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贾宝玉在薄命司见到的第一个判语是晴雯的?

珍惜内女人


王夫人说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这样的比方竟然从王夫人口中说出来,而且毫无避讳。可见她把林黛玉和晴雯都划成了一类人,而这类人在她的眼中并不吃香,反而让她生厌。但是贾宝玉生来行为偏僻性乖张,看见女儿便觉清爽。身边丫鬟众多,在贾宝玉的心中,晴雯的地位却是超越袭人排在第一位,所以金陵又副册的第一位是晴雯,也不意外了。

贾宝玉为何如此看重晴雯,对她念念不忘,还特意为她做了祭文《芙蓉女儿诔》,在梦里的太虚幻境也第一个翻看到她的判词,有以下三点原因:

1 晴雯天生貌美,不贪富贵

贾宝玉的真爱是林黛玉,晴雯和林黛玉不仅如王夫人所言眉眼有几分像,而且脾气也有几分像。作者也是通过晴雯这个人物,侧面对林黛玉的形象进行了补充。
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林妹妹的形象: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有才有貌位列金陵十二钗之首,作者写晴雯却没有在样貌上多做文章,而是借王夫人之口说出了晴雯的身材样貌。她貌似林黛玉,消肩水蛇腰,如果不那么刚烈,那岂不是又一个弱柳扶风的“林妹妹。”可想而知,林黛玉的身材也是消肩水蛇腰。

在贾宝玉的眼中,物质的东西再珍贵,也比不上女子的一笑,所谓千金难买一笑。林黛玉也不看重那些物质的东西,把北静王送的手串都能扔在地上。晴雯也是这样的人,她不心疼那些物质的东西。在在第三十一回中“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当宝玉让她撕扇子的时候,她毫不留情一撕两半,接着把麝月手上的扇子也撕了,撕完与宝玉二人相视还哈哈大笑。在丫鬟麝月眼中,这是在作孽呀。可见,宝黛和晴雯他们三人还真是视金钱如粪土。

2 晴雯秉性高洁,个性率直刚烈

贾宝玉在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中,用冰雪之洁来比喻晴雯的高洁品质。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
在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中,舅老爷要过生日,贾母和王夫人指定宝玉穿那件精贵的孔雀褂子,不巧在哪里破了个洞,宝玉命人拿到外面去补,不想织补匠、裁缝、绣匠并女工问了个遍,也没人能补。急得宝玉直跺脚,不知如何是好时,晴雯听到了,叫拿过来瞧瞧。当时麝月说她病得像个碰头鬼,又发烧头疼鼻塞声重,勉强起身细看,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若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恨命咬牙捱着。
晴雯道:“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得过去。”麝月笑道:“孔雀线现成的,但这里除了你,还有谁会界线?”晴雯道:“说不得,我挣命罢了。”
晴雯嘴巴很直,却非常讲义气,在关键时候就是拼上命也要帮。晴雯强忍着补完,“哎呦”一声便身不由主倒下了。她是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病到这种程度也要帮忙,但是这一次也造成了她的元气大伤,最后晴雯带病被赶出贾府,病死在家里。

她个性率直刚烈,眼里容不得沙子。还是第五十二回,坠儿是宝玉屋里的小丫头,因偷了平儿的一个镯子,被晴雯得知后,气得晴雯蛾眉倒蹙,凤眼圆睁,最后把她撵了出去。

3 晴雯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林黛玉弱柳扶风,晴雯个性刚烈,她们两人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重情重义,凡事写在脸上,不放在心里。在俗世中,太弱了不行,太刚了也不行,身上都会招来一些莫须有的非议。所以也不是薛宝钗袭人她们世故,只是人在世上混,竞争残酷,只能变得圆滑来适应世道,这样生存机会大一些。
《红楼梦》中有理性的一派,也有感性的一派。理性的代表人物以薛宝钗为首,还有探春、袭人等,感性的代表人物以林黛玉为首,还有妙玉、晴雯、龄官等。红学研究名人白先勇说,在世俗当中,混得好的都偏理性些,感性的人更容易消亡。
贾宝玉也是很感性的人,他天生心怀慈悲,感怀万物。在他的心中,自然感性的人同他更为亲近些。
综上所述,贾宝玉在薄命司见到的第一个判词是晴雯,也不稀奇。

