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每次讀到“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時候,都有一種戀愛的感覺?

宇宙之崖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筆”,是出自毛主席的經典詞作《卜算子·詠梅》。這首詞並不是一首愛情詞,能讀出戀愛的感覺顯然是讀者的自由聯想。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義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一、原意

毛主席的這首詞,是他讀陸游《卜算子·詠梅》時有感而發之作,陸游的詞中,梅花品性高潔,但卻孤獨寂寞,無意爭春,卻被百花忌妒,毛主席反用其意,在毛主席的詞中,梅花是無私奉獻的報春使者,她能而孤寒,不覺寂寞。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兩句,是描寫春天降臨繁花似錦的時候,梅花那種舒心高興的樣子。梅花在嚴寒中為百花報告春之消息,嚴寒過後,百花開放,她便隱身百花叢中,功成而不居,突顯出其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戀愛的感覺是一種斷章取義的解讀

顯然,原詞中沒有觸及戀愛這個主題,之所以會有戀愛的感覺,完全是斷章取義的解讀。

但並不是說斷章取義的解讀就不可取,這種理解詩歌意義的方法其實有種悠久的傳統。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外交家就常引用《詩經》中的詩句來作為外交辭令,孔子說過:不學詩,無以言。他們將《詩》,用作辭令時,用的多不是詩的原意。

這種解詩方法最著名的就是王國維引用宋詞解釋治學三境界,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這裡王國維也是在斷章取義,他自己也說:“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這種斷章取義的方法,雖不符合詞的本意,卻體現了讀者豐富的聯想能力,是讀詩之人必不可少的詩心,只要是在理解詞意之後的聯想,而不是胡思亂想,都是值得鼓勵的。

<strong>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句詞,如果從原詞中孤立出來,我們可以聯想到一位美麗的少女,她在百花叢中回眸一笑,這樣的情景極浪漫、極動人,自然能讓人產生戀愛的感覺。

能產生這種感覺的人,恰是極有詩心之人。

<strong><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


謝小樓


不請自來!題主的問題恕我直言,是望文生景,來意他人之心,有待商榷!若如此會意,毛主席的《卜算子 詠梅》的意境,真要大打折扣了!可能是電影場景看多了!

毛主席《卜算子 詠梅》,不敢講是千古雄篇,起碼也是一篇非常優秀與浪漫的作品。無論是立意胸懷,還是格調氣度,都顯得很高雅,且富有情趣。詞句清新,構思巧妙,內涵豐富。

雖是步和宋朝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而作,但在氣勢上比陸放翁豪放多了。若把陸游的梅比作一個多愁善感的小女子話,那麼毛主席的梅就是一個樂觀豪爽的勇敢姑娘。

兩詞的原文和解讀,在此就不想鋪墊與贅述了。我只想說有什麼樣的胸懷,就能產生多大的格局。陸游在中國文學歷史上也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他的才學與詩作在宋代僅次於蘇辛倆位,絕對排名第三!但由於受到封建文人的侷限性,儘管惜梅愛梅,但目光中的梅,就是一個與世無爭,忍辱負重,潔身自好的梅。其實就是在暗喻自已壯志難酬的心境。

放眼領袖的梅,就是一個敢於不怕嚴寒和懸崖百丈冰的革命志士。為了春天的到來,他們與嚴冬飛雪作鬥爭,在寒風中怒放。若將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句真要想像的話,倒讓我想起了《紅巖》中江姐等革命烈士們,正如歌曲中所唱,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尤如浮現出一個畫面,呈現出革命烈士的音容笑貌,在微笑著冬天終於過去,在微笑著山花盛開的春天……


夜光珠2


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開首有一段序言,說要將陸游的同名詩詞“反其意而用之”。原詞如下: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這首詞裡,一個寂寞不得志而又無力爭取什麼的詞人形象躍然紙上。毛爺爺也是大詞人呀,他讀到這裡,拍案而搖頭,太悲觀了!來個“反其意而用之”,詠出“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怒放的梅,還不僅僅只是“畫形”,他還要“畫龍點睛,再畫出梅的“魂”:“俏也不爭春”,極富畫面感的“山花爛漫時”,梅花,她“在叢中笑”。這首詞中揮灑的是詞人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情懷,讀來被一種強大磁場吸引,如同“戀愛的感覺”。



