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都”蝶变的“美丽密码”——古田县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60年前,为支持国家建设古田溪水库,宁德古田将县城迁至距旧城西南不远的罗华乡庄洋里。平地起新城,百业待兴时。聪慧的古田人向大自然学习,以段木栽培银耳为起点,掀起一股持续至今的食用菌生产浪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食用菌产业强了农业、富了农民,集聚更多人气与活力,带动人才、生态、组织、文化振兴,共同组成古田县实现蝶变的“美丽密码”。

产业振兴 菌菇撑起一座城

迁城是古田建县千年来的大事,由于建水电站淹没大量土地,令本就匮乏的耕地资源更加不足,库区移民为了生存,转向发展“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食用菌产业。

翠屏湖畔的吉巷乡坂中村是一个典型的库区移民村,在县里这次史无前例的大移民中,采取后靠方式进行整村迁移。百余户群众通过发扬拼搏奉献的移民精神,在困难重重的荒山坡上重建家园。

迁出来、住下来,还要富起来。坂中村一带是古田县较早种植银耳的地区,历经段木栽培、瓶栽、袋栽三次技术革新以及简易菇棚、专用菇棚、标准菇棚三次栽培环境革新。

经过数十年发展,目前坂中村90%的村民从事银耳生产,年产银耳800万袋。坂中村党支部书记彭仁东说:“食用菌是名副其实的‘致富菌’,去年村财收入突破2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

近年来,古田食用菌产业发展走向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科技研发、质量管控和经营模式日趋成熟,形成独特的“县域工厂化”发展模式,成为古田县带动力、创新力最强的农业产业之一。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管理局局长余新敏介绍,古田目前已开发生产37个食用菌品种,全县279个村中有235个是食用菌专业村,70%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2018年古田食用菌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亿元。

组织振兴 筑牢堡垒夯基础

今年6月,古田县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脱贫“摘帽”。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任重道远,为此古田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力广袤乡村向着幸福继续前进。

凤埔乡北部的西溪村,由于地理区位较好,吸引周边6个行政村的人口涌入,常住人口达2000余人。2015年,为了打造一个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党建促脱贫综合服务平台,凤埔乡党委指导7个行政村成立西溪中心村大党委,创新建设“农村党建便利店”,除了提供便民服务、电商服务、乡村教育等,还将各村12个党建促脱贫产业基地全部纳入管理,带动20多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2万元,体现富民宗旨。

城东街道桃溪村因旅游而兴,又因党建而强。4年前,桃溪村乡贤回乡打造“桃溪小镇·蘑菇部落”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整合该村的农业生产、田园风光资源,年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以此为契机,城东街道总结“三个三”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机制,帮助贫困户从传统农民转为“土地经营者”“产业股东”“职业工人”。受益于此,桃溪村17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组织强则乡村强,这在古田县协调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3年来,古田县两轮共接收、选派85名省市县机关党员干部驻村任职;选派100名党建特派员联系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组织全县138个单位836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充分发挥才智,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文化振兴 春风化雨润山乡

发源于黄田镇凤亭村的“金翼文化”是古田县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上世纪40年代,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林耀华以家乡田野考察为基础,写成蜚声海外的《金翼》一书,打开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南方汉族农村宗族与家族生活的窗口。

正因为《金翼》在学界享有盛誉,古田县近年来积极传承林耀华的学术思想,挖掘“金翼文化”底蕴,重新修缮林耀华故居——“金翼之家”,建设“金翼之家·民俗画廊”项目。

“金翼之家”是凤亭村重要的乡土文化象征,也是最具标志性的民俗景点。作为名人故居,“金翼之家”不仅展出林耀华生平,还总结了“金翼好家风”,吸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余所高校的社会学、人类学专业在这里设立教学研究基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金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古田县以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的范例。

近年来,古田县委、县政府依托红色文化、陈靖姑信俗文化、金翼文化、朱子文化、圆瑛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重点谋划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包括“金翼之家·民俗画廊”黄田镇凤亭村、“大德故里,家国在心”圆瑛故里、“文武古镇,耕读人家”杉洋镇、“五朝流韵,世外古村”卓洋乡前洋村等。

“自然风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丰富”,一幅内涵丰富的乡村人文画卷正在古田大地徐徐铺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