读书悟道


为什么第一个判语是晴雯?因为晴为黛影啊!晴雯最大的罪名就是眉眼儿长的有些像林妹妹。曹雪芹的写作手法,一向是用虚写的,他习惯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来写一个人的。



比如他写黛玉的好,就表现在紫娟作为一个丫头,可以真心实意的批评她,关心她。还让小丫头子从她那里分月钱得赏金,看到她对所有的丫头们都是非常大方随和不见外的。



既然是金陵十二钗,它自然有正钗,副钗,又副钗的等级之分。这样就像武侠小说里写高手出场,先着力描写一个极高的高手,而后再出主角,一招就把这个高手给秒了。而这个十二钗的第一个,就是黛玉。晴为黛影,宝玉也自然第一个看到了晴雯。

本书中最早死的一个女子,就是秦可卿,她是在宝玉梦里的兼美,兼有宝钗和黛玉的形象。本书中最早死的丫头就是晴雯,而晴雯是宝玉最喜欢的丫头。晴雯的死是被逐之后,凄凉的病死。她死前和宝玉说的是那么的不甘,她是清清白白的,却担了勾引宝玉的虚名。

而我在红楼梦判词里说到,黛玉也是被逐的,被贾家抛弃了的,玉带挂在枯木上。这是丢弃的象征。

大家都知道:老太太是早已经定了林姑娘的,只等他们大了就完亲。这话是贾琏的小厮兴儿说的。可见贾府上下,都是默认了黛玉的,只是后来来了薛宝钗。而后文的续书上也是选用了迎娶宝钗,黛玉病死的桥段。

晴雯从小就是一直服侍宝玉的,她是老太太给的。


黛玉难道不是老太太亲自叫人接来的吗,从小和宝玉养在一起?但是后来来了宝钗之后,不也是下人们,亲友们渐渐说她:小性儿,行动爱恼人。

所以宝玉伸手打开了又副册,看到晴雯的判语,实际上也是黛玉悲剧的预演。


荷唯洛之恋


晴雯是贾宝玉最看重的一个丫头,又是作者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看到晴雯,很容易看到所有人童年的纯真,晴雯名列又副册第一,是必然!

《红楼梦》第五回是全篇一个纲领性的章回。在这一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看到了十二金钗政正册,副册,又副册。而开篇第一个看见的,就是晴雯。我们看原文。

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橱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中国人是最讲究排序的。晴雯排在又副册第一位,可见在作者心中,晴雯的特殊性。

我们关于晴雯曾经专门写过一章。说她是大观园中最真实的一个人。作者爱她也怨她。晴雯的勇,曹雪芹是带着批判的人性角度写的。一方面赞扬她的勇敢,一方面又批判她的有勇无谋。但就小儿女的私心来说,大观园上下,晴雯却又最无心机的一个。第七十七回,晴雯自述真相,

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只说大家横竖在一处。这真是傻孩子说的最天真的话。你把所有人当自己人,别人却在处处提防你。很眼熟吧?是不是有曾经年少最天真的自己的影子。长大了,吃亏了,这个品德也没了。

曹雪芹是心疼晴雯的。那么干净的人,傻乎乎的被人当枪使,干的都是容易得罪人的“脏”活。临死还背负污名。曹雪芹写晴雯,就是写了千千万万我们当初最纯洁时期的自己。没有心机,刀子嘴豆腐心,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人。最受受伤害的也是自己。

再有,晴雯一直是林黛玉的影子。虽然在正册里林黛玉和薛宝钗并列,但枯木却在金钗前面。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做为林黛玉的影子。晴雯也得到了贾宝玉的极高对待。为其创作《芙蓉女儿诔》。虽然很多人说的实为林黛玉所做,但事实却因晴雯而起。

所以,晴雯名列又副册之首,实至名归!

