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灭吐谷浑之战,大将李靖率军出征,一战平定吐谷浑

导语

吐谷浑是我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位于河西走廊的南侧,扼守着丝绸之路的咽喉。东突厥败亡后,吐谷浑日渐强大,多次入侵河西走廊,威胁着唐朝与西域的交通与经济文化交流。

唐灭吐谷浑之战,大将李靖率军出征,一战平定吐谷浑

尽管唐太宗李世民极力与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可吐谷浑却屡屡入侵河西走廊,严重威胁着大唐边境与丝绸之路的安全。吐谷浑在鹰派人物宰相天柱王主导下,一方面经常遣使朝贡,背地里又频频入侵唐朝的西北边境,曾先后纵兵大掠兰州、鄯州、廓州等地。

正文

吐谷浑的起源要从晋朝开始说起。吐谷浑起源于鲜卑,是属于鲜卑慕容部落的一个分支。西晋末年五胡入侵,到了东晋时期鲜卑慕容部落建立起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以及吐谷浑六个国家其中五个燕国的统治区域在中原一代,只有吐谷浑在青海省建国。

后来慕容部落建立起来的五个燕国分别被其它政权所灭,但由于吐谷浑的统治区域位于青藏高原,所以最后只剩下了吐谷浑留了下来。就这样吐谷浑建国三百年之后到了隋朝末年的时候,内地大乱,此时吐谷浑乘机占领了河西走廊。

贞观八年(634),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拘留唐朝鸿胪丞赵德楷。唐太宗李世民多次“遣使宣谕,使者十余返,竟无悛心(悔改之心)”(《旧唐书·吐谷浑传》)。

天可汗李世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连续交涉无果后,忍无可忍的李世民决定彻底平定吐谷浑,打通河西走廊。

就在李世民与群臣商量对吐谷浑用兵的同时,鄯州刺史李玄运上书建议:

“吐谷浑良马悉牧青海,轻兵掩之,可致大利。”

吐谷浑的良马就是著名的青海骢。这是原产于波斯的良种马,极为健硕,耐力超常。

唐太宗听取了李玄运的意见,派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率唐朝边境守军及契苾、党项等部族军队,对吐谷浑发动了进攻。

段志玄出征后,迅速击溃了吐谷浑的边境部队,距青海三千里地时,段志玄却担心粮草不继而迟留不进,吐谷浑乘机驱赶青海牧马仓皇而逃。副将李君羡率精骑从别路追击,在青海湖南县水镇,击败慕容伏允部众,获牛羊二万余头,班师而还。

唐灭吐谷浑之战,大将李靖率军出征,一战平定吐谷浑

贞观九年正月,原已归附唐朝的党项又叛归吐谷浑。三月,洮州羌人杀唐朝刺史孔长秀,也归入吐谷浑。吐谷浑成为唐朝西北边境最大的威胁。

唐军的第一次西征李世民很不满意。从实际来看,要想彻底平定吐谷浑,段志玄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想派大将李靖出征,但考虑到李靖63岁的高龄,迟迟没有决定。然而,当李靖听说后,他主动请命“靖虽年老,固堪一行!”,李世民闻后大悦,欣然同意。

贞观八年十二月,唐太宗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为鄯州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并联合东突厥、铁勒、契苾等骑兵共同讨伐吐谷浑。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三月,高甑生部率先对洮州羌人发起进攻,很快就将其击溃。闰四月八日,李道宗部进抵库山(今青海湟源县南),大败吐谷浑的前锋部队,首战告捷。

面对唐朝凶猛的军队,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主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唐灭吐谷浑之战,大将李靖率军出征,一战平定吐谷浑

一是,大幅度向吐谷浑西部的山区和沙碛地带后撤,保存实力,避敌锋芒。

二是,利用吐谷浑广袤和纵深的领土,延长唐军战线,使唐军在寻找对手主力的过程中耗尽体力,使其行军作战与后勤补给同时陷入困境。

三是,凭借恶劣的自然环境挫尽唐军的锐气,然后用各种复杂地形阻挡,并派出小股军队进行袭扰,使其有生力量的不断消耗,最终拖垮唐军。

唐灭吐谷浑之战,大将李靖率军出征,一战平定吐谷浑

李靖亲率的主力兵团抵达鄯州后,就发现慕容伏允已经放弃了他的王庭伏俟城,带着军队向后撤了二千里,轻装逃窜进入了沙碛地带(今青海柴达木盆地)。临走之前,慕容伏允下了一道命令,把青海湖沿岸的广袤草场全部焚毁,给唐军留下了千里赤地和一片焦土。

