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穿着大变样

四十年穿着大变样

眼前摆着的是一张二寸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有四个小女孩,黑白照是看不清衣服的具体颜色的,但能看出四个人的衣服有深有浅,每个人都梳着长短不一的两条小辫子。四张青涩的面孔,略显呆萌和稚气,个个板着面孔无笑颜的站成两排,一看就是四个对镜头有陌生感的农村小土妞。是啊,那时候农村人照相是件奢侈事,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曾照过一次相。

四个小女孩是最要好的同学,当时即将小学毕业,为了做留念,我们步行八里路,到火车站的照相馆拍的。那一年我们都是年方12岁的小姑娘,那一年是1979年

近四十年的时间,依稀地记起照相时我身上穿着的那件花衣裳,是奶奶去哈尔滨走亲戚回来时,给我买的紫地白菊花图案的布料,然后请奶奶的好友--一位心灵手巧的姨奶帮忙做成的上衣。当时穿在身上好看极了,人见人夸,我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从那开始,我就对紫色衣服便有了一种别于其颜色衣服的欣赏和喜欢。那当然也是我少年时极少的也是最好的一件衣服。

四十年前,家家的生活都是困苦的,尤其我们农村,一年到头挣不来几个钱,过日子都捉襟见肘,哪有钱买衣服啊。大人几年都不置办一件新衣服,我们小孩子只有过年时才能穿上非常俭朴廉价的一身粗布新衣,基本上都是家织布做的,或是格尼布料再或者是烫绒的布料。基本上家里的的孩子们都是老大穿完老二穿,以此类推,小的穿大的穿剩的旧衣服,破了就缝缝补补继续穿。那时,大人小孩经常都是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四季更迭,衣服却极少更新。

好几年的春秋穿的都是同一套衣服,夏天一件半袖也是穿到不能穿为止,冬天笨重的棉衣棉裤连外罩都没有。那时候唯一的一件御寒衣服,就是家里做的棉袄,一冬天没得换洗的,天天不下身的穿着,还没有外罩护着,棉袄的衣领和袖口满是脏污,不洗澡的身体渗出的油污,硬是把衣领和袖口处磨得发亮,硬邦邦的不舒服,但也没办法,还得坚持穿。想想,那些艰苦的岁月,生活也就没什么质量可言了。

四十年穿着大变样

那时的衣服都是灰色或蓝色的

四十年穿着大变样

老气又土气的衣服

那时,全家人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祖母或者母亲做的。尤其鞋子,工序更是繁琐,要经过熬浆糊、打锞子、粘鞋帮、粘鞋底、纺麻绳、搓麻绳、纳鞋底等好多道工序。用锥子一针针纳到粘好的锞子鞋底上,密密麻麻的针脚,布满整个鞋底,鞋帮鞋底都做好了,最后再把它们缝制成鞋子。可见,一双家做布鞋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那时,所有的农村家庭全体成员穿的鞋子都是家里手工制作的,不论单鞋棉鞋(那时只有我们小孩子穿的塑料凉鞋是买来的),每个人的鞋子都是出自勤劳手巧的母亲之手,是她们夜以继日辛劳缝制的爱心暖脚的鞋,虽然,它看上去有些粗简,但一双双都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辛苦。

在我有记忆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里,一直都是粗衣素食的日子。那时,我们穿的衣服几乎都是以蓝、灰、黑为主色调的,就如同那个年代一样,生活平淡的没有一点色彩一样。

到了我的高中时期,也就是1982、83年的时候,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型到了市场经济。农村市场的各种商品开始日益丰富起来,有了专门经营服装的个体户。那时的农村也已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模式,实现了土地包产到户的粮食生产责任制,农家家家靠工分挣钱的穷日子也成了历史,农民自种自收,增加了收入,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日子不再那么窘困了,父母也敢在大集上给我们添置新衣了,当时时兴的的确良、迪卡以及涤纶等料子或衣服农家人也买得起了。

我印象深刻的是,高中时买过两件上衣和一条咖色裤子,上衣一件是紫色的春秋时穿的。另一件是冬天穿的花布衣。说起那件花布上衣,我的印象还是蛮深刻的,因为那个冬天很时兴穿那样的花布外衣,立领,盘扣,然后在领子上搭配戴一个手工织的脖套也就是假脖领,无疑是锦上添花般的美。那年巧手又热心的老婶为我织了两个脖领,一个蓝色,一个绿色,那时戴着觉得咋那么好看呢!值得欣慰的是,有了花外罩真是一改以往冬天套棉袄不是烫绒布就是格尼布的老套样式,换了样子,真有花枝招展的感觉了。

四十年穿着大变样

那时烫绒布的衣服最普遍

四十年穿着大变样

我们常穿的格尼子衣服

1984年,高中毕业没多久我便参加了工作,自己能挣钱了,再加上那时的我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大姑娘了,也有了爱美之心,对漂亮的衣服也是心之向往。但刚参加工作,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遇到合适好看的衣服也不敢轻易下手。工作伊始的那两年,买衣服虽然是有数的,但那时最起码每年都能添置两件衣服。最欣慰的是我终于穿上了上学时曾很羡慕老师和家庭条件优越的一些同学穿的纯毛线毛衣,并是自己亲手编织的。不过,那时买的衣服和鞋都是价格低廉的。好在,那时正是青春迫人,即使穿的俭朴,看上去也挺美。有了自己能支配的收入,一直都是布鞋不离脚的我终于可以买皮鞋穿了,当我第一次穿上那早就心驰已久的高跟皮鞋时,那一刻,觉得自己就像从灰姑娘变成了白雪公主一般,高兴地不得了。

