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即将在全国推广,请问这能否真正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

中学语文郭老师


县管校聘的规划的正式提出,应该是在2014年国家出台的《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文件中,该文件在部署推动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机制的同时,提出了要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教师管理改革;当时给出全面实施教师的“县管校聘的时间表是2020年,之后在2015年开始在各省少数县区进行试点,确定了19个首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


之后,有更多的地区和学校加入了“县管校聘”的改革中来。

以福建龙岩市永定区为例,2018年2月,永定区被列为福建省首批县管校聘改革试点单位,教师合理流动真正迎来转机;在湖雷镇教书16年的张小来老师,就是利用改革的契机,聘用到了坎市镇的实验小学任英语老师,老师非常高兴,因为这在过去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据介绍,通过县管校聘的改革,教师从学校人变成了系统人;这种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统筹城乡学校教师的管理,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师中真正实现系统统筹,学校自主用人。

(图片来之网络,和文字无关)

由于老师掌握挑选学校的主动权,但同时学校也拥有了聘用老师的决定权。老师们现在时刻都有岗位危机感,越好的学校,师们的竞争对手也就越多,由于该区实行的是全员竞聘,一年一聘,老师害怕聘不上理想岗位,工作起来就比过去更加卖力,比如班主任工作,是很多人不愿意做的,而现在由于班主任在竞聘中有优先权,许多老师就主动的报名要当班主任。

回到本题,这样的县管校聘,能真正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吗?书生觉得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但不能真正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以永定区的经验来看,流程分为校内竞聘、区内竞聘和调剂顶岗三轮依次进行,虽然今年没有一个人落聘,只有47位老师,是接受统筹调配,去缺编的学校上岗,显然,这些老师去的学校,一定不会是地理位置或者教学资源比较好的学校。

因此对每位老师来说,都有可能落聘,然后被调剂到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学校的可能;因此,老师才会像上面说的那样,努力当班主任,努力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争取能应聘在好的学校。

因此,这个方面来看,确实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是被动的,工作的时候,会担心落聘;同时工作的时候,又会尽量按照应聘标准工作,当班主任能优先应聘,那么就会争着去当班主任;很显然,如果有些工作,和应聘没什么关系,老师们肯定就不会去主动干了。

而老师们从事的工作,很多是无法进行量化考核的,有一种说法,老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的工作,很多时候短时间内是看不出变化和效果的;比方说对一个捣蛋的孩子,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可能就不是一个学期或一年能见效的;而如果应聘的考核当中,这样的工作不能加分的话,就没有人愿意再继续做这种工作了。

如何才能真正的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呢?


书生觉得必须使得老师感觉他们是学校的主人的时候,才能真正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现在,老师们随时面临着下岗的危险,哪里有当家作主的感觉呢?学校的主人是校长,老师们随时都有离开的可能,他们又怎么可能主动积极的工作呢?他们工作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应聘岗位,特别是应聘上好学校的岗位。

实际上很多人之所以考教师资格证,然后去应聘当老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如果老师隔几年就需要换一个工作单位,甚至可能要到农村或者是山区工作的话,教师工作的吸引力就会更弱,那么优秀的人才就有可能不再考虑去学校就业;想当年书生分配工作的时候,很多人就愿意去企业,而不愿意到学校,因为学校的收入等相对于企业来说太少了。

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老师们缺少了安全感,缺少了稳定性,总有后顾之忧;而收入又比较低的话,那么优秀的教师,就会更加跑到私立学校或者是其他收入更高的地方。


让老师们有效的流动起来,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老师们总处在紧张状态,他们怎么可能安心于教学呢?又怎么可能有真正的积极性去教学呢?