李靖收到这个坏消息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对策。以副统帅李道宗为首的多数将领认为:“马无草,疲瘦,未可深入。侯君集则认为吐谷浑这一场败仗之后就鼠逃鸟散,连侦察哨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见他们士气低落,无心恋战。眼下他们君臣离心,收拾他们易如反掌,力主进军。

李靖采纳了侯君集主张,决定分军两道:

李靖与薛万钧、李大亮从北道进发,扫荡盘踞在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带的吐谷浑主力;

侯君集与任城王李道宗由南道而进,进攻黄河源头的吐谷浑各部落据点,最后在大非川与李靖的部队会师,完成南北夹击、包抄合围之势,全歼吐谷浑军队的所有主力。

1.北线军团

以李靖为首的北线军,首先在曼头山(今青海湖南岸日月山)与吐谷浑打响了第一场遭遇战。

四月二十三日,李靖的部将薛孤儿带着人数不多的轻骑兵,在曼头山与吐谷浑军队遭遇。由于唐军是主动作战,吐谷浑军被动应战,双方士气根本无法相比。很快,唐军骑兵就发起了冲锋,顺利的将吐谷浑军击溃,斩杀了吐谷浑的一个亲王,而且缴获了大量的牛羊。缴获这些战利品后,唐军的士气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大军军粮得到了保障..

唐灭吐谷浑之战,大将李靖率军出征,一战平定吐谷浑

曼头山战役结束后,李靖人带领部将继续向纵深推进,并在牛辛堆(现青海湖南岸)赢得了一场战役。闰四月二十八日,大军迅速推进到赤水原(曼头山西)。

唐灭吐谷浑之战,大将李靖率军出征,一战平定吐谷浑

在这里,唐军遭遇了自出征吐谷浑以来最危险的战斗。由于不断的失败,慕容伏允不甘心失败,于是在这里集结了一支重兵,为唐军设立了埋伏圈。

唐军先锋薛万均、薛万彻部一进入赤水原,吐谷浑军队立即发起异常猛烈的进攻。薛万均带领骑兵左冲右突,但是漫山遍野都是敌人,一时不能杀出重围。一番鏖战后,兄弟二人身中多处枪伤,坐骑也被砍倒,只好下马作战。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将士们伤亡惨重,2/3以上死亡,全军即将覆灭。

唐灭吐谷浑之战,大将李靖率军出征,一战平定吐谷浑

就在这万分危殆的关键时刻,左领军将军契毖何力奉李靖之命率救兵赶到。他亲率数百骑突入重围,竭力反击。兵锋所过之处,敌军望风披靡,战场形势迅速逆转。最后唐军反败为胜,一举击破吐谷浑军队,俘虏了南昌王慕容秀儁,并再次缴获各种牲畜数万头。

随后,李靖的北线兵团长驱直人,连战连捷:李大亮部在蜀浑山(今青海省天峻县西部山区)大败吐谷浑军,俘虏了二十个亲王以及牲畜五万头;薛万均、薛万彻部在赤海(今青海茶卡盐湖)击败了吐谷浑宰相天柱王率领的主力部队,缴获各种牲畜二十万头;执失思力又在居茹川(茶卡盐湖附近山川)击退了吐谷浑军队。

唐灭吐谷浑之战,大将李靖率军出征,一战平定吐谷浑

北线兵团在李靖的指挥下,以所向披靡之势横扫青海湖南岸,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悉数歼灭了盘踞在这一带的吐谷浑主力。

2.南线军团

在南路,侯君集和李道宗队伍遭受了比北路更大的困难。因为南面都是高海拔地区,平均海拔起码要比青海湖沿岸高出1000米以上。士兵们不仅要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而且所经之地荒无人烟,粮草和补给完全供应不上,根本做不到“以战养战”。

南线部队面临的第一道障碍,名叫“汉哭山”(今青海鄂拉山)。大唐军队经过这座山时,已经出现剧烈的高原反应,阻碍了行军速度。当唐军翻过此山,穿越破逻真谷(鄂拉山口)后,严峻的考验等待着唐军。

