了;而且想穩妥的話,在銀行會比較穩妥,現在的銀行都有類似的理財產品。我覺得最應該領悟的一句話是:理財的時候膽小一點,別心大。

LeoGo科技


如果是下載的是手機銀行APP,通過手機銀行APP理財還方便快捷,這樣省時省力,不用直接跑到銀行營業廳去辦理,所以我覺得手機銀行APP理財已經成為大眾自行操作理財的最佳方式。

用手機銀行做理財有哪些危險?

當然是用手機銀行理財,給大家方便的同時也是增加了一些風險,使用手機銀行理財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種風險:

(1)投資者自行操作失誤的風險,比如說打錯一些字,輸錯一些理財產品,由於一些人比較馬虎,自己購買理財產品錯誤等風險;

(2)本金的風險,其實這個本金的風險並非是指理財產品本金都消失了,而我指的本金風險意思就是怕購買一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導致不但沒有利息反而還本金出現虧損的現象,因為有些人沒有理財知識,根本不會查看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

(3)收益的風險,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是每一款都是不同的,一般都是理財產品風險越大,收益越高;但是有些人想要追求高收益,又不想冒很大風險,所以只能購買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最終收益率不達預期,有些失落感。

手機理財款會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

只要你手機下載的是確定是銀行的手機APP理財的話,通過手機銀行購買的理財款肯定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假如真會消失的話,那誰還敢通過手機銀行理財呢?

截止當前並沒有發生過手機銀行理財款消失的;你要想一想通過手機銀行所購買的理財產品都是有記錄的,只要你發生過轉賬,購買理財產品這些都是有記錄的;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銀行是屬於合法金融機構,而銀行的手機APP肯定是防風險性非常高,哪些所謂的網絡木馬也不會攻破的。而且想要從手機銀行把理財款轉走是需要密碼的,即使轉出去,沒有銀行卡也是拿不到這筆錢的,所以手機理財也是非常安全的。

有哪些手機理財經驗分享嗎?

關於手機理財經營相信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因為每個人的投資風格,追求的利息,承受的風險不同;而我個人是屬於謹慎性的投資風格,我不追求高利益,但我追求穩中求進的風格,所以我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下面分享一些我個人手機理財經驗。

經驗一:使用手機理財,最重要的就是根據你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挑選一款比較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分低中高,儘量選擇中風險比較合理,風險太低的利息低,利息高的風險太低,希望要注意這一點;

經驗二:在使用手機銀行理財之前,儘量聯繫一下銀行工作人員,確認你想要購買的這款理財產品是否還在出售!還要問清楚是自營還是代理的,假如代理的理財產品儘量別買,事後假如有什麼問題很難處理,銀行會把責任推給其他金融機構,推來推去麻煩事很難解決。

經驗三:手機銀行APP裡面,一般現實的都是利息比較高的,在購買理財產品別盲目追求高利息的。最怕有些人懵懵懂懂的看到高利息盲目去購買,等購買之後再來後悔,一定要清楚高利息面臨高風險。

經驗四:使用手機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之時,一定要仔細核對對於理財產品進行了解,瞭解風險,瞭解收益率,還有其他各方面的細節。

綜合以上對於你提出的三大問題,我針對你這三個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以上分析僅供你參考。


老金財經


銀行理財產品性價比較高

現在不管是二三十歲還是六七十歲的銀行客戶,幾乎都有購買理財產品的經驗。因為理財產品不同於股票和基金,它的安全性還是相對較高的,而且收益率明顯高於定活期存款,性價比還是非常不錯的!

銀行理財產品的購買渠道多種多樣

在最開始的時候,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只能到櫃面進行錄音錄像,不但費時而且費力。隨著技術的進步,理財產品也慢慢的可以通過電子渠道進行購買,例如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以及智能櫃員機等都是極其常見的理財產品購買方式,當然客戶第一次購買理財產品時都要去銀行網點做風險評估和開通購買權限!

手機銀行購買理財很安全

因為理財產品的起購金額較高,所以我們的客戶還是對其安全性比較關注的。尤其是現在的銀行工作人員都推薦客戶使用手機銀行來購買理財,那麼會不會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呢?

