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西逃之时向曹家大院借巨款,只用一个小物件抵押,曹家一看:值了!怎么回事?

福垊


慈禧西狩途中,山西乔家大院捐了白银十万,换回“福种琅嬛”四个字,意思是说,乔家把福报的种子(捐款),种植在了神仙(慈禧)的境地,乃至生根发芽,今后自然惠及子孙。

而曹家大院则捐了白银叁拾万两,慈禧高兴坏了,虽然叁拾万两银子也支持不了多久,但至少一行人的吃穿用度暂时有了着落,一路上,慈禧学会了一点,饭要紧着吃,钱要紧着花,有句话叫唯饥可以下饭,慈禧挑食的毛病得到极大的改善,当然,只是一时而已,还有句话叫记吃不记打。

商人嘛,救急不救穷,慈禧只是暂时成为破落户,一旦回京好处自然少不得,所以曹家虽然花钱花到肉疼,但也知道慈禧不会亏了他们,回报自然不会少,所以当下能做的也仅仅就是期盼了。

慈禧打猎挺匆忙

慈禧外逃,但责任心却从未缺失,百忙之中还不忘把珍妃丢进井里,一雪前耻,打不过洋人还搞不定你么o( ̄ヘ ̄o#),安危之间不忘内斗,内斗·慈禧是认真的。

早在洋人即将攻打北京之时,得到消息的清廷便已乱作一团,那时候慈禧“已有西狩之志”,形势比人强,逃跑就逃跑吧,还西狩,西狩就西狩吧,还“之志”。

借口蛮感人:

慈禧:我本来是不想出宫逃命的,我一老太婆生死何惧?但是端王和澜公劝我马上走,又苦劝我乔装改扮。

光绪:我和太后誓与社稷共存亡来着,正在悲痛之际,王大臣们非要搀着我们逃出去。其实呢,光绪帝本想亲自谈判的,慈禧能不知道他打的什么如意算盘,慈禧跑了,光绪以国君身份与洋人谈判,那慈禧回来算什么,再加上外人撺掇,自己还有活路么。

八国联军攻打东华门,那慈禧必然是往西逃,很西的那种西,她老人家直奔西安,类似于奕劻这种心腹和谈判经验老道的李鸿章被慈禧顶出去扛灾讲数,前不久还贴心贴肺的义和团华丽转型为此次“误会”的罪魁祸首,自己所讲硬话则选择性失忆。

当初慈禧逃跑的时候,逃的忒急,刚毅一帮人早上到紫禁城的时候才知道,天蒙蒙亮,慈禧带着光绪一干人就跑掉了,所以刚毅一群人又开始追,一直追到河北怀来才追上,看这速度慈禧是被吓惨了,北京地区慈禧是没混上吃喝,因为不光她知道跑,百姓也知道跑,短短几天京师周边部分地区已经形成真空地带,慈禧只能忍饥挨饿的先奔着外围逃命,不光挨饿,被吓得觉也睡不着,一天只睡了两个小时。

当时遇到的困难时衣食住用,换洗衣服是一件没带,慈禧身上还套着吴永进献的汉民的衣服,包括光绪帝也没有衣服可倒替着穿,被褥因为光顾着逃命忘带了,至于吃喝就更别提了,最初逃命的时候身上倒还有些钱,可是沿途店铺都关张大吉,谁也没心情做生意,有钱没处花就是这种状况。

逃亡路上的转机

好在洋鬼子重利,也懒得纠缠那些有的没的,反正好处有了就成,给妳个台阶下也无妨,中国的统一态势可以令洋人所要攥取的利益实现最大化,所以既然有人背锅,那洋鬼子也乐见其成,不做深究。

转年,《议和大纲》新鲜出炉,满清也适时的喊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亲善口号,以《辛丑条约》为纲领惠及洋人,洋人一看,得,要啥来啥,别说杀你,就是我给你磕一个都成,4.5亿两白银落袋11国,这是天大的福利。

注:辛丑赔款与人口数量无关,是各国核算后的合计数。所谓的4.5亿银两平均每人一两银子是个均背数,并非赔款数目来源。

为了表示最大程度的诚意,满清把可能威胁到洋人的所有家伙事全部废掉,比如主战派的非主流官员,比如可能对洋大人造成伤害的火炮,从大沽口一口气拆到北京城,方便洋人下次进攻,籍此保障他们的安全,洋人们笑逐颜开,慈禧的回归也自然纳入的日程。

慈禧回归,她是如何挺过来的

在离开紫禁城近14个月后,慈禧从西安出发,直奔北京,而此时的慈禧早已没有了当初仓狂逃命时的狼狈和困顿,曾经一穷二白,一路忍饥挨饿的她,扬眉吐气一扫阴霾,幸福满满的带着几万人和三千辆车的家当经由潼关→河南→直隶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巢。

这个······慈禧要是逃命的时候带那么多东西,洋鬼子就算是爬也能追上她,很显然,这幅家当是后来到手的东西,天知道从哪里压榨出来的,当然,无论是慈禧还是捐赠人都不会承认这种说法的:

慈禧:明明是他主动捐的······

捐赠人:没人逼我,怪我爱心泛滥喽?······o(╥﹏╥)o

慈禧啥时候心情才放松下来呢,各地救驾的士兵到位,慈禧的状况才好了一些,只是老百姓和底层官吏就倒了大霉,被盘剥的一干二净,河南、陕西都被糟蹋的够呛。

富户们的赞助有共性

为啥没提山西?山西的富户至少从表象上来看,都是自己主动扑上来的,轰都轰不走那种,晋商底子比较厚,某些有争议的论点在此就不提了,反正晋商某几家自大清开国一直被照顾到满清将亡。

有啥共性?