书生觉得,想要让老师们能真正的有积极性工作,就一定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而不是让老师总觉得有可能丢掉工作的压力,特别是如果应聘条件设置的不合理的话,老师们就会奔着这个目标去工作,而忘了作为老师的初衷,应该要做的是教书和育人。


一介书生945


县管校聘这种形式自2016年起一直在推广,目前在山东、浙江某些地区开始试点推行,而按教育部的规划,最终将在近几年实行全国推广。

那么,县管校聘到底能不能真正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呢?这要看教师在各个学校评聘的标准是什么?谁说了算?如果县管校聘的评聘标准像评职称一样和教学能力,教学成绩脱钩,再加上评聘过程不公开、不透明,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的话,那么,最终就将和评职称一样,成为个别人获利的手段,而打击的也将是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当年,教育部为了调动全国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采用了评职称的方法,然而四十年过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被晋升职称调动起来的又有多少?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评职称所需要的硬性条件无法从努力工作中获得。比如论文,比如各种获奖证书,根本不看老师平时的教学成绩。而真心热爱教育工作的老师,所付出的一切劳动又无法量化,因此,很难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拿论文来说,大家老师知道评职称必须用论文的篇数来提分,因此一开始老师们拼命写论文,后来发现写的再好,不交版面费也发不了,因此最终就衍变成“买论文”了。

拿优质课评选证书来看,一开始老师们都积极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希望通过好好打磨自己的课获个奖,给自己评职称加点分,后来发现最终证书都落入教师队伍中,有关系有后台的教师手中,何况有些机会,根本到不了普通教师参与的程度,因此,久而久之,广大无门路关系,又不知去哪里送礼的普通老师们也就放弃争取了。

二、评职称过程无法公开透明,谁评上谁评不上,没有统一评判的标准,这样一来,灰色利益链最终形成,这让老师们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反观县管校聘,形式上打破了以校为单位的工作形式,但学校以什么条件来聘任教师,谁说了算?将决定县管校聘发挥的作用。

1、如果按教学成绩来算的话

倒是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是最能服众的评判方式,但不同学校的教学成绩如何比较,而且随着中小学“减负”的开展,县里又不允许全县学校举行“联考”,那么,如何用教学成绩来界定谁行谁不行?

2、如果按学历、教龄来算

那些学历低或者年纪大,精力不济的老教师将何去何从?虽说有些地区实行50岁以上的教师不参与学校竞聘,但是那些47-49岁的老师是不是也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何况以此为竞聘标准也无法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如果按师德来算

师德如何考核?那些平常管的严的老师,必定不能被学生喜爱,如果让学生来评判,那么这部分老师将受到不公正对待,同时也让教育走向“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危险境地。

4、如果按演讲的方式来阐述个人教学理念和成绩的话,那么。演讲内容和实际落实情况有无出入?

5、聘谁不聘谁,谁说了算?

学生毕竟心理不成熟,无法成为评价老师好坏的标准,但如果不是学生说了算,那么如果由校长等个别领导说了算的话,那么,腐败弄权必然滋生。这不但不会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会打击工作积极性。

因此,如果评价机制不能得到完善,那么投机取巧、贪污腐败之风就会盛行,最终只能把教育搞得一团糟。

另外,县管校聘制度,还有一个大弊端就是,一些地理位置好,校长管理水平高的学校会吸引更多更优秀的教师,前往竞聘,而一些地理位置不好的,如偏远乡村的学校,有可能只能落得无师可聘,甚至成为一些能力差,师德差的老师们的落脚地,如此一来,如何实现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均衡,到那时,择校热会更加盛行。这和我们均衡发展教育,扶持农村教育的大方向是相违背的。

总之,教育不同于其他行业,它的公益性性质决定了不能像其他行业一样完全追求市场化,而如何通过县管校聘制度实现地区间教育均衡发展,这必定依赖完善的竞聘制度和考核,同进也需要相关部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出台,而县管校聘能不能最终实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要看竞聘是否公平合理,否则就会沦为和评职称一样,人人喊取消的地步,成为制约广大教师积极性的政策。


指尖教育帝国


又在瞎折腾!有些人从来不会出好主意,或者不想出好主意!学校的好坏取决于校长!只要选个好校长,管住校长不贪污,不以权谋私,一切都好了!本来很简单的道理,生生地被读歪了。这样做除了再滋生腐败,我实在想不出会有什么好效果!治国就是治吏,治校就是选好一个好校长!老师已经很可怜了,特别是那些不会讨好校长的老师,是不是再撒点盐!


