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作者 l 粥左羅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張立憲,江湖人稱老六。

老六曾參與創辦《足球之夜》、《生活資訊》等雜誌,曾任現代出版社副總編輯,主演 2012 年金馬獎最佳影片《神探亨特張》,並出版有個人著作《記憶碎片》,新版名字為《閃開,讓我歌唱八十年代》。

以上,都不足以讓我花一篇文章向你介紹他。

老六真正牛逼的一個身份,是《讀庫》主編。

作為《讀庫》主編的老六,相當了不起,他顛覆了大家對出版行業的認知:

2006 年,老六創業做《讀庫》,獨立完成所有書的策劃、選題、組稿、編稿、排版、校對、裝幀、設計、印刷、宣傳、發行等全部環節,涉及編輯、美術、財務、公關、銷售諸多領域,以一人之力,創中國出版界持續出版一種讀書品牌《讀庫》的奇蹟。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左柴靜,右老六


10 餘年過去,如今已經是一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的時代,但老六依然堅持自己編輯每一個稿子,一個字一個字的摳細節、摳封面,去印廠看樣。

多次聽說過《讀庫》,也常聽到老六這個名字,但第一次完成的看完他的故事後,我肅然起敬。

這樣的時代,還有這樣做事的人,這是我們讀書人的幸運。

曾經,接二連三的投資人找到老六,希望能投資讀庫。老六一一拒絕,「這個行業,比金錢更重要的,是時間。」據說時間充裕的時候,他一個人搞過六審六校。

如今,一家曾希望給《讀庫》兩千萬的投資公司,已經倒閉,《讀庫》卻活下來,且團隊擴展到 60 人。

我知道有的行業以投資規模為導向,但我相信也有行業是以時間換空間,只要你把時間熬下來,別人怎麼樣都追不上你。

《讀庫》的誕生,起源於老六的一次中年危機。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01

你的人生

經得起反問和推敲麼?


2006 年,老六 36 歲,第三個本命年。

一天,老六從石家莊回北京,坐上大巴車沒多久,突然天降大霧,天越來越暗,車越開越慢,本來 4 個小時的車程,愣是走了近 10 個小時。

得虧了這樣大霧,延誤了行程,加重了老六的中年危機,讓他不得不陷入對人生的思考。

36 歲的老六發現,自己在人前瀟灑,但實際上內心世界、精神狀態已狼狽不堪。

就是老覺得自己的生活什麼都不值一提,自己擁有的一切都經不起推敲。當我試圖告訴自己一句什麼道理的時候,我馬上會反問一下自己,這個是真的嗎?然後我發現我所有的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經不起反問那一句。但是你一旦開始懷疑它之後,你再問,這難道是假的嗎?你發現又經不起推敲了。

老六的中年危機,純屬成功人士的煩惱,因為他 36 歲之前的日子,過得太順了。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02

你的人生

是如何被你心安理得混掉的?


1991 年,老六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然後回到石家莊工作。一開始,一個月工資和獎金加起來是 120 元,兩年後國家普調工資,月收入突然變成了六七百元。

那個年代,有這樣的收入,日子過得滋潤,還有錢買看不完的書,可以說是人人羨慕的生活了。

但老六不滿足,1997 年,他離開生活戰鬥了六年之久的石家莊,開始了北漂。

北漂的日子並不如想象中美好,尤其一開始,日子很苦。

在那三年多的時間裡,換了四五處住所,從地下室到合租戶,也借宿過別人的辦公室,必須在別人上班前離開、在人家下班後潛入。一個人扛著自己的小包從一個地方轉到另一個地方,委實可憐,經常幹到是個不完整的自己,像玩具風箏在空中飄來飄去。

轉機出現在 2000 年,因為成功策劃了兩本書,老六開始被人關注。

這兩本書,一本是《大話西遊》,另一本是《之乎者也羅大佑》。

《大話西遊》發行 30 萬冊,讓周星馳成為文化偶像,讓解構文化成為主流,甚至出現了大量熱衷背誦臺詞的瘋狂影迷。

《之乎者也羅大佑》也第一次確立了羅大佑在內地的崇高地位。這部書上市時,剛好羅大佑第一次到上海開演唱會,羅大佑不但第一次接觸了朝聖般的歌迷,也第一次看到內地一本關於他的專著。

兩本書,壓中兩大文化偶像,老六自然也成了文化人物。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之後,老六成了一位飯局狂人,喜歡熱鬧,喜歡交友,喜歡飲宴,在京城文化圈頗有話語權。