综上。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并没有完整流传下来,后面重要的几十回也没有人看到,因此书中的这些主要人物,他们的结局最终都没有人知道,后人要想研究红楼梦,还是需要通过前面的判词来进行解读,一开始作者就已经想好了这些主要人物的命运,因此他用判词来暗示这些人物的命运。书中主要的角色就是金陵十二钗,就是以黛玉宝钗为主的十二个女孩子,此外还有副册,在书中处于副册的女子就只有晴雯袭人俩人。

宝玉随警幻仙子来查看宝册,他最先看到的是上面的正册,这是记录黛玉她们的册子,可宝玉并没有真正查看,而是随后发现下面还有副册,于是宝玉就舍弃了正册,去查看副册的内容,打开副册之后他最先见到的就是晴雯,晴雯在副册中是位列第一的,因此宝玉在薄命司最先看到的就是晴雯的判词。

曹公为何要这么安排?

我认为这个安排非常精妙,处于薄命司的这些女子,大部分都是命运悲惨的女子,像黛玉宝钗这样的女子,在正册中位列前茅,可她们的命运都很惨。

晴雯最早出现,也决定了她最终的命运,作者心里对于晴雯是非常偏爱的,在副册中让她处在袭人的前面,虽然进不了正册,但在副册里面排名第一,也正好就能让宝玉最先看到自己。晴雯与袭人俩人都是贾母的丫鬟,也都是她亲自指派给宝玉的,因此她们俩人在宝玉房中的地位是一样的,后来袭人与宝玉发生关系,俩人之间才更加亲密了一些,不过晴雯在宝玉心里的位置一直都没有变化,宝玉是一个多情的人,他对自己家的这些女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像金钏儿死后,他还特意去吊唁了对方,可在晴雯死后,宝玉是特意为她写下了著名的《芙蓉女儿诔》,她在宝玉的心里始终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可宝玉最先见到她的判词,晴雯也成为双册中结局最早被揭露的人,她在八十回之前就已经凄惨死去。两者之间正好就对应上,晴雯本身可以看做是黛玉的一种化身,不同的是,她有黛玉的那种心性,却没有黛玉的家世,人家是豪门贵族的千金,而她只是自幼被卖过来的丫鬟。在两府中晴雯应该是最美的丫鬟,因此王夫人后来才会觉得她有问题,“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晴雯判词里面这两句可以完美概括她的一生。晴雯从来不去讨好谁,她也看不上这些为了利益谄媚的人,她这么一个心直口快的女子,在府内受到排挤是很正常。

偏偏晴雯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平日里晴雯看起来没有做什么事情,可她的针线活要比府内其他人都好,这点连袭人都自叹不如。晴雯对宝玉的好,只是出于她内心的爱,因此她愿意在病重来帮助宝玉补衣服,见到宝钗不断来怡红院走动,她心里也会产生一些不快。

只是晴雯一直没有摆正自己的定位,如果她与黛玉一样,是贾母指定的儿媳,是府内受人尊重的林小姐,那么她的这种做法没有问题,她可以随意去打骂这些丫鬟,也可以去指使她们来做其他的事情,可她只是一个下人,因此王夫人看到她趾高气昂来教训底下的小丫鬟,心里会非常不舒服。

宝玉与晴雯之间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晴雯的这种性格正是他喜欢的,始终追求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不像其他的俗人那样,宝玉也有着这样的性格。可在府内,真正能和他在灵魂上产生共鸣的人实在太少了,在黛玉到来之前,或许只有晴雯才能满足他的要求,在自己的府内,宝玉将日常的事情大部分都交给袭人来处理,可当他要暗地里给黛玉送手帕的时候,还是会让晴雯来处理。袭人与宝玉有着共同的秘密,晴雯即便没有与宝玉发生关系,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让宝玉可以把自己私密的事情交给她来处理,把晴雯放到第一,其实也是不得已的做法。

宝玉一天天长大,晴雯与袭人这样的丫鬟地位就非常尴尬,袭人很早就与宝玉有了关系,因此后面必然要被他收入房中,可晴雯这样的性格,她真的愿意去当小老婆吗?从她明里暗里对袭人她们的讽刺来看,晴雯这样的性格确实是不太可能会做小。

