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消失後,還能靠什麼?

提起人口負增長的國家,人們很可能第一時間想到日本。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8年十年間,日本人口年度增長率均為負值,2018年最甚,人口同比減少0.2個百分點。實際上,除了日本,烏克蘭、羅馬尼亞、匈牙利等國家目前都正在經歷較為嚴重的人口負增長,加上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發展中國家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進而影響勞動力供應、社會保障、產業結構和消費等方面,“人口老齡化”的討論熱度長期居高不下。

人口紅利的具體體現

人口紅利源自對“東亞奇蹟”的研究。

二十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布魯姆和威廉姆森在研究東亞經濟1970-1995年間的高速增長時發現,人口結構的轉變可以解釋該地區三分之一的增長。2002年,兩人正式提出“人口紅利”這一概念。其含義為,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的上升,會形成低撫養比、高儲蓄率、高投資的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局面。

社會總撫養比=(0-14歲人口數+65歲以上人口數)/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數;撫養比越低,人口紅利越高。在學界,撫養比低於50%是處於人口紅利時期的重要標準。

儘管今天看來,日本的生育率讓人糟心,但這個國家也曾有過較長的人口紅利期。資料顯示,1963-2005年,這42年為日本的人口紅利時期。其中,1991年,日本的撫養比達到最低點。1986-1991年,恰恰是日本經濟的泡沫增長期,此後,日本進入“失去的二十年”(泡沫破滅後經濟下滑甚至衰退),與其人口紅利的走勢吻合。

韓國也曾有過人口紅利。朝鮮戰爭結束後,韓國出現人口的爆發性增長。1955-1963年間,該國新增人口758萬,為本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1960-1996年,韓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該國一躍成為世界第十一大經濟體,被稱為“漢江奇蹟”。

在中國,社會總撫養比在1990年首次向下突破50%,人口紅利的窗口就此打開。隨後20年間,撫養比持續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2011年前後,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撫養比開始由降轉升。

“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來說,人口是一個基礎,沒有這個基礎,經濟想要實現跳躍式增長會比較難;在經濟增長進入快車道的時候,人口則可以成為助推因素。但是,人口紅利並非經濟發展的絕對性因素。”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友駿在接受《經濟》雜誌、經濟網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人口紅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對生產的影響以及對消費、儲蓄的影響。

在人口紅利時期,人口年齡結構整體較年輕,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在保證就業的條件下,勞動人口基本不會構成負擔。此外,對於家庭而言,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的增加,會帶來儲蓄的增加,若將儲蓄轉化為投資或消費,則後兩者也將受益。

勞動力是實現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充分的勞動力供給和相對年輕化的勞動力人口年齡結構,會促使一個國家在國際市場上獲取更多優勢,比如勞動密集型產業更易低成本招工,產品定價也因此可以更具優勢。

紅利消失後靠什麼

大體上,人口紅利帶給每一個國家的好處是類似的。而當“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是指在工業化進程中,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逐漸減少,最終達到瓶頸狀態)到來,人口短缺對任何一個經濟體的衝擊也基本一致:勞動力不足、消費削減、養老負擔加重、市場萎縮等。

人口紅利一旦結束,人們自然想到經濟問題,比如如何避免經濟低增長甚至負增長。

“索羅經濟增長模型提到,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除了人口增長率,還有投資、技術進步率。實際上,如果可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技術進步一定程度可以緩解甚至彌補人口負增長帶來的消極影響,比如人工智能代替自然人進入工廠提供勞動。”陳友駿如此強調。

“日本就是這樣過來的。2010年開始,日本人口總數長期持續下降,他們就是靠技術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作為基本動力,以刺激經濟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張季風這樣回應《經濟》雜誌、經濟網記者。

避免老齡化的手段也並非沒有,最直接的就是人口政策,比如鼓勵生育;或者通過移民政策鼓勵海外人口向本國遷移。

陳友駿說:“日本相對來說比較保守,它一直沒有開移民的口子。日本雖然鼓勵生育,效果卻有限。比較來看,德國做得好一些,它通過引進外來勞工成功彌補了本國人口的不足。”

對此,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教授告訴《經濟》雜誌、經濟網記者:“德國能夠比較成功地解決人口增長不利帶來的影響,主要有兩點。一個是利用歐盟內部的人員自由流動,吸引歐盟其他成員國的人才流向本國。另一點是,很早以前,德國就有意識地引進土耳其(非歐盟成員國)勞工,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目前,德國全部人口的5%左右為土耳其人。”

丁純還對記者強調,人口紅利消失後,國家可以有引導性地發展老年經濟。以歐洲為例。在歐洲,老年人佔全部人口的比例已經很高,儘管相對來說,老年人不是一個高消費群體,但經歷過幾十年的積累,這部分人的儲蓄比較客觀,消費實力較高。“老人不等於貧窮的人,相反,很多老人已經沒有負擔,到了開拓精神世界的時候,比如旅遊,而這一點是可以被引導的。”

張季風則指出,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且其老齡化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因此,日本對老年人群體非常重視,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法律規範和社會保障制度。在日本,不少零售企業順應老年人的需求,設計獨特的產品和產業佈局,獲得高額利潤的同時也便利了老年人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