1986年的时候,我也追了一次时兴,那段时间流行穿绿色女兵服,我就买了一件,穿上却是有英姿飒爽的感觉。那时的服装样式虽然比过去多了些款式,但还是拘泥于很传统的风格,布料还没有走出老一套的蓝、灰、黑色彩。款式也大多是西服式的三开领。

1988年夏天,我和同学去城里游逛,此时的街面上已经有了专门经营服装的店铺,服装的款式和花样比以前丰富起来。走进一家服装店,一眼就被一件粉红花连衣裙吸引住了,漂亮的款式,鲜艳的色彩,挂在那里怎么看都美。一向花钱仔细的我,当时不知哪来的勇气,当即就花40元买下了那条裙子。

当我高高兴兴地把裙子带回家,试穿给母亲看的时候,她不但没夸我,还一阵数叨,说我真敢花钱,那么贵的裙子也敢买。我兴奋的心情一下子被母亲的责备打到谷底。也是啊,我一个月不过就挣一条裙子钱,却敢花近一个月的工资买一条裙子穿,真是太浪费,不懂事了。

苦于母亲的斥责,我忍痛把那条漂亮的裙子拿到集上托熟悉的做服装生意的人准备卖掉,可连着好几个集,都没人舍得买,都觉得贵。索性,我把裙子拿回来穿了,但心里却不坦然,当初看上并买下的裙子,想着穿上它的那份美好也大打了折扣。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收入水平真的还达不到喜欢就买的程度。唉!我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喜欢的衣服想买就买,而不在是望洋兴叹呢?

四十年穿着大变样

三开领的老样式

四十年穿着大变样

有好几年都时兴立领盘扣的衣服,领子上再戴个织的脖领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们国人的着装也开始追赶流行趋势了,时髦这个词开始应运而生了。开始流行牛仔裤,喇叭裤和蝙蝠衫。时髦的小青年们,无论男女,谁没穿过喇叭裤?爱美的女青年很多都该穿过蝙蝠衫的。当白色的毛线蝙蝠衫配上蓝色的牛仔喇叭裤,脚蹬一双细高跟白皮鞋,一身时髦装束的我顿时有了婷婷玉立的感觉。没想到,我也成了时尚感实足的时髦女郎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行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办公环境,办公设备,业务水平都得到彻底改变和显著提高,当然,最可喜的是经营效益不断攀升,盈利多了,我们的工资水平自然而然的就上来了,生活水准当然也随之提升了。此时的我,购买衣物的眼光已不再局限在农村的大集贸市场上了,而是到市里的国有商场选购质量好些的衣服,皮鞋的选择也由原来的杂牌改为买鞋有名气的牌子了。无论内衣还是外衣,也开始讲究一些品味了。在挑选服装和鞋子时,我会注意它的质地、做工、款式等细节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图省钱,马马虎虎地买些廉价的而不求质量了。

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着装的追求品质就很明显的体现出来。

四十年穿着大变样

我们还穿过这样的呢子面料的衣服

四十年穿着大变样

街上还曾流行喇叭裤

经历多年的变革,时代在不断进步,经济在迅猛发展,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国人的衣食住行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现在服装和鞋帽等品牌众多,款式多样,设计新颖别致,花样翻新,高中低档的衣服和鞋子,在每个城市都可以依据你的收入水平和不同喜好自主随意挑选。另外,淘宝、京东等多家电商都有经营,选购起来更是便捷省时,也省却逛街的劳累,足不出户,就可买到心仪的衣服鞋帽等。原来那些单一的面料早就发展到我们非专业人士都说不清的众多品种了。什么雪纺、棉纱、丝绸软缎、云锦或香云纱早就取代了当年的的确良和柔姿纱等,羊毛衫到羊绒衫,棉衣到绒绒服、皮衣、貂绒貂皮等等,无论是面料和品质都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没有更好,只有最好。

做梦也不曾想到,四十年前那个十二岁只有一两件衣服的小土妞--我,不同布料、不同款式、不同颜色、不同季节,无论时尚与端庄的长衫短裙,长裤短袄,现如今竟塞满挂满家里两个柜子,就连鞋子高低跟或时尚彩鞋,棉的夹的也是一双又一双的摆满鞋柜了。我的穿着我做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终于可以由着性子去买喜欢的衣物了

四十年,人们的穿着真是从地到天的飞越。现在,我买衣服时不用缩手缩脚,瞻前顾后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完全可以去买喜欢并适合自己的衣物了。

四十年的时间,四十年的沧桑巨变, 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实现了质的大飞跃, 我的衣着也发生了质的飞越,从无到有,从坏到好,从单一到多样, 虽然,年岁越来越老,但穿着越来越多样化,时尚化,年轻化了。

四十年前拍照都困难的我们,如今,穿着时尚的衣服,美美地拍张美颜照片,随时随意随性,让自己秒变年轻漂亮。

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四十年穿着大变样

现在怎么时尚怎么穿

四十年穿着大变样

衣服鞋帽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多样化选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