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言“荊楚楷模”10月上榜人物事蹟擷英

全省各地各部門層層推薦,省委宣傳部組織評審,“荊楚楷模”10月上榜人物名單揭曉。

杜榮輝

留住初心,義扶貧病;秉承仁術,約定遠山。

橫批:義診扶貧

湖北省楹聯學會鄒立

從2009年開始,杜榮輝堅持每月擠出一個週六,自駕200多公里,趕到醫院對口扶貧點——通城縣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治專科,為當地留守的結核病及呼吸疾病患者義診。10年來杜榮輝無論寒暑,風雨無阻,忠實履行著這份“無言的約定”,總義診里程達10多萬公里,醫治患者約4000人次,同時幫助當地培養了一支優秀的基層醫療隊伍。

2019年8月2日週五下午5點半,杜榮輝冒著36℃高溫,開車如約趕往200多公里外的通城。

8月3日週六上午7點,通城縣疾控中心結核病防治專科不到20平方米的診室,已經擠滿了等待義診的呼吸疾病患者。從上午7點到12點,杜榮輝一共診治了38位患者,年齡最小25歲,最年長患者77歲。“老鄉們對我很信任,每次週六一大早就從十里八鄉趕來,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杜榮輝說,“如果我哪次失約,就會讓老鄉們白跑一趟。”

通城縣塘湖鎮77歲的李師傅咳嗽、氣喘、呼吸困難多年,近幾年背都直不起來。2017年11月底,杜榮輝到通城義診時詳細瞭解老人病史、用藥史並查看胸片後,判斷老人不僅患有肺結核,還伴有胸椎結核,建議轉往武漢市結核病防治所(武漢市肺科醫院)診斷治療,老人連忙擺手:“去不得,我沒錢。”杜榮輝耐心地說:“放心吧,醫院會減免部分費用,儘量把住院費用降到最低。”後來,老人在武漢市肺科醫院住院一週減免了1000多元費用。

今年8月3日上午,老人到縣疾控中心找到杜榮輝複診,高興地說:“你看我又能直起腰桿,也不咳嗽、氣喘了。”

徐婷

中共黨員鄂州市特殊教育學校書記、校長

興特教傾情,師夢堪同生夢美;護殘童勝子,初心更與愛心融。

橫批:特教高懷

湖北省楹聯學會熊政春

徐婷珍藏著一張賀卡:節日快樂,媽媽!落款是小魚。

小魚是一名瘦瘦黑黑的聾啞小男孩,也是徐婷特教之路的第一步。

有次小魚和同學鬧彆扭,老師怎麼勸都無濟於事,其他同學無奈把他送到徐婷的辦公室,徐婷衝他比劃一個“心”,告訴他要把心放大,他衝徐婷笑了笑,點點頭走了。

在徐婷的關心幫助下,小魚漸漸變得活潑開朗起來,在他心中,徐婷就像媽媽一樣,於是就有了這張徐婷珍藏的卡片。“收到小魚的卡片時,我淚眼朦朧。”那種溫暖,徐婷至今保存心間。

從小魚身上,徐婷懂得了和特殊學生相處並不難,他們只是渴望更多的關愛。

徐婷有個一對一教學的學生,叫小軒(化名),患有侏儒症,行動不便。初見小軒是2016年春節,他趴在兒童福利院的鞦韆上,因為腿不能彎曲沒辦法坐著盪鞦韆,這一幕讓徐婷感到心疼。去年,徐婷得知小軒進校,立即決定親自對他一對一教學,生活上儘可能地為小軒排除障礙,為他建立單獨的衛生間。看著小軒一天天地適應學校生活,徐婷倍感欣慰。

短短4年,徐婷創造了一個個特教奇蹟:2018年,學生李端林(聾啞)被評為“全國新時代好少年”,是唯一的一名殘疾孩子;餘業(聾啞)榮獲第十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並作為湖北省唯一一名小學生代表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領獎;蘇曉在“2017年全國殘疾人圍棋大賽”中奪冠,等等。

肖曙光

中共黨員宜昌市稅務局黨辦主任科員

根在農村,情繫農村,深入農村酬夙願;不忘使命,勇擔使命,但將使命脫民貧。

橫批:播灑曙光

湖北省楹聯學會陳佐松

2018年2月,肖曙光主動請纓赴省級重點貧困村五峰灣潭鎮紅旗坪村,挑起了“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長的重擔。

