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朱元璋的100多万子孙,最终结局如何?

~唯の嗳倪~


朱元璋百万之众的后世子孙,最终的结局其实与大多数王朝一样,要么被杀,要以投降,要么隐姓埋名,最终都江入大海,往日荣光不复存在了。

我们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到了刘备之时,传承已数代,刘备自己只能浪迹于市井之中,以卖草鞋为生。可见,王候将相传承了多代,嫡庶之间差别天壤之间,庶出旁枝的子孙们与平民无异了。

但朱元璋对他的子孙们,却设计了一套非常完备的制度,保证让每一个子孙都能世享荣华富贵,这就是分藩制。朱元璋生子28人,在建立明朝后,都分封为亲王,每人在藩地驻守,以备中央有事时,诸王能领兵勤王。亲王之后都有爵位,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视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子子孙孙享受国家的供奉,这种设计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独一份,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家天下的情怀之重。

但靖难之变,让佣兵自重的藩王成了动荡的源头,为不重蹈覆辙,朱棣下决心改变这种现象。如此,以后的藩王们没有了军权与治权,只能呆在自已的王府里,不能与大臣结交,不能随便外出,但却享受国家的俸禄,如此以来,这些藩王们无所事事,就只剩下享乐一种了,所以朱元璋的子孙特别多,以至于一省之财政都养不起朱氏子孙了。

如此多的子孙,在大明王朝倾覆之时,都去了哪里呢?

明朝末年,义军四起,李自成、张宪忠等人攻城掠地,占据了大片土地。而朱氏子孙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都死于义军之手。李自成破城之时,先捕杀皇族,而且不问原因,一律处死。如攻占平阳时,杀西河王三百余口,攻占太原捕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尽杀之。攻大同,代王子孙四千余人皆被杀。张献忠部也是如此,所到之处都是尽杀皇族,所以朱氏子孙很多都被义军屠杀了。

除了义军杀戮以外,一部分则投降了满清。而为了彰显仁义,满清让他们得以保全性命,部分王族还受到优待,但只是一小部分。

还有一部队在崇祯帝死后,拥戴朱氏后人辗转到了福建,到了台湾,受到郑成功的的优待,这部分人在后来归顺满清后,一部分回到大陆,一部分仍就留在了台湾。

当然为了避祸还有一部分则是远走它乡,隐姓埋名,散入民间,成为了普通民众。

历史就是历史,无论朱元璋怎么处心积虑,仍就不能避免于朝代的更替,也护佑不了子孙的生路。


华竖


明朝的宗室制度在历朝历代中也算是独一份了。咱们先看一看汉、唐、宋等朝代宗室过得怎样?

汉代和西晋一样,采取周制对宗室实行分封制,自家兄弟肯定是有福同享咯。宗室们各个封王拜侯,有封地,有军队,大权在握,所以呢,也容易惹事,比如汉朝就有七国之乱,西晋更是八王之乱把自己家业都给折腾光了。但是并不影响他们王照当,官照做。比如说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幽州牧刘虞都是一方诸侯,手握重权。就连卖草鞋的宗室刘备,最后都能混个蜀汉皇帝。

唐朝的宗室过得也挺好,不仅封王,而且还能兼任节度使、大总管什么的。比如李世民的几个儿子,魏王李泰、吴王李恪等,同时也是大州节度使或刺史。至于其他宗室当官拜相的不少,比如李道宗、李孝恭、李适之、李林甫等。李唐宗室不仅自身实力强大,同时也肩负着拱卫王室的义务。武周时期,先后有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讨武;中宗时韦后乱权,被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联手除去!所以李唐宗室就像是一把巨伞的伞骨,与主干皇室一同撑起大唐江山。

宋朝皇帝从赵匡胤开始就十分优待皇族成员,宗室从政当官的也很多,其中不乏贤能之辈,比如传说中的八贤王赵德芳。现实中的太宗赵光义八世孙赵汝愚曾拜相、宋孝宗亲兄长明州知州秀王赵伯圭等。

明朝在太祖朱元璋时期对宗室是很优待的,自己受苦惯了,现在总算翻身了,家里人自然要过上好日子,不需要做事,高爵厚禄国家养着,当时宗室人少,连老朱在内也才五十几个,国家养得起。成祖朱棣之后,明朝对宗室的限制就渐渐多了。因为朱棣继位毕竟名不正,所以怕兄弟们有样学样,所以严格限藩。但是就是这样也限不住那些宗室们的野心,明代藩王造反和有谋反倾向的不少啊,尤其以南昌起兵的宁王声势最大。对此呢,皇帝的对策就是限制更多,不许当官,不许从政,不许当兵,不许经商,甚至不许出城,不许奔丧,你只要做好吃喝玩乐生孩子这些有前途的事就够了。所以明朝宗室越来越壮大,从最初的五十几人发展到明末的100多万只知道吃喝玩乐,没本事没实力的废物群,所以他们的境遇也最惨。

明末朱氏子孙结局有三种。一是被屠杀,包括被农民起义军屠杀,比如李自成的义军就屠杀了以福王朱常洵为代表的几万余名宗室,还有张献忠啊杀襄王楚王。清廷也一直没有放过地朱氏子孙的绞杀,从南明的福王、桂王、周王、唐王等,直到康熙年间,才慢慢放松对朱氏子孙的追捕。

二是改名换姓生存下来。比如八大山人朱耷,为了生存,一度放弃了朱姓。

三是流亡海外,一部分宗室和军民流亡缅甸,也就是现在果敢的来源;另一部分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渡海来到台湾,在那里的郑氏政权优待宗室,朱氏子孙得以保全一部。

