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呼朋唤友的苏雀

我爱上学,但是很多诱惑我的事 让我总是盼望周六和周日。 儿时的天空总是湛蓝的,感觉每个冬天都是干冷干冷的,落雪的时候也能感到沙沙的声音。周六下午提一个鸟笼去林边空地挂在一棵孤单的老柞树上。鸟游子要不断选育,会打嘟噜的 并且一个嘟噜就会把逃离的鸟群呼回来落入我的滚笼。为了找到这样的鸟游子,每次按要求从滚笼里的每一只鸟检查起,条件是翅膀有无数针眼,越多越好;胸脯要有红毛,只有这样的鸟才有可能会打嘟噜。

儿时呼朋唤友的苏雀

为了得到它,我一天天在野地里等着,那个装鸟袋。感觉天特别冷,冻的嘴都说话瓢了。眉毛和棉帽子经常是白霜,实在冷的忍不住了,当汗湿的鞋垫和鞋子表面冻结了变得梆硬时,就去遛鸟群,让鸟群起飞。这时鸟游子才能把它叫到树上,才有机会一个一个吃滚笼滚子上的谷穗,而掉到笼子里。 正是他们的相互信任才使他们落入了人类的圈套陷阱,其实是它们的团结和信任的秉性被人们利用了。

儿时呼朋唤友的苏雀

苏雀也叫,,属雀形目,雀科。分布于、华北、,以至西南地区等地。

栖息于海拔85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地带。冬季群栖,每群由几只到百余只不等。活动在荒山、灌木、林缘和田间,尤以草地和谷子地为多见。常于草棵上、谷子和篙类的花穗上取食,或到打谷场觅食遗落在地上的,尤喜吃苏子,故有苏雀之称。

儿时呼朋唤友的苏雀

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以至西南地区等地。雄性幼鸟与同色,但下体沾黄色。

繁殖期间栖息于环北极开阔的森林和苔原森林灌丛地带,特别是在桦树林、赤杨林、矮树丛和生长稀疏柳树、赤杨的开阔沼泽、河流和湖泊沿岸较常见。

也出入于多岩石的开阔苔原杨桦灌丛和柳灌丛,偶尔也到苔原岩石草地活动和觅食,迁徙期间和冬季,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和次生林中,尤以林缘、疏林、草坡、灌丛以及生长有幼树和灌木的沼泽、河谷及农田草地较常见。

白腰朱顶雀在中国为冬候鸟。在北欧、俄罗斯及北美等地繁殖。每年9月末或10月初迁到中国东北,其中一部分留在长白山区越冬,虽在零下30多度,仍很活跃,至翌年3月末或4月初离去;

其余大部分鸟经东北南下,10月末到4月初见于河北。并在秋季于沙威山岛和河北省沿海见到它们大批地迁徙。

儿时呼朋唤友的苏雀

如今我在城里家楼后花鸟店外满笼的苏雀,我很想养几只,但是我没有,因为我知道儿时不懂得保护鸟类,不懂得珍惜世间万物生灵,也许人将老其言也善,其心也善吧。本来鸟和人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里,他不与人类争什么呀! 让我时常记得,永远忘不了那片宁静,儿时的冬季在温暖的屋子里从玻璃窗向外看着院子枝头的苏雀,红红的脑盖,灰白的身躯,勤劳的灵活的机灵的小精灵。好快乐呀,看到它们让我感到童年的快乐回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