百草园152298082


首先,解释一下“县管校聘”这个词的含义。其意思就是:县级政府统一管理该县内的中小学老师的编制,而该县内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任聘老师。而其目的就是让该地区的教师资源分配均匀,促进当地教育平衡发展。



从出发点来看,我觉得是好的。但是,这种制度并不能很好的挑动老师的积极性,还存在潜在的弊端。

原因之一:调动问题

在调动这一问题上就非常存在很大的弊端。把老师从乡村调到城市,老师们心里可能还可以接受。如果刚好反过来呢?从城市被调到了乡村,应该没有人会同意。而聘任就一定有教学周期,不可能短时间被调回去。这样会很大程度影响那些从城市调到农村的教师心情,导致老师的心理有很大的落差感,更会严重打击那些老师的教学积极性。

更何况,这样轮岗教学,会让老师感觉到没有归宿感和稳定感。这样,老师自身的心态都没有解决,会很好的实施教学吗?

原因二:调动能够保证绝对的公平吗?

如果是绝对的公平调任老师,虽然有些老师会走落差感,但也不会说什么。如果,不能保证绝对的公平,有些老师通过自身的关系或者其他的渠道,把自己调到想去的学校。那这样会很大程度导致全体老师心理的不满,教师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就降低了。而且还会让最初的目的毁于一旦。很难实现教师资源分配均匀。


总的来说,我不是很支持这样的改革,因为存在的弊端太多了,这样既不利于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还会导致其他的问题发生。

结束语:你认可“县管校聘”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或者转发,也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落笔解忧愁


实行县管校聘主要是为了激活教师聘用制,实行良性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发教师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

政策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第一、县域内教师总体短缺问题。

教师的总数上是短缺的,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聘用方式,首先要保证人数是够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先把岗位排满,但要保证把岗位排满,就保证不了质量。这样的聘用只是推了个磨圈,最终每人都有一个岗位,根本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第二、教师的考评和聘用很难统一标准。

把老教师和青年教师放在同一标准下进行考评和聘用,显然是不公平的。另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考评和聘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差异就会有对比,有差异就会有不平衡。

第三、教师落聘之后的保障性措施还不完善。

特别是一些教龄较长的老教师,教了一辈子学,到头儿来却被落聘了。那么,这一部分教师如果落聘该怎样对待?降低工资,降低待遇,让他们参加培训之后再重新竞争上岗?这样合适吗?



第四、把聘用权利完全下移到学校,有很多隐性和潜在的问题。

1.校长的权力太大,容易滋生腐败,不但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会打击影响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2.学校聘用的条件和标准很难达到统一和真正的公平。

因为每一个学校的情况都不相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实力、条件、财力等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比如,县城学校和乡镇学校之间;乡镇中心校和村办小学之间;经济较好乡镇的学校和偏远落后乡镇学校之间等等,这些学校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那么在教师的聘用上就会出现不相同的聘用条件。

有一些村办小学,由于条件差,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很多老师根本就不愿意去,那么这些学校的老师该怎么聘用?很多地方是把落聘的老师直接派去,试想一下,这样能够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吗?



