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電子管,主宰音樂市場半個多世紀

從1915年第一支音頻電子管誕生,到現在為止,音頻電子管依舊沒有退出市場。

因為那些老年發燒友當年均領略過它的優美的放聲,雖然現在半導體放大器獨領風騷。但在國內外,電子管放大器依舊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因為它獨特的放大效果,還有就是高昂的價格,正規的電子管放大器的價格幾乎都上千元人民幣!

1915年以前,三極管是球形的,形狀像白熾燈泡。

音頻電子管,主宰音樂市場半個多世紀

15年之前的三極管

埃爾默·坎寧安

而坎寧安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他的三極管是管狀的,具有雙面性。

這種設計允許雙燈絲,提供更長的使用壽命。而且坎寧安能夠大量生產這種真空管並保證質量。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興趣的增長對音箱的銷售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這一設計對真空管的生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最早的音頻電子管是在加州奧克蘭製造的,由鋁板和雙端玻璃圓筒內的螺旋網格組成。中心抽頭鎢絲允許一使用到失效。

音頻電子管,主宰音樂市場半個多世紀

埃爾默·坎寧安發明的管狀三極管

上面顯示的試管是一個早期的例子,它使用了一個標籤,上面印有識別標誌。由於印刷褪色嚴重,這是很常見的。後來的管子有專業的印刷標籤,後來的管子在玻璃信封上蝕刻標記。

專利

但是埃爾默·坎寧安這種管從未獲得過專利。

事實上,李·德福雷斯特(第一個發明三極管的,上一講我們說過)以侵犯專利權為由起訴了坎寧安,但最終在庭外和解。他們的協議允許繼續生產這些管子。但是管子上面打印的標籤顯示了李·德福雷斯特專利。

音頻電子管,主宰音樂市場半個多世紀

最初,這些電子管的售價為7.50美元,比李·德福雷斯特三極管便宜得多,主要是因為DeForest不會出售沒有探測器/電池盒的管子。來自音頻電子管的競爭促使李·德福雷斯特自己生產了一個類似的管子。

停止生產

1917年4月,隨著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所有民用電子管的生產都停止了。

坎寧安的一個版本的音頻電子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被短暫地製造了出來,但是考慮到戰爭期間在電子管設計和製造方面取得的進步,那個時候已經相當過時了。

音頻電子管,主宰音樂市場半個多世紀

雖然A音頻電子管是坎寧安公司的註冊商標,但今天所有類似的管都被稱為音頻電子管。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標籤,就很難知道是誰做的管子。

發展歷程

在上世紀60年代後期,電子管由於其自身的缺點(體積大、功耗高等),使其漸成淘汰狀態,尤其是在國內更是如此。70年代末期,在國外電子管又開始活躍起來。進入80年代音頻電子管又迎來了一波高潮。

到了現在,音頻電子管依舊沒有銷聲匿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