詩酒花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這是毛澤東的作品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詞,但是我一直都有一個疑惑,“待到山花爛漫是,她在叢中笑”,這一句話我讀出了愛情的味道。參考當時的情景,毛澤東不應該會考慮愛情上的問題,國家大事當然是重中之重。毛主席這首詩詞創作於1961年11月,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和歷史背景,蘇聯共產黨剛召開完蘇共二十二大會議,而在會議期間蘇共又出現分歧,此後中蘇兩國出現重大隔閡。

據我瞭解,毛澤東是根據國家形勢而寫出的這首詞,他以梅花為主題,表達對對革命形勢和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充滿必勝的信心。而梅花是中國的國花(也有人說牡丹是中國的國花),但是梅是國民政府時期定下來的國花。以梅花為題,臘梅經歷過寒冬的酷寒侵襲和考驗,就像革命先烈為了戰爭的勝利而奮鬥一樣。梅就是一位忍辱負重,與暴風雪作鬥爭,它在寒冷的冬天伴隨著雪花怒放。我覺得這裡的梅毛澤東應該就是指的那些不懈奮鬥中國共產黨人,比喻中國共產黨以及人民不懼艱險和困難,具有堅貞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剛毅性格,具備寒梅不懼困難的革命精神和勇氣。

當時中國剛剛走出三年嚴重的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將春來報,這個花枝和俏字用的及其好,意象深遠,有非常深的寓意。俏字代表俊俏鋼強的黨,領導人民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從整個詩詞來看,好像是借景抒情,的確也是借景抒情,但是說到底還是以梅花為題,以景,梅花,雪為內容,觸景生情,運用所見所思所想,這就是一代領袖,真不愧毛主席有氣吞山河的風骨。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就好像革命成功之後的感受,中國共產黨人送走了漫天飛舞的大雪,迎來了萬物復甦、鳥語花香的春天。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一定能取得勝利,這個笑是發自於全體人民內心的笑,尤其是那些為國家事業而犧牲了的革命烈士,他們看到人民站起來,社會的進步,民富國強的偉大時代,英雄為之而歡笑,這笑是充滿幸福歡笑。如果你把“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理解為愛情或者讀到了愛情的味道,那麼你對這首詞的背景真的是太不瞭解了。


娛樂樂人心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出自毛主席詞〈卜算子.詠梅〉,詞的題目明明白白告訴我們是“詠梅”,是毛主席在歌詠梅花,那為何讀到該句時會聯想到戀愛呢?筆者認為,這就是毛主席形象思維的的文學力量,這就是毛主席的語言力量。在此,毛主席不是一味地誇讚梅花,而是採用一種叫“擬人”的修辭手法,巧妙地把自然界裡的梅花當作人世間的男女來寫。按理,“已是懸崖百丈冰”是多麼的寒冷,又是風,又是雨,處在如此惡劣環境下,梅花卻如春天的山花一樣俊俏美麗,這是何等的樂觀主義。俏,也就罷了,還不爭春,只是告訴人們春要來了,這又是何等的謙遜低調。最後一句中的那個“笑”字,寫得多好,梅花就如戀愛中的美人呼之欲出,有了想戀愛的那種感覺。毛主席能調動人的思維想象力,由梅花聯想到戀愛男女,真無愧於中國語言大師!