乔家捐十万,不要啥回报,只求得“福种琅嬛”,就这,乔家也是欢天喜地。而曹家得到的实惠其实较为不堪,但胜在慈禧所赐,意义非同一般,这代表皇权势力对自家的看重和感激,无论赏赐的是什么,都足以光耀门楣。

提起晋中三大院,大家知道甚至去过的不在少数,没去过的也可以去看看,不止房子而已,文化底蕴深厚,简单介绍一下:

以前的曹家大院现在被称呼为三多堂博物馆,三多是指:福多、寿多、男多,它位于山西太谷,造型呢?“寿”字造型,曹家先人挺传统,中华文化中的吉祥三宝被纳入建筑艺术,发家不久就营造了“福禄寿”三院,很可惜,历经战乱和小日本的祸害,现在只剩“寿”字院,参观“寿”字院以后,联想着曾经存在过的禄和福字院,倍觉心痛。

曹家不比乔家,在知名度方面欠缺不少,所以也更为下本,荷包大出血,不光捐献叁拾万两银子,另有粮食近一千袋。

慈禧也“不好意思”平白受人重礼,所以客气了一句,美其名曰借款,而曹家可不敢也不愿让慈禧还钱,否则和乔家一样捐十万就行了,何以如此大方捐了三十万,主要还是觊觎一些名头上的东西,比如赏赐等等,讲真,曹家得的只是个金火车头钟,虽然在那年代也算是金贵,是个稀罕物件,但是和乔家的“福种琅嬛”比,分量还是差了不少,毕竟你领了小火车只能在堂上供着,乔家的福种琅嬛可是真的“光耀门楣”,人家可以挂外面招摇。

我们先看看慈禧所赐的这个“玩具”,放现在肯定不值一提,但是那年月这东西要多稀罕就有多稀罕。

注:关于曹家获取金火车头钟的方式大概有传闻三种,慈禧赏赐有一定可信度,因为这些捐钱的富户慈禧多多少少都有些赏赐,比如乔家。

慈禧这一路上受到的照拂不少,也都有相应赏赐,不可能落下曹家,而曹家所受的赏赐除了这个小火车也就没听说还有啥了,慈禧把曹家忘了?不可能,所以金火车头钟来源于赏赐的概率较大。

说法三种:

太监趁乱偷卖,被曹家“咸元会”商号收购。

慈禧将金火车头钟上次给曹家,以示感激。

法国商人所赠,曹家遭难后,落在曹师宪手中。(排除,这是乾隆帝所收的礼物)

金火车头钟的来源和去向

关于这个物件,可靠的说法是,法国制造,它是送给乾隆帝的礼物之一,它由诸多贵金属构成-白金、黄金、乌金、水晶。所以物件不大,却有85斤的分量,最主要的功能主体是时钟,每到整点的时候,车头上的白金铃铛就会自鸣提示。

和火车相搭配的是1.5米的火车轨道,乌金打造,有专用的金钥匙上紧发条,火车可以来回不停的开动,这也是钟表的动力来源,还可以将动能转化为热能,火车还能冒烟,嵌有晴雨表一块,预报天气变化,从照片上看,并未显出有多么老旧,现藏于山西太谷三多堂博物馆,也就是曹家大院的原址遗迹,可惜于1931年彻底停摆,不能再动了。

曹家是否说过“值了”,这个还真没听说,不过不必较真,因为意义不大,上文讲过,曹家主要还是看物件是谁所赏,有何意义,都是形式和面子上的东西,所以无论慈禧赏赐什么,对他们来说都很值得。


古今通史


当八国联军的炮火震翻整个北京城时,慈禧太后见大势已去,于是也没有犹豫,一路西行,打算前往陕西避难。

当时南方各省对她慈禧太后完全不在乎只求自保,而因为走得匆忙,慈禧太后并没有带走太多奇珍异宝,刚出宫那会,慈禧太后还为了掩人耳目,避过八国联军的封锁,专程打扮成村姑模样。

走的太过匆忙,虽然轻车从简,避过了八国联军的搜查,但也导致后来的一路上慈禧太后过得十分艰苦。

刚出城那会,虽然身边很快的组织起了一支浩荡的队伍,但由于这支队伍走得匆忙,并没有带走很多军需物资,所以别看她慈禧身边有人照应,整支队伍上上下下都处于一种吃不饱饭的状态。

虽然路上资金短缺,粮食不足,但是慈禧却有敛财的办法。

众所周知,慈禧西行路上,不知道收纳了多少来自地方官员的贿赂,毕竟她还是实际上的一国之主,地方官员贿赂她也是情有可原。

在慈禧最艰苦的时候,也就是刚到山西的时候,富甲一方的山西乔家就曾经贿赂过慈禧,并且还有所收获。

说是贿赂其实是难听了点,毕竟天下大事均归慈禧管辖,与其说是贿赂,不如说是进贡。

慈禧到山西的时候,乔家的一个小掌柜迅速的得到了消息,并且在不久以后,在没有与族人商量的情况下将十万两借给了慈禧。<strong>

慈禧这一路西行,未来是否可再次返回宫中尚未可知,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没有谁能肯定这次的付出能获得回报。