作為資深的銀行理財經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完全可以放心購買,只要你不將自己的銀行卡密碼、短信驗證碼以及令牌密碼告訴他人,他盜取你資金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用戶想通過手機銀行購買理財,一般來說都有三重密碼保護:一是短信驗證碼;二是銀行卡密碼;三是令牌密碼。一是用戶登錄手機銀行的必要條件,二和三是用戶通過手機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必要條件,可以說是缺一不可!


奇葩財經說


  手機銀行做理財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購買銀行自產自銷的理財產品,即購買銀行理財;另一種則是購買手機銀行裡代銷的理財產品,比如證券或保險提供的定期理財產品和基金產品。

  第一種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主要是因為該類產品是銀行自產自銷產品,為銀行設立的資金管理子賬戶。即使往後銀行不再提供該類理財產品,理財款也會顯示在明顯的位置,以備用戶查閱。

  第二種可能會無緣無故的消失,因為它本身不是銀行的賬戶,銀行只是代銷該產品,收取相關的銷售服務費,並不參與理財產品的管理和運營。即當銀行不再與提供理財產品的機構合作,不再銷售該理財產品,那麼該理財可能就直接從手機銀行中消失,用戶找不到蹤跡,包括理財款項。

  但是理財款並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因為能在手機銀行裡銷售的理財都為正規的理財,而正規的理財屬於資產管理產品,並不能計入某個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需要另設獨立賬戶。也就是說,即使資產管理金融機構破產倒閉,理財產品仍可存在,理財款也就存在,不同於P2P機構既擔著融資和資金中介的職能,又提供相應的擔保。

  當出現第二種情況用戶不必驚慌,只是該銀行不再銷售該理財產品,並不代表理財款消失。用戶只需要仔細的在頁面中找一找(包括官網頁面),或者直接諮詢銀行,都會得到相應的資金查詢渠道,然後通過查詢渠道重新綁定贖回路徑便可以贖回或到期贖回到綁定的銀行卡或其它金融賬戶。

  一般的話,這種渠道是直接到提供理財產品的官網進行辦理相關手續,比如提供有效證件(一般為身份證和銀行卡)便可查詢和贖回相應的理財款項。而這種直接在手機銀行消失的理財產品通常為證券或保險提供的中低風險定期理財產品,基金產品一般不會。

  不僅手機銀行如此,幾乎所有的理財平臺都如此。因此,如果擔心此問題,購買證券或保險提供的定期理財產品最好到相應的官網註冊賬號,通過直銷的渠道進行購買。當然,這樣也會遇到一個問題,容易忘記理財產品、網址、賬戶和密碼等。


三人聚眾


用手機銀行做理財有哪些危險

手機銀行是對應各家銀行的移動銀行,不少業務都可以直接在這裡頭實現,真正做到足不出門,輕鬆理財。手機銀行實際上是比較安全的,但連比特幣都可以被盜的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安全,只有相對的安全,如果說使用手機銀行有什麼風險,主要是以下幾種極端情況:

1.手機丟了,因保管不當,手機給弄丟了,那不止是手機銀行,其他理財渠道比如支付寶微信等裡頭的錢都有可能會損失。

2.交易劫持或罪犯誘導,手機銀行方便了我們也方便了罪犯,近幾年來電信詐騙案頻發,假冒他人誘導你告知驗證碼,就能在遙遠的地方輕而易舉地拿到你的錢,而你連對方是誰都不知道。

3.APP

來源不正規,有可能是模仿銀行界面的釣魚程序,誘導客戶輸入密碼;也有可能是手機銀行的反編譯纂改版本,更改關鍵頁面顯示,誘導你輸入信息。

......