王榮聯1


這是毛主席詩詞,文筆精彩過人之處。他老人家知道民眾的心思,懂得民眾的心意。尤其是‘在談戀愛,熱戀中的年青人。在感情升溫時,耳畔響起毛主席的這兩句詩。頓感親切,柔順。充滿詩意。更加勾起了一對熱戀中的年青人,對愛情婚姻的想往,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多麼浪漫的詩句,多麼甜美的語言。多麼溫柔的話語,多麼迷人的美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也只有毛主席,能寫出這麼浪漫的詩句。他鼓舞了多少熱戀中的年青人。這兩句話真的是好美好美。





66662847755忠誠衛士


看了這麼多發言的,我竟然無從下筆。好話讚美的話,我不想再重複。雖大家的見解大同小異,但我想在寫意梅花的詩詞歌賦中,寫得能讓諸位看客僅以梅花去遐想無限的實屬罕見。

毛澤東有兩首詩中帶有梅花,一首就是這一首: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另一首詩是:七律.冬雲

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梅花喜歡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卜算子.詠梅》1961年冬的作品,而《七律.冬雲》,這是1962年年底的作品。前者在原文中註明了,是讀陸游的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而後者則是抒發了一個革命者戰天鬥地的大無畏的精神。

梅花作為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吟詠不絕的主題,稱得算是這些詠梅詩裡難得佳作之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首詩裡表述的是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

毛澤東的詠梅詩中,說的卻是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獨,而是具有現實的革命者的操守和傲骨。是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難得的佳作。它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一掃千百年來,在詠梅詩中那種過去文人所時常帶有的哀怨,頹唐,隱逸之氣,召喚新時代要有新的景觀與新的氣象,這首詞,結構精緻和諧,以梅花為中心的主題中,上闕重點在背景,背景反襯對象,下闕則濃墨重彩寫梅花,突出了其情操,妙就妙在一個“俏”字上,讓上下闕渾然一體,讓詩詞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LH42386


這是因為偉人寫這首詞時,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梅花當成少女來寫的。偉人大手筆,把梅花擬人化寫成了一個青春少女,高潔脫俗,出淤泥不染,迎風雪不彎,體現出崇高的浪漫主義,樂觀主義,英雄主義情懷。



這句詩出自偉人詩詞《卜算子.·詠梅》。全詞是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偉人他老人家這首詞是,在宋陸游《卜算子詠梅》基礎上,“反其意而用之”,有感而發的。

宋人陸游《卜算子詠梅》原詩是,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偉人寫這首詞的時代背景是,60年代初,正是國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既後來我們黨定論的“三年困難時期”,當時,內憂外患,蘇聯背信棄義,撕毀合同,撤走專家,我們黨和國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

偉人以他博大浪漫主義情懷,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同時期還有一位將帥陳毅元帥,也寫下一個《青松》詩詞。大背景跟主席這首詞一樣,可以說,一個直白的白描手法,一個擬人化擬人手法,殊途同歸,同樣表現了敢於勝利,面試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陳毅元帥《青松》原文是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我們把這兩首詩詞放在一起閱讀學習,才能更深刻理解當時的背景,作者的博大浪漫主義情懷。

現在人們讀起主席的詞,有戀愛的感覺,正是偉人詩詞大家的風範,把嚴酷的國內外形勢,舉重若輕,形象比喻,給人親切感,勝利感,讓人們在最困難的時候,堅定信念,堅定信心,勇往直前,爭取勝利。

這才是這首詞的魅力所在。


學文說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確初看很像一位男子寫給戀人的詞作,詞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說等到山花爛漫時,我約我暗戀的人或者女友去看遍地的山丹,的確,山丹開花紅豔豔,而她在花叢中微笑,看的人的確是滿腔詩情,便隨口說出來了,不似人工雕琢,倒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兩者之間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若回到詞文中,這是毛澤東同志的寫《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詞人即是對懸崖邊的寒梅盛開的欣喜,又是對革命前景的自信,雖然寒梅生於崖邊,但她具有頑強的意志,風吹雨淋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今天讀來,雖很多人會讀出戀愛的感覺,也不能僅僅以斷章取義來說,恰恰說明此人獨具浪漫情懷,慧眼識人,十分有詩意,十分可愛!