乔家的十万两,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用来交予慈禧却是再好不过。

本身乔家将十万两借与慈禧,就没有再将钱财索要回去的想法,不论从身份还是从利益上看,这笔钱都是不能要回去的。

后来慈禧还曾经提到过要归还乔家钱财的想法,谁知乔家一口回绝了,表示只需要慈禧给他乔家题一幅字便也足以了。

乔家这一招很妙,慈禧给乔家题了一幅“福种琅环”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代表着,乔家是她慈禧罩着的,虽然十万没有了,但是乔家却得到了更多。

乔家给了慈禧十万两白银,曹家自然也不可能不表示一下,而慈禧没有给曹家还债,曹家也不敢找慈禧要钱,慈禧于是给了曹家一个小物件,一个金火车钟。

这件宝贝还是乾隆年间流传到中国的,原来是法国工匠所打造出来的,这件宝贝,通体看上去像一个小火车,车上有两个表盘,一个是时间表,而另一个是晴雨表。

车上面的珍贵用料数不胜数,小车的做工又精致异常,慈禧对这件宝贝及其喜爱,如今却是送给了曹家。<strong>

这件宝贝绝对是属于国宝级别的,这件宝贝的价值绝对不比曹家借给慈禧的欠款差,甚至还要高出很多,曹家这次不仅是卖给了慈禧一个面子,更是得到了一件传世珍宝,从某方面来说,比之乔家,曹家是赚大了。


魏青衣


慈禧在西逃时曾路过山西,并向当地大户乔家和曹家各借了三十万两白银。

乔家获赐墨宝

乔家知道这笔借款根本无法收回,因此乔家主动表示银子是为国救急,因此不求朝廷归还,只是希望慈禧能够赐下一副墨宝。

慈禧平白收了一笔巨款,自然是十分高兴,因此她就送给乔家“福种琅环”四个字,而乔家也凭借着和慈禧的这层关系,又将商业版图扩张了一倍有余。

曹家获赐金火车钟头

之后慈禧又赐给曹家一个乾隆时期法国进贡的金火车头钟,算是当做抵押之物。

这个小物件的价值虽然没有三十万两白银,但却是慈禧的赏赐之物,这就相当于给予曹家一个护身符。

三十万两白银虽然也是一笔巨款,但对于曹家还不算什么,曹家每年给当地官员送出的白银都远超这个数字,因此拿出十万两白银送给慈禧,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由盛而衰的曹家

曹家最鼎盛的时期,也就是慈禧执政阶段,据史料记载,此时的曹家的家产超过一千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三十亿人民币。

但曹家在此之后就开始走向衰落,清朝灭亡后,依托于清朝的曹家也迅速衰败。

辛亥革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波三折,先是由银两转银元,后来又向钞票发展,这导致曹家的家产亏损严重。

在日寇入侵时期,曹家在东北的商号全部被日寇侵占,这让曹家元气大伤,而此时曹家的子孙大多是喜好吸食鸦片的无能之辈,根本无法守住曹家的基业,这导致曹家仅剩的商号纷纷倒闭,曾经富可敌国的曹家就此衰落。




不过慈禧赐予曹家的金火车头钟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在建国之后,被曹家后人捐献给国家,现在被存放在曹家珍宝馆中。


东方大史


1900年,对于年已65岁高龄的慈禧而言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八国联军侵华后,这位大清的实际统治者只得带着光绪仓皇西逃。

在西逃的同时,慈禧还不忘干了几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将她不喜欢的珍妃投入井里。除此之外,慈禧还干了很多看起来不大不小的事,比如,逃跑时带了一个珍贵的小物件。

这个小物件,就是后来慈禧向曹家借款时用来抵押的物件,它同时也是昔时乾隆皇帝最珍爱的宝贝。

颇为让人唏嘘不已的是,正是这个物件从一开始就昭示了大清的由盛转衰,也最终成了见证大清衰落的存在。

这个物件叫:“金火车头钟”,是法国政府根据乾隆喜好特意制作的小玩意。之所以送这样的物件,是因为法国政府在很早以前就已打探清楚:乾隆不喜欢西洋武器,对西洋的科技也并不太感兴趣,却非常喜欢这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

说来,乾隆还真是一个比较贪玩的主儿。原本,清朝有通过西洋科技让大清在科技上取得大突破的可能,可因为乾隆的贪玩、任性,最终,这个机会被白白葬送了。

乾隆57年,即公元1792年,英国人给乾隆进了一次贡。这些贡品里有什么呢?答:有两台大望远镜、两支气枪、两支漂亮的猎枪、两对加长了的连射马枪、天体运行仪、炮弹等等。

闭关锁国的大清在看到这些后,竟是嬉笑一阵了事了,乾隆等还多少觉得天体运行仪没啥稀奇,跟中国的八音盒差不多,至于炮弹,仅仅是被和珅拿来点了一回烟斗罢了。

乾隆还在看了一眼气压计后喃喃道:这个玩意,只配给小孩儿玩。

乾隆对这些贡品的态度让英国人大惊,他们的惊叹和乾隆的荒诞交相辉映。当时的乾隆怎么也想不到,他不在意觉得不稀奇的这些高科技,最终将让中国因落后而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在对这些高科技不屑一顾的同时,乾隆却对那些奇技淫巧非常感兴趣,他还多少觉得,像英国这样的国家,除了奇技淫巧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而这里的所谓的奇技淫巧,就是电子狗,机器人啊,西洋钟表一类。

