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血拼高麗“花郎”,班長一口氣刺死8個韓國兵

1950年爆發的朝戰,是國人津津樂道的永久話題,這其中又最愛討論戰爭中哪一個參戰國家的軍隊戰鬥力最強。當然,首推我志願軍的戰鬥力最強大,這是毫無懸念的,就連美國一方也會有許多人贊同。如果評論誰是排在最後的一個的“渣子兵”,許多人會毫不猶豫的說:韓軍!

其實,這就有些冤枉韓國軍隊了,誠然,韓國軍隊和志願軍交戰鮮有勝績,但是應該看到,這是同志願軍這樣強大的對手交鋒,落敗也不足以證明它是最差勁的,畢竟在韓國軍隊看來,他們也是有著許多“光榮傳統”的東方軍隊。

志願軍血拼高麗“花郎”,班長一口氣刺死8個韓國兵

事實上,韓國軍隊的前身,就是以兇悍殘忍而臭名昭著的日軍一部分。朝半島長期被日本吞併,實行幾十年的軍國訓練,大量韓國青年被迫加入日軍,接受最殘暴野蠻兇狠的日式訓練。所以在這種體制下培育出來的軍人,是非常兇殘好戰的,這一點在韓國軍隊赴越南戰場時表現得淋漓盡致。

志願軍血拼高麗“花郎”,班長一口氣刺死8個韓國兵

1945年韓國建國後,南韓雖然也從許多方面肅清日本的痕跡,但對軍隊那種日式的軍規制度卻珍愛有加,不肯徹底肅清。

當然,礙於面子,韓國還是希望將日本“武士道”改換一個韓式稱謂,於是搬出一個歷史上早就消失的“花郎道”的名字來替代“武士道”,繼續從精神到肉體奴役韓軍官兵。

提及“花郎道”,一些練習“跆拳道”的國人會說:跆拳道不就是花郎道嗎?其實那是一些粗淺的簡單附會,“花郎道”是東亞一種歷史非常古老的軍事文化。古代的韓半島存在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三國長期相互征戰。

新羅大致就是今天的韓國大部,新羅為提高武士的戰鬥力,孕育出一種猶如後世日本武士道一般的“武道文化”——花郎道,即選取貴族青少年,組成武士團體,修文習武,同時又能歌善舞,富有文藝才華。花郎道的核心思想是所謂“花郎五訓”:“事君以忠;事親以孝;事友以信;殺生有擇;臨戰忘身”。

志願軍血拼高麗“花郎”,班長一口氣刺死8個韓國兵

有了這種制度和團體,新羅湧現出許多知名“花郎英雄”,最後聯合唐朝,消滅了高句麗和百濟,統一了半島。花郎道據說後來通過大量逃亡日本的半島移民傳播到日本,成為日本武士道。

日本統治半島時,為了減少韓族人的牴觸情緒,有意承認日本武士道與花郎道之間有歷史淵源。韓國建國後,李承晚也著力在韓國軍隊中推廣“花郎道”(其實是日本武士道)。所以可見,韓國軍隊在歷史上其實也曾經是一支作戰非常頑強、作風非常兇悍的軍隊。他們和無敵的志願軍打仗失敗,並不代表這支軍隊的過去一無是處。

志願軍血拼高麗“花郎”,班長一口氣刺死8個韓國兵

比如,韓國軍隊就和日軍一樣,迷戀“白刃戰”,志願軍就經常和韓國軍隊進行過刺刀戰,這在朝戰中是罕見的。不過,韓國軍人雖然兇猛,遇到志願軍他們幾無勝績。

志願軍血拼高麗“花郎”,班長一口氣刺死8個韓國兵

1952年1月6日,韓軍第1步兵師團一個加強連,在4架美軍飛機和3輛美軍坦克的掩護下,進攻志願軍我63軍188師某連2班據守的陣地。

志願軍雖然只有一個班,但英勇作戰,韓軍死傷累累,不能進展一步。戰鬥中,幾個韓軍衝進志願軍戰壕,被二班班長蘇文俊一梭子子彈打死5人,剩下3個韓軍被蘇文俊和一個戰友用刺刀刺死。

第二天,韓國軍隊進攻更加猛烈,志願軍陣地上只剩下蘇文俊一人。這時,2個韓軍上前想生擒受傷的蘇文俊,被蘇文俊左一刀又一刀刺倒在地!又有3個韓軍士兵繼續想生擒志願軍,結果他們仨轉眼間就被蘇文俊先後刺翻,倒在地上掙扎。

蘇文俊帶傷要撤離陣地,途中又遇到3個韓國士兵,沒有子彈的蘇文俊,只能再次挺起刺刀迎敵。這些韓軍的確比美國兵“實誠”,信奉“花郎道”的他們,也想在志願軍面前表現一下“花郎風采”,所以也沒有開槍,而是挺起三把刺刀,應戰蘇文俊。一番左突右殺,神武超群的蘇文俊,再次笑到最後,成功刺殺這3個韓軍!就這樣,蘇文俊一人用刺刀刺死8名“高麗花郎”,加上前一天的三個,蘇文俊起碼殺死10名韓軍!

志願軍血拼高麗“花郎”,班長一口氣刺死8個韓國兵

班長蘇文俊戰後被授予一等功,獲得“拼刺殺敵二級戰鬥英雄”稱號。1953年10月1日,蘇文俊作為戰鬥英雄代表受邀參加國慶觀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