提前给她安排好结局,也省去后面不少的麻烦,况且晴雯会成为金陵正副册中第一个死去的,正是由于她特殊的性格,在双册中真正能像晴雯一样,追求人格,超凡脱俗的人还真没有几个。像妙玉这种自诩清高的人,也有着不少的小心思,时刻记挂着红尘中事,府内这些女子大部分都还是俗人,她们也必然会随着贾府的倾倒而受到惩罚,可这些人在府内肯定要倒在晴雯的后面,因为她的性格与这浑浊的世界格格不入。

在封建礼教严密的贾府内部,晴雯一个下人想要去追求人格独立,和送死其实是差不多的,因此她第一个悲惨死去,也让贾府开始彻底走向衰亡。很多人认为晴雯这种跋扈的性格,换到什么时候都是会倒霉的,其实晴雯与黛玉有相似的地方,也有着不同的地方,她更多是务实,不仅仅在精神层面上与宝玉有着共鸣的地方,晴雯她也没有真正去越过自己的职权和身份来做什么事情。比如她教训小红,是在她职权的范围内,贾府中本身就是大丫鬟来管着底下的小丫鬟,王夫人她对这种事情应该非常清楚,可她还是以这件事为由,处理掉了晴雯。

说到底,还是晴雯她的资本太出色,性子又太容易得罪人,这才让王夫人决心要先把她给处理掉。判词的“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这就很好解释了晴雯在贾府中的遭遇,貌美手巧这就是当时女人最大的资本,毕竟古代是不要求女子太有学识,精明能干貌美这就已经是女人的优点。

晴雯具备这些优点,她也必然会遭到其他女人的嫉恨,而她又长期与宝玉在一起,这点甚至连黛玉都不如她,因此晴雯率先死去,不仅为后来黛玉的死做好了铺垫,也算是作者给她的一点补偿,毕竟她不用等到贾府倾倒之后再受苦,晴雯虽然被赶出去,但也能死在宝玉的怀中,死后得到宝玉的怀念成为芙蓉神,这些遭遇要比后来贾府大部分的女孩们强不少。

参考文献:《红楼梦》

【欢迎关注点评,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侵权立删!每天更新,喜欢红楼梦的可以加关注,一起探讨!你还没有看红楼梦啊?再不看就落后啦!】


趣谈红楼



晴雯是整部红楼梦中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的性格鲜明,个性十足,戏份很多。作为一部悲剧的一个较重要的女性形象,她历来备受重视,当然,也饱受争议。

晴雯被赶走时,袭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

虽然在怡红院里,袭人是首席丫鬟,但在曹公笔下,晴雯却是排在薄命司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一位的,且宝玉看到的第一首判词就是晴雯的。

曹公为什么这么安排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突出晴雯的重要性

晴雯是曹公钟爱的一个女性形象。他赋予她最美的容貌,这些丫头里面,总没有人比她长得美。他赋予她最灵巧的双手,那无人敢补的雀金裘,是她病中挣扎着为宝玉补上,完美无缺。

这样一个美丽灵巧的女子,深得曹公之心,更得宝玉之意,因此将她放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首位,让宝玉最先看到,来凸显她的重要性。这是作者的情感倾向,也是其创作倾向。

宝玉在薄命司游玩时,警幻仙子曾说,这些记载着金陵女子命运的册子,不过是“择其紧要者录之”,正册最紧要,副册次之,又副册再次之。正册记录的都是大家闺秀,副册多是小家碧玉,又副册是一等丫鬟。在又副册这个等级里,晴雯最重要,因此名列榜首。


二、晴雯的悲剧意味更浓重

又副册里应该也是十二位丫鬟的命运记录。可是书中只写了两个,即晴雯和袭人。晴雯的命运是“寿夭多因诽谤生”,她不仅丢了性命,而且是活活被冤枉而死。

她担了个莫须有的“虚名”,一个清清白白的女儿,被冤枉私情勾引主子,最终含恨而死。这是莫大的悲剧。

作者对此借晴雯嫂子多姑娘之口替这个冤屈的女孩鸣不平,“可见天下委屈事也不少”。而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更控诉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不平,其艺术感染力与美学价值更高。