乾隆对这些玩意非常感兴趣,他不仅在看到这些物件时龙颜大悦,甚至还会大加赞赏进贡者。

所以,当法国人带着这个“金火车头钟”来到清宫给乾隆进贡时,乾隆开心得像个孩子。

话说这个贡品也真真很是奇特,首先,它是由黄金,白金,乌金和水晶等制造而成,重约42.25kg。

其次,这个钟上有发条,拧紧后整个火车头就开始在轨道上来回开动,同时带动时针、分针。

最让乾隆觉得好玩的是,火车旁边有铃铛,铃铛前面有个气缸,倒上水通过机械能转化热能,可以从烟囱里冒出蒸汽,像一辆真的火车在那儿运转冒烟。

这个火车上还镶有一个小表叫晴雨表,可以预报天气的变化情况。

这个物件最先是乾隆的爱物,后来,则成了慈禧爱不释手的玩意,多爱呢,就连西逃也要带上这个家伙。

说来,真真令人唏嘘,英国人、法国人给乾隆进贡的真正可以改变国家命运的高科技贡品,被锁进了库房蒙尘,可这不痛不痒的玩意却得到如此钟爱。

说来,大清灭亡,实是在乾隆把玩火车头钟表时便已注定。可慈禧到死也并不觉得,这个钟和大清的灭亡有任何关系。

当慈禧带着这个钟逃到山西晋中太谷县时,他们一行已经没有什么盘缠了。

无奈之下,慈禧在打听到此地有乔家、曹家两家巨富时,便派李莲英找他们借钱。

乔家大院闻听慈禧来借钱,二话没说立即奉上了10万两白银,还说“不用还了,就请太后赐个墨宝就行了”。这样的不费力讨好,慈禧自然是乐意的。于是,慈禧御笔一挥,赐了“福种琅环”4个大字给乔家。

随后,慈禧又派人去了曹家,曹家也是明事理的主儿,他们自然知道,这是一个能让家族红火的机会。于是,曹家也是二话没说将30万两白银交到了慈禧手里。

慈禧一看这曹家如此大方,心里自然感激不已,可作为统治者,拿了人这么多钱不能没表示不是。思来想去后,慈禧将随身带着的“金火车头钟”送给了曹家。

曹家得此宝物自是惊喜不已,他们立即将它供奉起来,后来,它还演变成了曹家的传家宝。

也是从这个火车头钟被送出开始,大清的气数便基本已经尽了。“钟”音同“终”,不知慈禧当日送钟给曹家大院时,是否想到:她其实是在给大清送终?


记者李满


慈禧西逃之时向曹家大院借了巨款,只用一个小物件做抵押,曹家一看:值了!是怎么回事?那么咱就慢慢从慈禧西逃说起。


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城,慈禧慌得连换洗的衣服都没带,带上皇上,皇后,李莲英等大约一千人开始西逃。慈禧换上了粗布的农家妇女的衣服,一路狼狈地逃走,甚至连如何解决吃饭问题都没顾得考虑。


一路上风餐露宿,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候去农家讨了窝头吃,慈禧吃起来还香的要命。下雨全身被淋透了,也没法洗澡。最最关键的是,虽然他们是皇上,是太后,也不能明抢,也需要用钱来买东西,而且关键是走得太急,没有带那么多的现金。


但是慈禧知道谁有钱,也知道该如何去借。这天,慈禧一行人来到了山西,大小官员们知道这是巴结老佛爷的好时节,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于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慈禧想到了乔家大院,乔家是当地的富商。李莲英直接敲开了乔家大门,张口就是借钱,随后归还。乔家也是机灵,立即奉献了十万白花花的银子,并且说不用还。慈禧一听,这人太大方了,于是就大笔一挥给乔家写了四个大字:“福种琅环。”


乔家得到了慈禧的墨宝,知道这是千金难求的事情,于是立即找了最好的工匠,制作成非常考究的牌匾,作为传家宝就挂在了自家的正门上。



慈禧敲了乔家一笔,可是这花钱似流水啊,还是不够用,于是又把手伸向了富甲一方的另一家曹家。曹家出手也很大方,给的银子很多很多。慈禧一看这不行啊,我给你一个抵押物吧!于是就把一列小火车递到了曹府内。


这小火车有图为证,可不是一般的小火车,价值连城,是慈禧的宝贝,轻易不示人的。而且这是国外的人士进贡而来,别的东西不带,慈禧单单带着它,就可看出这个小火车不简单,并且是为慈禧所放不下的东西。


小火车车身上有两个表盘,一个是时钟,另一个是晴雨表,火车是由黄金、乌金、白金三种金制成,重量是84.5斤,上发条之后,火车就会在乌金制成的跑道上缓缓行驶,车顶的铃铛还能到点鸣报。



太精致了,我们一看也会对这小火车爱不释手的。如此小物件,竟然重量快100斤了,这可是金子做的呀!车顶还有铃铛,还能在同样是金子制成的跑道上行使。当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一个时钟,看时间的功能。


曹府老爷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价值连城的宝贝。所以说了一声,“值了!”因为他知道与这小火车有缘的人,才能配的一见,如果想拥有的话,那就是太太奢侈了。


历史漫谈君


光腚戳马蜂—能惹不能撑,说的就是慈禧这号人。

1900年,慈禧太后不知道是成吉思汗附体,还是哪根神经搭错了,突然盲目自信起来,意气风发地一连向欧洲十一列强下了战书,大有天下之大,舍我其谁,谁不听话就揍谁的霸气。



慈禧着实惊艳了一把。然而不到三个月,惊艳就变成了惊恐,北京城沦陷了,慈禧率众仓皇逃跑了。慈禧逃跑之前,还没忘干一件坏事,那就是把光绪最宠爱的妃子珍妃推入了井中。

不做坏事浑身难受,可能。

往哪儿逃呢?北边是战斗民族俄国,南边是反清份子,东边是大海,慈禧没得选,只得往西逃,西边山峦叠嶂,幅员辽阔,有很大的缓冲余地,可以一边逃窜,一边号令天下义兵勤王。



主意已定,慈禧带着光绪,亲王,连同太监,宫女,还有卫队,一行三千多人,浩浩荡荡,狼狈向西逃窜。

因为事发太过突然,一切都准备不急,衣物车马食物筹备不足。慈禧根本没料到清军如此怂包,敌人如此凶悍,还没缓过神来,北京就没了。慈禧逃跑时,啥都来不及带,只带着玉玺,以及一些珍贵文玩就跑了。

逃命就是逃命,不是旅游!