覺非女公子優生活


一首好的作品就是這樣,給讀者留下了足夠暢想的空間,有著不同經歷的人,對同一首詩詞作品會有不同的解讀,並且通過思想的碰撞產生不同的火花和聯想。

歷史上以詠梅為主題的詩詞很多,特別是陸游、王安石、林逋不但詠出了梅的高潔,更是讚美了它凌寒迎春的性格。只是卜算子詠梅就有很多首,最著名的要數陸游、朱淑貞和蘇軾的流傳最廣。

毛澤東的這首卜算子詠梅作於1961年,最早發表於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這首詞,借用陸游的原調原題,但整首詞所反映出來的意境卻截然不同,故作者說:“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此詞的目的主要是鼓勵全國人民蔑視困難,戰勝困難。

卜算子是一首小令,上下闕共44字,每闕兩仄韻,北宋時期開始盛行於世。我們一起來看看毛澤東和陸游的這兩首詞作。

咱們先來欣賞一下陸游的《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首詞以梅花自比,詠梅的悽苦以洩胸中抑鬱,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讚頌梅的精神,從而表達了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

  詞的上半闋著力渲染梅的落寞悽清、飽受風雨之苦的情形。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人跡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憐惜。作者通過“寂寞開無主”,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以情語來回應首句的景語。

詞的下半闋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雖然擺脫不了百花的嫉妒,卻有著自己的崇高氣節,即使花落了,化成了泥土,軋成了塵埃,品格依舊像香氣一樣永駐人間。 “群芳”在這裡代指南宋時期的“主和派”。“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表現出陸游標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後一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特別是末句具有扛鼎之力。

這首詠梅詞.通篇未見“梅”字,卻處處傳出“梅”的神韻.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託。物我融一。顯示出詞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再欣賞一下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革命者的樂觀精神躍然紙上。

這首詞的上闋主要寫梅花在懸崖百丈冰的惡劣環境下傲寒開放的俏麗。起句“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以平直的語氣敘述了季節的變換,蘊含了一定的哲理性。才說到“春歸”,卻又“春到”,這春是風雨所送,是飛雪所迎,而在這風雨和飛雪中俏然盛開的卻只有梅花,所以說梅花才是真正的迎春使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不僅在如此嚴寒的環境中開放,而且開放得還特別俏麗。作者以冰雪襯托風骨錚錚的梅花,以梅花的品質、梅花的形象象徵中國共產黨人的品格。作者筆下的梅花形象是全新的,不僅是詩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詩人自己以及中國共產黨人的形象。

  下闋首句有點像頂針格,緊接上闕的尾字用了一個“俏”字承接。把俏麗的梅花比做春天的信使,當春天真正到來時她已經飄零成為山花爛漫中的一枝新綠,從而體現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崇高使命和博大情懷。

這首詠物詞運用了逆向思維的寫作方法。用“反其意”的創作思路使讀者找到了進入這首詠梅詞藝術境界的極佳通道。

一首好的作品具有很強的跨越性,絕不侷限於某個歷史時期和某一特定環境,這就是經典的存在價值和意義所在。

當我們身處憂愁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會闖入腦海;當我們思念遠方的親人朋友時,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會成為共鳴;當我們抒發情懷時,就會想起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當我們想家的時候就會想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曾經的社會背景,歷史原因一概忽略,擷取的是那種意境的昇華,情懷的生髮,而非侷限於原詩的本意。

兩首卜算子所處的歷史背景不同,所要傳遞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思想境界,胸懷和擔當不同,所體現出來的託物言志的結果和高度也不同。詩言志。只有瞭解了作者在比興的手法之外所要表達的意境,即情語的內涵,才能真正把一首詩讀懂。當然,好的作品是會生髮聯想的,當讀者脫離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國際風雲的變幻,脫離了中國革命所面臨的困難,把這首詠梅和心中最神聖的愛情聯繫在一起,也未嘗不是一種拓展。因為革命先烈所做出的一切,都是為了後來者的幸福,這幸福也包括愛情。


一孔之見,如果喜歡別忘了點贊,謝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