2002 年,老六在西祠衚衕開了一個討論版,名曰「飯局通知」。從此大家有了正式的飯局組織,大家生活的重要內容,就是舉辦各種由頭的飯局。

這個著名的老男人飯局的主要參與者,有張立憲、王小峰、陳曉卿、羅永浩、楊葵、全勇先、王小山、牟森。客串的有柴靜、陳曉楠、馮唐、野夫、周雲蓬、和菜頭等一大溜混跡京師的才子。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無數個夜晚,我早早來到飯局地點,一邊等人,一邊思考人生;等你來了,一邊喝酒,一邊探討人生;我們醉了,一邊失憶,一邊懷疑人生。我幹了你隨意、走一個、許個願吧、甩一個、給他一個走。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時光飛逝,轉眼就到了人生的第三個本命年。老六發現自己的人生,就被這樣走一個、走一個得走掉了。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03

你是否也在過一種

被人挑選的人生?


正常的節奏是,從石家莊回北京後,他就要去一個新單位去報到。北漂近十年,換了幾家工作,這次新工作,老六謀得一個不錯的職務,也會有一份不錯的收入,並且呢,按照描述,這家公司再過幾年還能上市:

我還曾特意去打聽學習了一下什麼叫期權,什麼叫股權,憧憬了自己未來的那種有錢人的生活。

但是,在從石家莊到北京的大巴上,張立憲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一個碗怎麼才有用,這個碗必須得空才有用,它才能裝東西,如果這個碗本身已經裝滿了東西,它就沒有用了,你就不能往裡頭裝新的東西了。

所以我當時就想著就是,哎,我馬上要去這裡上班,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是如果沒有這個機會,我會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有沒有可能會比這個機會還好,還讓我滿意?

一旦展開這個想象之後,就一發不可收,老六開始總結自己的前半生:

像我這樣的學霸,學習很好,然後周圍的同學朋友也都很有出息,我的人緣還不錯,這樣基本上保證我在北京漂泊這些年,永遠有接不完的訂單,永遠有掙不完的錢。

但是你再仔細想想,這個貌似很一帆風順,左右逢源的這種狀態,它本質是什麼呢?

我想它的本質就是,其實我這些年一直在接受別人的挑選,我過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別人給我安排好的生活。

他們說,哎,老六,你來這兒給我做一個主編吧。我去幫他做這個主編,來攢這本雜誌。又說我來做一個網站,又說我來做一個報紙什麼的,基本上就是在別人的安排中度過了我這幾年。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04

你敢不敢為自己的人生

做一次主動選擇?


老六想明白了,這就是所得即所失,你擁有了這麼多的機會,其實讓你失去了選擇其他東西的這種可能。

我能不能不那麼被動了,我主動地來選擇,我先把我眼前擁有的這些機會都給它掃空,給它排空,這樣的話我看看我自己還能幹什麼,單憑我自己的興趣,單憑我自己的熱情,我能幹什麼。

最終,老六找到了答案,他想做書。

我一直希望做一本能夠符合自己對一本書的理解,也符合讀者的閱讀期待,更像一本書的書,或者叫就是一本書的書。

說起來好像就像繞口令一樣,但當時我已經在出版業摸爬滾打了若干年,知道我們的很多書既不能讓讀者滿意,編輯自己也不滿意,我想我做的就是讓書迴歸到書本身。

2006 年 9 月 5 號坐大巴回到北京後,老六就去推掉了那家公司的聘書。

兩個月後,《讀庫》試刊就做出來了。書的扉頁的一角,「讀庫 0600」,底下時間是 2005 年 11 月 6 號。這是老六給自己留的一個小彩蛋,2005 年的 11 月 6 號是他 36 歲生日。

人生的第三個本命年,他為自己做了這樣的一個選擇感到驕傲。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05

有沒有一件事

讓你一擲十年?


2006 年後,老六一擲十年,專心做書。

2016 年,老六站到一席的講臺,給大家展示了讀庫 10 年的成果。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06

怎樣才算真正的熱愛?


臺灣誠品書店的吳清友先生有一次感慨說:「作為出版人,我們虧欠讀者太多」。

老六聽到後立刻回應:「是啊,應出而未出的好書太多,應出好而沒有出好的好書太多。」

大學畢業後,在從校園到社會這個關鍵的人生節點上,老六讀了《我的一生》(以色列總理果爾達 · 梅厄自傳),重塑了自己的三觀,對他的人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老六準備了五六年的時間,終於在 2014 年再版了《我的一生》,希望能影響更多的人。

對於做書,張立憲提出“三不”要求:不遺餘力,不計成本,不留遺憾。

《讀庫》成立後他約出的第一篇稿是,東東槍寫民間相聲演員郭德綱。老六和東東槍商量寫郭德綱的時候,郭德綱還默默無聞,他在天橋劇場的演出只限於很小的一個圈子裡的人知道。

