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下白泉林氏宗祠,熠熠生辉

千年下白泉林氏宗祠,熠熠生辉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这里层峦耸翠,群山环绕,中间是一处洼地,现在这处洼地已是一片稻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许多农民正忙着收割稻谷,收获着一年的辛苦所得。站在路边,透过金黄色稻田,远远望去,在这片稻田的旁边有一栋类似古代宫殿的建筑。

千年下白泉林氏宗祠,熠熠生辉

下白泉林氏宗祠

这座建筑依山傍水,屋后毛竹矗立,古木参天,空气异常清鲜。山上有山珍野味,房前是成片的稻田,这在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绝对是一个极佳的居住地。这就是在福建尤溪著名的六都下白泉林氏宗祠,位于尤溪中西部六都下白泉(新阳镇中心村),距尤溪城关约二十多公里。

史籍记载,宋天圣年间(公元1025年),闽林九牧之七房蒙公后裔第十代孙林朗携夫人郑氏,来到尤溪六都白泉时,见白泉山苍水绿,遂欲家于斯,因而同年用银六十两买得地基一所,土名对面林。于此, 林朗从闽县(闽候)石井迁入,在此建堂八扇,左右扶历及书斋,堂坐丙向壬。这座房子距今已近千年(公元1025—2019年)。

千年下白泉林氏宗祠,熠熠生辉

下白泉林氏宗祠正大门

根据白泉林氏宗祠翻盖序记载,林氏宗祠初建于1025年,已历经三次翻盖,第一次于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公元1757年),第二次于大清道光十九年已亥(公元1839年),第三次于大清光绪十七年辛卯(公元1891年),第三次翻盖至今也有120多年历史了,原建筑均为木料结构,经过一百多年风吹日晒雨淋,其房屋的柱子及瓦桥天板大部份腐烂,书斋全部倒塌,无法修缮。为继承祖志,保护遗产。2017年,由各支派代表共同研究决定,重新翻盖,并成立重建林氏白泉宗祠理事会。取能运大利之际,择于丁酉农历五月十三日重建,十二月二十二日竣工落成,祠堂焕然一新。

新建后的林氏宗祠红柱红墙琉璃瓦,高大雄伟,富丽堂皇。祠堂门楼高耸,典雅壮观,飞檐翘角,画栋雕梁。祠堂大门上书“少师府”三字,金碧辉煌;门口两根大柱镌刻楹联“一门三进士,四世五大夫”,词工句酌,彰显房屋主人的璀璨历史;大堂屋檐中央悬挂着“进士第”三字,金匾流辉,翰墨留香;祠堂正堂中央有一画像,开基始祖林朗公红衣黑冠,正襟危坐,面目慈祥,令人景仰。

千年下白泉林氏宗祠,熠熠生辉

下白泉林氏宗祠开基始祖——林朗

林姓是华夏第一忠臣比干的后代,忠臣比干被商朝暴君纣王杀害后,比干夫人逃难于森林,在林中崖洞生下一子名坚,并指林为姓,是为林坚,林坚乃为林姓始祖。

东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林坚后人林禄奉敕为晋安郡[今福建东南部福(州)泉(州)一带]郡守,举家人闽定居。林禄卒于官,追封为晋安郡王。其后裔散居侯官(今福州)、三明、长乐、连江、南安、德化、漳浦等地。林禄之十六世孙林披于唐天宝十年(752年)及第,官任太子詹事,所生九子皆官至刺史(州牧、知州)故其派系被誉称“九牧林”。林禄繁衍的后裔遍布福建各地,成为省内林姓最大支派,称为“闽林晋安世系”。该支派源于西河林姓郡望。

林朗是林禄七子蒙公后裔第十代孙,是福建尤溪白泉林氏的开基始祖。

林朗长子林积(公元1026-1091年),字公济,是福建尤溪的第一进士。积公宋庆历丙戌六年(公元1046年)科登进士第,致仕后在多处任职,其为官期间勤政为民,政绩突出,并且公正廉明,不贪钱财,深受当地民众爱戴。明神宗皇帝褒扬他“廉能”。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六月,林积积劳成疾,卒于河南任所。

继林积之后,林佑、林震也陆续科登进士。积公、乂公、极公、牧公、震公朝奉官史大夫之位。林氏子弟科举标名聚多。

理学家朱熹为林积曾题诗赞曰:

双星剑气引龙津,直涌云涛出白泉,独破天荒攸启后,力扶皇极克承先。

还珠阴隙乾坤着,荫税事功日月悬,闽国名臣留宋史,河南转道口碑傅。

千年下白泉林氏宗祠,熠熠生辉

林氏部分后裔

下白泉林氏宗祠得天时,宜地利。风水昌盛,苗裔芬芳。现在福建尤溪境内分布有20多个村,人口一万多人,另迁外市县的有福州、三明、永安、大田、沙县、德化、顺昌、闽候、仙游等地,人口数万人,其后人足迹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这些林氏后裔从事着各种不同行业,无论在各行各业,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业精于勤,为服务社会,创造美好生活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