其實以上情況都是可以避免的,不要經常玩手機,尤其是出門的時候手機放在包裡,免得不小心落在其他地方;不隨意跟陌生人通電話與網絡聊天,更不能輕信他人;APP去銀行官網掃碼下載......還有一點,為了更好地保障我們的資金安全,最好買一份資金安全險,能覆蓋銀行卡/信用卡/電子支付等的,一旦資金被盜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理財款會不會無緣無故地消失

可以放一萬個心,手機銀行上的理財都是正規的,相反,它比線下在買理財的道德風險低。

不止是過去,現在也還有很多銀行的飛單案,銀行工作人員為了一己私利,違規向客戶出售銀行外部的理財產品,有可能是萬能險,也有可能是私募信託等,會通過話術忽悠客戶購買,而後期一旦發生什麼意外,銀行一概不負責,最多就是把該員工革職而已,到時候你就投訴無門了。

而手機銀行則不一樣,私自代理的產品是上不了APP的,你在這裡頭買的理財產品都是銀行自家或正規代理的,如果發生什麼違規事項,你可以正式向銀行申訴,銀行絕對會受理,不然就去銀監局舉報它。

分享幾個理財經驗

1.銀行理財的預期收益不是最終收益,那是不確定的,不要被幾個數字忽悠了;

2.資管新規明確要求打破剛兌,銀行理財也不能保本的;

3.銀行理財有一個空窗期,買入後要等募集結束才開始計算收益,所以建議不要買入太早。


多多說錢


任何的理財都會存在風險的,因此銀行的理財同樣也存在風險。這個風險我們主要通過兩方面來看,一個是本金的風險,一個是收益的風險。

本金風險:這個本金風險主要存在兩方面,一個是被騙導致全部資金打水漂,另一個是本金出現部分虧損的風險。當然,對於銀行來說,在我們國內的銀行都是經過中國銀監會批准的,而且是拿到銀行正規牌照的金融機構。因此,出現第一種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本金的風險主要還是第二種情況,本金出現部分虧損。在銀行的理財產品中,除了部分保本型的之外,大部分都是非保本型的。這些非保本的理財產品,風險也分為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三種。因此,對於中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來說,是存在虧損本金的可能。

其次另一方面就是收益風險,在我們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時,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甚至一年的收益還不及銀行的同期存款。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收益已經嚴重的落後於其它的產品。因此,這就是銀行理財產品存在的收益風險。通俗的理解就是購買了理財產品之後,除了本金之外,幾乎什麼也沒得到。這種風險在銀行的理財產品中是經常發生的。


幣特會


現在手機應用非常方便,很多理財都可以在手機上完成,比如炒股,炒期貨,買基金等等。只要是正規的公司就不會存在理財款消失的問題。有幾個常用的手機理財方式簡單介紹下:

一,股票

以前股票是在電腦上買賣的,很多人都去證券公司看盤,現在科技先進了,炒股在手機上就可以開通,只要下載正規的證券公司APP,上面註冊、綁定銀行卡都很簡單,如果有認識的客戶經理也是可以操作的,現在開戶都不用跑證券公司了。

第三方存管的銀行要去大的銀行辦理,有些小銀行和證券是不對接的。銀行卡和證券賬戶是要同一個人的身份信息的,這也能保證資金的安全。

期貨、黃金和股票類似,現在也都可以在手機上看盤,操盤了。

這類風險是其理財方式帶來的,本金可能會受損失,和外在因素關係不大,只要選擇正規的公司和銀行就不會有風險。

二,貨幣基金

現在最流行的貨幣基金是餘額寶和零錢通,分別是阿里巴巴和騰訊開發的,兩家國內頂尖的科技公司,良好的信譽度讓很多人將閒餘的資金存入其中。

餘額寶還推出了先理賠的方案,遇到被騙有證據先行理賠,良好的服務態度對大家的資金有保障。

存這類理財也方便支取,現在都是用手機支付了,年輕人出門都不帶現金的,方便又安全。利息還可以,年化也有2.5%左右。

這類風險是公司倒閉,不過大的企業具有穩定性,問題不大。

三,P2P理財

現在的P2P公司非常多,大大小小的平臺收益率也是不同,這類平臺的風險要比其他的大,尤其是小公司跑路的很多,P2P暴雷在網上也是有很多新聞的。大多是用高息引誘客戶上當受騙。