東東槍採訪郭德綱的稿件籌備了半年,結果等文章面世時,非著名演員郭德綱已經大紅大紫,報道和採訪鋪天蓋地。但老六是慶幸的:

我們在郭德綱被媒體大量消費、消解之前,採訪了他,保存了他。一個純天然綠色郭德綱被我們保留下來了。

其實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搶救,這種搶救不僅僅指我們把一個很了不起的一個人,在他消失之前,在他去世之前給他保存下來,也包括像郭德綱老師,他雖然現在依然健在,但是綠色郭德綱已經不見了,現在是一個紅色的郭德綱。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攝影/賀延光


後來,老六讓女作家綠妖寫民謠歌手周雲蓬,要求她採訪三個月,再寫作三個月。他覺得,只有這樣,這個人物才能立起來。

結果半年後,文章發出來時,綠妖和周雲蓬已成為愛侶。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左綠妖,右周雲蓬


真正詮釋老六「不遺餘力,不計成本,不留遺憾」做書理念的是《青衣張火丁》。

老六希望在技術手段一日千里的時代,為中國的京劇留下點什麼。他們將鏡頭對準了程派青衣張火丁。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攝影/賀延光


為了給張火丁做一套舞臺攝影畫冊,老六團隊前前後後拍攝和製作了整整四年,共有十三位攝影師參與,專門拍攝的照片六萬多張,整本書的投入超過百萬。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攝影/賀延光


但張立憲並不願用耗費的資金來量化讀庫的投入。

一株植物的長大,你看到的是花多少錢買種子,施多少錢的肥,最後能賣多少錢,但我更喜歡看到它紮根的土壤,它在陽光下的呼吸,它在風中搖曳的姿態,以及它的果實的飽滿。如果這本書能讓大家滿意,靠的肯定不是花錢多或少,而是我們的紮實、誠懇、勤勉和謙卑。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07

你決定今後

以何種方式生活了麼?


這個時代,做書的人不賺錢,老六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出版這個行業,永遠不是一個能賺大錢的行業,不要說讀庫這樣一個小品牌,就拿整個中國出版行業,或者說北京最好的百年老社,它一年的利潤可能在北京連一套房都買不起。但你說出版就沒有意義麼?

老六說自己可能對做書有偏愛,他認為,「人類能夠讓自己的智商、情商獲得大幅提升,能夠體驗到生活的更多可能性,能夠有更豐富的精神和情感體驗的最好方式,就是讀書,沒有別的能夠代替。」

2008 年,老六出過一本自己寫的書《閃開,讓我歌唱八十年代》,其中一篇是《關於讀書的記憶碎片》,文章結尾老六寫道,「這時的我,開始打心眼裡相信,讀書是世界上最不壞的事情。」

從 36 歲做第一本《讀庫》,到今天老六已經做了 12 年書,但他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出書就是這樣,一本書一本書的做下去,如果我的精力還夠,我的想象力還夠,我就把每本書做好,做完這本書,我就去做下一本書。」

除了讚美老六,這篇文章的最後,我還想對你說:你看,這就是找到了真愛的人的樣子,多麼讓人羨慕!

而這都源於老六在 36 歲時對自己的拷問,拋棄目前正在做的事和擁有的機會,我會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想幹什麼?

每個人都要經常這樣拷問自己。

因為,人,終究是要找到自己喜歡的才行。

最後分享老六很喜歡的《我的一生》裡的一句話,作為這篇分享的結尾:

真正重要的,並不是在你們還很年輕的時候,決定長大後要成為什麼人。更為重要的是,要決定你們今後生活的方式,如果你們對自己和對朋友,都能做到坦誠,如果你們能從事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有益的事業,那麼我認為已經足夠了,你們將來成為什麼人,只是一個機遇的問題。


《讀庫》張立憲:北漂10年後,我不想再過被人挑選的生活



Reference:

1.《閃開,讓我歌唱八十年年代》BY 張立憲

2.《讀庫老六:這十年是我生命中最好的十年,讓我做全世界的男王我也不換》BY 張立憲,來源一席

3.《《讀庫》老六:這個行業,比金錢更重要的是時間》BY 勞駿晶,來源人物LIVE

4.《讀庫張立憲:把喜歡的事悄悄幹十年》BY 王睿,來源出版人雜誌

5.《人生不只為了賺錢,更為了收穫時間》來源十點視頻

6.《36歲他拋下一切,專注做一件喜歡的小事,沒想到》來源酷玩實驗室

7.《《舌尖上的中國》再好吃,也比不上“老男人飯局”》來源拾遺

8.《張火丁:剎那芳華》來源讀庫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