袭人虽然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也算薄命,但是与晴雯的惨死相比,她只是没有做成姨娘,嫁了戏子蒋玉函,还算是幸运的。袭人的悲剧冲突没有晴雯那样强烈。

三、暗示了晴雯比袭人地位“高”

这个地位有两个含义:一是在宝玉心目中的地位。晴雯与宝玉更多的是精神心灵的相通。这一点好理解,不赘述了。二是晴雯才是宝玉姨娘的第一人选。这一点就需要稍作分析了。

我们知道,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情的时候,写袭人心中所想,“贾母已将她与了宝玉,纵如此,也不算越礼”,仿佛袭人已经是得了贾母默许,给了宝玉为姨娘了。

然而事实果然如此吗?非也!袭人得了王夫人暗中给的姨娘待遇,是在宝玉挨打之后,袭人进言,王夫人大为感动,于是很快便止住了袭人的月钱,将自己的二两银子一吊钱拿出来给袭人。而这一系列的行为,贾母并不知晓。


王夫人禀告贾母这件事的时候,已是晴雯被逐之后。因为晴雯、袭人都是贾母给宝玉使唤的丫头,编制都在贾母那里。王夫人撵了晴雯,属于先斩后奏的行为。而贾母的反应与袭人所想根本不在一个频道。

贾母说晴雯甚好,将来只有晴雯可以给宝玉使唤。所谓甚好,指的是晴雯的容貌、针线、言谈,样样过人。贾母如此赞一个丫头好,还提到将来,这不很明显是替宝玉安排的姨娘人选吗?

而袭人在贾母心中不过是个“没嘴的葫芦”,贾母安排她服侍宝玉,只是看中她尽职尽责,恪尽职守罢了。袭人的所谓“与了宝玉”,竟是痴心妄想!晴雯被逐之后,宝玉感伤,袭人还冷笑说,“她再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这话怨念颇深,误会也颇深。所谓次序,可不是看谁的月钱银子拿得多,明明晴雯才是贾母内定的姨娘人选。

因此作者在又副册中,将晴雯放在第一位,排在袭人之前。袭人的“次序”说,不攻自破。

综上,作者把晴雯的判词放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用心良苦。他让宝玉先看又副册,再看副册,最后看正册,虽然是对红楼女儿的身份地位的一个由次到主的排列,但是晴雯第一个上场亮相却是一种偏爱。

作者的感情倾向十分明显,那就是他钟爱这个美丽的女子。


少读红楼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里见到了金陵十二钗的簿册。金陵十二钗分正册,副册和又副册。这三个册子记录的是金陵省里上中下三等薄命女子的命运。宝玉首先拿出了又副册,打开一看是晴雯的判词。当然了宝玉并未看懂,这就是晴雯的命运。

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位是林黛玉和薛宝钗。

副册第一位是香菱。

又副册第一位是晴雯。

作者把晴雯放到又副册的首位,有什么目的呢?

第一,确定宝钗和黛玉是并列,还是有前有后?谁是正册第一位?

晴雯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她口齿伶俐,言谈举止的爽利程度都像黛玉。她们宁折不弯的性子也如出一辙。

“晴为黛影”,晴雯居又副册第一位,说明黛玉居正册第一位。“袭为钗副”,袭人居又副册第二位,说明宝钗居正册第二位。黛玉和宝钗不是并列,不分先后,而是有前有后。




第二,暗示晴雯的家庭出身比袭人高。

晴雯的家庭出身非常模糊,她十岁才来到赖大家,可是她却不记得家乡籍贯。晴雯的见识多。俄罗斯的孔雀裘,整个京城的能工巧匠都不认识,也不会织补。晴雯却认识,而且知道孔雀裘是怎么制成的,她还会织补。织补后天衣无缝,可以以假乱真。这说明晴雯的小时候见过这样的好东西,晴雯家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晴雯家应该发生了变故,结果晴雯被姑舅哥哥救出来,不得已,卖身为奴。