以往慈禧出行,那是前呼后拥,威风凛凛,气派十足。山珍海味供着,大小官员跪着,奉承话恭维着。可这一次,连个接驾的人影都没看到,大小官员听闻八国联军来了,全都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去了,谁还管你慈禧老太婆。



慈禧落寞无比。更惨的在后面!

食物很快吃完了,带的随身衣服穿坏了,而且又遭遇大雨,慈禧一行浑身湿透了,冻的瑟瑟发抖,腹中饥肠辘辘,慈禧老泪纵横,这辈子加起来也没吃过这么多苦啊!

想想以前被自己扔掉的山珍海味,慈禧悔恨万分,哪怕这时候有碗白米饭也好啊。只见这时,李莲英悄悄地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几个黑乎乎的东西。



“启禀老佛爷,这是奴才在附近老百姓家里找的几个食物,请老佛爷将就吃吧!”

慈禧也不多问,拿起来就塞进了嘴里,一顿狼吞虎咽,差一点噎着了。

吃完之后,慈禧抹了抹嘴唇,感觉好多了,只见她竖起大拇指。

“这是什么东西,真好吃啊?”

“启禀老佛爷,这个是窝窝头。”

“等咱们回北京之后,天天做这个吃。”

饥不择食,饿的时候什么都好吃啊!

李兰英又继续奏道:“启禀老佛爷,奴才听说山西有个巨商,姓曹,家有万贯,富可敌国,咱们何不向他借点钱做盘缠用啊?”

慈禧大喜,转而又有忧虑之色:“咱们落难之际,人家凭啥借给我们啊?”

“咱们可以将随身带的贵重物暂时抵押给他,待咱们回京之后,再赎回来就是了。”

“咱就先借点小钱吧,三十万两吧,把我那件金火车头钟抵给他吧!”

对于慈禧来说,三十万确实是小钱,过个生日都不只这些。

只能如此了。



大门大户很好找,李莲英很快就找到了曹家,经过一番沟通之后,曹家很爽快的答应了,三十万两到手,金火车头钟给了曹家。

后来,八国联军撤军,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紧接着光绪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慈禧太后忙着镇压戊戌变法,赎回金火车头钟一事也就搁置了。

1908年,慈禧去世,1911年,大清灭亡。金火车头钟成了曹家的东西了。

这个金火车头钟到底什么样子的呢?



这件宝贝是乾隆年间,法兰西献给乾隆皇帝的,乾隆是个玩家,喜欢这些奇技淫巧的西洋玩意。这金火车头钟是个小型的火车头,上面有个时钟,旁边还有个铃铛,铃铛前面有个气缸,可以从烟囱里冒出蒸汽,下面还有一个1.5米左右的轨道,火车头可以在上面行走。

曹家后来家道败落,新中国成立后,这件宝贝就存放在了山西太谷三多堂博物馆,成了国家文物。


一半秋色


【精选回答】源自@峰子奇观回答。


答:千万别小看这个“小物件”,它就是无价之宝“金火车头钟”,价值连城,工艺精湛,国宝级文物啊!当年法兰西敬献给乾隆皇帝的国礼,由黄金、白金、乌金、水晶等打造而成,后来成了曹家大院的“镇宅之宝”!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光绪出逃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见京城将破,以“两宫西狩”为名仓皇出逃,堂堂大清帝后,如丧家之犬,开始了“向西大逃亡”之旅。


就是著名的“庚子国变”,因为这一年是庚子年。


正是这一年,向11国宣战、抖完威风的慈禧太后,陷入了人生中最狼狈的一年。


自大清立国以来,两百多年,还从未有过哪一代满清皇帝与太后,连“老巢”皇宫都弄丢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这娘儿俩,绝对是大清史上头一份。


1900年8月15日凌晨,慈禧太后乔装成农村老妇人,光绪皇帝也换上了百姓服装,裹挟着亲王、格格、王公大臣、后宫女眷等,在一支亲兵的保护下,仓皇离京。


一路向西逃亡,逃亡路线:由北京转入河北取道山西,而后到达陕西西安。


逃出皇宫之前,慈禧太后也不忘命太监把打入冷宫的珍妃(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推进了宫井里活活淹死。


慈禧太后没钱了,一路上伸手“借钱”


这一支逃亡队伍,没有了昔日的锦衣玉食,这是逃命,可不是旅游观光,一路上风餐露宿,吃了上顿没下顿。

图:慈禧太后(真像)