唐灭吐谷浑之战,大将李靖率军出征,一战平定吐谷浑

南线部队远征的目标是分布在黄河源头的吐谷浑各部落,并且从鄂拉山口到目的地之间是绵延数千里的不毛之地和雪域冰川。唐军经过这里的时候,已经是阴历五月,在汉地早已是骄阳似火、热浪逼人,可这里却依然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

侯君集和李道宗部队整整跋涉两千里,不仅仅是一头牛羊都找不到,而且连人马的饮用水也无从寻觅。 将士们只好人吃冰,马啖雪,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当南线兵团进抵乌海(今苦海,位于鄂拉山口西南)时,终于发现了吐谷浑的大股部队,首领是吐谷浑亲王梁屈葱。 好些日子没打过仗的唐军将士大为兴奋,于是人人奋勇争先。经过一番猛烈厮杀,吐谷浑军大败,梁屈葱被唐军俘虏,南线队伍同时也缴获了大量牲畜。

获得充分的补给之后,唐军继续向黄河上游挺进,从星宿川(今黄河源头的星宿海)一路打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和扎陵湖),连战连捷,彻底摧毁了吐谷浑在黄河源头一带的军事力量。

唐灭吐谷浑之战,大将李靖率军出征,一战平定吐谷浑

最后,南线兵团胜利班师,与李靖兵团会师于大非川。

这次远征,两路大军都历尽千难万险,奔袭数千里,大小几十战,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将吐谷浑军队的有生力量全部歼灭,完全实现了李靖设想的战略目标。

这时,慕容伏允号已经越过柴达木盆地的戈壁沙漠,越过阿尔金山,逃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的且末城(现新疆且末县)。

稍事休整之后,李靖就命令继续追击 。慕容伏允没有料到唐军这么快就追过来了。只得埋头继续沿着突伦川(今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直向西跑。

慕容伏允逃进突伦川后,一想吐谷浑的国土似乎也没有哪一个地方是安全的了,要保住老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投奔于阗。

唐军先锋将领契毖何力一听闻慕容伏允逃进了突伦川,立时要领兵再追。薛万均担心遭到伏击,并强烈反对。契毖何力瞪着眼说:“慕容伏允现在没有城池了,只能随水草迁移,假如不趁他们聚居在此地时兴兵剿袭,一旦四散逃去,就没机遇端他们的老巢了。”

话一说完,契苾何力也不论薛万均同不同意,本人挑了一千精锐马队,鞭子一甩就直奔突伦川而去。薛万均无奈,只好随后跟进。现在是仲夏,沙漠地区严重缺水。唐军战士在烈日下晒了几个小时,嘴唇干裂,头晕眼花。最后,只能杀了心爱的战马,喝了它们的血。正是凭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不怕死的硬汉们终于进入了突伦川。

唐灭吐谷浑之战,大将李靖率军出征,一战平定吐谷浑

唐军再一次从天而降,慕容伏允的残存部众完全不敢信任自己的眼睛。他们也没心思打仗了,个个抱头鼠窜,争相逃命,唐军“斩首数千级,获驼马牛羊二十余万头”(《旧唐书·契苾何力传》)。

慕容伏允跑得快,没被唐军逮着。但在沙漠中跑了十来天,最后一千余骑兵也几乎都跑光了。伏允面对此种绝境,自知无力回天,遂自缢而死。

李靖等几路大军连败慕容伏允后,其部众穷困忧愤,皆怨恨主张与大唐为敌的宰相天柱王。伏允其子大宁王顺应众心,杀死天柱王,举国向唐请降。

至此,李靖胜利地结束了对吐谷浑的战争,从而解除了吐谷浑对河西走廓的威胁。

结语

此战,李靖在初战战胜之后,立即分兵合击,不给吐谷浑军队以喘息之机。随后率军深入沙漠无人区,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长途歼击战,将吐谷浑军队直接追至浩瀚的高原隔壁大沙漠,一鼓作气平定了吐谷浑。

吐谷浑可汗在仓皇逃走途中死去,其子率部归顺大唐,青海全境统统纳入了大唐帝国的版图。同时通过此战,打通大唐与西域交流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保障了“丝绸之路”和大唐边境的安全。

1.《唐朝大历史》,吕思勉 著。

2.《唐史演义》,蔡东藩 著。

3.《旧唐书·吐谷浑传》。

-End-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都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