袭人家当年老子娘快饿死了,袭人卖身为奴,救了父母。袭人的出身应该不高。

晴雯的出身高于袭人。

第三,贾母爱晴雯胜过爱袭人。贾母认为,只有晴雯可以给宝玉使唤,其他人都不配,包括袭人。

晴雯是老太太给宝玉当姨娘的。她是编制内人员。袭人是贾母下派到宝玉身边的,她是贾母的人,袭人不在编,属于编外人员或者说是劳务派遣。晴雯是宝玉房里有编制的大丫头中的第一位。贾母说过,只有晴雯可以给宝玉屋里使唤。也就是说只有晴雯是贾母内定的宝玉姨娘人选。没有袭人什么事。所以晴雯居又副册的第一位。

后来王夫人把袭人的编制从贾母那里转到了宝玉房里,享受姨娘待遇。但是开工资在王夫人那里。袭人在宝玉房里总是名不正言不顺。后来麝月后来居上,留在宝玉身边,还是因为此时麝月是宝玉房里在编的大丫头之首。

又副册里,贾母取中晴雯,也暗示在正册的金钗里,贾母取中的孙媳妇人选是林黛玉而不是薛宝钗。


第四,晴雯的命运暗示暗示黛玉的命运。

薄命司里上中下三等人的命运是一一对应的。晴雯的命运暗示黛玉的命运。晴雯年少夭亡,黛玉也一样夭亡。晴雯临终前叫了一夜的“娘”,死去了。黛玉后来知道与宝玉今生无缘,觉得生无可恋。她焚稿断痴情,一心求死。黛玉想解脱尘世的羁绊去到自由的世界里去找“娘”!去找父亲!黛玉过够了孤独无依的生活,她不想留在这个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里,她想要家庭的温暖,她要去寻找家……

晴雯去找娘了,黛玉也跟着去了……


润杨阆苑


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就是她。天生一副好模樣,又伶牙俐齒,心靈手巧。按理怎麼說也不該落得那麼淒慘的收場。

明明心高氣傲得要命,卻偏偏被賣為奴。好在得到賈母青睞,成了二等丫頭,被派給寶玉。憑著標緻風流樣貌輕而易舉獲得寶玉賞識和縱容,卻始終爭不過寶玉身邊第一人,襲人。幾次想證明自己在寶玉心中的份量和地位勝過所有人,卻被當眾打臉險些因得罪襲人而遭寶玉趕出去。本來是賈母看好的姨娘人選,卻被王夫人當狐狸精嫌棄憎惡。這個女孩到死都不服。

讀著晴雯潑辣風流倔強俏皮的可愛樣子,不免心中暗自惋惜。佳人難再得,那個願一生寵溺的有情人更難得。

晴雯,始終沒有遇到。

寶玉把所有的耐心給了黛玉,所有的依賴給了襲人,所有的性幻想給了秦可卿。剩下的就是漫不經心的溫柔和隨機放送的曖昧關懷。這些在王夫人的威嚴下,也頃刻之間煙消雲散了。所以她臨死一直喊著娘親,而不是那多情而薄倖的寶二爺。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這美好而不羈的女子,從來不會委曲求全,只能隨風而散。何其薄命!


燈籠果


晴雯在金陵十二册又副册中排行第一,许多人都以为晴雯因拒绝与宝玉共浴而品性高洁,比袭人更纯洁高贵,其实这样想是错的。在薄命司中的排行,标准不是谁最优秀,而是谁最薄命。晴雯,显然要比袭人薄命的多。



晴雯自幼被卖给贾府下人赖嬷嬷做丫头,连家乡父母都不记得。后来因晴雯长的好,针线好,口齿伶俐被贾母看中,晴雯又被送给贾母,指给了宝玉。本来晴雯可以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可几年后,又因长得好,口齿伶俐而被谤为狐狸精,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两三天后一命呜乎。命何其薄。



相比而言,袭人却要好的多,她不但有母亲兄长,而且被卖于贾家,从小没有受多少苦,并且母兄在条件好转后,打算为她赎身。在她的谋划下,被王夫人看做心腹,许以准姨娘职位,后来虽然没有如愿,但金玉良缘成后,被嫁给伶人蒋玉涵做正头夫妻,也是一件幸事。