而大部分宗室都在保卫残明的惨烈战争之中死去。

改朝换代,国破家亡,这就是宗室的悲哀。


史上行者


百万?朱元璋是水里的鱼不成?一肚子卵,孵化后就成子孙吗?哪来这么多啊!三万最多了,被东林党所误,都被起义的百姓杀光了。一个不剩,吴三桂造反的时候,都找不着当傀儡的,只好弄个滥竽充数而已。


静里水声1


朱元璋成立明朝分封子孙,拱卫国都,至成祖朱棣时,皇族已经损失过半,后权臣,宦官当政,子孙以不复往日荣光了,至明朝灭亡,朱元璋后代有地盘权利的被清朝杀干净了,明中期没落的子孙以泯然与众矣


生态科技制造者



wb一夜成秋


朱元璋的百万子孙是从何而来的呢?当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于皇室子孙,他曾特意下诏只要是皇室子孙一出生国家就会抚养照料,这样经过200多年的累计到了明朝末期,他的子孙竟达百万之众(夸张之说,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这对晚期千疮百孔的明朝来说光是皇室子孙的开支就是一大笔负担。

后来随着天灾人祸的不断恶化,明朝被推翻,这些皇孙贵胄一下从天上跌落人间,并且成为了起义军、清军围剿的对象,比如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就把皇室屠杀了一遍,张献忠攻破四川后也大肆屠杀皇室子孙,后来起义军攻破朱家大本营凤阳后,除了屠杀之外也把皇室子孙俘虏了一批,这批在李自成兵败之后,有部分人幸免于难,之后逃到荒山,或者隐姓埋名生活。

朱元璋建国之初,分封子孙及他哥哥等子孙于各地,“初封亲郡王、将军才四十九位”。宗室人数总共五十八人,永乐年间增至一百二十七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增至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一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又增至八万多人。 所以到明亡时候,考虑到明末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战乱杀戮,明朝宗室人口最多时候也就十万人左右,根本没有夸张的说百万人。

明末乱世里朱明皇族并非被清军一家屠杀,还被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屠杀,虽然被大肆屠杀了不少,但并非一个不留,还是有血脉延续下来的。

事实上,杀朱元璋的大明皇室子孙的主要队伍不完全是清军,起义军更狠。闯王李自成和张献忠说是起义军领袖,但其实也嗜杀分子。


孤城凉梦33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替时有发生,也正验证了三国演义开篇所说的那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每当到王朝末期的时候,便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元末明初之时,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剿灭了南方割据势力,并且赶走了蒙元军队,最后在应天府继承大统,建立了大明王朝。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起步特别低,因而创业也是最为艰难的,他是世代贫农出身,家里人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最后活活饿死。

为了活命,他不得已到皇觉寺当起和尚来,最后在机缘巧合之下居然成为了皇帝,深感饥饿之痛的朱元璋给予了后世子孙极为优厚的条件,不用工作便可终生享受荣华富贵。如今在中国河南郑州附近有一个村庄,里面的人都声称自己是朱元璋的后世子孙,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由于朱元璋给予后代子孙的条件十分优厚,许多藩王都生了很多儿女,据史料记载,从大明王朝建立,到崇祯帝于煤山自缢,这整整的两百多年时间里,朱氏皇族从最初的49人发展到100多万人,而在李自成攻陷北京之后,这些皇族都去哪里了?其中有些惨遭清军和李自成军的杀戮,有些从此杳无音讯,应该是避祸去了。其中在河南郑州有一个村子,全村人都姓王,但是都号称自己是朱元璋的直系子孙,为了证明身份,他们拿出了祖传的家谱,甚至还拿出了一个传世珍宝,令在场的专家都极为震惊。

这个村子一共大概有200多人,族长告诉专家,全村人都是朱元璋的后代,并且拿出了祖传家谱,上面果然是从朱元璋开始记录的,这位老族长告诉专家门,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李自成在攻陷北京城后,曾大肆屠杀朱氏皇族,后来他被关外的清军打败,清军为了震慑南明政权,也屠杀了许多剩余的朱氏皇族,为了躲避李自成和清军的屠杀,他们只得南逃,最后改名换姓,世代定居于此村子。而且这个村子里所有的人都姓王,据族长介绍,这主要是朱元璋在位期间,大封藩王,因此朱家皇族个个都是藩王,因而以王为姓。

而且,这个村子里所有人的名字真的是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辈分循环的。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当时定下的辈分表“高瞻祁见?,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现在,这个村子里所有的人都严格按照辈分表取名字。这位族长紧接着还拿出了明朝时期专供皇室所用的生活用品,就是一口小锅,在场的专家严格验证过,发现它果然是明朝的产物。

这个村子保留的明朝小锅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这位族长还拿出了一个稀世珍宝,这便是距今已经600多年前的朱元璋画像,虽然年代已经十分久远,但是画像保存的完好如初,经过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的确是明朝的画像,并且后来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将此稀世珍宝放到了国家博物馆中,而这个村子里的河南人也都被专家们确定为朱元璋直系后代,研究他们,对于研究明末皇族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保存在国家博物馆中的朱元璋传世画像

笔者认为,古代王朝更替不断发生,每当王朝末年的时候,当政皇族总是会惨遭屠戮,极为悲惨,也许这就是战争的残酷吧。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这些人才敢于向社会揭露自己是朱元璋的子孙吧。另外,河南地处古代中国中原地带,人杰地灵,涌现出了无数的人才俊杰,相信这里以后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