虽说慈禧老佛爷出行(当时以“西狩”名义,实则逃亡),不能没了气派,但这么一大帮子护卫和随从(据说上千人),加上各路纷沓而至的勤王兵马,吃喝也是一笔巨大开销。


更何况慈禧太后生活奢侈惯了,本来也花钱如流水。


走着走着,吃喝用度就跟不上了,怎么破?慈禧太会想了一招:向沿路各府县“化缘”吧,撕破皇家脸皮——借钱。


说是“借钱”,其实谁都知道,在名分上天下都是皇家的,这事打一开始就是有借无还的。


可是很多人从未见过皇帝和太后,帝后身居皇宫,恩威难测,平日里就算想表忠心和孝敬,也排不上队。这一回听说皇帝和太后要驾临(虽说落难了),但有很多精明的商人,岂能错过这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能与慈禧老佛爷搭上一根线,获得皇太后的“站台背书”,那可是活广告啊!于是,匆忙西逃的慈禧太后,路过山西,伸手向晋商“借钱”了。


晋商富甲天下,慈禧太后“猛敲”一笔


晋商富甲天下,出了名的会做生意,“算盘打得精”是晋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得到消息,山西乔家大院的乔家(晋商中最富有家族之一),捷足先登,一出手就向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孝敬”高达10万两,10万两那是白花花的银子啊,此举让慈禧太后着实甚为感动。


慈禧太后对乔家大加褒奖,并亲赐“福种琅环”御笔题字。乔家立即装裱后,挂于乔家大院正门上,羡煞当时无数人。

最重要的是,信任的加持,与乔家有生意往来的人,无不认为乔家实力雄厚,与当朝太后御笔题字的乔家做生意,大可放心。


随后,山西曹家大院的曹家(晋商中最富有家族之一),岂能落后于乔家?


曹家一出手就“孝敬”30万两,一下子把乔家比下去了。


30万两啊,这一点让慈禧太后万万未料到的。因为慈禧认为曹家顶多和乔家一样,也出10万两。


可是,这一下慈禧不仅仅是欣慰,而是喜上眉梢,不能简单写个题字应付了。


于是,慈禧太后一高兴,就将一个小物件”金火车头钟“赐给了曹家。这小物件,可不是寻常之物,源自清宫珍藏,曹家一看:这回赚大发了!


”金火车头钟“由法兰西国精心制造,是当年法国敬献给乾隆皇帝的国礼,工艺精湛,价值连城,一直珍藏皇宫之中,民间是万无福分见到的,因此深受慈禧老佛爷的喜爱。


”金火车头钟“这个宝贝,由黄金、白金、乌金和水晶等贵金属,精巧打造而成,独一无二,存在诸多“奇特”之处。当年法兰西帝国不远万里,向大清帝国乾隆帝敬献的国礼,自然是非同凡响。


当时曹家大院掌门人曹师宪,立即命人将”金火车头钟“供奉起来,妥为珍藏,作为曹家的传家宝。后来,”金火车头钟“成了曹家大院的“镇宅之宝”。


曹家大院,又叫“三多堂”,即子多、寿多、福多。

图:曹家大院(遗迹)


无价之宝”金火车头钟“一直保存完好,直到1931年才因机械故障不再转动。据说,法国钟表行业协会曾希望高价回购,不过被曹家人拒绝了。


这个带着清帝国和西洋贵气的宝贝,已在昔日的山西巨富曹家大院,静静的展示了100多年了。


当然,后来慈禧离开山西,又去了陕西。


在陕西,又和陕西传奇女首富、吴家大院女的掌门人、终身寡妇的周莹,发生了故事,并得到了周莹的巨额资助。孙俪主演的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正是根据晚清女富商周莹改编而来。


本期话题:光绪皇帝先慈禧太后一天,离奇暴毙,死于砒霜中毒,凶手是谁?


峰子奇观


还能怎么回事,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政府就是再窝囊对于那些平民百姓、家族富商来说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哎,提起这个事不得不说也是我们民族的屈辱史。

公元1900年随着天津被洋人攻陷,清政府的领导阶级人心惶惶,上上下下乱作一团,以慈禧为首的中央集团开始了西逃迁都的计划,还恬不知耻的称此行为“西狩”,为了给自己的逃亡找一块遮羞布,还对外称这是大臣们的劝谏的结果,慈溪曾言:

“我本意不出宫,一老妇尔,生死何足介意,而端王、澜公劝予即行,复以乔装相劝”。

为了不让光绪从她手中夺权,还逼着有意留守京城的光绪和她一起逃跑,要说慈禧也真是能跑,从北京到西安这么远的距离,依靠马车步行硬生生也到了,不过这过程就比较坎坷了,就像问题中所提到的一样,出逃的清政府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一路上的花销,后期基本靠着向各大富甲名门借钱维持生计,想想慈溪在皇宫里天天过的是什么日子,如今逃亡风餐露宿,吃不上睡不好,连上厕所都得找块野地对付对付。

说到清政府借钱这也是到了山西以后的事了,当时山西几乎没有受到战火的侵扰,所以没有兵荒马乱的破败景象,在这里,慈禧向乔家大户借款十万两白银,恢复了天天燕窝鱼翅的生活,同样是当地大户的曹家也献出了一笔巨款供慈禧在路上消费。

然而如此大的手笔,换来的确实啥?乔家换回了一块慈禧亲手题写的一块牌匾,四个大字“福种琅环”,而曹家换回了一个重达42.5公斤由黄金、乌木、白金、水晶制成的一个金火车头钟。

要说这个金火车头钟的确是个好东西,曹家族长在看到这个物件以后大叫“值了”,这个车头是法兰西制造的,是洋人在乾隆年间献给了乾隆的礼品,车身上有一个较大的时钟,每到一个时间点,车头上的白金铃铛就会鸣响报时。