故在薄命司中,宝玉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位置排在袭人之前。


萍风竹雨123


勇晴雯是英雄

  • 红楼男女,脂粉味道太浓,然而,烈三姐是风尘豪杰,勇晴雯乃巾帼英雄。


  • 可怜晴雯如香菱一样十岁被拐卖,如黛玉一样寄人篱下,分居副册与又副册之首。

  • 香菱内向,忍辱偷生,晴雯外向,宁为玉碎。

  • 俏丫头里,晴雯最美,是王夫人眼里的水蛇腰,却对宝玉忠贞不二;小红第二,林红玉也有林黛玉的外形,但却跳槽投靠凤姐。

  • 晴雯心直口快,却被称为狐狸精,袭人罕言寡语,对宝玉顺水推舟成就了好事,所以被黛玉调侃为小嫂子,而多姑娘在晴雯死前才明白晴雯之清白。

  • 初看红楼,喜欢晴雯,真好比梅里美笔下的自由女神卡门,但卡门是放荡的!

  • 后看石头,最爱晴雯,对照明末清初鼎革历史,才恍然大悟!


  • 十年前,新新红学第一人陈斯园宣布: 这晴雯,就是文死荐、,武死战的袁崇焕!

  •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明万历十五年进士,宁远及宁锦大捷的英雄,奴尔哈赤的客星!

  • 1626年宁远一役,袁崇焕与努尔哈赤都伤痕累累!这就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节!那其中反复提到的"边界"与"雀金裘"与"?“俄罗嘶国的裁缝",就容易理解了。

  • 出身东莞蛮荒之地,袁崇焕本田舍郎,"身为下贱\

    陈斯园


    小说的本质是,对人物命运的一种典型表达。

    尤其是长篇小说,人物众多,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次次要人物……在小说的宗旨、主题确定之后,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对这些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命运做出恰当的安排。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曹雪芹在创作过程中,对各个人物的命运,必然会下大功夫做出精心的安排。



    那么,曹雪芹为什么把睛雯的判语作为第一个来安排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诔”说起。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这个多情公子,在睛雯冤死以后,写了一篇感情真挚,声情并茂的“芙蓉女儿诔”祭文来祭奠她。这是他唯一的用这样的祭文形式来祭奠一个女孩子(对比一下,金钏因他而冤死后,他虽然内疚,但也没有用这种形式祭奠她)。

    ……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体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孚罬;……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疾。……诼谣溪诟,出自屏帷;荆棘蓬榛,蔓延窗户。既怀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自蓄辛酸,谁怜夭折?仙云既散,芳趾难导。……



    从以上的诔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下几个问题:

    (一)晴雯虽身为丫鬟,但她在贾宝玉(实为曹雪芹)心中,地位非同一般,远远高于其他丫鬟(包括袭人)。

    (二)如果说袭人是宝玉的物质生活上的贴身丫鬟的话,那么晴雯便是宝玉精神思想上的知己。

    (三)诔文名为祭奠晴雯,实为一文双祭:既奠晴雯,也预奠黛玉。请看:

    在紧接着的第七十九回中,宝玉发现有人偷听了他的祭文,“细看不是别人,却是黛玉。……宝玉道:‘我又有了,这一改恰就妥当了:莫若说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陡然变色。虽有无限狐疑,外面却不肯露出,饭连忙点头称妙。……”

    你看曹雪芹多么高明:偷听祭文的不是别人,偏偏是黛玉。而且,宝玉改了祭文词句,黛玉一听“陡然变色”。一下子把祭晴雯和黛玉关联了起来,预示了黛玉日后的命运结局。所谓晴为黛影,诚不虚言也!

    明白了以上三点,我们就知道曹雪芹为什么把晴雯的判词作为第一个来安排了。

    晴雯的判词不仅预示了晴雯自己的个人命运。

    同时,她也暗含了黛玉的命运结局。

    把他的判词作为第一个来安排。收到了,一石二鸟,一敲双击的效果。

    曹雪芹真不亏为是写作高手!大手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