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高管大調整,這次,8萬億巨頭在下一盤什麼棋?

早在1993年,馬明哲就在員工大會上,明確了平安的發展策略:做綜合金融。從開始418萬的營收,到2009年9357億的資產,再到現在總資產7.56萬億的巨頭,馬明哲用31年時間,打造了一艘金融行業的巨輪。

文|金融八卦女主創


· · ·

在金融的“戰場”上,每一次人事調整,都是一次戰略演進。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透過戰略縱橫,觀察巨擘的人事變化,才能更具其中真味。

1.

/ 揭秘“航母轉型”/

去年,中國的“金融航母”——中國平安率先引入國際上流行的聯席CEO機制,聘任謝永林、李源祥、陳心穎為公司聯席CEO。

昨天,平安的公司治理架構又迎來了迭代:

66歲的元老孫建一接替顧立基擔任監事會主席;

謝永林(50歲)、陳心穎(42歲)接替孫建一、蔡方方出任公司執行董事;

任匯川(50歲)接替孫建一出任副董事長;

謝永林出任公司總經理,蔡方方(45歲)、黃寶新出任公司副總經理。

調整後,中國平安管理層的年齡主要集中在50歲左右,對比A股上市公司高管平均50-65歲的年齡,平安的高管團隊可謂“年富力強”。

隨著中國平安業務範圍越來越廣,公司管理的半徑越來越大,內部業務複雜程度也越來越高。如何在公司治理的頂層設計方面,保障中國平安這艘金融航母,在世界範圍內不偏航且穩步前進?

這需要企業的高管,也就是“金融航母”的舵手有三個素質:

●舵手年輕、精力充沛

●舵手專業、經驗豐富

●舵手與國際接軌、高瞻遠矚

去年,中國平安的“聯席CEO制”出爐,業內都在好奇,這個業務早已涵蓋了保險、銀行、投資、金融科技、醫療科技、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的金融巨頭,任命三位在金融高管中年輕的CEO,在布什麼局,成功的把握大嗎?

而此次公告將此前的聯席CEO治理及決策機制落到了實處。在集團董事長/CEO馬明哲的領導下,李、謝和陳三位聯席CEO分別統籌管理個人、公司、科技業務。任匯川仍為平安集團總經理,分管大資管業務。

從財報來看,平安的業績佐證了去年創新聯席CEO制度的成功。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平安依然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反映公司經營能力的指標——營運利潤同比增長21.5%,為1040.6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95.67億元,同比增長63.2%。

金融業務方面,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實現營運利潤691.04億元,同比增長30.5%;平安產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968.75億元,同比增長8.7%,營運利潤142.54億元,同比增長75.5%。另外,中國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年化淨投資收益率4.9%;受資本市場回暖帶動投資收益同比增加的影響,年化總投資收益率6%。

平安銀行整體經營穩中趨好,實現營業收入1029.58億元,同比增長18.8%;淨利潤236.21億元,同比增長15.5%。

特別是在科技業務方面,前三季度科技業務總收入600.40億元,同比增長33.1%。

在過去十年中,平安立足於“一個客戶、一個賬戶、多種產品、一站式服務”的綜合金融經營模式,逐步形成了“個人業務+公司業務+科技業務”三大事業群及架構。

而打造這一架構的前提就是——需要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兒。

平安高管大調整,這次,8萬億巨頭在下一盤什麼棋?


2.

/ 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兒 /

在保險界,有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亞洲保險教父”梁家駒。

據一本記錄平安公司發展歷程的公司傳記《大道平安》記載,當時梁家駒在接到獵頭電話時,就直接打給平安的掌門人馬明哲。

“我們這麼熟了,還要通過獵頭公司嗎?獵頭說有一家內地保險公司要請我,我一猜就是平安了。”

梁家駒的加入,讓平安也在業內形成了“聚賢納才”的口碑。

除了梁家駒外,當時被“聚賢納才”來的,還有平安曾經的總經理張子欣,他是原麥肯錫諮詢團隊的靈魂,主要為亞洲各國金融機構提供諮詢服務,其中包括平安。

在梁家駒和張子欣因為年齡原因退休後,平安的本土干將任匯川走到臺前。

任匯川自1992年加入中國平安,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畢業的他本來是個“技術男”,從分公司的電腦技術基層崗位開始,經歷了10多個崗位的變遷,幾乎經過了內部所有層級的歷練。

期間最為行業熟知的業績是擔任平安產險董事長期間,他建設了定價、銷售和後援三個平臺。

到了2014年,平安登頂國內保險一哥之位,無論總資產、淨利潤還是保費規模均是行業第一,同期保費增速也領先一眾大型保險公司。

中國平安的高管架構,似乎一直在踐行者一個很淺顯的職場規則,那就是“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兒”。

除了保險業務,非保險業務也不例外2011年,平安得到全國性商業銀行牌照——收購深發展獲批,綜合金融大成。中國平安也從保險領域輾轉“保險、銀行、投資”三大領域的投資領域。