车头下部有两条乌金制作的长轨道,上有发条金钥匙,拧紧以后,整个火车头在轨道上不停的运动,同时时针、分针跟着一起运动,铃铛前面有一个气缸,倒上水以后可以从烟筒里冒出蒸气,技艺之奇巧放置今日也实属罕见,可惜在民国时期,这个精致的火车钟损坏了,走不动了,现在藏于山西三多堂博物馆,曹家大院晋商文化旅游区,属于国宝级别的存在。

相比于乔家大院的匾额,这个物品更具有收藏价值,毕竟清政府倒台以后,牌匾所带来的隐形利益已经不存在了,因为清政府对你的庇护已经随着政府的倒台而土崩瓦解了。倒是这个火车钟比较保值,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件器物反而更加珍贵了。

其实当时慈禧只是抵押这件物品,打算回京以后再赎回来,可惜清政府已经没有余力偿还曹家的债务了,这件火车钟也就永远留在了曹家,就单纯的从经济价值上来看,我甚至觉得曹家还赚了一笔。

不过这件事也只能用我们现在的目光来看,真回到当时,就像我开头提到的那样,清国的头头问你一个老百姓借钱,你还能不借吗?无论是牌匾也好、火车头也好,只能说这是富商们大出血以后的自我安慰。

等到李鸿章替慈禧把黑锅背了下来签订了《辛丑条约》,慈禧一行才返回京城,不过清国的寿命也迎来了它的尽头。


杨角风发作


慈禧西逃时,一开始她觉得挺危险的,跑的很急,到了怀来县一行人已经狼狈不堪了。


老太后饿的喝碗小米粥就觉得是琼浆玉液了,然后还想吃的更奢侈些,向知县吴永提出了非分之想:我想吃俩煮鸡蛋。


到了怀来县,各路勤王的兵马陆续来了,人一多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吃饭,吃饭要钱,士兵也要军饷啊。

这时候老太后创造性的想出一个办法,众筹。


众筹并不是到了山西,碰到那些巨富的晋商才开始的,老太后的众筹原则是,一毛也是钱,不惧多寡来者不拒。


她的众筹之路从怀来县就开始了。


在怀来县,知县吴永奉命聚集当地粮商郭应斗等人,商量凑钱事宜。半天功夫就筹集了一千两纹银,这些钱悉数分给了各路勤王的部队,当买粮钱,略解燃眉。


但是一千两银子,对于一两千人的勤王大军有点少,所以在怀来县就又举行了一次众筹,找当地的绸缎商人,拿了千两白银。


亲王的部队越来越多,小小的怀来县城士兵比百姓都多,一个小县城肯定养不起这么多人马,所以老太后继续一路向西。


老太后一路西狩,也一路众筹。


很多商贾,也许一辈子未必能见上皇帝太后这种贵人一面,即使有钱,也接触不到太后面前这个层面,这次有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皇帝皇后,算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了吧。


所以老太后的众筹不是太困难。


如果当年崇祯有慈禧的商业头脑,不是找文武百官众筹而是找商贾,不知道大明会不会有救。

到了山西境内,老太后已经看不上小钱了。


吴永记载到了太原,慈禧手下的太监侍卫已经开始向想觐见太后的官员公然索贿了,为了避免狮子大开口,这些太监侍卫要钱都是规定好了价钱的:


凡各项首领太监,如内奏事处、茶房、膳房、司房、大他坦,及有职掌之小内侍,约十数金至数金不等。


而到了首领太监这一级,则要八九十两白银才能过关,这时候想要像怀来粮商那样,拿出千把两银子就获得老太后的好感,无疑痴人说梦。


这时候老太后其实也搞众筹,但是基本上都是万两白银起头的。

普通商家大约已经无法入老太后的法眼了,只有像乔家大院,太谷曹家,这种底蕴深厚的商贾世家,动辄拿出几万十几万两白银,才能获得老太后的青眼。


这些商贾大家,拿钱来砸老太后,无非也是为了更大的商业企图。


乔家大院,老太后亲自去住过一晚,对于曹家,据说老太后离开山西时赏赐他们家一座金火车头钟。


这金钟是用黄金,白金,乌金和水晶制成火车头模样,据说是当年法国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稀罕物,百余年了,这座火车头钟表依旧每天晨钟暮鼓时辰走的很准。


曹家原本投资给慈禧,就没指望能立刻拿到回报,这些钱只要能和老太后搭上关系,以后,赚钱的机会还会少吗。


没想到老太后临回京时,还想到了他们家,赏赐了皇宫内的宝物,仅仅老太后这点心意就让曹家人觉得这次投资不会亏本。


商家重利,大商家看中的更是长远的利益。


老字号的曹家起源于洪武年间,经历了数代打拼,第十四代曹三喜闯关东靠磨豆腐养猪起家,生意逐渐做大。


经历数代经营,到道光咸丰年间曹家已经成为拥有雇员三万七千余人,资产近千万两的豪富家族之一。


有这样底蕴的大家族,投资自有其规矩,他们家族投资慈禧,当然也是想从老太后身上捞更多好处。


老太后临回京前的馈赠,让他们知道,在老太后心中,会铭记他们的恩惠的,这算给他们吃了定心丸。


在古代,商业版图达到一定量级,肯定和官家会有扯不清的关系,某一个关卡的刁难都会让生意损失巨万。

红顶商人胡雪岩搭上了左宗棠,自己生意做的顺风顺水,但是因为得罪了李鸿章,又使得自己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