县管校聘的政策出发点是好,政策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对完善的配套保障性措施和制度,就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不但不能够激发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反而会使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影响县域内教育和谐良性发展。


教育探微


校长应该由校内推举产生,教育的不像样,第一校长大多不懂教育,即使懂也为迎合上级故意违反教育规律,不顾教师与学生的死活,天天出损招,阴招,怎么让人不舒服怎么来。第二校长权力太大,说什么就什么,比圣旨还严厉,要不扣工资,打压不给你评职称,老师有苦无处申,有冤无处诉。有骨气的只能忍气吞声,奸滑之徒为迎合领导,变本加厉,把学校搞搞得外面光鲜亮丽,形象高大;内部死气沉沉,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侧目而视。


守拙


县管校聘在很多地方都在进行试点,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性成效,山西省在2020年将对117个县(区)教师进行县管校聘。从推广县管校聘的目的上来看,主要是为了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育体制中引入竞争机制,这种想法是非常不错的,但在试点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校长的权力被放大后,谁来有效监督和制约校长?竞争上岗过程中是否存在微腐败现象?对于没有竞聘上岗的老师,该如何处理?老教师是否和年轻教师一起竞聘上岗?



我们地区有两个县也在进行县管校聘试点,现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以前教师的人事档案在学校,县管校聘后,教育局对所有教师进行宏观调控,由校长对教师进行竞争上岗,优先聘用离退休不足五年的老教师,然后对其他教师进行竞争上岗,体现的是对老教师的尊重。竞争上岗的确能够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总担心自己没有岗位而待岗,在教育教学实方面,老师会比以前更加刻苦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



在县管校聘过程中,对于没有聘任到岗位的教师,教育局会把他们调配到周边的学校再次竞聘,如果仍然没有教学岗位,老师只好待岗学习,增强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和能力,争取在下一次竞聘上岗中有合适的岗位。

有一部分老师不支持县管校聘,认为与校长走得近的老师会优先聘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这种情况。如何让县管校聘在阳光下操作?体现公平公正公开,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差距较大,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校,很多地方还有临时代课教师,县管校聘如果全国推广,对于落后的贫困山区学校教师,又该如何推广呢?



因地制宜搞教育,缩小城乡差距,让教育资源均衡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刀切的方式不可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要从教育体制上给老师成长和发展的平台,培养出更多优秀年轻教师,以他们的工作热情带动教育的健康发展。


Lance课堂


按着制度设计,原本县管校聘是为了减少层层干涉环节,让校长直接对学校人事拥有自主选择与管理权,从而为选拔、培养、使用优秀教师扫清障碍。但是设计者可能从根本上忽略了一点——权力越是集中在某一个点时,如果制约和监督机制考虑不充分,很可能会让校长“一手遮天”,如此一来在校聘这个环节上,很容易让有关系,有背景,且综合素养较差的教师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从目前部分已经实施县管校聘的学校发展情况来看,真正将这一制度落实较好的学校,完全取决于校长的综合素养。能力越强,越具有一颗公心,真正本着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的好校长,该学校的校风教风学习越是面貌一新。反之,会让部分教师看不到努力后被认可,自然内心会产生很大的波动,有些直接就想办调走,只为求一个理想的环境。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既然真正影响着县管校聘制度落实效果要取决于校长素质与能力,那应该优先解决怎样选择校长的问题。否则,这一关搞不定,再谈什么校聘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对于校长的作用,必须要从突破原有的旧观念,制定出高标准来选拔与竞聘,然后再给至少两年的试用期,看看两年内是否能让该校有全新的面貌。

为什么我要提试用期呢?因为校长不同于一般教师,必须要长期扎根于一所学校,绝不能调来调去,像走马灯一样,这对于一所学校的长期发展绝没有任何益处。用两年时间去印证一位新聘校长能力,时间并不算长,如果该校长真的特别有能力,两年时间内也能做出点像样的事了。只是不知道有关部门是否有有这个宏观的视野呢?