紅旗坪村是深度貧困村,也是灣潭鎮“上訪第一村”。上任伊始,肖曙光決定先啃最硬的骨頭——化解上訪矛盾。

徐少兵三兄弟屋連屋,相處不太融洽,說到底都是“窮”字惹的禍。因贍養矛盾,他們的父親尋了短見。入戶走訪時,肖曙光得知三兄弟有苗木扦插技術,扶持三兄弟成立了“立森園林合作社”,發展花卉苗木200多畝。日子好過了,三兄弟如今爭著贍養母親。

村民張恩學所住的片區是村裡的“老大難”,長期以來不通公路,附近村民發展產業受限。但修路需要經過張恩學的地,作為村裡的老上訪戶,他卻耍起性子,死活不同意。肖曙光幾次提著禮品上門,給他講政策、做工作,多方爭取幫他解決了用電、飲水等難題。由於門口路不好走,肖曙光摔了好幾跤,第三次只能拄著柺杖上門。“看到肖書記這個樣子,我還鬧什麼呢?”張恩學終於同意修路。

在肖曙光的努力下,村民心氣順了,發展熱情也高了,肖曙光趁熱打鐵開始謀劃產業發展。

楊萬福是肖曙光召回的致富帶頭人之一。在外做蔬菜生意的他回村,牽頭成立了“百心蔬菜專業合作社”,僅僅幾個月,合作社就發展了高山蔬菜150畝,帶動附近100多農戶脫貧致富。

在肖曙光的帶領下,截至今年6月底,紅旗坪村興建了全縣第一個村委主導的集體農旅開發企業,建立了覆蓋全鎮的中藥材綜合加工廠和高山蔬菜種苗供應工廠、倉儲冷庫物流配送基地。今年底,紅旗坪村將迎接省和宜昌市脫貧攻堅考核驗收。

李明攀

中共黨員謙益農業(湖北)有限公司創始人

闢新畦而創業;援生態以扶貧。

橫批:創業英雄

湖北省楹聯學會餘德智

2008年,嚴重的腸胃病讓李明攀差點失去生命,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7年的他毅然離開芯片設計行業,返鄉從事自然農耕。2009年曆經波折,他在愛人的老家——黃梅縣龍感湖畔承包了108畝田地,種植生態水稻。

2010年,李明攀提出了“農業+互聯網”的發展路徑——以農業為基礎,嫁接互聯網的翅膀,到2019年,他先後在天貓、京東、微信商城等平臺開設賬號,積累了近50萬粉絲。

2014年,李明攀又註冊了自己農場的微信公眾號,並在騰訊企鵝號、新浪微博、美食論壇、親子論壇投放高質量的文案,打造了自己的社交電商生態圈。到2019年,他的創業團隊達到90多人,其中65名大學生,平均年齡30歲。

李明攀秉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賺,惠農可持續”的原則,先後與13個行政村簽訂了精準扶貧的戰略合作協議,帶動了500多戶農戶脫貧致富。

李明攀還積極投身公益活動。2016年蘄春遭受洪災,李明攀當即發起了義賣賑災的活動,兩天銷售4萬餘元,全部捐贈給受災鄉親。這些年他持續給養老院、留守兒童、學校捐贈糧食和物品,累計超過200餘萬元。

羅強

中共黨員工行咸寧分行駐通山縣廈鋪鎮西湖村、青山村扶貧工作隊隊員

憶昔年情繫鄉村,明月伴隨追夢履;信今日譽揚桑梓,青山迴盪脫貧聲。

橫批:時代強音

湖北省楹聯學會萬崢嶸

他走了,地面上還堆放著幫貧困戶還沒賣出的蜂蜜,案板上是沒有分裝完的薯粉條……

他走了,桌上是剛寫下的明天急辦的事,下週必做的工作……

2018年12月17日11時29分,工行咸寧分行58歲的駐村扶貧幹部羅強,因突發疾病再也沒有醒來。

西湖村作為通山6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村民居住分散。2015年,初來乍到的羅強跋山涉水,爬坡越壑,一步步走,一戶戶訪,不到3個月時間,就和同事們完成了全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