官府的加持对于古代商家来说太重要了。


慈禧老太后无疑是清朝最大的官府,能搭上这条线,对晋商曹家来说意味着会有源源不断的财源。


以后各级官员打交道,说句,我们家有老佛爷赐的火车头金钟。会是一张黄金名片,各级官员不但会高看曹家一眼,给大开各种方便之门,而且可以免掉各种不必要的纠缠。


在商场上,这尊火车头金钟在,就是向和曹家做生意的各路商家展示了俩字:实力。

这东西其实现在很多商家都还在用,比如开辆法拉利,比如办公室里摆各种名人合影,比如想办法弄到各种协会理事之类的头衔等等。


只是和曹家乔家比,有些显得等而下下之了而已。


================================


薛白袍


慈禧西逃发生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之时,即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见机不妙,带着光绪皇帝、部分嫔妃和大臣逃出北京。

《清史稿》不会写“慈禧西逃”,而是美其名曰“庚子西狩”,意思是说,太后老佛爷带着皇帝、妃子们到西安去“狩猎”。

慈禧逃亡的路线是从河北进入山西境内,然后直接进入陕西西安。



慈禧一行人逃离北京后,第一站来到怀来县,该县县令吴永(曾国藩的孙女女婿)慌忙迎驾,太后一天还没吃一点东西,吴永勉强奉上了小米粥,玉米面窝窝头。

慈禧心中明白,在战乱有这些吃的就相当不错了,吃饱后,慈禧对吴永心怀感激。于是对他说,你是个忠臣,就随我一起去西安吧。你就担任我的粮台会办吧,意思是让吴永负责寻找吃的。

话说慈禧一行人来到了山西太谷县境内,慈禧突然发现太古曹家大院十分豪华气派。

原来曹家是晋商的佼佼者,是和乔致庸家族一样的大家族。曹家祖辈经商积累了巨额财富,之后像乔家修了乔家大院那样修建了家族式曹家大院。



山西太谷县曹家大院,简直就是“微缩”的北京故宫。曹家三多堂更是远近闻名。

此时吴永对慈禧献了一计,说曹家是晋商大佬,他家的商铺遍及全国,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曹家商铺,可以说是“日入万金”,太后何不就此向他借笔巨款,也方便路上有钱花。

慈禧说:“商人都不傻,没有抵押物人家不借,你以为这是在京城吗?”

吴永接言道:“太后,我在基层时间长,你不了解曹家,曹家自明朝开始经商,是百年老字号,富可敌国,现在钱对曹家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这些人看重的是荣誉。”

吴永分析的确实有道理,曹家经过十几辈的经营,到了道光咸丰年间,曹家商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商号达640多座,资产高达一千余万两白银,总雇员达三万七千人。



“这样吧”,吴永顿了顿,接着小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太后,何不把随身携带着的金火车头钟送给曹家,这东西又不能当吃喝,以此为抵押向曹家借百万两白银,路上的吃喝不就解决了!”

慈禧一听有道理,反正带着金火车头钟逃难不方便,就当暂存曹家吧,等局势稳定了再赎回来不迟。

有鉴于此,慈禧等一行人住进了曹家大院。

金火车头钟是个什么东西呢?

这个物件是由法兰西制造,在乾隆年间献给乾隆皇帝的礼品,此钟由黄金、白金、乌金、水晶组合制成,重达42.25公斤。



车身上有一个较大的时钟,每到一个时点,车头顶上的白金铃铛便会自鸣报时。所以才有了金火车头钟之称。

更加神奇的是,车头下部还有两条乌金制作的1.5米长的轨道 ,车上有上发条的金钥匙,拧紧发条后,整个火车头在轨道上可以来回不停的开动起来,同时带动时针、分针。

旁边有个铃铛,铃铛前面有个气缸,倒上水,蒸汽从烟囱里冒出来,像一辆真的火车在那里运转冒烟。做工之精细,构思之巧妙实属罕见。

现在我们看来这是法兰西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但在清朝守旧的慈禧看来简直就是个“奇淫技巧”,慈禧向来对洋人和西方的东西反感,她认为金火车头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慈禧提出用金火车头钟做抵押,向曹家借百万两白银。当时曹家主事人曹师宪看着金火车头钟脑子盘算开来。

这座金钟重42.25公斤,合84.5斤,大清金子和银子兑换率为1:8,即一两金子兑换八两白银。

84.5斤金子合845两,845×8=6760两银子,这是金火车头金子本身的价值。其他附加值,也就是说科学知识和升值空间不是很大,毕竟在清末科学不发达,朝廷也不提倡发展工业。

曹师宪心想,这物件最多值1万两白银。慈禧张口要借百万两银子。按当时来看,慈禧用金火车头做抵押很合算。

曹家的掌门人曹师宪很精明,爽快的答应了。并且对讨好地说,太后何必客气,小的不敢收太后的抵押。



慈禧大度地说,“你也不容易,做生意要讲个原则。”

曹师宪心中明白,慈禧能给一个抵押物就算不错了,再者说了,曹师宪眼光放得很远。商人很重视长远投资,按现在的眼光来看,曹师宪分明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现在的金火车头钟价值连城,据说法国“造钟协会”要用上亿人民币买走,但被拒绝了。

“你们法国博物馆到现在还有圆明园的文物没有归还,金火车头钟你们想也别想,10亿人民币也不卖”。曹家后人不答应,国家也不答应。

综上所述,金火车头钟在当时曹师宪看来并不值百万银子,但是它的历史意义超出了它的实际价值,值得骄傲的是,曹家曾借给过大清银子,代表了曹家家族辉煌的时刻,这才是曹家最看重的价值。现在金火车头钟在曹家三多博物馆,每天迎来送往着中外游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