2013年,現在的總經理謝永林任平安證券任董事長,重新確立了“有券商牌照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提供商”的戰略定位,快速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此後三年,平安證券利潤及營收大幅提升。當時外界一致認為,謝永林帶領平安證券打了一場翻身仗。

作為平安綜合金融最重要的也是耗時最久的一張牌照——平安對全國性商業銀行的寄予不言而喻。2016年,謝永林又出任平安銀行董事長。

他做了三件事:第一是業務結構的調整,從對公業務超過三分之二轉型到零售業務超過三分之二;第二是業務質量和品質提升,整個資產質量有了根本性的好轉;第三是戰略更加清晰,利用科技賦能提升銀行經營能力。

今年前三季度,平安銀行的淨利潤,已經達到236億,而平安銀行業務的營收和淨利潤,這些年一直都在以兩位數的增長率前進著。 

從多元化經營到綜合金融之路,平安走的很成功,但緊接著迎來了科技時代,原本已經在傳統金融領域漸無對手的平安,又將迎來另一道時代命題——老牌金融共i如何置身於全球化的科技時代?

2.

/ “河水湍急,

我們為什麼不請懂的人搭座橋?”/

在業內,中國平安的靈魂人物馬明哲有個經典理論——“河水湍急,我們為什麼不請懂的人搭座橋,幫助我們過河?”

而這些過河搭橋的人就是有著國際化視野、科技背景的專家們。

1994年,平安“敢為天下先”,成為率先引入摩根斯坦利和高盛這類戰略投資者的內地保險企業,改造股份結構,快步踏上了“資本國際化”之路;繼而,他們學習臺灣壽險經驗,在中國大陸首家推出個人壽險營銷制度。

尤其是1997年,平安出資數千萬元,聘請國際著名的麥肯錫公司為自己做診斷,把當代最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運作流程注入平安,迅速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在馬明哲看來,中國平安要想建成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性公司,就必須首先組織起國際化的管理團隊,因此,“吸引外腦”就成為中國平安長期堅持的戰略性舉措之一。

目前的11名平安高管中,有9名為碩士及博士學歷,且在金融、科技等專業領域擁有長時間的積累。其中,既有謝永林、任匯川等服務平安20多年的本地派,也有來自麥肯錫、友邦、保誠、德勤等國際頂尖公司的“外腦”,如陳心穎、李源祥等。

例如高管中最年輕的陳心穎(1977年生人),之前,外界給她貼上了很多標籤,麻省理工碩士、麥肯錫全球合夥人、學霸……

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獲得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陳心穎,在之前的履歷中主要統籌管理平安的科技業務。

很多人並不瞭解的是,平安其實是中國金融業最早開始涉足互聯網科技的公司。上世紀90年代末,平安推出了中國首個一站式綜合理財服務網站“PA18.com”,可謂是金融行業再互聯網最早的探索。

近二十年來,平安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歇,就說陳心穎上任的近六年吧,平安的科技研發人員由3000人增加到3.2萬人,科技從業人員累計達到10.1萬人。互聯網客戶量從4000萬人增長到5.4億人。

4.

/ 靈魂人物,高屋建瓴 /

所以我們有理由預測,平安的這次人事變動,一方面是要確保現有業務持續加速、穩健發展,加大現有的增長引擎;另一方面,是想打破原有的模式和思維,利用現代新科技的發展機遇,從產品、渠道、營銷、服務等各方面大膽、徹底革新。

平安能夠平穩完成數次人事調整,管理機制、團隊理念、企業文化缺一不可。更為關鍵的是,平安“靈魂人物”馬明哲地位不變,始終起到引領與穩定作用。

平安高管大調整,這次,8萬億巨頭在下一盤什麼棋?

平安生於1988年的深圳蛇口,今年已經31歲了。

成立之初,平安僅是一家地方性險企,由時任工商銀行深圳分行行長劉鑑庭擔任董事長,招商局蛇口工業區代表馬明哲任總經理。據說當年平安一共有12名員工,加上馬明哲是13個人,但是13個人的團結一心,平安成立第一年就營收418萬元,利潤190萬。

早在1993年,馬明哲就在員工大會上,明確了平安的發展策略:做綜合金融。

從開始418萬的營收,到2009年9357億的資產,再到現在總資產7.56萬億的巨頭,馬明哲用31年時間,打造了一艘金融行業的巨輪。

我記得馬明哲有兩句“明言”。

平臺論:小勝靠個人,中勝靠機遇,大勝靠平臺。

成長論:昨天的馬明哲管理不了今天的平安。

簡單回顧中國平安的這三十年,架橋過橋、抓住機遇、鞏固平臺,“昨天的馬明哲”和“昨天的平安高管們”,從來沒有隻流連於昨天,而是放眼於明天,不斷努力的為管理今天的平安付出著。

我記得曾經有個小故事,碧桂園的董事長楊國強向馬明哲請教管理平安萬億資產的秘密。

馬明哲的回答很簡單:優秀的人。

會用人,並且對於行業的發展高瞻遠矚,這是馬明哲管理平安一直奉行的準則。這個準則,無論是馬明哲,還是平安的管理層,亦或是後繼者,一直堅持下去平安就會走得很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