羅強發動村民肩挑背扛,撿除河灘石頭,挑運農家雞糞,建成了6畝白芨基地,明年收益後每畝預計產值可達10萬元,帶動10餘戶貧困戶增產增收;在青山村扶貧工作期間,他爭取資金33萬元幫助青山村建成一座一期50千瓦光伏電站,每年給青山村帶來4萬餘元集體經濟收入。

2018年3月,分行領導考慮到羅強已經58歲,到了快退休的年齡,打算改派其他幹部接手駐村幫扶工作。羅強聽到這個消息後,再度請纓:“我是通山人,駐村扶貧3年多時間,對村裡的情況很熟悉,此外,今年是通山縣扶貧攻堅摘帽年,就讓我幹到通山脫貧摘帽那一天吧!”

蔣琦家庭

會聚了滿、漢、苗、土家四個民族的軍人之家、醫學世家

延祖德一家樂善獻愛心三代鈐紅

橫批:大愛無私

湖北省楹聯學會柯丹

42歲的蔣琦,是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西區手術室副主任。他的外公叫柴梁,1928年出生,第二軍醫大學畢業,1947年參軍入伍後就參加了遼瀋戰役,一生育有5個子女。

幾年前的一個清明節,柴家人聚在一起為柴梁掃墓時談到了生死。“無論生前再輝煌,死後也就是一捧塵土,不如把我們的器官都捐獻出去,也算是讓自己的生命有了延續。”蔣琦的母親柴繼紅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2018年4月,柴繼紅迎來自己70大壽,她捐獻器官的心願越來越強烈,督促兒子蔣琦打聽相關捐獻事宜。今年6月,捐獻事宜終於落實,柴繼紅高興地說:“那就定在黨的生日那天獻上這份禮物吧!”

今年7月1日,柴繼紅和老伴蔣克昌、兒子蔣琦一家三口,加上兄弟姐妹和其家人,共11人在器官捐獻協議上簽名,正式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大家不約而同地作出這一義舉,與這個大家庭平時就助人為樂的善舉分不開。

蔣克昌是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名退休醫師,從醫幾十年,曾於1995年加入首批援藏醫療隊,1999年又主動參加湖北省援非隊伍遠赴阿爾及利亞。

妹夫靖其林,是漢江義務救護隊的一員;弟弟柴有建是一名退伍軍人,提出把身體捐獻出去,心臟若不能用,可做標本用於醫學研究。

耳濡目染下,蔣琦13歲的獨子蔣世桐得知父母和長輩簽訂了器官捐獻協議後,在認真瞭解過器官捐獻的全過程及後續處理事項後,也堅定地在器官捐獻協議書上按下紅手印。

吳輝

中共黨員咸豐硒源巴特網絡科技公司董事長

蝶變亦騰輝,學海商潮憑砥礪;鴻程同振翮,傳經授技啟盈餘。

橫批:有志青年

湖北省楹聯學會王泉珍

吳輝5歲時,不幸被高壓電擊中,失去雙手。“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吳輝選擇與正常人一樣去學校讀書,用知識改變命運。對於常人來說,吃飯、穿衣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吳輝卻付出了千辛萬苦。

2005年,吳輝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後被武漢冶金管理幹部學院錄取,並在大一時就當上學生會主席,消息轟動了家鄉。“不到沒有退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強大!”為了減輕家庭經濟壓力,吳輝開始勤工儉學,三年大學讀下來,他不僅掙出了學費和生活費,還攢下了2萬元。

在求職屢屢碰壁後,他毅然回到家鄉,去重新定位人生方向。2009年和2011年,在各級殘聯支持下,他在咸豐縣先後創辦兩家公司。幾年下來,吳輝不僅收穫了事業,也收穫了幸福的家庭。

吳輝懂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2016年5月,吳輝成立了咸豐殘疾人創業就業孵化基地(咸豐硒源巴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3年多來,孵化基地累計完成各類殘疾人服務近500人次,系統孵化培訓近700人次,扶持50名殘疾人創業,帶動和安置殘疾人就業200餘人。

2018年9月14日至16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吳輝作為全州唯一一名殘疾人代表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