对于一所学校来讲,目前最大的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不患穷而患不公”,最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则是公平二字。哪位校长能解决了这个问题,那绝对是了不起的人,因为没有一身正气,敢于顶着雷,全身心为本校教师谋福利的校长,绝对不可能把一所学校建设好,道理如此简单,但做起来是极难的。


寒石冷月


推进县管校聘,需要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制度

实行县管校聘的目的,是在县域内把教师作为“系统人”,进行定期轮换,以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要落实县聘校管,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又调动教师积极性,需要有两大配套政策,一是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二是实行教师同行评价。

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美国,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也实行教师轮换制,而实行教师轮换,有一个基本前提是,教师是国家教育公务员,享有教育公务员的待遇、权利,必须履行国家教育公务员的责任。我国目前却缺乏这一制度 ,要求教师要轮换,但教师却没有享有相应的待遇与权利,结果导致轮换遭遇阻力,一些地方只是对少数考核不佳甚至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进行轮换,从城镇学校轮换到农村学校,没有建立常态的轮换制度。

这又牵涉到对教师的考核评价问题。目前,有的地方的教师轮换,成为对不听话教师的“流放”,这是行政主导考核评价的结果。要客观评价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贡献,让教师轮换到其他学校也得到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必须建立教师同行评价机制,从教育角度按教育标准评价教师。


熊丙奇看教育


这是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大力推广县管校聘。

在我看来,县管校聘没有任何教育原理在里面,有的只是工厂生产管理模式。如果这种管理模式那么有效的话,工业革命最先发展起来的欧洲,中小学校应该都是这种模式才对。他们是吗?

01 县管校聘的意义

所谓县管校聘,就是把全县所有学校的教师纳入全县教育系统内,统一聘任。不过并不是彻底的全县统一竞聘。

基本步骤是三步:第一步是校内聘;第二步是校内落聘者,区内聘;第三步是区内落聘者,县内聘。具体的做法,我就不讲了。

县管校聘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解决学校之间编制与岗位不均衡问题;

二是解决农村教师资源不足问题;

三是通过竞争上岗激活教育内部活力,彻底打破大锅饭。

只是,县管校聘真的能达到这些目的吗?

02 无论教育形式怎样,只要有竞争,就有一个教育的核心问题要解决:什么才是好的教育?这决定了教育评价以及教育的方向。如果这个问题的答题不明确,外力越大,可能偏差越大。

涉及到聘任,必然有一个评价老师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

从当前的情形来看,仍然是看成绩。因为其他的东西都是隐性的,只有成绩才是显性的。那么,这个方案的重大意义就是把追求成绩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就又回到教育的本质上来:追求成绩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么?

虽然说不追求成绩的教育肯定不是好的教育。但是反过来,追求成绩的教育,无疑也不是好的教育。因为一旦追求成绩,就必然要进入压榨学生时间、强化训练的恶性模式。这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这种模式与当前的高考改革,进一步削弱成绩在高考中的权重是相矛盾的;

第二,这种模式已经通过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身心都有极大的催残;

第三,这种模式与当前号召的减负也是有冲突的。

03 如何实现县管校聘下的公平竞聘?

竞聘过程中的人情关系如何控制?涉及两种情况:

一是岗位设置有没有为某些老师照顾?

二是三级竞聘时,如何保障公平性?在三级竞聘过程中如何避免公报私仇?

04 县管校聘的机制哪里看出来对农村学校有利?

从机制本身来看,县管校聘只会加剧农村与市直学校之间的差距。原因如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的本性。由于市直学校比农村学校对老师更有吸引力,那么,

一、对于市直学校而言,校内竞聘时竞聘上的都是相对教学能力强的老师。落聘走的都是教学能力相对弱的老师。

二、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校内竞聘时,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可能不参与竞聘,或者有意落聘。以方便第二轮或者第三轮交换到市直学校去。

这样,教学能力相对较强的老师都会逐渐向市直学校集中,而教学能力相对弱的老师则相对往农村集中,城乡之间师资力量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05 如果学校的老师经常调来调去,流动性太大,如何保证一个学校的文化环境的相对稳定?如何处理老师的家与校的关系平衡?

要真正实现城乡师资的流动,不如轮流制。要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不如让优秀校长带队,带领优秀老师到农村学校去,五年一换。

从县管校聘的优点上来看,一是解决了学校编制与岗位不均衡问题,这是最主要的;二是解决了校长对老师的管理问题,竞聘制直接把老师管得死死的。

至于对学校教育效果有没有提升,只有几年后去做调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