總結

理財年化5%左右的是正常的,超過5%就要考慮下了,10%的對本金就有風險了,要說是穩定年化6%以上的,基本上都是騙子了。

手機做理財要找正規的大公司就不會有風險,錢也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有些高風險的理財由於自己的操作能力問題導致虧損是有可能的,這個跟平臺是不搭嘎的。


靈和睿


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可以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的,櫃檯渠道和手機銀行渠道收益基本一致,安全性是都可以保證的,不需要擔心,更不會無緣無故消失沒有什麼危險性,相反還可以規避掉一些人為的職業道德風險。

至於手機銀行去買理財的好處,也談不上有什麼特別的,在個別時間段,手機銀行會推出專屬理財產品,收益會稍微高一些(僅限手機銀行購買。隨著網絡的普及、客戶理財意識的不斷增強,理財購買渠道也多元化。從櫃檯到網上銀行,再到手機銀行,購買途徑也越來越方便。與傳統理財產品相比,個別手機銀行的上推出的理財產品比同期發行的其他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要高一些,因而也備受投資都的青睞。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部分理財通常額度有所限制,手速一定要快,看準了就要及時下手。

此外還有一些特別的時間點需要注意:

1.年底年初收益率一般會更高。

等到年底和年初,為了衝刺年終業績和第一季度“開門紅”,各銀行都要打響“攬儲大戰”,為了吸引更多的資金,拉動中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理財產品的收益。因此,相比平日,這個時間段各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會高出許多,大家也不妨多關注銀行此時間段的理財產品,看好早下手。

2.個別節日專屬理財

每逢節假日商場都會來個促銷,打折。同樣的“促銷”現在也會出現在銀行。利用節日的由頭,發行理財產品,也是銀行的一種獲客手段。所以,想要高收益的也可以多關注這些愛過節的銀行理財。每逢節日,銀行都會提前一至兩週發行相應的節日理財產品,在春節、勞動節、兒童節、中秋節、國慶節、教師節等各大節日,通常都是可以找到銀行發行的“節日專屬”理財。

3. “理財夜市”理財產品

“朝九晚五”是銀行的營業時間,也是多數老百姓上班的時間。沒辦法白天購買理財的也可以選擇“理財夜市“,同樣可以搶到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理財夜市是一種在夜間發售的理財產品,絕大多數只能通過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進行購買。此類產品多數屬秒殺,秒到後第二天起息。

想要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在手機銀行有以上幾個特別的途徑,不妨多關注。


不立而立


作為曾經的銀行人,明確告訴你——用手機銀行買理財跟線下櫃檯買理財,沒有差別!如果說有什麼風險,可能就是自己操作失誤,購買錯了產品。至於理財款會不會消失,要看你買入的是什麼產品。

你購買的是銀行自產自銷的產品,理財款不會消失

這種產品肯定不會讓你的理財款無緣無故消失。這些錢都是進入到專門的資管賬戶。同時,銀行理財是非常正規的,在購買產品前,都需要做風險承受能力的測評。風險承受能力低的人,即不能接受本金損失的人,是不可以購買高風險的產品的,以保障你本金不受損。理財款自然不會消失。

你購買的是銀行代銷代售的產品,理財款可能會消失

銀行是一個非常大的渠道商,代銷代售各類金融機構的產品,如保險、基金等。這就是為什麼網絡上總是有人提問在銀行存款或買理財,怎麼最終卻買成了保險。購買這類產品,其實跟在互聯網平臺購買理財一樣,理財款是進入到相應的產品的資管賬戶,並不是銀行的。比如,我在天天基金網買了一隻匯添富基金,哪天即使天天基金破產了,也可以找匯添富基金公司找回這筆錢。所以,這種供銷的產品及其背後的公司是否安全,就決定你的理財款是否會消失。

針對以上這種情況,分享最重要的一個理財經驗——一定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理財產品的選擇。因為在銀行時,很多人為了追求高收益,在做風險承受能力測評時,故意選擇與自己實際情況並不相符合的答案,以期獲得高風險偏好,買更高收益的產品。所以,請根據自己實際需求,不盲目追求高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