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是孃的心頭肉

桌與茶臺 gh_a38029a091a3

1

等娘

小時候,家家戶戶都很窮,家裡也沒啥值錢的東西,人也都很淳樸,基本不用鎖門,撿個木棍插到門鼻裡,人就下地幹活了,後來不知何時家家都用鐵鎖鎖門了。

兒子是孃的心頭肉

那時候,大人下地幹活,小孩子就相約一起玩耍,就是現在所謂的原生態“放養”。在村子裡,小夥伴們隨便玩耍,摔麵包、扇三角、滾鐵環、粘知了、洗澡、上樹爬牆,偷瓜打棗……

兒子是孃的心頭肉

有時候出去玩了會兒,回來家裡門鎖了,不知道娘去了哪裡?就急得哇哇大哭,坐在門檻上等娘。有時哭著哭著就睡著了,醒來時,娘已經把我抱到床上了。

兒子是孃的心頭肉

2

鑽門找饃

有時候,玩的累了,餓了,就回家找吃的,到家一看,鐵將軍把門,那也得吃啊,就想辦法先卸掉門檻,把門向裡開到最大,然後從門下邊一點點的鑽進去。

鑽門時,有時候不小心,門上的釘子會把褲子掛破一個口子,又得幹活勞累了一天的母親回來後,在燈下縫縫補補一番。

進屋後,搬起凳子放在饃籃子下面,踩在上面,扒著籃子找饃饃吃。

兒子是孃的心頭肉

3

娘,吃啥飯

小時候,玩餓了,一回家就問,“娘,晚上吃啥飯啊?”,娘說,“今晚貼餅子吃”。

那時候家家戶戶過得都挺拮据,為了度過青黃不接的日子,各家都是白麵和各種雜麵混著吃,而棒子麵是農村第二大食物,棒子麵糊塗,棒子麵餅子最為常見。貼餅子時,要把鍋先燒熱,不然餅子粘不住鍋,出溜一下就滑到鍋底了。

兒子是孃的心頭肉

貼好餅子後,蓋上鍋蓋,上面壓上磚頭,開始中火慢燒,鍋蓋上霧氣瀰漫,聞著香味時也是餅子出鍋時。餅子出鍋時,娘總愛在鍋臺上放上一碗水,手沾一下水拾起一個餅子放在饃筐裡。

我最喜歡吃剛出鍋的棒子麵餅子,熱氣騰騰,甜中帶香,尤其喜歡吃挨著鍋那面的鍋焦,喜歡一個個揭下來吃,焦黃焦黃的,細嚼慢嚥熱別香。

吃棒子麵餅子不能急,因為是粗糧,吃得快容易噎著,需要邊吃餅子邊喝糊塗,才能吃的舒暢。

4

狗蛋,回家吃飯啦

小時候,就像一個野孩子,整天瘋玩野跑不回家,只有餓了,累了的時候,才知道回家。

小時候,娘做好飯後,就會在村裡的衚衕到處轉著找,邊找邊喊:“狗蛋---,回家吃飯啦”。那時候感覺村子好靜,孃的聲音拉的老長,傳的很遠。

兒子是孃的心頭肉

聽見遠處傳來孃的喊聲,有時候正和小夥伴玩的入迷,或看電視正在興頭上,唯恐錯過,不回應孃的呼喊,也不抬屁股回家。

看到娘一直在喊,鄰居就說,“那誰誰,你娘叫你回家吃飯啦,再不回就該打屁股了”,回頭看看鄰居,還是不應聲。

娘看不到人回來吃飯,也不見應聲就繼續喊,有時候聽的不耐煩了,就回應一句,“弄啥嘞,我看電視哩”。

娘隨著聲音,找到了我,要麼就是看見娘端著飯碗來的,直接把飯碗給我,我邊吃邊玩,吃完飯娘又把飯碗拿走回家。有時候運氣就沒那麼好了,遇到娘幹活累,心情不好,找到後一頓好吵,然後揪著耳朵往家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